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南花草尽愁根,
惹的吴娃笑语频。
独有伤心驴背客,
暮烟疏雨过阊门。
折得黄花赠阿娇,
暗抬星眼谢王乔。
轻车肥犊金铃响,
深院何人弄碧箫?
心灵的哀艳、悸动,情感的奔涌、突击,我们不难从纤巧清新的诗句中感受到;可是不容易想到的是,这么忧怨情愁、风流妩媚的诗句竟由一位出世的和尚写出。
苏曼殊以才气、灵性和浪漫,在清末民初的社会襟怀潇洒,磊落不羁,遗世独立,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并在文学界赢得了尊重,生前身后受到无数人的击节和赞赏。
曼殊早岁披剃,三度出家。初,因在寺庙墙角偷食肉鸽,被逐出山门。后,窃师父银洋二角,自我出走。如孤云野鹤,任性适意,放浪形骸。愤激时,对洋油灯破口大骂。想吃糖,没钱,敲掉嘴里的金牙易糖而食。
出世的清寂面容下,有人世的精彩、斑斓的生活。一方面,常以好友赠“众生一日不成佛,我梦终宵有泪痕”来申明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同时,又以和尚身份混迹世俗社会。一次孙中山让宋教仁接济他二百大洋,困苦的曼殊接钱后狂喜,遂广发请柬,大宴宾朋,孙、宋亦在被请之列,接帖时,两人对视,哭笑不得。一边倾心空门,蒲团静坐,精穷玄机,研味佛旨,曾西行求法,达泰国、越南、斯里兰卡、印度等国,回国后编撰《梵文典》八卷,由一代大师章太炎、刘师培作序,填补了中国佛教史上的一页空白;一边风流浪漫,有“恨不相逢未剃时”“不爱英雄爱美人”的直白、大胆,惊世骇俗。甚至,脱掉袈裟,西装革履,出入秦楼楚馆,寻花问柳,调笑狎侮,浪荡无忌,离经叛道。
作为一个有性灵的血肉之躯,遁入空门,皈依释佛,并不是转眼就六根清净,瞬间就脱胎换骨,由此岸到了彼岸。即便高僧大德也要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是痛苦的,备受煎熬的。所以,佛祖释迦牟尼归山前告诫弟子:“善护念。”弘一法师临终前有“悲欣交集”手笔示人。苏曼殊的心灵煎熬,突出而强烈,心境的归依禅悦和情感的翩翩风流,两者相缠相绕,共生附着。“忏尽情禅空色相,琵琶湖上枕经眠”,类似的句子还有:“无端狂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似冰”,“收拾禅心侍镜台,沾泥残絮有沉哀”。这对于修禅悟道肯定有所滞碍,然而,對于艺术,往往是创造上品的良好沃土,蚌病成珠,忧伤的、感慨万千的心灵,往往酿出艺术的琼浆玉露。无怪乎,我们捧读曼殊的诗句,就不禁要扼腕唏嘘了。“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美丽的诗,更是一幅动感、凄美的画:苦寂、哀怨,酸楚得让人泪下,境界超拔,又让人无不感佩。所以,郁达夫说:“苏曼殊的名氏,在中国文学史上,早已是不朽的了。”
自东汉佛学传人中国,中华民族的文化长河里,佛教文学自有其非凡的波光和涛声,而僧诗自是如花落水流、空山无人般的怡然超旷,让人景仰和接代吟哦。苏曼殊那风华摇梦、缠绵骚雅的诗章,可称那深邃的天空中闪亮的星辰!
曼殊的诗得力于龚自珍、陆放翁处颇多。然而,红粉女郎、香艳迷靡,特别标高茕立。其精于绘事,也是不依傍他人门户,自创新宗,常有惊人之举。传说他画画时,总是身着禅绸,由婀娜多姿的美少女侍立左右,伸纸研墨。并于画桃花时,创意奇崛,用笔蘸取女郎唇上的胭脂,点染画幅,桃花妖冶,凄艳凌人,让人不敢逼视。如电视连续剧《笑傲江湖》中东方不败织机上的花朵,太艳,看了让人起鸡皮疙瘩。
有专家说:“作家许地山(落华生)是入世的‘真人’,而和尚苏曼殊是出世的‘情人’”,虽不十分确当,然而,情和禅又的的确确渗透在他的骨髓里。
袈裟披肩、风雨一生的苏曼殊在世仅35载,情长寿短。仙驾西游前留下八个字:“一切有情,都无挂碍。”恕我不敬,葬于杭州西泠桥旁,与苏小小墓南北相对的曼殊,能安分下来吗?相信苏小小最有感触,或许正一脸的忧郁,也许一脸的幸福……绣阁香车,年代虽差很远,可情感的浪漫是跨越时空的。
惹的吴娃笑语频。
独有伤心驴背客,
暮烟疏雨过阊门。
折得黄花赠阿娇,
暗抬星眼谢王乔。
轻车肥犊金铃响,
深院何人弄碧箫?
心灵的哀艳、悸动,情感的奔涌、突击,我们不难从纤巧清新的诗句中感受到;可是不容易想到的是,这么忧怨情愁、风流妩媚的诗句竟由一位出世的和尚写出。
苏曼殊以才气、灵性和浪漫,在清末民初的社会襟怀潇洒,磊落不羁,遗世独立,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并在文学界赢得了尊重,生前身后受到无数人的击节和赞赏。
曼殊早岁披剃,三度出家。初,因在寺庙墙角偷食肉鸽,被逐出山门。后,窃师父银洋二角,自我出走。如孤云野鹤,任性适意,放浪形骸。愤激时,对洋油灯破口大骂。想吃糖,没钱,敲掉嘴里的金牙易糖而食。
出世的清寂面容下,有人世的精彩、斑斓的生活。一方面,常以好友赠“众生一日不成佛,我梦终宵有泪痕”来申明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同时,又以和尚身份混迹世俗社会。一次孙中山让宋教仁接济他二百大洋,困苦的曼殊接钱后狂喜,遂广发请柬,大宴宾朋,孙、宋亦在被请之列,接帖时,两人对视,哭笑不得。一边倾心空门,蒲团静坐,精穷玄机,研味佛旨,曾西行求法,达泰国、越南、斯里兰卡、印度等国,回国后编撰《梵文典》八卷,由一代大师章太炎、刘师培作序,填补了中国佛教史上的一页空白;一边风流浪漫,有“恨不相逢未剃时”“不爱英雄爱美人”的直白、大胆,惊世骇俗。甚至,脱掉袈裟,西装革履,出入秦楼楚馆,寻花问柳,调笑狎侮,浪荡无忌,离经叛道。
作为一个有性灵的血肉之躯,遁入空门,皈依释佛,并不是转眼就六根清净,瞬间就脱胎换骨,由此岸到了彼岸。即便高僧大德也要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是痛苦的,备受煎熬的。所以,佛祖释迦牟尼归山前告诫弟子:“善护念。”弘一法师临终前有“悲欣交集”手笔示人。苏曼殊的心灵煎熬,突出而强烈,心境的归依禅悦和情感的翩翩风流,两者相缠相绕,共生附着。“忏尽情禅空色相,琵琶湖上枕经眠”,类似的句子还有:“无端狂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似冰”,“收拾禅心侍镜台,沾泥残絮有沉哀”。这对于修禅悟道肯定有所滞碍,然而,對于艺术,往往是创造上品的良好沃土,蚌病成珠,忧伤的、感慨万千的心灵,往往酿出艺术的琼浆玉露。无怪乎,我们捧读曼殊的诗句,就不禁要扼腕唏嘘了。“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美丽的诗,更是一幅动感、凄美的画:苦寂、哀怨,酸楚得让人泪下,境界超拔,又让人无不感佩。所以,郁达夫说:“苏曼殊的名氏,在中国文学史上,早已是不朽的了。”
自东汉佛学传人中国,中华民族的文化长河里,佛教文学自有其非凡的波光和涛声,而僧诗自是如花落水流、空山无人般的怡然超旷,让人景仰和接代吟哦。苏曼殊那风华摇梦、缠绵骚雅的诗章,可称那深邃的天空中闪亮的星辰!
曼殊的诗得力于龚自珍、陆放翁处颇多。然而,红粉女郎、香艳迷靡,特别标高茕立。其精于绘事,也是不依傍他人门户,自创新宗,常有惊人之举。传说他画画时,总是身着禅绸,由婀娜多姿的美少女侍立左右,伸纸研墨。并于画桃花时,创意奇崛,用笔蘸取女郎唇上的胭脂,点染画幅,桃花妖冶,凄艳凌人,让人不敢逼视。如电视连续剧《笑傲江湖》中东方不败织机上的花朵,太艳,看了让人起鸡皮疙瘩。
有专家说:“作家许地山(落华生)是入世的‘真人’,而和尚苏曼殊是出世的‘情人’”,虽不十分确当,然而,情和禅又的的确确渗透在他的骨髓里。
袈裟披肩、风雨一生的苏曼殊在世仅35载,情长寿短。仙驾西游前留下八个字:“一切有情,都无挂碍。”恕我不敬,葬于杭州西泠桥旁,与苏小小墓南北相对的曼殊,能安分下来吗?相信苏小小最有感触,或许正一脸的忧郁,也许一脸的幸福……绣阁香车,年代虽差很远,可情感的浪漫是跨越时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