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娃千里徒步进北京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gzfgzf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66年11月14日,我们山西省沁水县一中47班(初二)17名同学在班主任韩永昌老师的带领下,组成“沁水——北京东方红长征队”,徒步行程二千余里,历时23天,于当年12月6日到达首都北京。这是我们到达北京后,在天安门广场的集体留影(见图)。
  沁水县位于山西省的东南部,北倚太岳,东临太行,南屏中条,西接晋南,沁河从北向南流经全境。由于地处山区,当时交通不便,通讯不灵,知道能串联时,已经很晚。我们选择了徒步去北京的路线,每人在学校借了30斤全国粮票,30元伙食费。学着红军长征的样子,背着背包,打着裹腿,高举“东方红长征队”大旗和毛主席画像,手捧毛主席语录,满怀激情开始了我们的长征。


  刚开始,每天走八、九十里,用五天时间到达晋东南首府——长治市,住在行署东招待所。晚上吃饭时,听说赵树理也住在所里,我们班曾在赵树理家乡尉迟村干过农活。很早就知道赵树理是位朴实的农民作家,特意前去看望老人家。老人一听说我们从沁水来,非常高兴,热情地询问了家乡的情况。因为第二天要赶路,坐了大约二十分钟,我们就告别老人。
  第七天,到了河北邢台后,我们的腿、脚也慢慢适应了,不打泡了。顺着京广线,加快了速度,几乎是一天一个县城。在邢台,我们参观了1964年邢台地震展览,在石家庄,我们瞻仰了华北烈士陵园、白求恩公墓;快到北京时,我们走过卢沟桥,在桥上看了数也数不清的小石狮子、石碑,了解了“七·七”事变的前后经过。二十多天里,我们起早贪黑,风餐露宿,吃的是粗茶淡饭,睡的是大炕、地铺。凭着无限忠于毛主席的一颗红心,克服重重困难,十八名队友坚持一直徒步走到北京。
  到了北京,我们被安排住在海淀区青龙桥小学。听说毛主席已在11月25日、26日连续两天接见红卫兵,今后不再接见。我们虽然感到惋惜,但无怨言。我们山里娃从未出过远门,一下子从山里走出来,看到飞快的火车都感到十分惊喜,尤其是看到了一望无边的冀中大平原,真是见了世面,开了眼界。在北京住了一周,参观了革命军事博物馆、八宝山革命公墓、圆明园旧址,大型泥塑《收租院》、中央党校、北京大学、人民大学等,特别是到了向往已久的天安门广场,我们深感心满意足。
  33年来,这张小照片一直伴随着我渡过了风风雨雨。尽管自己当时年幼无知,对“文化大革命”给自己造成了不能升学,父亲被打倒、进“牛棚”,连参军的资格(1968年)都被剥夺,心灵上受到了巨大创伤。但就千里徒步进北京这件事,却使我终身难忘,刻骨铭心,特别是对我后来学习、成长、工作、生活都受益匪浅。
  这短短的23天,锻炼了自己的毅力,铸造了自己的人格,使自己懂得了人生的真谛,学会了怎样做人,并树立了坚定的信念和理想。正是这23天的艰苦磨练,使自己不论是在军工厂当工人(1969年-1972年),还是后来参军在部队工作(1972年-1988年),以至于转业到地方工作(1989年至今)。30年来,自己凭着坚定的信念,边工作、边学习;干什么,学什么。自学了党政专业大专、中央党校函授本科、武大硕士进修班。从没有被困难所吓倒,不但圆了自己“上大学梦”、“参军梦”,并自学成才,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共和国公民。◆
其他文献
穆青,生于1921年。原名穆亚才,河南人。中国著名新闻记者、摄影家。1937年底在山西临汾参加八路军,1938年到八路军120师做宣传工作,193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8月进入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从事新闻工作。平津战役后,他作为新华社特派记者,随第四野战军渡江南下采访。解放后,他先后任新华社上海分社社长、新华社副社长兼国内部主任。1982年4月起任新华社社长,党组书记。1992年
期刊
溪流·北京怀柔(相机:哈苏)
期刊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朱自清  秦淮河里的船,比北京万牲园、颐和园的船好,比西湖的船好,比扬州瘦西湖的船也好。……夜幕垂垂地下来时,大小船上都点起灯火。从两重玻璃里映出那辐射着的黄黄的散光,反晕出一片朦胧的烟霭;透过这烟霭,在黯黯的水波里,又逗起缕缕的明漪。在这波霭和微漪里,听着那悠然的间歇的桨声,谁能不被引入他的美梦去呢?只愁梦太多了,这些大小船儿如何载得起呀?  ……  1923年10月11日
期刊
格兰蒂·阿凡特所开设的摄影公司是一家多媒体的企业,主要是捕捉时装和娱乐界的著名人物的形象,并将每一张照片转换成时尚照片。  阿凡特的照片和经过电脑处理的图像曾作为众多的收藏版本,出现在一些著名的杂志如《时尚》和意大利的男性时装杂志上。  我们从画面上看到,一些曾经是已经很熟悉的名人照片,那些充满活力的、令人目眩的模特儿生涯被他提炼出令人不可思议的形态,这些超级模特儿和名人包括辛迪·克劳馥德、诺米·
期刊
坝上风光 相机:宾得6×7
期刊
我是一名建筑设计者,十分喜欢欣赏和拍摄建筑照片,在建筑设计圈中,很多建筑师本身就是建筑摄影的爱好者,因为摄影不但能使建筑师迅速而真实地记录自己(或他人)的设计作品,而且还能通过摄影特有的艺术语言留住建筑在光影变化中美的瞬间。建筑摄影除了可用于报刊新闻、影赛影展外,还具有极高的商业价值和学术价值,如提供设计参考与技术开发投资,规划设计、施工营造、房地产经营管理等方方面面的广告宣传,以及出版建筑专业工
期刊
为基辅88改制6×4.5后背    新疆塔城虹桥公司 谢华  标准配置的苏产基辅(KNEB)88套机,含有双取景器和两只6×6的后背。在使用实践中,两只6×6背中有一只基本属于闲置状态,厂方考虑的是给摄影者提供装用不同片种的备用背。笔者对基辅88的一只后背动了一下“大手术”,使之具有了拍摄6×4.5的功能。应该说,这一改制很有意义。  首先6×4.5的画幅每个120胶卷可节约胶片25%左右,而且
期刊
在我的一个红色封皮变黑、内页纸张发黄的小相册中,至今还贴着3张38年前在天安门广场上拍摄的照片。一张是手持冲锋枪的9人合影;一张是大家一起跳集体舞(图2,笔者也在其中),地上有摆放整齐的冲锋枪;一张是方队在合练,背景为天安门城楼(图1)。3张照片都是特请张祖道同志拍摄的。  边翻阅,边追忆,我又重回到那令人热血沸腾、精神振奋、激动不已的往事之中。  那是1961年9月,我生平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被选
期刊
我是1936年出生在印度尼西亚一个爱国华侨家庭的侨生。  1942年日本军国主义南侵时,父亲因支援祖国抗战的募捐活动,被日寇以“敌国公民”“敌性华侨”的罪名逮捕,投入集中营。这段黑暗的岁月,在我幼小的心灵萌发出祖国和我血肉相联的思想感情。  1950年10月1日,我第一次看到了天安门。记得是我父亲带我去看一部名为《新中国的诞生》的纪录片。当时看到了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中国
期刊
您漫步在天安门广场时,可曾见到一群拿着竹杆的人们?国庆之夜,您在天安门广场载歌载舞时,您在仰目空中五彩缤纷的焰火时;您可曾想到这里还有一群拿着竹杆的人们?您知道他们拿着竹杆去干什么?  1989年10月1日傍晚,我作为一名普通记者来到天安门广场执行采访任务。这时,天安门广场上来自公安、消防、武警等执行节日安全保卫任务的同志都陆续到位,广场各划分区的标兵也到达了各自的站立点。参加庆祝活动的人们正在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