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写作中用细节描写不仅在刻画人物、叙述事件、描摹景色、状写物体等方面有着特殊的表达效果,而且在写作议论、说明、甚至一些应用性的文章中也有着不可忽略的积极作用。
初中语文课本为学生仿写作文提供了极好的范文,是最直接、最重要的模板。用好教材,引导学生学会仿写课文中的细节,以读引写,以写促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写作的积极性。
一、模仿景物描写
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鲁迅的《社戏》是三篇富有诗情画意的好文章,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手法上善于抓住特征描写景物。以此类文章的段落为典范,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自然景物,把握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日月星辰的变迁,风霜雨雪的特点,进行景物摹写,要注意融入自己的情感,渗透个人的感受。
如《社戏》中的多处景物描写恰如其分地烘托了人物的性格和心情。“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作者从视觉、听觉、嗅觉角度描写江南水乡的清新秀美,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月夜行船之快,衬托出“我”想立刻看到社戏的急切心情。
二、模仿场面描写
场面是事件发生的基本单位,是人物和人物在一定的时间的环境中相互发生关系而构成的生活画面。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结构十分讲究。第一部分中作者重点写赛歌场面,突出的是赛歌胜利者的风姿,赞扬的是云南年轻妇女的开朗活泼与勤劳敏捷;第二部分中作者写赶马女孩的歌唱,实际上是写出了云南歌会的群众基础,因为人人爱唱歌,所以云南每逢集会或节日才会有歌会,歌会是建立在厚实的民俗基础上的,它反映了民族习俗的丰富内涵;第三部分写“金满斗会”,实则写出了云南歌会能代代相传、经久不衰的原因,写出了云南歌会那鲜明的民族特点,丰厚的文化底蕴。这样赛歌的“点”与人人唱歌、集体传歌的“面”相结合,内容厚实丰富。引导学生写小作文,以学校篮球比赛、乒乓球比赛、拔河比赛、运动场上的接力比赛等为材料,按照《云南的歌会》中三个场面的描写方法进行仿写,刻画出最紧张、热烈、扣人心弦的动人情景。
三、模仿人物对话
老舍先生说过:“对话就是人物的性格等等的自我介绍。”人物对话是进行文学类文本解读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层面,是我们把握人物性格、揣摩特定情境中的人物心理、了解作者创作意图、分析文本主要思想内涵及文体特征的重要依据和途径。《羚羊木雕》和《孙权劝学》两篇文章的人物对话特别经典,值得品味和借鉴。
《羚羊木雕》的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对话、神态描写,体现了人物性格,并运用对比使人物形象显得更加的丰满生动。教学中请学生模仿文中的语言或神态描写,写一个你所熟悉的人物的片段。
《孙权劝学》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趣。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和心理。在本文结尾处,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教师范读、学生练读、分角色朗读等。在反复的朗读过程中,理解文意,体味对话。自编课本剧,进行表演,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现能力。
四、模仿外貌描写
人物的外貌描写是人物描写的重要内容,描写好人物外貌往往能使人物活起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人物的外貌,主要包括人的容貌、体态、服饰、表情、风度等。人的外貌描写也叫肖像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进行准确、生动、形象的描绘,并通过外貌描写来传神,向读者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
《孔已己》一文中,鲁迅对孔已己的外貌描写采取的是传统的白描手法,廖廖数笔却非常传神地勾勒出了孔已己可怜又可悲的形象。另外对孔已己的语言、动作等的细节描写也非常经典。我组织学生针对这两个特点进行片段仿写,以身边的人物为描写对象,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两种描写手法的印象。
以所学文章的相关内容为范本,组织学生进行适当的细节仿写,做到读写结合,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语文阅读与写作能力,这是写好作文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初中语文课本为学生仿写作文提供了极好的范文,是最直接、最重要的模板。用好教材,引导学生学会仿写课文中的细节,以读引写,以写促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写作的积极性。
一、模仿景物描写
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鲁迅的《社戏》是三篇富有诗情画意的好文章,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手法上善于抓住特征描写景物。以此类文章的段落为典范,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自然景物,把握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日月星辰的变迁,风霜雨雪的特点,进行景物摹写,要注意融入自己的情感,渗透个人的感受。
如《社戏》中的多处景物描写恰如其分地烘托了人物的性格和心情。“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作者从视觉、听觉、嗅觉角度描写江南水乡的清新秀美,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月夜行船之快,衬托出“我”想立刻看到社戏的急切心情。
二、模仿场面描写
场面是事件发生的基本单位,是人物和人物在一定的时间的环境中相互发生关系而构成的生活画面。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结构十分讲究。第一部分中作者重点写赛歌场面,突出的是赛歌胜利者的风姿,赞扬的是云南年轻妇女的开朗活泼与勤劳敏捷;第二部分中作者写赶马女孩的歌唱,实际上是写出了云南歌会的群众基础,因为人人爱唱歌,所以云南每逢集会或节日才会有歌会,歌会是建立在厚实的民俗基础上的,它反映了民族习俗的丰富内涵;第三部分写“金满斗会”,实则写出了云南歌会能代代相传、经久不衰的原因,写出了云南歌会那鲜明的民族特点,丰厚的文化底蕴。这样赛歌的“点”与人人唱歌、集体传歌的“面”相结合,内容厚实丰富。引导学生写小作文,以学校篮球比赛、乒乓球比赛、拔河比赛、运动场上的接力比赛等为材料,按照《云南的歌会》中三个场面的描写方法进行仿写,刻画出最紧张、热烈、扣人心弦的动人情景。
三、模仿人物对话
老舍先生说过:“对话就是人物的性格等等的自我介绍。”人物对话是进行文学类文本解读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层面,是我们把握人物性格、揣摩特定情境中的人物心理、了解作者创作意图、分析文本主要思想内涵及文体特征的重要依据和途径。《羚羊木雕》和《孙权劝学》两篇文章的人物对话特别经典,值得品味和借鉴。
《羚羊木雕》的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对话、神态描写,体现了人物性格,并运用对比使人物形象显得更加的丰满生动。教学中请学生模仿文中的语言或神态描写,写一个你所熟悉的人物的片段。
《孙权劝学》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趣。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和心理。在本文结尾处,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教师范读、学生练读、分角色朗读等。在反复的朗读过程中,理解文意,体味对话。自编课本剧,进行表演,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现能力。
四、模仿外貌描写
人物的外貌描写是人物描写的重要内容,描写好人物外貌往往能使人物活起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人物的外貌,主要包括人的容貌、体态、服饰、表情、风度等。人的外貌描写也叫肖像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进行准确、生动、形象的描绘,并通过外貌描写来传神,向读者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
《孔已己》一文中,鲁迅对孔已己的外貌描写采取的是传统的白描手法,廖廖数笔却非常传神地勾勒出了孔已己可怜又可悲的形象。另外对孔已己的语言、动作等的细节描写也非常经典。我组织学生针对这两个特点进行片段仿写,以身边的人物为描写对象,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两种描写手法的印象。
以所学文章的相关内容为范本,组织学生进行适当的细节仿写,做到读写结合,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语文阅读与写作能力,这是写好作文行之有效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