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年前,那条著名的巴登街,发廊林立,按摩店迷离、暧昧,愈夜愈浓郁、愈兴奋的街,充满雄激素和雌激素,美女野兽交织,养眼又令人五味杂陈。每天在某个角落上演的扑朔迷离,承载着深圳各式城中村种种幽深、哀怨又无厘头的情节……可我认识的这位发廊妹,却无缘暧昧、香艳这些代名词。这位来自清远郊区农村的十八号洗头妹,淳朴如家乡田野的一朵小花,隐忍、沉默、勤劳、善良、节俭。她在这家发廊呆了近十年,终有一天离开了。我在这条街居住了七年,认识她七年,目睹她在每一任老板手下的生活状态,听到她跟我诉说的情感故事和心路历程。有一天她忽然不见了,和她十年来容身的这家店,我猜想,也许她去了隔壁那条街继续洗头,也许去了隔壁那座城,转行了。也许,去了更遥远的远方。
洗头手艺一流的清远妹,皮肤白皙,身材標致。大多时间见她不苟言笑,沉默寡言,心事重重。清远妹不太合群,鲜见她与同店的发廊妹、发廊仔埋堆吹水聊天,更难见她与男客人谈笑风生,似乎与女客人更谈得来。她不似其他发廊妹伶牙俐齿,互相打情骂俏,眼光迷离,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不羁模样。清远妹常常显得形单影只,眼神冰冷。她不善言辞,每天的行当就只有洗洗洗,洗完这个头再洗那个头。这一手洗头的好功夫和永远低头做事的姿态,让清远妹得以在这家发廊十年坚如磐石,屹立不倒。
清远妹这双手,在十年的洗头生涯里,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旷日持久地洗、揉、搓,直把岁月洗得发白,把时光搓成碎片。发廊地上撒了一地的碎发,有黑发,也有白发,在淡黄色的地板上,显得肮脏而凌乱。
1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深圳,暴发户的年代。深圳作为这个时代的代名词,风起云涌,各路精英、牛鬼蛇神云集。那时的深圳、东莞、中山,整个珠三角,百业待兴。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山长水远,风尘仆仆。下海、炒股、炒地皮、炒期货、走私、贩毒、赌博、买六合彩、做二奶、做小姐、收保护费、洗黑钱、收容、遣送、劳教、古惑仔、白粉仔、江湖大佬……一切都冲着“钱”而来!对于“钱”,人们毫不忌讳,理直气壮。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却是万万不能的。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白猫黑猫、实干的终极目标都是经济效益,讲白了,就是赚钱。谁会嫌钱多?思想的枷锁一旦打开,如黄河、长江、珠江、松花江、湘江、岷江、金沙江,一泻千里。身体某处的贞操带一经松绑,即渴望、放纵,情欲如脱缰的野马,一发不可收拾。南大门打开,香风臭气裹挟而来,带来一连串前所未有的思想、观念、行为,皮肉生意也伴随而来,并在这片肥沃的、水草丰美的土地上,风生水起,名闻天下。犹记得,那个曾经发廊遍地的华侨新村,那个与灰色、黄色纠结不清的风月地,黄色的代名词,是我对发廊最早产生颠覆印象的、一个堪称神奇的地方。
华侨新村位于深圳中东部的某乡镇,是当地高档小区的典型代表,建的全是二至三层的别墅。别墅的屋顶多为金黄色的琉璃瓦,配上米色的外墙、罗马式的阳台,美得耀眼,令长期蜗居出租屋、工厂集体宿舍,连自来水和电力也无法保证正常使用的我等草根人士望尘莫及。在今天房价高企的深圳,一栋这样规模的别墅,价格已值数千万元。
别墅的主人全是祖籍当地,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和港商台商外商,还有一些是当地的暴发户和官员,都是一些非富即贵的人物,普通外来打工者是望尘莫及的。那时一般三来一补企业的月薪通常二三百元,这些“农民房”的造价需要十几万元,这是一个天文数字。这些别墅的主人常年不在,他们属于那种“居无定所”“狡兔三窟”的人群。他们平时大多居住在法属圭亚那、美加、澳洲等地,最近的港澳地区。平时,他们大多时间生活、工作在境外,逢年过节,才千里迢迢回到这个祖籍地,携家带口地看看祖屋,看看新屋,如这些别墅。他们拜祭祖先,修祠堂,顺带周围探亲访友,游山玩水,吃吃喝喝。一回半个月后,又偕全家离去,回到熟悉的深圳河那边,回到大洋彼岸那边。
刚开始,华侨新村的别墅大多时间丢空,长期闲置,于是有业主委托相熟的族人或亲朋帮忙打理,免得房子发霉变坏,墙壁被老鼠打洞做窝,变成蛇鼠一窝。这些被委托管理的人,被称为二房东。二房东把别墅一楼当门面出租,二楼以上住人。租下一楼门面的除了少数几家经营士多店外,其余多为发廊、按摩院、美容院。新村四周没有围墙,村内巷道四通八达,华侨新村,越夜越妩媚。随着出租业的兴起,华侨新村开始变得热闹起来,尤其是夜晚,发廊、按摩院人头熙攘,灯红酒绿。华侨新村逐渐演变成发廊一条街,按摩店、洗脚店、歌舞厅、酒吧、夜总会等服务场所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这些发廊、按摩店真正经营业务的没几家,倒是内里乾坤,多是挂羊头卖狗肉的风月场所。
华侨新村的空气中似乎总是若隐若现弥漫着一股香水味,有点浑浊,有点暧昧,只是这些香水有毒,一种施了蛊的毒,“咸湿佬”最易“中招”。村里面的色情场所,被当地的民众称为“鸡篼”,把里面的发廊妹称为“鸡婆”,那是一种赤裸裸的蔑称。稍微有文化一点的本地人和外地人则称她们为“小姐”。
时不时能听到身边的一些包工头、香港老板手拿大哥大,对着电话那端大声说:今晚去边度“WE”(鬼混)?搵条女出来啦……丢你老母,唔得闲?你条粉肠,吃屎啦,哈哈哈……
因为这一条烟花柳巷,华侨新村的治安形势变得严峻起来。这些色情业衍生出的黑社会收数、斗殴、抢劫、小偷小摸、风化案、离婚案,争风吃醋,伦常惨剧,几乎天天上演。一些男人为了某个女人“只抽”(一对一打架),古惑仔街头劈友:你个傻嗨,够胆搞我条女,死扑街,睇我打唔打贼你,兄弟,郁距(揍他)!
仍记得这个发廊村,白天通常静悄悄,一到晚上,随即变得活色生香起来。客人们进进出出,街头巷尾飘出莺歌浪语,打情骂俏声不绝于耳,还有浓烈熏人的香水味。那些发廊妹多为豆蔻少女,初到时青涩纯情,不出数月半载,看她七十二变,一个个瞬间变得花枝招展,浓妆艳抹,风情万种。这个小区因此名声大噪,咸湿佬趋之若鹜,本地民众却恨之入骨,一说到“华侨新村”,当地民众会不由自主露出讳莫如深的笑,不屑一顾的嘴角和眼神。 华侨新村的各项产业也由此“畸形”地繁荣起来。第一是饮食店。“食、色,性也”,在新村周边,东北饺子馆、湖南大碗菜、湘赣木桶饭、重庆火锅店、港式甜品店,开得“成行成市”。走在街上,满街飘着一股呛人又诱人的花椒味、干辣椒味、韭菜味、葱油饼味和芒果汁味。里面的食客林林总总,总能见到几个身穿睡衣、睡眼惺忪的年轻女子,点了一碗酸辣粉或小炒肉饭或绿豆沙,有的独自一人,有的三五成群,用家乡话聊得神采飞扬,有时神情落寞,有时眉飞色舞,有时激烈争辩。她们几乎人人抽烟、喝酒,店内总是吞云吐雾,烟雾缭绕,年轻女子们姣好的面容在萦绕的迷雾中显得有点模糊,令人遐想。她们的指甲涂上猩红的指甲油,眼皮边上扫了一层咖啡色的眼影,嘴唇抹上大红的唇膏,脚趾头也抹上指甲油,穿着辣裤、超短裙,走在街上,回头率一等一的高。她们更喜欢穿金戴银,挎时尚包包,扮靓,从头到脚,武装到牙齿。
第二是宠物店。这里的女人们最喜欢养的是西施犬、蝴蝶犬和狐狸犬等小体型的狗狗。平时抱在怀里,或装在挎包里,优哉游哉地逛街、吃饭、购物、美容,都带着它们。这些狗狗是她们身边最忠实的伴侣,堪比那些并不属于她们的男人。只是有一天,我发现街头巷尾多了一些蓬头垢面、神情憔悴的狗狗,不知它们是被遗弃,还是走失,就像它们的主人。
第三是美容院和美甲店。
第四是服装店和鲜花店。
那个年代的华侨新村,百业兴旺,尤其是服装鞋帽等实体店,生意火爆。用现在的话说,那个年代,做什么生意开什么店都赚钱,连依附着这些新村、小区、城中村做废品收购的也如这些色情业一样,迅速崛起。各式各样的行当,干了几年,大多都回老家盖了楼。有人曾说笑,当年,连路边的狗屎也能捡起来卖钱。总之做一行发一行,包括那些性工作者。
第五是性病小诊所。街头巷尾的墙头、电线杆、通信箱、电话亭甚至连垃圾桶边上都贴满“牛皮癣”,除了疏通下水道的,几乎千篇一律印着:专治梅毒、花柳、尖锐湿疣、淋病、软性下疳、生殖器疱疹、妇科炎症,还有专治鼻炎、脚气、风湿关节炎。依着这些“牛皮癣”末端留下的电话寻去,你会发现这些诊所多委身于穷巷陋室里,这些小诊所绝对不会选址在临街亮亮堂堂的热闹地方,因为这样不好招揽客人,躲进深街小巷里,方便各色患者就诊,最重要的是,这些地下诊所通常无牌无证。各色性病沉渣泛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那些卖和嫖的双方,多不愿去正规的医院,他们更愿意帮衬这些小诊所,尽管治疗费不菲。每次经过这些贴满不粘胶巴掌大小广告花花绿绿、令人窒息又带点神秘的墙、柱子、垃圾箱,我都屏住呼吸,心怀复杂和忐忑,低头快步穿过。我无法理解这些匿名小诊所是否真的有如此巨大的市场需求,是否整天门庭若市,生意兴隆?那些换了一茬又一茬的医疗小广告,在今天,终被城市管理者雇人来清理,手持小铲子,每天定期地铲,锲而不舍地铲、洗,如今居然几乎销声匿迹。那些斑驳的墙,在今天看来,也许不失为一幅荒诞的行为艺术品。
一个神奇的年代!
华侨新村周边骤然多了银行网点,大厅里和柜员机前总是排满了人,尤其是年輕女子。她们往机子里面汇款,然后打电话告知“阿爸阿妈,汇的钱给弟弟妹妹读书”。
由于华侨新村的名声太过狼藉,“民愤”太大,当地政府迫于舆论压力,下决心对其进行了史上最严厉的扫黄打黑。先是抓了一批古惑仔、拉客仔,关闭了一批发廊,驱逐了一批小姐。接着把小区砌上围墙,造几个出入口,装一批监控。至此,那些伪发廊的生意一落千丈,门可罗雀,最后,大多关门走人。那些曾经风情万种的发廊妹、按摩妹也一个个销声匿迹,不知所终。身后,遗下数不尽的宠物猫狗流落街头。
那时的深圳、东莞、惠州等地有许多有名的城中村,都是驰名省港澳的寻芳地。听说布吉、巴登街、上沙、下沙、沙嘴,还有相邻的东莞厚街和惠阳淡水,一直是不少港人寻欢的主要地点。
如今的华侨新村、人民公园,脱胎换骨,全然没有了当年的红粉菲菲,莺歌燕舞。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仍不时去到华侨新村那儿访友,寻美食,寻当年色情场所的“蛛丝马迹”。当年“臭名昭著”的城中村,已蜕变成一派寻常居民小区的模样。华侨新村依然热闹、喧嚣,依然还有发廊、洗脚屋、美容院,但绝大部分都是持牌的正规店铺,是货真价实的行当,帮衬它们的顾客也基本是本小区及周边的普通居民。
发廊有“真发廊”和“伪发廊”之分。真发廊无须太多赘述,“洗剪吹”是每一间真发廊的基本功,只须把“洗剪吹”干好就可在美容美发界立足。第一道功夫“洗”,由客人自己点,也可由老板娘点牌,洗头妹完成第一步。这一步至关重要,洗头妹靠的就是一双手得以安身立命。至于“伪发廊”,则可令人浮想联翩,这里灯光幽暗,香气扑鼻,剧情扑朔迷离。这里通常有阁楼,有暗房,有床铺,有的还有密道,一如武侠片里的江湖道场。一遇公安突击扫黄,那些山寨洗头妹陈仓暗度,熟练地从密道鱼贯遁去,瞬间消失无踪,让扫黄组的人“吃白果”(扑空)。
2
发廊跟饮食店有点类似,基本靠熟客帮衬。熟客每次来清远妹这家店里洗头,都十分享受她的指尖划过前额、两鬓、头顶、后脑勺的舒适感,这种感觉到迄今为止,清远妹能给予客人最高的享受。不但如此,每一位客人还享受闭目养神的一种安全感,这种安全感,源于清远妹无声的指尖。她的指尖,在每位客人的黑白发际间穿行,与泡沫、流水交合,抓、挠、撸、按,起起落落,时重时轻,力度恰到好处。在流水中,灰尘、油垢、头皮被消灭殆尽,统统被冲进下水道。洗完头后,清远妹的指尖落在客人的肩膀、颈脖子,拱起、绷直,收拢成掌,拢握成拳头,轻重缓急,落在腰上、背上,起落、拍打,一度酸痛的筋骨,无名的郁结,在指与掌的光阴游走间,逐渐伸展,身心顿感无比舒畅。
以前,一直不解男人们为什么多喜欢光顾发廊,不管有钱没钱。后来自己去过几次,也喜欢上了发廊的服务。喜欢去的,还有美容院、水疗馆、按摩店、美甲店、中医理疗店。特别是发廊,因为他们的洗头指法,他们的按摩技术,让我们这些客人“如沐春风”。只是有点想不通,自古以来位列七十二行正当行业的理发业等服务业,到了今天,却一度被异化成与暧昧、情色纠缠不清的行当。如今,这些服务行业似乎都力图去污名化,让真的“洗剪吹”,真的“理疗按摩”,回归本真,回归手艺。 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喜欢光顾发廊的原因,除了手艺,还有发廊营造的那种“诱人”的风格,吸引着各色人群欲罢不能。所有发廊的装修风格多趋向简约欧美风,白色黑色混搭,似乎有点隐喻黑发和白发。门口右侧千年不变挂上一盏旋转波浪长筒灯,客人找发廊,无须太费周折,只须沿街瞄一眼门口那盏转灯就可安心进去。华灯初上,风雪夜,所有的店铺皆已打烊,只有发廊,可以营业到12点甚至更晚。恍惚间,想起一段歌词:“还记得当天旅馆的门牌,还留住笑着离开的神态,当天整个城市那样轻快,沿路一起走半里长街。还记得街灯照出一脸黄,还燃亮那份微温的便当,剪影的你轮廓太好看,凝住眼泪才敢细看……”
对于发廊,这里,也许适合谈情,适合放松,适合寻找与家里不一样的感觉。所以男人喜欢去,不管那些情是真,还是假。发廊有着另一种形态的美。
我认识的发廊妹,一个比一个安分守己,她们挥霍着青春,攒着钱,一门心思嫁个师傅,嫁个小老板,嫁个香港人。她们只想着把每个客人的头洗完、洗好,多洗几个,多推销出几张卡,能多算几个点,让客人干干净净,舒舒服服。她们只希望,客人满意而去,下次再来,生意常做常有。印象深刻的还有这么几家真正做头发生意的洗头店,他们其实也是做“皮肉生意”,只是此“皮肉”非彼“皮肉”,他们为客人洗的是头皮肉,为客人按全身的筋骨和肌肉,让那些酸痛的骨头和肌肉得以舒缓,欲罢不能。这些手法最适合我们这些长期伏案工作罹患肌肉酸痛症的白领一族。
这家位于紫薇花园小区内的理发店,不事装修,店面朴实得有点寒碜,洗头水、洗头膏东一瓶西一瓶到处放,墙壁发黄,椅子的垫子已经看不出颜色了。这家店最大的优势是价格亲民,小孩剪发,只收十元,洗头的话加五元,也是一等一的“益街坊”。店夫妻来自广东五华,老板娘有着广东客家女人的壮实和爽朗,脸色红润,手脚麻利,嗓门大。她主要负责为客人洗头,收拾店里的卫生,当然,还负责收银,掌管着家里的“财政大权”。去她店里的多是小区里年长和年幼的街坊,她用客家话口音的普通话和白话,与客人东一句西一句地吹水,天南地北地聊,聊政治事件,聊娱乐圈八卦。每次我带女儿去这家店剪发,五华老板娘都夸女儿,长高了,眼睛好大,是个靓女,跟妈妈一样靓。老板是店里的“主剪”,长得斯文白皙,手指修长,话不多,总是笑眯眯的。常见他忙得陀螺转,那些大叔大爷都爱找他理发。
小区对面还有一家“邦尼”美发店,也是我常去的。第一次接待我的不是洗头妹,而是一个洗头仔,十三四岁的青涩模样,令我不禁担心他是否有这等洗头技术。我问他来自哪里,他说来自梅州。躺下后,温温的热水洒在前额、头顶上,他用手托起我的颈脖子,用花洒冲洗我的后脑勺,那双手的力量超乎我想象。他游刃有余,老练到家,特别是一开口第一句:阿姨,你的头发好干,等下要不要焗个油?阿姨,洗什么洗发水,你的头发好干,洗个好点的洗发水吧。我扫了一眼墙上的格子架,满满的都是客人购买的各色洗头护发用品,墨绿色、黑色、黄色的瓶身上标注了客人的名字或化名:刘伟、张芳、李梅……洗完头后,我问吹头师傅:那小孩多大?十七岁。我以为十四岁呢。那非法雇佣童工了。
有次洗头,四川老板娘亲自“动手”给我洗。我说赶时间,选快洗。老板娘动作利索,上下其手,力度适中,十多分钟上三次洗发水,水流哗哗,温度正好,把我挠得“心花怒放”。闭目养神间,随口问,老板娘住哪?住回龙埔农民房。买的?租的。你和家人一起住?是啊。租了个两室一厅。员工呢?四人一间房,带客厅和厨房洗手间。
发廊妹跟夜总会小姐的最大区别是学历和相貌,发廊妹大多初中以下,不似夜总会女郎,大学生云集,且多为艺术学院、模特学校的在校生,还不乏名校学生,素质非一般,出得厅堂,入得厨房,上得大床,因此客人也更愿意包养她们,平时带着她们出门应酬,自然脸上有光。夜总会女郎极少为生活所迫,她们只是想过上更锦衣玉食的生活,可以随时换手机,随时出国游。最重要的,这钱来得快,成本几乎为零,至于青春代价,无价,等到相处几年,钱也攒下一笔,大可上岸从良,再找一个素不相识的、条件尚可的未婚男子嫁了,大家自然相安无事。而相处发廊妹的男人多是一些经济水平不算上乘的中低层人士,如香港货柜车司机、公司小老板、外贸厂主管、业务员等,所以他们的花费大多低许多,而这些男人也大多与家人分居两地,纯属孤单寂寞找个临时生活伙伴而已,至于日久见真情小三扶正的,也有,但凤毛麟角。像清远妹的新男友,只是一名普通的酒楼楼面经理,收入比清远妹高不了多少,用清远妹的话说,大家只是互为做伴而已。当然也有例外的,譬如相熟的那位重庆妹子,从一名按摩妹,成功跻身社会主流阶层,实现华丽转身。
记得哪位名人说过:“世间的道德与爱情,其实在每个人心里都是现实的、利益的”,权衡的结果,谁也不能独善其身,空谈“有情饮水饱”。
深圳的服務业数罗湖的最发达,这里的夜总会、水疗馆、SPA店林立,一家比一家“豪”,里面的经理、咨客、按摩师、理疗师、服务生,一个个赛过潘金莲、潘安、潘玮柏,连着清洁工阿姨大叔也是端庄大方、气宇轩昂。进得去,眼前自上而下的金碧辉煌,美食美酒美女美男当前,令人无处可逃,前提是只要你有足够的卡和钱。进门、换衣、沐浴、更衣、就餐、娱乐、按摩、聊天,全程的服务无微不至,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的周到。后话是,小费也是一等一的高。鬼使神差的是,过了一段时间,我竟然又琢磨着再去。
在我数不清的洗头经历中,也曾经鬼使神差误入一两家挂羊头卖狗肉的发廊。那是几年前,在深圳巴登街,一个大年二十九的夜晚,街上的店铺大多早早关门歇业,整条街道寒冷而冷清,人人赶着回家过年去了。因为疲惫,因为不愿意双手受冷水冲洗的罪,决意去街上找一家发廊好好洗个头,顺带按摩一下。街上的发廊大多拉闸收工,转了一圈,好不容易在一条里巷看到一盏暗黄色的筒灯,有气无力地旋转,暧昧地眨着眼。走到店前,内心有点忐忑,但还是推门进入。屋内的灯是粉红色的,店里安静得有点奇怪,没有客人,也不见穿工衣的洗头妹和发型师傅,感觉有点不对劲。屋内有三个面目模糊的女人,说不上年轻,也不算大龄,说不上花容月貌,也不至于面目可憎。也许抱有一半的好奇心,我并没有退却。我问,有洗头吗?有,不过只有一种洗头水。好奇心驱使我进去、躺下,花洒喷洒在发上,洗头水的香气浓郁得有点过度。洗头女子的技术实在一般,指甲长,用力地抓毫无章法,完全没有专业洗头的那种指尖的力度,直把我的头发扯得生疼,与之前碰到的货真价实的洗头不可同日而语。忐忑之际,听到外面客厅传来一个男人沙哑的声音,我听到老板娘调笑地问:阿生,想要什么服务呀?我听到那个男人问价钱,老板娘回了一个价,男人问:点解紧贵?后来听到他们一番讨价还价。洗好后,我披着滴水的头发走出客厅,老板娘帮我随便吹个半干,就自顾一边去了,也不管我的头发仍然乱糟糟。我扫了一眼屋内,不见了那个男人的身影,听到老板娘在骂:孤寒鬼。看来,他们的生意没谈成。从此我认定,去发廊洗头,必定认定那些灯火辉煌,人声鼎沸,水流喧哗的店。 “美丽丝”发廊前后换过三任老板,十年间,清远妹未曾离开过。在跳槽如换衣服的深圳,清远妹堪称“最死心塌地员工”。清远妹总是一副既来之则安之、逆来顺受的态度,与每一任老板都相敬如宾。她对自己的这一份工作,非常珍惜,用最官方的话说,就是非常地“爱岗敬业”。偶爾见她反驳老板,也是轻言细语的,不似那些愣头青小妹小弟,语气冲冲,不懂忍让,常让老板气结。有时去洗头,老板会向我倒苦水,说那些小年轻不知天高地厚,眼高手低,只想拿高工资,却不想辛苦。唯独不见老板责怪清远妹,也从听不到清远妹跟哪位老板传出绯闻,也不见她跟哪位客人眉来眼去。
清远妹待客不见得有多热情,她只是轻声唤客人入座,然后手脚麻利地给客人铺好枕巾,给客人上好毛巾,再捧住客人的头,轻轻托着,放落在浴池巴掌大的台面上。她总是默默地洗,所有的步骤、程序、环节,一步不少,绝无偷工减料。这么多年来,鲜见清远妹向客人推销洗头店内的各种消费服务,如香薰、推油、水疗、护理、倒模等,她顶多会建议客人买一张洗头卡,打八折那种。她只推销最低价的三百元一张那种,语气和神情怯怯的,好像生怕惹客人不快。清远妹通常只是随意提一下,从不见她卖力吆喝和那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百折不挠。
3
发型师永远是店里最沉默寡言的人,而且几乎都是清一色的男人,女师傅几乎凤毛麟角。发型师多是店里最潮最炫的那几位,衣着时尚,发型奇特,头发不是染成金色,就是染成红色,要不染成紫色,远远看去,像一团团五颜六色的火焰在燃烧。他们普遍把自己的头发扎成小辫子,或头顶留一圈,周边剃光光,或铲去半边,或披肩长发,总之越标新立异,越代表这个发型师有水平。也怪,这样的发型师最能吸引客人进店,相反,那些中规中矩的发廊只有中老年人爱光顾。
发型师最看重的是手里的那把剪刀和一把风筒。就像楼下这家“美丽丝”和对面的那家“邦尼”,头牌师傅用一把绞剪,把一头耷拉无力的头发剪出时尚潮流的发型,狮子头、飞机头、锅盖头、板寸头、虎子头。他们用一把“巨大”的风筒,在头发上来回扫动,再抹上摩丝、弹力素,把原本平淡无奇的头发吹出诱人的大波浪、小波浪、负离子直发、中分、四六分。他们用热烫、冷烫,配合电发棒、橡皮筋、夹子、电发水、定型水、头罩、加热机,为清汤挂面、素面朝天的先生们、女士们卷出一个个粟米烫、大波浪、爆炸头,让那些原本其貌不扬的路人甲女士男士们摇身一变,瞬间光彩照人。在江西师傅、潮州师傅眼中,每个人的头,都是一件待雕琢的,璞玉。每完成一件作品,他们都希望它是完美的,受万千宠爱的,尤其是这个头颅的主人。
洗头妹,理发师,大多是缄默、克制、内敛的,但也有例外。一旦收入跟提成挂钩,原有的模式就会被打破,被颠覆。那个小梅州仔,那个湖南妹,那个潮州师傅,在我的印象中,都是巧舌如簧。他们善于察颜观色,游说那些看上去经济实力不错的女士再做一个倒模护理,然后再买一个套餐,可以每个星期定期来店里做护理。价格都是不菲的,至于效果如何,不得而知。那天,“邦尼”店里那个潮州发型师给我做完剪发、烫发、染发后,报出一个类似“天价”的价格后,看我“惊讶无比”的表情,他则用“忍痛无比”的表情,说是要为我打折,最后我的底线是“盛惠”一千元,师傅非常关切地“建议”我再做一个“必须”的倒模,说我头发问题多多,空心化、干枯、开叉、发色不均。后来潮州发型师看我不为所动,就“慷慨”地说,送一次护理给你,一百多块钱一次的。我“高兴”坏了!还是那位梅州小弟给我上的倒模膏,冲的水,他只是简单地在我头发上抹上一坨膏,按摩几下,就冲洗干净了,完成了一次非常“大阵仗”、非常“昂贵”的头发护理。
发廊的洗头是一门技术活,可不像自己在家那般简单应付:晚上洗白白前,先洗头,一边洗头一边洗身,花洒冲湿头发,水流得满眼满脸,半眯着眼摸到洗发水瓶,按一坨洗发膏往头上抹开,东抓抓,西抓抓,四周揉几圈,抓出一头泡泡,三几分钟,花洒一开,把泡沫冲刷干净。出浴后用家庭装小风筒吹干头发,抹上弹力素或发胶,大功告成。前后约莫十分钟。而在发廊洗头,没有半小时以上是出不了门的,手法、设备、环境不可同日而语。洗头妹会问你选择普通洗发水还是生姜洗发水,或更高档的营养发水。她们会极力推荐最贵价的发水。洗完头后,洗头妹会帮你掏耳朵,用一支棉签在你的耳洞里旋转几圈,再沿着耳郭扫一圈。你还可以选择头部按摩、洗脸按脸、冲眼拉背、推油香薰等服务,价格随行就市。之后,你打着哈欠伸着懒腰走出洗头区,吹头师傅会问你要吹几成干,要不要剪或染、烫、做护理,如一系列做下来,须耗时五六个小时,那是需要极大的耐心、极强的体力,更需要支付不菲的银子。经过一番“浩大”的工程,你和我终于“洗心革面”“身光颈靓”“昂首挺胸”地走出来。洗头、做头,从头到尾,折腾不已,也令爱“美”人士乐此不疲。洗过头的男客人大多神态逍遥,威风凛凛。
这家发廊七年间换过三个店名,最早叫“美丽丝”,管店的江西老板阿伟,手艺一流,只不过管理水平欠缺些。原本装修中上水平的店,却经常看到卫生“脏乱差”,客人剪下的头发半天没人清扫,老出毛病的一阵热水一阵冷水的热水器也不见阿伟找人维修,害得我几次在冬天里洗的水都是不温不热的,让我连打几个喷嚏。店员也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流失率超高,除了清远妹始终死心塌地跟着他。发廊易主后,由一个香港老板接盘,香港老板把发廊改名“务优发社”,没过两个月,又改为“大都市发社”。其他的老员工全部离职,唯独清远妹留下。
清远妹跟我说,她来自本省清远石潭镇的一个村子,初中毕业就出来打工。十九岁那年,懵懵懂懂,嫁给了隔壁村的一个男人,一个曾经一起打工的同乡,婚后生育了两个儿子。她说自己坐月子,家公家婆几乎没给她做过一顿好吃的,连催奶的鸡汤也是从市场上买回来的便宜的冰冻鸡腿做的,味道不好。至于老公,这么多年,自己从未拿过他一分钱。每次清远妹跟我说起这些,说起自己这些年来在婆家所受的苦,说起那个生活窘迫的家,人情冷漠的夫家,无能的丈夫,这些年在外打工漂泊的孤独、茫然、无助,只是叹气,怨自己命不好。不曾见她流泪。清远妹对自己形同鸡肋的婚姻极度厌倦,她说如果不是两个儿子还在读书,加上母亲的强烈反对,他和老公早就离婚了。只有此时,我才能从她一贯沉默的外表、木讷的言谈中,感受到她对改变现状的强烈欲望。 清远妹有一种低眉顺眼的乖巧和本分,连客人给的小费也不敢收。她跟我说,有客人对她表示好感,暗示要包养她,只是自己胆小,不敢接受,包括中间人介绍她去赴约,包括客人给的小费。她说自己学不来同一个店的湖南妹子的泼辣和大胆,敢私下收取客人的洗头费,敢在店里推销衣服和围巾,敢什么男人都结识,只要有钱。湖南妹跟前任老板有染,如今前任老板走了,又跟了对面店的老板。
清远妹的底薪只有一千五百元,加上提成,每个月到手的常常不足三千。她说,几年前,自己只有一千多元的工资,老板从未给过她们任何福利,包括五险一金,包括过年红包。这些年来,从未去过旅行,从未吃过大餐,从未看过一场音乐会,也从未买过百元以上的衣服鞋帽。她说她现在还时不时要从牙缝里省下钱来,寄给老家那个老公,给老公攒钱、盖房子。两个儿子一个读高中,一个读初中,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自己每个月还要交房租。老板并不包住,只包吃中餐和晚餐。我常常看到清远妹在二楼的小厨房里忙呼,洗菜、切菜、炒菜,然后唤一直忙个不停的老板上去吃饭。
有一次下班路过“美丽丝”发廊,看到清远妹和湖南妹在争执着什么,湖南妹怒气冲冲、大声地责骂清远妹,清远妹涨红着脸,嗫嚅地想反驳:不是这样的,不是这样的,你搞错了......可惜气势不够磅礴,不够恢宏,她根本争辩不过湖南妹,最后只能默默转身进屋,不再搭理湖南妹。尽管湖南妹还在嚷嚷,可一个巴掌拍不响,这场“战争”自然偃旗息鼓,不了了之。
洗头妹大多面容姣好,朴拙青涩,只是普遍身高不高,身高不高的好处,即动如脱兔,静如处子。那几个染着金色发型、神情迷蒙的洗头仔洗头妹,在门店倒闭之日,瞬间烟消云散,作鸟兽散,竟再也没有在茫茫人潮中遇见过。
4
发廊的洗头妹人如轮转,走了一茬又一茬,唯独清远妹仍在,跟随着一任又一任的老板,店在人在。我至今不知道她的名字,我只知道她是十八号。每次去,我们彼此不用称呼对方,只是一个微笑、一個眼神,清远妹就赋予我殷勤、周到的服务。
有一段时间,我发现清远妹突然变得容光焕发起来,原来的一头黑发也染成了粟子色,画了眉毛、眼影,扫了腮红,打了耳洞,戴上银光闪闪的耳环,瞬间变得“珠光宝气”。她穿一件紧身包臀的裙子,脚上配一双直筒靴,简直辣妹一个,令我刮目相看。那天例牌去洗头,躺在洗头床上,清远妹悄悄地告诉我,她新交了一个男友,就在不远处的一家名为“濠江轩”的粤菜海鲜酒楼里做大堂主管的,未婚。我表示严重祝贺。这时候我仰起头看了她一眼,她脸上有点泛红,眼神也亮了起来。我问她,你男友有没有给你零花钱?她说男友负责付房租,自己负责买菜做饭,他工资不高。我说那你图他什么?她说晚上放工回去,有个说话的伴,好过一个人孤零零,出来深圳,一年回一两次清远老家,连跟老公同房的兴趣都没有。我问她,你会跟现男友结婚吗?不一定,看吧。谁知道呢?
这年冬天,天气出奇的寒冷,清远妹给我洗头,刚一碰水,她就不禁呻吟了一声,手又裂了,好鬼疼!我问她怎么回事,她轻描淡写,职业病了。双手每天跟洗发水打交道,被热水冲泡,油脂流失,手都变成化学手了,到冬天,脱皮,爆拆。我说平时多抹一点凡士林,十指连心的。清远妹自嘲,我们同那些千金大小姐和富婆们怎么比,人家是十指不沾阳春水,同人不同命。
美容、美发、沐足、水疗,这些由香港传入内地的休闲服务业,已经在各处开枝散叶。“发廊多过米铺”,当中规矩经营的有之,陈仓暗度、偷龙换凤的有之。也许,这些行业依然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鱼龙混杂,并且此消彼长,共荣共生。
被冤屈、被污误的何止洗头妹、按摩师,还有教师、医生、城管、警察、官员。尤其是发廊,被严重异化的一个原本美好的行业,无端端背黑锅这么多年。旧时,理发行业也算一门体面活,如家里有人从事理发行当,这家人的生活自然不会太过困顿,说不定还能天天吃上大米饭,或猪肉炖粉条和肉包子什么的。我仍记得,老家的继爷爷是一名乡村理发师,每逢冬天,那个位于粤北石古村的老家里,烟熏火燎的灶头上必定挂满大块大块的腊肉。每次回去,我都能吃上继爷爷做的五花肉蒸豆豉和猪油炒菜心。
清远妹每天机械地为客人洗、吹、烫、染、拉,每天与洗发水、烫发剂、染发剂打交道,把客人梳洗得漂漂亮亮、焕然一新,自己却一天天枯萎、憔悴。极少听到洗头妹从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传奇故事,她们最后的归属,有的嫁一理发师,有的跟了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头。大部分的洗头妹,则回到那个依旧贫困落魄的乡村,嫁人、生子,到老。
泛黄的灯光下,梅州小弟手中花洒里喷出细细密密的温水,哗哗作响,灯光中,目光中,闭目养神中,呈现出另一种禅意。多年来,对美容美发行业,一直心存敬意,如清远妹、湖南妹、梅州小弟,也许他们没读几年书,小小年纪就外出谋生,他们干活多过说话,把手艺做好,对他们来说,就是最好的安身立命之本。用当下的热词,一名好的美容美发师,就是一名好工匠,清远妹也不愧为一位服务行业的工匠,堪比那些大师傅。可世界上有名的发型师、化妆师、形象设计师,几乎都是男人主打。而那些手艺一流的洗头妹,却几乎无一成名。
在洗头界,也有例外的属于励志的故事。曾认识一位重庆妹子,是当地国企的一名办公室主任,长得肤白貌美,身材玲珑。偶然一次听到她的八卦,她原来是一名发廊的按摩女,不知怎么和这家国企的老总搭上了,被包起来,还被聘为公司秘书,接着迁深户、招工,摇身一变,变成一名企业白领。后来重庆妹子嫁人生子,深得老公宠爱。重庆妹子待人接物八面玲珑,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十分醒目。如今她手握房产数套,有房有车有工厂,还计划明年开办一家培训连锁机构。重庆妹子的故事,也许是服务行业无数从业人员从底层飞上枝头变凤凰的成功逆袭的典范。
还有这家“邦尼”发廊的老板娘,四十多岁的模样,身材娇小,染了一头金发。听洗头小弟说,老板娘来自四川农村,从一名普通洗头妹挨起,洗了十几年的头,终究没有回老家,而是嫁给一个发型师。两公婆另立门户,在龙岗联手开了这家发廊。她每天起早贪黑,亲力亲为,毫无老板娘的架子,待员工也和气厚道。难怪每次去这家发廊,都是顾客盈门,生意火爆。这也算是一个苦尽甘来的逆袭代表。
清远妹、湖南妹、四川妹,从花朵般的年龄,背井离乡,出门谋生,做到人老珠黄,灵巧的双手,变得粗糙、布满裂纹。曾经青春无敌、不谙世事的洗头妹,带着各种梦想和目的,来到我们居住的这座城市,昼伏夜出,黑白颠倒,白天不懂夜的黑,迎来一拨一拨的客人,送走一拨一拨的人客,青丝变白发,红颜熬到暮年,青春和手艺后劲乏力,风光不再。多年后,清远妹的腰杆不再笔直,手指不再灵活,那时,她可能正坐在老家村里的祠堂前,或自家小院里,手指撸着鬓角的黑白发线,回忆当年仍有一点记忆的几位客人,回忆为他们洗过的头,吹过的长短发,记忆中洗头水的香气,从前的,现在的,揣摩未来的,一段段黑白人生。
豪车、电单车、行人的脚步,碾过马路的阳光,簕杜鹃从红墙伸出手臂,毫不羞涩。店内,衣光鬓影,香气袭人,流水不腐。窗外,街灯伫立,夜幕低垂。
我依旧会光顾楼下这家发廊,就像光顾对面那家肠粉店一样。我甚至有点自以为是地希望,清远妹不再优柔寡断,及早了结那一段早已发霉腐败的婚姻,留在城市也好,漂洋过海也好,总之都不要再嫁错郎,总之再也不要回到那个贫困潦倒的家。
深圳的夜空,星辰寂寥,大大小小的星星彼此不相望,各自安好。一如这一群勤勉的、沉默寡言的洗头妹,内心缱绻美好,外表离群索居,什么时候璀璨,什么时候湮灭,不得而知,无人关注。
上个月一晚带女儿去清远妹这家发廊剪发,发现发廊大门紧闭,门上贴着一张红纸,上面用毛笔字写“旺铺转让”。从玻璃门缝看进去,店内依然干净如昔,装饰、家具、镜子、机器等物件皆在,只是店内人员一夜消失,包括老板、发型师、洗头的小妹小弟,包括清远妹。
女儿有点怅然,妈妈,他们执笠(倒闭)了吗,他们还会回来吗?
滚滚红尘中,不知日后清远妹是否还记得我,可我,依然记得她,记得她的手,她低垂的眼眸,她的一头黑发。
记得她曾经给我洗过的黑白发线。
责编:李京春
洗头手艺一流的清远妹,皮肤白皙,身材標致。大多时间见她不苟言笑,沉默寡言,心事重重。清远妹不太合群,鲜见她与同店的发廊妹、发廊仔埋堆吹水聊天,更难见她与男客人谈笑风生,似乎与女客人更谈得来。她不似其他发廊妹伶牙俐齿,互相打情骂俏,眼光迷离,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不羁模样。清远妹常常显得形单影只,眼神冰冷。她不善言辞,每天的行当就只有洗洗洗,洗完这个头再洗那个头。这一手洗头的好功夫和永远低头做事的姿态,让清远妹得以在这家发廊十年坚如磐石,屹立不倒。
清远妹这双手,在十年的洗头生涯里,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旷日持久地洗、揉、搓,直把岁月洗得发白,把时光搓成碎片。发廊地上撒了一地的碎发,有黑发,也有白发,在淡黄色的地板上,显得肮脏而凌乱。
1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深圳,暴发户的年代。深圳作为这个时代的代名词,风起云涌,各路精英、牛鬼蛇神云集。那时的深圳、东莞、中山,整个珠三角,百业待兴。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山长水远,风尘仆仆。下海、炒股、炒地皮、炒期货、走私、贩毒、赌博、买六合彩、做二奶、做小姐、收保护费、洗黑钱、收容、遣送、劳教、古惑仔、白粉仔、江湖大佬……一切都冲着“钱”而来!对于“钱”,人们毫不忌讳,理直气壮。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却是万万不能的。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白猫黑猫、实干的终极目标都是经济效益,讲白了,就是赚钱。谁会嫌钱多?思想的枷锁一旦打开,如黄河、长江、珠江、松花江、湘江、岷江、金沙江,一泻千里。身体某处的贞操带一经松绑,即渴望、放纵,情欲如脱缰的野马,一发不可收拾。南大门打开,香风臭气裹挟而来,带来一连串前所未有的思想、观念、行为,皮肉生意也伴随而来,并在这片肥沃的、水草丰美的土地上,风生水起,名闻天下。犹记得,那个曾经发廊遍地的华侨新村,那个与灰色、黄色纠结不清的风月地,黄色的代名词,是我对发廊最早产生颠覆印象的、一个堪称神奇的地方。
华侨新村位于深圳中东部的某乡镇,是当地高档小区的典型代表,建的全是二至三层的别墅。别墅的屋顶多为金黄色的琉璃瓦,配上米色的外墙、罗马式的阳台,美得耀眼,令长期蜗居出租屋、工厂集体宿舍,连自来水和电力也无法保证正常使用的我等草根人士望尘莫及。在今天房价高企的深圳,一栋这样规模的别墅,价格已值数千万元。
别墅的主人全是祖籍当地,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和港商台商外商,还有一些是当地的暴发户和官员,都是一些非富即贵的人物,普通外来打工者是望尘莫及的。那时一般三来一补企业的月薪通常二三百元,这些“农民房”的造价需要十几万元,这是一个天文数字。这些别墅的主人常年不在,他们属于那种“居无定所”“狡兔三窟”的人群。他们平时大多居住在法属圭亚那、美加、澳洲等地,最近的港澳地区。平时,他们大多时间生活、工作在境外,逢年过节,才千里迢迢回到这个祖籍地,携家带口地看看祖屋,看看新屋,如这些别墅。他们拜祭祖先,修祠堂,顺带周围探亲访友,游山玩水,吃吃喝喝。一回半个月后,又偕全家离去,回到熟悉的深圳河那边,回到大洋彼岸那边。
刚开始,华侨新村的别墅大多时间丢空,长期闲置,于是有业主委托相熟的族人或亲朋帮忙打理,免得房子发霉变坏,墙壁被老鼠打洞做窝,变成蛇鼠一窝。这些被委托管理的人,被称为二房东。二房东把别墅一楼当门面出租,二楼以上住人。租下一楼门面的除了少数几家经营士多店外,其余多为发廊、按摩院、美容院。新村四周没有围墙,村内巷道四通八达,华侨新村,越夜越妩媚。随着出租业的兴起,华侨新村开始变得热闹起来,尤其是夜晚,发廊、按摩院人头熙攘,灯红酒绿。华侨新村逐渐演变成发廊一条街,按摩店、洗脚店、歌舞厅、酒吧、夜总会等服务场所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这些发廊、按摩店真正经营业务的没几家,倒是内里乾坤,多是挂羊头卖狗肉的风月场所。
华侨新村的空气中似乎总是若隐若现弥漫着一股香水味,有点浑浊,有点暧昧,只是这些香水有毒,一种施了蛊的毒,“咸湿佬”最易“中招”。村里面的色情场所,被当地的民众称为“鸡篼”,把里面的发廊妹称为“鸡婆”,那是一种赤裸裸的蔑称。稍微有文化一点的本地人和外地人则称她们为“小姐”。
时不时能听到身边的一些包工头、香港老板手拿大哥大,对着电话那端大声说:今晚去边度“WE”(鬼混)?搵条女出来啦……丢你老母,唔得闲?你条粉肠,吃屎啦,哈哈哈……
因为这一条烟花柳巷,华侨新村的治安形势变得严峻起来。这些色情业衍生出的黑社会收数、斗殴、抢劫、小偷小摸、风化案、离婚案,争风吃醋,伦常惨剧,几乎天天上演。一些男人为了某个女人“只抽”(一对一打架),古惑仔街头劈友:你个傻嗨,够胆搞我条女,死扑街,睇我打唔打贼你,兄弟,郁距(揍他)!
仍记得这个发廊村,白天通常静悄悄,一到晚上,随即变得活色生香起来。客人们进进出出,街头巷尾飘出莺歌浪语,打情骂俏声不绝于耳,还有浓烈熏人的香水味。那些发廊妹多为豆蔻少女,初到时青涩纯情,不出数月半载,看她七十二变,一个个瞬间变得花枝招展,浓妆艳抹,风情万种。这个小区因此名声大噪,咸湿佬趋之若鹜,本地民众却恨之入骨,一说到“华侨新村”,当地民众会不由自主露出讳莫如深的笑,不屑一顾的嘴角和眼神。 华侨新村的各项产业也由此“畸形”地繁荣起来。第一是饮食店。“食、色,性也”,在新村周边,东北饺子馆、湖南大碗菜、湘赣木桶饭、重庆火锅店、港式甜品店,开得“成行成市”。走在街上,满街飘着一股呛人又诱人的花椒味、干辣椒味、韭菜味、葱油饼味和芒果汁味。里面的食客林林总总,总能见到几个身穿睡衣、睡眼惺忪的年轻女子,点了一碗酸辣粉或小炒肉饭或绿豆沙,有的独自一人,有的三五成群,用家乡话聊得神采飞扬,有时神情落寞,有时眉飞色舞,有时激烈争辩。她们几乎人人抽烟、喝酒,店内总是吞云吐雾,烟雾缭绕,年轻女子们姣好的面容在萦绕的迷雾中显得有点模糊,令人遐想。她们的指甲涂上猩红的指甲油,眼皮边上扫了一层咖啡色的眼影,嘴唇抹上大红的唇膏,脚趾头也抹上指甲油,穿着辣裤、超短裙,走在街上,回头率一等一的高。她们更喜欢穿金戴银,挎时尚包包,扮靓,从头到脚,武装到牙齿。
第二是宠物店。这里的女人们最喜欢养的是西施犬、蝴蝶犬和狐狸犬等小体型的狗狗。平时抱在怀里,或装在挎包里,优哉游哉地逛街、吃饭、购物、美容,都带着它们。这些狗狗是她们身边最忠实的伴侣,堪比那些并不属于她们的男人。只是有一天,我发现街头巷尾多了一些蓬头垢面、神情憔悴的狗狗,不知它们是被遗弃,还是走失,就像它们的主人。
第三是美容院和美甲店。
第四是服装店和鲜花店。
那个年代的华侨新村,百业兴旺,尤其是服装鞋帽等实体店,生意火爆。用现在的话说,那个年代,做什么生意开什么店都赚钱,连依附着这些新村、小区、城中村做废品收购的也如这些色情业一样,迅速崛起。各式各样的行当,干了几年,大多都回老家盖了楼。有人曾说笑,当年,连路边的狗屎也能捡起来卖钱。总之做一行发一行,包括那些性工作者。
第五是性病小诊所。街头巷尾的墙头、电线杆、通信箱、电话亭甚至连垃圾桶边上都贴满“牛皮癣”,除了疏通下水道的,几乎千篇一律印着:专治梅毒、花柳、尖锐湿疣、淋病、软性下疳、生殖器疱疹、妇科炎症,还有专治鼻炎、脚气、风湿关节炎。依着这些“牛皮癣”末端留下的电话寻去,你会发现这些诊所多委身于穷巷陋室里,这些小诊所绝对不会选址在临街亮亮堂堂的热闹地方,因为这样不好招揽客人,躲进深街小巷里,方便各色患者就诊,最重要的是,这些地下诊所通常无牌无证。各色性病沉渣泛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那些卖和嫖的双方,多不愿去正规的医院,他们更愿意帮衬这些小诊所,尽管治疗费不菲。每次经过这些贴满不粘胶巴掌大小广告花花绿绿、令人窒息又带点神秘的墙、柱子、垃圾箱,我都屏住呼吸,心怀复杂和忐忑,低头快步穿过。我无法理解这些匿名小诊所是否真的有如此巨大的市场需求,是否整天门庭若市,生意兴隆?那些换了一茬又一茬的医疗小广告,在今天,终被城市管理者雇人来清理,手持小铲子,每天定期地铲,锲而不舍地铲、洗,如今居然几乎销声匿迹。那些斑驳的墙,在今天看来,也许不失为一幅荒诞的行为艺术品。
一个神奇的年代!
华侨新村周边骤然多了银行网点,大厅里和柜员机前总是排满了人,尤其是年輕女子。她们往机子里面汇款,然后打电话告知“阿爸阿妈,汇的钱给弟弟妹妹读书”。
由于华侨新村的名声太过狼藉,“民愤”太大,当地政府迫于舆论压力,下决心对其进行了史上最严厉的扫黄打黑。先是抓了一批古惑仔、拉客仔,关闭了一批发廊,驱逐了一批小姐。接着把小区砌上围墙,造几个出入口,装一批监控。至此,那些伪发廊的生意一落千丈,门可罗雀,最后,大多关门走人。那些曾经风情万种的发廊妹、按摩妹也一个个销声匿迹,不知所终。身后,遗下数不尽的宠物猫狗流落街头。
那时的深圳、东莞、惠州等地有许多有名的城中村,都是驰名省港澳的寻芳地。听说布吉、巴登街、上沙、下沙、沙嘴,还有相邻的东莞厚街和惠阳淡水,一直是不少港人寻欢的主要地点。
如今的华侨新村、人民公园,脱胎换骨,全然没有了当年的红粉菲菲,莺歌燕舞。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仍不时去到华侨新村那儿访友,寻美食,寻当年色情场所的“蛛丝马迹”。当年“臭名昭著”的城中村,已蜕变成一派寻常居民小区的模样。华侨新村依然热闹、喧嚣,依然还有发廊、洗脚屋、美容院,但绝大部分都是持牌的正规店铺,是货真价实的行当,帮衬它们的顾客也基本是本小区及周边的普通居民。
发廊有“真发廊”和“伪发廊”之分。真发廊无须太多赘述,“洗剪吹”是每一间真发廊的基本功,只须把“洗剪吹”干好就可在美容美发界立足。第一道功夫“洗”,由客人自己点,也可由老板娘点牌,洗头妹完成第一步。这一步至关重要,洗头妹靠的就是一双手得以安身立命。至于“伪发廊”,则可令人浮想联翩,这里灯光幽暗,香气扑鼻,剧情扑朔迷离。这里通常有阁楼,有暗房,有床铺,有的还有密道,一如武侠片里的江湖道场。一遇公安突击扫黄,那些山寨洗头妹陈仓暗度,熟练地从密道鱼贯遁去,瞬间消失无踪,让扫黄组的人“吃白果”(扑空)。
2
发廊跟饮食店有点类似,基本靠熟客帮衬。熟客每次来清远妹这家店里洗头,都十分享受她的指尖划过前额、两鬓、头顶、后脑勺的舒适感,这种感觉到迄今为止,清远妹能给予客人最高的享受。不但如此,每一位客人还享受闭目养神的一种安全感,这种安全感,源于清远妹无声的指尖。她的指尖,在每位客人的黑白发际间穿行,与泡沫、流水交合,抓、挠、撸、按,起起落落,时重时轻,力度恰到好处。在流水中,灰尘、油垢、头皮被消灭殆尽,统统被冲进下水道。洗完头后,清远妹的指尖落在客人的肩膀、颈脖子,拱起、绷直,收拢成掌,拢握成拳头,轻重缓急,落在腰上、背上,起落、拍打,一度酸痛的筋骨,无名的郁结,在指与掌的光阴游走间,逐渐伸展,身心顿感无比舒畅。
以前,一直不解男人们为什么多喜欢光顾发廊,不管有钱没钱。后来自己去过几次,也喜欢上了发廊的服务。喜欢去的,还有美容院、水疗馆、按摩店、美甲店、中医理疗店。特别是发廊,因为他们的洗头指法,他们的按摩技术,让我们这些客人“如沐春风”。只是有点想不通,自古以来位列七十二行正当行业的理发业等服务业,到了今天,却一度被异化成与暧昧、情色纠缠不清的行当。如今,这些服务行业似乎都力图去污名化,让真的“洗剪吹”,真的“理疗按摩”,回归本真,回归手艺。 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喜欢光顾发廊的原因,除了手艺,还有发廊营造的那种“诱人”的风格,吸引着各色人群欲罢不能。所有发廊的装修风格多趋向简约欧美风,白色黑色混搭,似乎有点隐喻黑发和白发。门口右侧千年不变挂上一盏旋转波浪长筒灯,客人找发廊,无须太费周折,只须沿街瞄一眼门口那盏转灯就可安心进去。华灯初上,风雪夜,所有的店铺皆已打烊,只有发廊,可以营业到12点甚至更晚。恍惚间,想起一段歌词:“还记得当天旅馆的门牌,还留住笑着离开的神态,当天整个城市那样轻快,沿路一起走半里长街。还记得街灯照出一脸黄,还燃亮那份微温的便当,剪影的你轮廓太好看,凝住眼泪才敢细看……”
对于发廊,这里,也许适合谈情,适合放松,适合寻找与家里不一样的感觉。所以男人喜欢去,不管那些情是真,还是假。发廊有着另一种形态的美。
我认识的发廊妹,一个比一个安分守己,她们挥霍着青春,攒着钱,一门心思嫁个师傅,嫁个小老板,嫁个香港人。她们只想着把每个客人的头洗完、洗好,多洗几个,多推销出几张卡,能多算几个点,让客人干干净净,舒舒服服。她们只希望,客人满意而去,下次再来,生意常做常有。印象深刻的还有这么几家真正做头发生意的洗头店,他们其实也是做“皮肉生意”,只是此“皮肉”非彼“皮肉”,他们为客人洗的是头皮肉,为客人按全身的筋骨和肌肉,让那些酸痛的骨头和肌肉得以舒缓,欲罢不能。这些手法最适合我们这些长期伏案工作罹患肌肉酸痛症的白领一族。
这家位于紫薇花园小区内的理发店,不事装修,店面朴实得有点寒碜,洗头水、洗头膏东一瓶西一瓶到处放,墙壁发黄,椅子的垫子已经看不出颜色了。这家店最大的优势是价格亲民,小孩剪发,只收十元,洗头的话加五元,也是一等一的“益街坊”。店夫妻来自广东五华,老板娘有着广东客家女人的壮实和爽朗,脸色红润,手脚麻利,嗓门大。她主要负责为客人洗头,收拾店里的卫生,当然,还负责收银,掌管着家里的“财政大权”。去她店里的多是小区里年长和年幼的街坊,她用客家话口音的普通话和白话,与客人东一句西一句地吹水,天南地北地聊,聊政治事件,聊娱乐圈八卦。每次我带女儿去这家店剪发,五华老板娘都夸女儿,长高了,眼睛好大,是个靓女,跟妈妈一样靓。老板是店里的“主剪”,长得斯文白皙,手指修长,话不多,总是笑眯眯的。常见他忙得陀螺转,那些大叔大爷都爱找他理发。
小区对面还有一家“邦尼”美发店,也是我常去的。第一次接待我的不是洗头妹,而是一个洗头仔,十三四岁的青涩模样,令我不禁担心他是否有这等洗头技术。我问他来自哪里,他说来自梅州。躺下后,温温的热水洒在前额、头顶上,他用手托起我的颈脖子,用花洒冲洗我的后脑勺,那双手的力量超乎我想象。他游刃有余,老练到家,特别是一开口第一句:阿姨,你的头发好干,等下要不要焗个油?阿姨,洗什么洗发水,你的头发好干,洗个好点的洗发水吧。我扫了一眼墙上的格子架,满满的都是客人购买的各色洗头护发用品,墨绿色、黑色、黄色的瓶身上标注了客人的名字或化名:刘伟、张芳、李梅……洗完头后,我问吹头师傅:那小孩多大?十七岁。我以为十四岁呢。那非法雇佣童工了。
有次洗头,四川老板娘亲自“动手”给我洗。我说赶时间,选快洗。老板娘动作利索,上下其手,力度适中,十多分钟上三次洗发水,水流哗哗,温度正好,把我挠得“心花怒放”。闭目养神间,随口问,老板娘住哪?住回龙埔农民房。买的?租的。你和家人一起住?是啊。租了个两室一厅。员工呢?四人一间房,带客厅和厨房洗手间。
发廊妹跟夜总会小姐的最大区别是学历和相貌,发廊妹大多初中以下,不似夜总会女郎,大学生云集,且多为艺术学院、模特学校的在校生,还不乏名校学生,素质非一般,出得厅堂,入得厨房,上得大床,因此客人也更愿意包养她们,平时带着她们出门应酬,自然脸上有光。夜总会女郎极少为生活所迫,她们只是想过上更锦衣玉食的生活,可以随时换手机,随时出国游。最重要的,这钱来得快,成本几乎为零,至于青春代价,无价,等到相处几年,钱也攒下一笔,大可上岸从良,再找一个素不相识的、条件尚可的未婚男子嫁了,大家自然相安无事。而相处发廊妹的男人多是一些经济水平不算上乘的中低层人士,如香港货柜车司机、公司小老板、外贸厂主管、业务员等,所以他们的花费大多低许多,而这些男人也大多与家人分居两地,纯属孤单寂寞找个临时生活伙伴而已,至于日久见真情小三扶正的,也有,但凤毛麟角。像清远妹的新男友,只是一名普通的酒楼楼面经理,收入比清远妹高不了多少,用清远妹的话说,大家只是互为做伴而已。当然也有例外的,譬如相熟的那位重庆妹子,从一名按摩妹,成功跻身社会主流阶层,实现华丽转身。
记得哪位名人说过:“世间的道德与爱情,其实在每个人心里都是现实的、利益的”,权衡的结果,谁也不能独善其身,空谈“有情饮水饱”。
深圳的服務业数罗湖的最发达,这里的夜总会、水疗馆、SPA店林立,一家比一家“豪”,里面的经理、咨客、按摩师、理疗师、服务生,一个个赛过潘金莲、潘安、潘玮柏,连着清洁工阿姨大叔也是端庄大方、气宇轩昂。进得去,眼前自上而下的金碧辉煌,美食美酒美女美男当前,令人无处可逃,前提是只要你有足够的卡和钱。进门、换衣、沐浴、更衣、就餐、娱乐、按摩、聊天,全程的服务无微不至,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的周到。后话是,小费也是一等一的高。鬼使神差的是,过了一段时间,我竟然又琢磨着再去。
在我数不清的洗头经历中,也曾经鬼使神差误入一两家挂羊头卖狗肉的发廊。那是几年前,在深圳巴登街,一个大年二十九的夜晚,街上的店铺大多早早关门歇业,整条街道寒冷而冷清,人人赶着回家过年去了。因为疲惫,因为不愿意双手受冷水冲洗的罪,决意去街上找一家发廊好好洗个头,顺带按摩一下。街上的发廊大多拉闸收工,转了一圈,好不容易在一条里巷看到一盏暗黄色的筒灯,有气无力地旋转,暧昧地眨着眼。走到店前,内心有点忐忑,但还是推门进入。屋内的灯是粉红色的,店里安静得有点奇怪,没有客人,也不见穿工衣的洗头妹和发型师傅,感觉有点不对劲。屋内有三个面目模糊的女人,说不上年轻,也不算大龄,说不上花容月貌,也不至于面目可憎。也许抱有一半的好奇心,我并没有退却。我问,有洗头吗?有,不过只有一种洗头水。好奇心驱使我进去、躺下,花洒喷洒在发上,洗头水的香气浓郁得有点过度。洗头女子的技术实在一般,指甲长,用力地抓毫无章法,完全没有专业洗头的那种指尖的力度,直把我的头发扯得生疼,与之前碰到的货真价实的洗头不可同日而语。忐忑之际,听到外面客厅传来一个男人沙哑的声音,我听到老板娘调笑地问:阿生,想要什么服务呀?我听到那个男人问价钱,老板娘回了一个价,男人问:点解紧贵?后来听到他们一番讨价还价。洗好后,我披着滴水的头发走出客厅,老板娘帮我随便吹个半干,就自顾一边去了,也不管我的头发仍然乱糟糟。我扫了一眼屋内,不见了那个男人的身影,听到老板娘在骂:孤寒鬼。看来,他们的生意没谈成。从此我认定,去发廊洗头,必定认定那些灯火辉煌,人声鼎沸,水流喧哗的店。 “美丽丝”发廊前后换过三任老板,十年间,清远妹未曾离开过。在跳槽如换衣服的深圳,清远妹堪称“最死心塌地员工”。清远妹总是一副既来之则安之、逆来顺受的态度,与每一任老板都相敬如宾。她对自己的这一份工作,非常珍惜,用最官方的话说,就是非常地“爱岗敬业”。偶爾见她反驳老板,也是轻言细语的,不似那些愣头青小妹小弟,语气冲冲,不懂忍让,常让老板气结。有时去洗头,老板会向我倒苦水,说那些小年轻不知天高地厚,眼高手低,只想拿高工资,却不想辛苦。唯独不见老板责怪清远妹,也从听不到清远妹跟哪位老板传出绯闻,也不见她跟哪位客人眉来眼去。
清远妹待客不见得有多热情,她只是轻声唤客人入座,然后手脚麻利地给客人铺好枕巾,给客人上好毛巾,再捧住客人的头,轻轻托着,放落在浴池巴掌大的台面上。她总是默默地洗,所有的步骤、程序、环节,一步不少,绝无偷工减料。这么多年来,鲜见清远妹向客人推销洗头店内的各种消费服务,如香薰、推油、水疗、护理、倒模等,她顶多会建议客人买一张洗头卡,打八折那种。她只推销最低价的三百元一张那种,语气和神情怯怯的,好像生怕惹客人不快。清远妹通常只是随意提一下,从不见她卖力吆喝和那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百折不挠。
3
发型师永远是店里最沉默寡言的人,而且几乎都是清一色的男人,女师傅几乎凤毛麟角。发型师多是店里最潮最炫的那几位,衣着时尚,发型奇特,头发不是染成金色,就是染成红色,要不染成紫色,远远看去,像一团团五颜六色的火焰在燃烧。他们普遍把自己的头发扎成小辫子,或头顶留一圈,周边剃光光,或铲去半边,或披肩长发,总之越标新立异,越代表这个发型师有水平。也怪,这样的发型师最能吸引客人进店,相反,那些中规中矩的发廊只有中老年人爱光顾。
发型师最看重的是手里的那把剪刀和一把风筒。就像楼下这家“美丽丝”和对面的那家“邦尼”,头牌师傅用一把绞剪,把一头耷拉无力的头发剪出时尚潮流的发型,狮子头、飞机头、锅盖头、板寸头、虎子头。他们用一把“巨大”的风筒,在头发上来回扫动,再抹上摩丝、弹力素,把原本平淡无奇的头发吹出诱人的大波浪、小波浪、负离子直发、中分、四六分。他们用热烫、冷烫,配合电发棒、橡皮筋、夹子、电发水、定型水、头罩、加热机,为清汤挂面、素面朝天的先生们、女士们卷出一个个粟米烫、大波浪、爆炸头,让那些原本其貌不扬的路人甲女士男士们摇身一变,瞬间光彩照人。在江西师傅、潮州师傅眼中,每个人的头,都是一件待雕琢的,璞玉。每完成一件作品,他们都希望它是完美的,受万千宠爱的,尤其是这个头颅的主人。
洗头妹,理发师,大多是缄默、克制、内敛的,但也有例外。一旦收入跟提成挂钩,原有的模式就会被打破,被颠覆。那个小梅州仔,那个湖南妹,那个潮州师傅,在我的印象中,都是巧舌如簧。他们善于察颜观色,游说那些看上去经济实力不错的女士再做一个倒模护理,然后再买一个套餐,可以每个星期定期来店里做护理。价格都是不菲的,至于效果如何,不得而知。那天,“邦尼”店里那个潮州发型师给我做完剪发、烫发、染发后,报出一个类似“天价”的价格后,看我“惊讶无比”的表情,他则用“忍痛无比”的表情,说是要为我打折,最后我的底线是“盛惠”一千元,师傅非常关切地“建议”我再做一个“必须”的倒模,说我头发问题多多,空心化、干枯、开叉、发色不均。后来潮州发型师看我不为所动,就“慷慨”地说,送一次护理给你,一百多块钱一次的。我“高兴”坏了!还是那位梅州小弟给我上的倒模膏,冲的水,他只是简单地在我头发上抹上一坨膏,按摩几下,就冲洗干净了,完成了一次非常“大阵仗”、非常“昂贵”的头发护理。
发廊的洗头是一门技术活,可不像自己在家那般简单应付:晚上洗白白前,先洗头,一边洗头一边洗身,花洒冲湿头发,水流得满眼满脸,半眯着眼摸到洗发水瓶,按一坨洗发膏往头上抹开,东抓抓,西抓抓,四周揉几圈,抓出一头泡泡,三几分钟,花洒一开,把泡沫冲刷干净。出浴后用家庭装小风筒吹干头发,抹上弹力素或发胶,大功告成。前后约莫十分钟。而在发廊洗头,没有半小时以上是出不了门的,手法、设备、环境不可同日而语。洗头妹会问你选择普通洗发水还是生姜洗发水,或更高档的营养发水。她们会极力推荐最贵价的发水。洗完头后,洗头妹会帮你掏耳朵,用一支棉签在你的耳洞里旋转几圈,再沿着耳郭扫一圈。你还可以选择头部按摩、洗脸按脸、冲眼拉背、推油香薰等服务,价格随行就市。之后,你打着哈欠伸着懒腰走出洗头区,吹头师傅会问你要吹几成干,要不要剪或染、烫、做护理,如一系列做下来,须耗时五六个小时,那是需要极大的耐心、极强的体力,更需要支付不菲的银子。经过一番“浩大”的工程,你和我终于“洗心革面”“身光颈靓”“昂首挺胸”地走出来。洗头、做头,从头到尾,折腾不已,也令爱“美”人士乐此不疲。洗过头的男客人大多神态逍遥,威风凛凛。
这家发廊七年间换过三个店名,最早叫“美丽丝”,管店的江西老板阿伟,手艺一流,只不过管理水平欠缺些。原本装修中上水平的店,却经常看到卫生“脏乱差”,客人剪下的头发半天没人清扫,老出毛病的一阵热水一阵冷水的热水器也不见阿伟找人维修,害得我几次在冬天里洗的水都是不温不热的,让我连打几个喷嚏。店员也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流失率超高,除了清远妹始终死心塌地跟着他。发廊易主后,由一个香港老板接盘,香港老板把发廊改名“务优发社”,没过两个月,又改为“大都市发社”。其他的老员工全部离职,唯独清远妹留下。
清远妹跟我说,她来自本省清远石潭镇的一个村子,初中毕业就出来打工。十九岁那年,懵懵懂懂,嫁给了隔壁村的一个男人,一个曾经一起打工的同乡,婚后生育了两个儿子。她说自己坐月子,家公家婆几乎没给她做过一顿好吃的,连催奶的鸡汤也是从市场上买回来的便宜的冰冻鸡腿做的,味道不好。至于老公,这么多年,自己从未拿过他一分钱。每次清远妹跟我说起这些,说起自己这些年来在婆家所受的苦,说起那个生活窘迫的家,人情冷漠的夫家,无能的丈夫,这些年在外打工漂泊的孤独、茫然、无助,只是叹气,怨自己命不好。不曾见她流泪。清远妹对自己形同鸡肋的婚姻极度厌倦,她说如果不是两个儿子还在读书,加上母亲的强烈反对,他和老公早就离婚了。只有此时,我才能从她一贯沉默的外表、木讷的言谈中,感受到她对改变现状的强烈欲望。 清远妹有一种低眉顺眼的乖巧和本分,连客人给的小费也不敢收。她跟我说,有客人对她表示好感,暗示要包养她,只是自己胆小,不敢接受,包括中间人介绍她去赴约,包括客人给的小费。她说自己学不来同一个店的湖南妹子的泼辣和大胆,敢私下收取客人的洗头费,敢在店里推销衣服和围巾,敢什么男人都结识,只要有钱。湖南妹跟前任老板有染,如今前任老板走了,又跟了对面店的老板。
清远妹的底薪只有一千五百元,加上提成,每个月到手的常常不足三千。她说,几年前,自己只有一千多元的工资,老板从未给过她们任何福利,包括五险一金,包括过年红包。这些年来,从未去过旅行,从未吃过大餐,从未看过一场音乐会,也从未买过百元以上的衣服鞋帽。她说她现在还时不时要从牙缝里省下钱来,寄给老家那个老公,给老公攒钱、盖房子。两个儿子一个读高中,一个读初中,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自己每个月还要交房租。老板并不包住,只包吃中餐和晚餐。我常常看到清远妹在二楼的小厨房里忙呼,洗菜、切菜、炒菜,然后唤一直忙个不停的老板上去吃饭。
有一次下班路过“美丽丝”发廊,看到清远妹和湖南妹在争执着什么,湖南妹怒气冲冲、大声地责骂清远妹,清远妹涨红着脸,嗫嚅地想反驳:不是这样的,不是这样的,你搞错了......可惜气势不够磅礴,不够恢宏,她根本争辩不过湖南妹,最后只能默默转身进屋,不再搭理湖南妹。尽管湖南妹还在嚷嚷,可一个巴掌拍不响,这场“战争”自然偃旗息鼓,不了了之。
洗头妹大多面容姣好,朴拙青涩,只是普遍身高不高,身高不高的好处,即动如脱兔,静如处子。那几个染着金色发型、神情迷蒙的洗头仔洗头妹,在门店倒闭之日,瞬间烟消云散,作鸟兽散,竟再也没有在茫茫人潮中遇见过。
4
发廊的洗头妹人如轮转,走了一茬又一茬,唯独清远妹仍在,跟随着一任又一任的老板,店在人在。我至今不知道她的名字,我只知道她是十八号。每次去,我们彼此不用称呼对方,只是一个微笑、一個眼神,清远妹就赋予我殷勤、周到的服务。
有一段时间,我发现清远妹突然变得容光焕发起来,原来的一头黑发也染成了粟子色,画了眉毛、眼影,扫了腮红,打了耳洞,戴上银光闪闪的耳环,瞬间变得“珠光宝气”。她穿一件紧身包臀的裙子,脚上配一双直筒靴,简直辣妹一个,令我刮目相看。那天例牌去洗头,躺在洗头床上,清远妹悄悄地告诉我,她新交了一个男友,就在不远处的一家名为“濠江轩”的粤菜海鲜酒楼里做大堂主管的,未婚。我表示严重祝贺。这时候我仰起头看了她一眼,她脸上有点泛红,眼神也亮了起来。我问她,你男友有没有给你零花钱?她说男友负责付房租,自己负责买菜做饭,他工资不高。我说那你图他什么?她说晚上放工回去,有个说话的伴,好过一个人孤零零,出来深圳,一年回一两次清远老家,连跟老公同房的兴趣都没有。我问她,你会跟现男友结婚吗?不一定,看吧。谁知道呢?
这年冬天,天气出奇的寒冷,清远妹给我洗头,刚一碰水,她就不禁呻吟了一声,手又裂了,好鬼疼!我问她怎么回事,她轻描淡写,职业病了。双手每天跟洗发水打交道,被热水冲泡,油脂流失,手都变成化学手了,到冬天,脱皮,爆拆。我说平时多抹一点凡士林,十指连心的。清远妹自嘲,我们同那些千金大小姐和富婆们怎么比,人家是十指不沾阳春水,同人不同命。
美容、美发、沐足、水疗,这些由香港传入内地的休闲服务业,已经在各处开枝散叶。“发廊多过米铺”,当中规矩经营的有之,陈仓暗度、偷龙换凤的有之。也许,这些行业依然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鱼龙混杂,并且此消彼长,共荣共生。
被冤屈、被污误的何止洗头妹、按摩师,还有教师、医生、城管、警察、官员。尤其是发廊,被严重异化的一个原本美好的行业,无端端背黑锅这么多年。旧时,理发行业也算一门体面活,如家里有人从事理发行当,这家人的生活自然不会太过困顿,说不定还能天天吃上大米饭,或猪肉炖粉条和肉包子什么的。我仍记得,老家的继爷爷是一名乡村理发师,每逢冬天,那个位于粤北石古村的老家里,烟熏火燎的灶头上必定挂满大块大块的腊肉。每次回去,我都能吃上继爷爷做的五花肉蒸豆豉和猪油炒菜心。
清远妹每天机械地为客人洗、吹、烫、染、拉,每天与洗发水、烫发剂、染发剂打交道,把客人梳洗得漂漂亮亮、焕然一新,自己却一天天枯萎、憔悴。极少听到洗头妹从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传奇故事,她们最后的归属,有的嫁一理发师,有的跟了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头。大部分的洗头妹,则回到那个依旧贫困落魄的乡村,嫁人、生子,到老。
泛黄的灯光下,梅州小弟手中花洒里喷出细细密密的温水,哗哗作响,灯光中,目光中,闭目养神中,呈现出另一种禅意。多年来,对美容美发行业,一直心存敬意,如清远妹、湖南妹、梅州小弟,也许他们没读几年书,小小年纪就外出谋生,他们干活多过说话,把手艺做好,对他们来说,就是最好的安身立命之本。用当下的热词,一名好的美容美发师,就是一名好工匠,清远妹也不愧为一位服务行业的工匠,堪比那些大师傅。可世界上有名的发型师、化妆师、形象设计师,几乎都是男人主打。而那些手艺一流的洗头妹,却几乎无一成名。
在洗头界,也有例外的属于励志的故事。曾认识一位重庆妹子,是当地国企的一名办公室主任,长得肤白貌美,身材玲珑。偶然一次听到她的八卦,她原来是一名发廊的按摩女,不知怎么和这家国企的老总搭上了,被包起来,还被聘为公司秘书,接着迁深户、招工,摇身一变,变成一名企业白领。后来重庆妹子嫁人生子,深得老公宠爱。重庆妹子待人接物八面玲珑,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十分醒目。如今她手握房产数套,有房有车有工厂,还计划明年开办一家培训连锁机构。重庆妹子的故事,也许是服务行业无数从业人员从底层飞上枝头变凤凰的成功逆袭的典范。
还有这家“邦尼”发廊的老板娘,四十多岁的模样,身材娇小,染了一头金发。听洗头小弟说,老板娘来自四川农村,从一名普通洗头妹挨起,洗了十几年的头,终究没有回老家,而是嫁给一个发型师。两公婆另立门户,在龙岗联手开了这家发廊。她每天起早贪黑,亲力亲为,毫无老板娘的架子,待员工也和气厚道。难怪每次去这家发廊,都是顾客盈门,生意火爆。这也算是一个苦尽甘来的逆袭代表。
清远妹、湖南妹、四川妹,从花朵般的年龄,背井离乡,出门谋生,做到人老珠黄,灵巧的双手,变得粗糙、布满裂纹。曾经青春无敌、不谙世事的洗头妹,带着各种梦想和目的,来到我们居住的这座城市,昼伏夜出,黑白颠倒,白天不懂夜的黑,迎来一拨一拨的客人,送走一拨一拨的人客,青丝变白发,红颜熬到暮年,青春和手艺后劲乏力,风光不再。多年后,清远妹的腰杆不再笔直,手指不再灵活,那时,她可能正坐在老家村里的祠堂前,或自家小院里,手指撸着鬓角的黑白发线,回忆当年仍有一点记忆的几位客人,回忆为他们洗过的头,吹过的长短发,记忆中洗头水的香气,从前的,现在的,揣摩未来的,一段段黑白人生。
豪车、电单车、行人的脚步,碾过马路的阳光,簕杜鹃从红墙伸出手臂,毫不羞涩。店内,衣光鬓影,香气袭人,流水不腐。窗外,街灯伫立,夜幕低垂。
我依旧会光顾楼下这家发廊,就像光顾对面那家肠粉店一样。我甚至有点自以为是地希望,清远妹不再优柔寡断,及早了结那一段早已发霉腐败的婚姻,留在城市也好,漂洋过海也好,总之都不要再嫁错郎,总之再也不要回到那个贫困潦倒的家。
深圳的夜空,星辰寂寥,大大小小的星星彼此不相望,各自安好。一如这一群勤勉的、沉默寡言的洗头妹,内心缱绻美好,外表离群索居,什么时候璀璨,什么时候湮灭,不得而知,无人关注。
上个月一晚带女儿去清远妹这家发廊剪发,发现发廊大门紧闭,门上贴着一张红纸,上面用毛笔字写“旺铺转让”。从玻璃门缝看进去,店内依然干净如昔,装饰、家具、镜子、机器等物件皆在,只是店内人员一夜消失,包括老板、发型师、洗头的小妹小弟,包括清远妹。
女儿有点怅然,妈妈,他们执笠(倒闭)了吗,他们还会回来吗?
滚滚红尘中,不知日后清远妹是否还记得我,可我,依然记得她,记得她的手,她低垂的眼眸,她的一头黑发。
记得她曾经给我洗过的黑白发线。
责编:李京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