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的引导策略

来源 :早期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plee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开展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的通知》(苏教基﹝2014﹞17号)下发后,我省各市区以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园为抓手,积极进行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践探索。我区根据省“启动和实施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旨在引导幼儿园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和课程观,推进幼儿园课程实施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前教育规律,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的目标要求,紧紧围绕明晰课程游戏化理念、创建课程游戏化环境、构建游戏化活动区域、建设课程游戏化资源等方面,区域推进,整体提升,共同提高,现就具体的引导策略谈谈我们的做法。
  改:一是多方学习,切实改变教师观念。我们通过组织教师学习理论文章,请专家来我区作讲座、进行现场指导,组织园长到安吉观摩安吉游戏,组织骨干教师到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地培训来改变园长和教师的固有观念。二是整体规划,全面改造户外环境。把原来观赏性的灌木丛移植到围墙边,改为大面积草地;把原来装饰性的柱子、围栏、假山等拆除,改造成可以开展活动的场地;把原来不便于幼儿活动的游泳池、玩水池改造成便于幼儿活动的玩沙池、玩水池。
  放:一是放开幼儿的手脚。由原来的教师高控、教师包办代替,改变为一切活动材料、器具都由幼儿自己取放。二是开放活动空间。打破原来活动区域固定设置的模式,教师只提供游戏材料、操作材料,幼儿可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要规划活动空间。三是开放的活动形式。由原来定地点、定班级、定材料、定活动内容,改变为打破班级界限,开展混班、混龄活动,实行教师固定区域观察,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由、自主地选择活动材料、活动内容、活动地点。
  导:一是引导。引导教师从关注结果转向关注过程,从关注文本转向关注幼儿,从关注教师自身转向更多地考虑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引导教师确立课程意识,增强课程资源意识。二是指导。在课程游戏化建设中,要求教师放开手脚。闭上嘴,管住手,不等于不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要求教师由原来更多的教转变为更多的观察幼儿,读懂幼儿的行为。由此,带来的最大问题是教师不会观察,不知道看什么,怎么看。为此,指导教师观察成为我们课程游戏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通过讲座、园本研讨、案例分析、视频解读等方式指导教师了解基本的观察方法;通过设计观察表,运用时间取样观察法和事件取样观察法进行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帮助教师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通过对教师的观察记录进行交流、分析和解读,逐步提高教师的观察能力。
  我们在努力: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空间,让他们尽情享受童年的快乐;给孩子一个嬉戏的舞台,让他们充分展示儿时的风采;给孩子一个求知的启迪,让他们全身心去探究自然界的神秘。
  我们看到了教师的变化:变“游戏内容的创造者”为“幼儿游戏的欣赏者”;变“游戏计划的执行者”为“游戏材料的调整者”;变“游戏主题的指挥者”为“幼儿兴趣的追随者”。
  教师由衷地感慨:我们一直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可以帮孩子来安排许多事情,但是我们现在发现孩子比我们会想会玩的多得多。
  下阶段,我们将在提升游戏化活动的规划设计能力、组织实施能力、观察分析能力、诊断改善能力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我们永远在路上!
其他文献
教师专业发展的提及源于社会对教师专业素养长期以来的审视和责问,面对人民对优质教育的需要和教师职业社会地位的现状,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
新学期初,教师们总会为班级的区域游戏创设而烦恼。要解决这些烦恼,教师需要领悟游戏创设的本质和落脚点,重新审视区域游戏创设的方法,学习真正以一名旁观者的角度去观察分析幼儿。  1.教师思想的转变。当教师们在一起探讨孩子们在游戏时不感兴趣,或者感觉并不是在认真地按照游戏流程去游戏时,我时常思考这样几个问题:“我们进行环创的意义是什么?孩子为什么不喜欢玩你提供的游戏?是孩子自身问题还是教师提供的环境、策
在一次户外活动中,我发现一位小朋友捡到一小节竹子,然后就拿着小木棍边敲边哼唱,这个场景让我联想到云南少数民族精彩绝伦的竹乐演奏。既然孩子们喜欢敲敲打打,对声音有一种天生的敏感,能不能用竹子制作一些乐器呢?于是竹质教玩具应运而生,我们利用这些教玩具开展的打击乐活动不仅深受幼儿喜爱,而且还发展了他们的音乐能力、合作能力、协调能力。  1.音筒  在一节完整的竹子内部装不同容量的物体,依靠臂的抖动、摇晃
村(社区)干部作为中国政治体制谱系的“神经末梢”,起着稳定一方、致富一方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其带领群众、组织群众的领导能力,处理群众纠纷的能力以及社会管理的
大学生由于种种原因, 对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存在严重缺乏的现象. 中小学期间未接受正规体育教育、学校体育资源未被挖掘利用、 应对严峻就业形势早作准备而无暇顾及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