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体育教师在学校承担了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任务,学生在校期间正是身体发育最关键的时刻,他们的肌肉、骨骼以及神经系统的发育是人的一生中生长最快的时期,在学校进行体育锻炼对学生身体发育具有促进作用。因此,体育教师在学校素质教育过程中起着具体实施和操作的独特作用。
【关键词】体育教师;青少年;身体素质
1.前言
学校教育离不开老师的教育,而要贯彻党的关于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的精神更离不开体育老师的具体实施和操作,因此体育老师作为一个学校体育教育的实施者承担了体育教育的重要任务和责任。所以,中共教育部提出了“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伟大事业伟大工程,把握发展大势,科学务实决策,励精图治、稳中求进,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一年多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政治智慧,把握时代和实践的新要求,把握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方面,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奋斗目标提供了基本遵循。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更好地把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来”。
2.體育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
2.1 体育教师的职责
体育教师所担负的历史使命是:民族体质质量的奠基者,先进体育理论知识技术的开拓者,全民身心健康和奥运战略的促进者,体育教育教学的主力军。我们要看到,随着时代的发展,21世纪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角色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正在由传统的技术教练型转向理论知识型;由对学生的塑造者转向引导者;由道德灌输者转为人格完善者和心理保健者;由体育教育教学技术操作者变为体育教育科学成果开发者在改革开放的社会中,学校体育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适应时代发展,为了适应这一角色的转变,要培养教育广大中学体育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不断改变观念。体育教师的内在需求和强烈渴望的意识要认识到,自身的素质提高与学生成长,民族素质提高相匹配,必须与教师的整体发展和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相适应。
2.2 对素质教育概念的理解与认识
素质教育是在我国教育不断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在摈弃应试教育的基础上产生的与应试教育相对立的一个概念。它是对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和谐统一的现代教育,是强调对学生素质的整体性自由发展进行培养的基础教育。素质教育包括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情感思想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及个性培养等方面。即表现为一种现代化教育思想,又表现为一种现代化教育模式,是一种人本主义的教育观,是从人自身需要的规范教育,实际上是理想人格的教育,即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密切结合社会和人发展的需要,注重发挥人的智慧潜能,强调人个性心理素质的培养。
2.2 实施素质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遵循体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的具体要求,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通过教学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能,是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教学过程。学校体育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所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它不仅与其他学科在很多方面有一致性,更具有其自身性、健身性、人文性、娱乐性、竞技性、民族性、多学科交叉性等鲜明特性。为学生提供了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及充分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是培养21世纪高素质人才必不可少的,是其他学科无法代替的。它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要使学校体育适应于素质教育的需要,必须从整体出发,把握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其中的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的关系,传授知识、技术与培养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身体锻炼与德育的关系,社会知识发展与学生知识更新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校体育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3.学校体育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3.1 学校体育教师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学校体育一直是我国实施全面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视为全民体育与健康的基础,是整个国家、民族未来的大事。但是,多年来由于我国的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体育工作效果不能令人满意,学生的整体健康水平提高缓慢,甚至出现下滑趋势。近年来,此现象已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力求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使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审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同时,应该看到推进素质教育也给学校体育工作带来了一个新的发展契机和动力,同时对学校体育教师的工作也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学校体育教师在素质教育中如何发挥其显著的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次重大任务和义不容辞的职责。若定位明确恰当,不仅可消除应试教育给体育工作带来的冲击,而且能够使学校体育工作更上台阶,真正发挥它的积极功效。
3.2 学校体育教师在素质教育中的优势
3.2.1 体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体育的多功能、多形式,丰富素质教育内容。由于素质教育的实质是在于体育教师引导和促进学生内在身心的发展与人类文化向个体心理品质的内化,以及素质结构内容多面化和多层次,决定了后天教育和后天习惯在人的发展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师利用学校体育的多功能、多形式不仅可以丰富素质教育的内容,而且可以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3.2.2 体育教师可以用学校体育的健身、健智功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生理素质,改善和增进学生中枢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促进有机体的生长发育和内脏器官构造的改善,机能适应能力的提高,一方面为学生从事智力活动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促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智力因素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兴趣、习惯的能力,使学生走向社会后,不仅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而且形成了优良的体育素质。 3.2.3 体育教师可以用学校娱乐功能,组织活动,丰富学生余暇生活,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培养高尚品格。现代奥运会创始人顾拜旦在《体育颂》中曾满腔热情地歌颂了体育的娱乐功能。“啊!体育,你就是乐趣,想一想你内心充满欢喜血液循环加剧,思路更加开阔,条理更加清晰。你使忧伤的人散心解闷,你可以使欢乐的人生活更甜蜜! ”。在体育教师组织的各种体育活动和竞赛中,学生都将获得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且体验剧烈、丰富、多彩,可以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观念和热爱美的情感,提高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爱、自强的精神。
3.2.4 体育教师可以用学校体育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学生组织纪律性,提高学生思想品质,增强学生的当代社会所需要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锻炼学生顽强的意志。学校体育由于其内容形式的丰富多彩,为培养勇敢顽强、不怕困难的良好的意志品质创造了条件。
4.建议
体育教学活动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随着素质教育的日益深入,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过去那种照本宣科、只会做“苦力型”体育教师,必须向能钻研教材大纲,适应教改形式,探索新教法、新内容的“学者型”体育教师转变。这就要求体育教师不断要吸收新的科研成果信息、更新自身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促进学校体育的更快发展。
4.1提高体育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
体育教师的思想素质主要由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教育观念等因素构成。政治素质是指教师自身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世界观和人生观等素质的总和。它是教师素质的灵魂,对其他素质起着统帅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教师职业活动的目的和方向。
4.2提高体育教师的身体、心理素质
教师的行为,主要通过身心和教育方面的作用表现出来。小学体育教师的身体、心理因素主要包括良好的身体素质、健康的体魄、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关系以及温和、理解、勤奋、和善、负责、热情和富于想象力和心理素质与特征等内容。体育教师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如健全的人格、强烈的进取精神、顽强的意志,给学生以积极的人格和心理的影响。同时,体育教师还必须要有强健的体魄,长年坚持体育锻炼,使自己的肌肤更健美,身体更强壮,能从容不迫地承担工作估量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4.3转变学校体育教师的观念
体育教师要牢固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观念,育人的观念,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观念。具体来讲,要从为升学服务、为比赛服务的目的观,转变为为提高全体学生素质服务的目的观;从只有升学的人才能成才、运动尖子才是人才的人才观,转变为指导全体学生各自成才的人才观;从以考分、运动成绩、名次为评价标准的质量观,转变为以学生基本素质发展水平为标准的质量观;从重尖子轻全体、重知识轻能力、重灌输轻启发、重讲授轻自学的教学观,转变为面向全体、打好基础、发展能力、生动活泼、主动的教学观。
4.4 加强学校体育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
体育教师是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组织者,同时又是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传授者。教师对学生教育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对学生施加影响的过程。在体育教学工作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效果好與否主要取决于教师本身。因此,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和敬业精神、较强的教学与科研能力、宽广的知识面和不断创新意识及进取精神,使之在教学过程中,以良好的师德,灵活多变的练习方法,去引导学生,以达到锻炼、教育的目的。
4.5 加强体育课程、教材建设和改革。
首先要对现行课程教材进行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开展课程改革的设计与实验。其次,要确定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学校体育目标和体育教学目标。处理好根本目标与多元目标,共性目标与个性目标,定性目标与量化目标的关系。目标要有层次性、可操作性和可评估性。第三,体育课程内容改革,要从国情与学校实际条件出发,针对学生的年龄、性别特征,处理好全面与重点、健康性与知识性、继承性与时代性、规定性与选择性、目的性与趣味性的关系,注重体育意识、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符合体育课程目标的体育课程、教材体系。
参考文献:
[1]代志星,刘海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综合素质[D].体育教育,2010(16):75-76
[2] 曹兴国,曹 丹.学校体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沈阳大学学报.2007年10月第19卷第5期:92-93
[3] 周军华.中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体育硕士论文,2005年
[4] 吕二庆. 论索质教育与体育教师素质的完善[J]. 科技信息音体英,2006(1):138-139
【关键词】体育教师;青少年;身体素质
1.前言
学校教育离不开老师的教育,而要贯彻党的关于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的精神更离不开体育老师的具体实施和操作,因此体育老师作为一个学校体育教育的实施者承担了体育教育的重要任务和责任。所以,中共教育部提出了“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伟大事业伟大工程,把握发展大势,科学务实决策,励精图治、稳中求进,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一年多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政治智慧,把握时代和实践的新要求,把握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方面,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奋斗目标提供了基本遵循。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更好地把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来”。
2.體育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
2.1 体育教师的职责
体育教师所担负的历史使命是:民族体质质量的奠基者,先进体育理论知识技术的开拓者,全民身心健康和奥运战略的促进者,体育教育教学的主力军。我们要看到,随着时代的发展,21世纪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角色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正在由传统的技术教练型转向理论知识型;由对学生的塑造者转向引导者;由道德灌输者转为人格完善者和心理保健者;由体育教育教学技术操作者变为体育教育科学成果开发者在改革开放的社会中,学校体育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适应时代发展,为了适应这一角色的转变,要培养教育广大中学体育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不断改变观念。体育教师的内在需求和强烈渴望的意识要认识到,自身的素质提高与学生成长,民族素质提高相匹配,必须与教师的整体发展和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相适应。
2.2 对素质教育概念的理解与认识
素质教育是在我国教育不断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在摈弃应试教育的基础上产生的与应试教育相对立的一个概念。它是对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和谐统一的现代教育,是强调对学生素质的整体性自由发展进行培养的基础教育。素质教育包括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情感思想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及个性培养等方面。即表现为一种现代化教育思想,又表现为一种现代化教育模式,是一种人本主义的教育观,是从人自身需要的规范教育,实际上是理想人格的教育,即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密切结合社会和人发展的需要,注重发挥人的智慧潜能,强调人个性心理素质的培养。
2.2 实施素质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遵循体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的具体要求,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通过教学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能,是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教学过程。学校体育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所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它不仅与其他学科在很多方面有一致性,更具有其自身性、健身性、人文性、娱乐性、竞技性、民族性、多学科交叉性等鲜明特性。为学生提供了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及充分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是培养21世纪高素质人才必不可少的,是其他学科无法代替的。它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要使学校体育适应于素质教育的需要,必须从整体出发,把握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其中的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的关系,传授知识、技术与培养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身体锻炼与德育的关系,社会知识发展与学生知识更新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校体育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3.学校体育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3.1 学校体育教师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学校体育一直是我国实施全面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视为全民体育与健康的基础,是整个国家、民族未来的大事。但是,多年来由于我国的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体育工作效果不能令人满意,学生的整体健康水平提高缓慢,甚至出现下滑趋势。近年来,此现象已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力求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使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审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同时,应该看到推进素质教育也给学校体育工作带来了一个新的发展契机和动力,同时对学校体育教师的工作也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学校体育教师在素质教育中如何发挥其显著的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次重大任务和义不容辞的职责。若定位明确恰当,不仅可消除应试教育给体育工作带来的冲击,而且能够使学校体育工作更上台阶,真正发挥它的积极功效。
3.2 学校体育教师在素质教育中的优势
3.2.1 体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体育的多功能、多形式,丰富素质教育内容。由于素质教育的实质是在于体育教师引导和促进学生内在身心的发展与人类文化向个体心理品质的内化,以及素质结构内容多面化和多层次,决定了后天教育和后天习惯在人的发展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师利用学校体育的多功能、多形式不仅可以丰富素质教育的内容,而且可以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3.2.2 体育教师可以用学校体育的健身、健智功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生理素质,改善和增进学生中枢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促进有机体的生长发育和内脏器官构造的改善,机能适应能力的提高,一方面为学生从事智力活动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促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智力因素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兴趣、习惯的能力,使学生走向社会后,不仅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而且形成了优良的体育素质。 3.2.3 体育教师可以用学校娱乐功能,组织活动,丰富学生余暇生活,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培养高尚品格。现代奥运会创始人顾拜旦在《体育颂》中曾满腔热情地歌颂了体育的娱乐功能。“啊!体育,你就是乐趣,想一想你内心充满欢喜血液循环加剧,思路更加开阔,条理更加清晰。你使忧伤的人散心解闷,你可以使欢乐的人生活更甜蜜! ”。在体育教师组织的各种体育活动和竞赛中,学生都将获得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且体验剧烈、丰富、多彩,可以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观念和热爱美的情感,提高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爱、自强的精神。
3.2.4 体育教师可以用学校体育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学生组织纪律性,提高学生思想品质,增强学生的当代社会所需要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锻炼学生顽强的意志。学校体育由于其内容形式的丰富多彩,为培养勇敢顽强、不怕困难的良好的意志品质创造了条件。
4.建议
体育教学活动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随着素质教育的日益深入,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过去那种照本宣科、只会做“苦力型”体育教师,必须向能钻研教材大纲,适应教改形式,探索新教法、新内容的“学者型”体育教师转变。这就要求体育教师不断要吸收新的科研成果信息、更新自身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促进学校体育的更快发展。
4.1提高体育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
体育教师的思想素质主要由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教育观念等因素构成。政治素质是指教师自身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世界观和人生观等素质的总和。它是教师素质的灵魂,对其他素质起着统帅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教师职业活动的目的和方向。
4.2提高体育教师的身体、心理素质
教师的行为,主要通过身心和教育方面的作用表现出来。小学体育教师的身体、心理因素主要包括良好的身体素质、健康的体魄、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关系以及温和、理解、勤奋、和善、负责、热情和富于想象力和心理素质与特征等内容。体育教师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如健全的人格、强烈的进取精神、顽强的意志,给学生以积极的人格和心理的影响。同时,体育教师还必须要有强健的体魄,长年坚持体育锻炼,使自己的肌肤更健美,身体更强壮,能从容不迫地承担工作估量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4.3转变学校体育教师的观念
体育教师要牢固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观念,育人的观念,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观念。具体来讲,要从为升学服务、为比赛服务的目的观,转变为为提高全体学生素质服务的目的观;从只有升学的人才能成才、运动尖子才是人才的人才观,转变为指导全体学生各自成才的人才观;从以考分、运动成绩、名次为评价标准的质量观,转变为以学生基本素质发展水平为标准的质量观;从重尖子轻全体、重知识轻能力、重灌输轻启发、重讲授轻自学的教学观,转变为面向全体、打好基础、发展能力、生动活泼、主动的教学观。
4.4 加强学校体育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
体育教师是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组织者,同时又是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传授者。教师对学生教育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对学生施加影响的过程。在体育教学工作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效果好與否主要取决于教师本身。因此,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和敬业精神、较强的教学与科研能力、宽广的知识面和不断创新意识及进取精神,使之在教学过程中,以良好的师德,灵活多变的练习方法,去引导学生,以达到锻炼、教育的目的。
4.5 加强体育课程、教材建设和改革。
首先要对现行课程教材进行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开展课程改革的设计与实验。其次,要确定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学校体育目标和体育教学目标。处理好根本目标与多元目标,共性目标与个性目标,定性目标与量化目标的关系。目标要有层次性、可操作性和可评估性。第三,体育课程内容改革,要从国情与学校实际条件出发,针对学生的年龄、性别特征,处理好全面与重点、健康性与知识性、继承性与时代性、规定性与选择性、目的性与趣味性的关系,注重体育意识、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符合体育课程目标的体育课程、教材体系。
参考文献:
[1]代志星,刘海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综合素质[D].体育教育,2010(16):75-76
[2] 曹兴国,曹 丹.学校体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沈阳大学学报.2007年10月第19卷第5期:92-93
[3] 周军华.中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体育硕士论文,2005年
[4] 吕二庆. 论索质教育与体育教师素质的完善[J]. 科技信息音体英,2006(1):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