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期,医疗纪录片《人间世》备受瞩目,该纪录片播出后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同时也引起了广泛热议。本文旨在从《人间世》的创作手法、社会功能等方面对《人间世》进行剖析,从而引导受众思考。
关键词:医疗纪录片;《人间世》;创作手法;社会功能
2016年,10集医疗纪录片《人间世》播出,引发了一股收视热潮。这部医疗纪录片由上海广播电视台和上海市卫计委联合策划拍摄,摄制组在上海各大医院蹲点记录,拍摄过程长达两年之久。
在镜头下,导演组以医院为出发点给受众展现了一个真实的人间世态,受众通过纪录片看到了人们在面对病痛、生死时的渺小与抉择,看到了当前社会上医患关系的矛盾与冲突……纪录片的名字出自于《庄子》 ,总导演周全坦言,“起这个名字是想通过观察人间世态,让我们好好想一想,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社会之间该如何相处。”
一、创作手法
作为一部出色的医疗纪录片,《人间世》在创作手法上注重真实性、采用解说加画面的模式、注重细节。
(一)注重真实性
真实,是纪录片的生命,是纪录片赖以生存的基础。纪录片的真实性是指在第一现场或被摄主体本真面貌的情况下,记录者采用真实时空记录的事或人,通过后期制作再現给受众,让受众感受事件再现的真实过程[1]。
《人间世》的整个拍摄制作过程历时两年,摄制组用镜头真实地记录下医院发生的各种情况,没有剧本,摄制组也没有提前安排好拍摄对象,呈现出来的每个故事都是工作人员现场蹲守出来的。
纵观以往以医生为题材的电视剧或者电影,导演都喜欢将医生美化,将医生塑造为“神”一般的形象,而在《人间世》中,镜头下聚焦的医生并不能次次起死回生,他们在救治病人或者面对病人生命逝去时内心也是无力的。在第一集《救命》中,急诊科的医生救治了许多病人,但是大多数都失败了。24岁的邹磊,因为海鲜中毒而导致器官衰竭,整个抢救过程一波三折,经历了几个小时的抢救,所有的医生都拼尽全力,但是邹磊年轻的生命还是逝去了。在这个案例中,父母一开始的哀求,数名医生的全力救治,最后生命逝去时医生的遗憾无奈,家长失去孩子时的痛苦……这些都被镜头真实记录,有些时候事实就是这么的残酷,这么的触目惊心,这些真实镜头远比表演出来的要真实。
(二)采用解说加画面的模式
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格里尔逊模式作为一种纪录片创作方式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重大影响。格里尔逊的电影理论被概括为格里尔逊模式,通俗来讲就是解说加画面的电影形态[2]。
在《人间世》中,摄制组采用了解说加画面的模式,将解说词与画面有机结合,两者相辅相成,画面是无声的解说,解说是有声的画面。如在第一集《救命》中,一开始镜头分别扫过心脏外科重症监护病区和抢救室,同时解说:“这里有12张病床,这里有16张病床,这里躺着的都是最危重的病人。”在解说的同时,摄像师将镜头对准了躺在这里的那些危重病人,让受众感受到了难以言说的压抑与沉重。
(三)注重细节
第一集《救命》中,医生抢救病人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这时镜头记录下了医生额头沁出的汗珠;为病人换血时,为了不让冷冻的血液刺激病人,医生轮流用自己的身体部位捂热血袋……这些细节的体现都让受众感受到了医生这个职业的不容易与人文关怀。
除此之外,在10集纪录片中还善于运用数字、音乐等细节。数字在解说词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在第三集《团圆》的片尾,“2015年,上海市器官捐献案例为80例,截至目前,中国公民器官捐献志愿登记人数仅为7万人次。中国每年约有30万患者等待着器官移植,每年器官移植手术仅为1万余例”的字样直戳人心,摄制组用一连串的数字直观地表现出现阶段中国的器官移植是十分匮乏的。
在音乐方面,音乐的运用一般都具有象征、隐喻等作用,可以起到渲染气氛的效果。在第七集《新生》中,朱帮红在手术室,其丈夫在手术室外等候时,时间一分一秒在流逝,这时候的背景音乐就与事件本身很契合,给人一种紧张急促的感觉。
二、社会功能
作为一部医疗纪录片,在记录真实的基调下,《人间世》也具有社会功能,重视纪录片的社会教育功能与社会责任感。
(一)具有资料价值
现今社会,许多人对于医学知识都存在着或大或小的盲点、误区,而在《人间世》中,会穿插医学知识的普及讲解,增长观众知识。或通过资历丰富的医生,获通过动画模拟,或通过解说词。多元的传达方式也保证了医学知识在传播过程中的通俗易懂。第十集《回到起点》中,有谈到“溶栓”这一医学名词,脑组织在缺血四个半小时后,就可能出现不可逆变化,如果在四个半小时内,采用静脉溶栓治疗,血管就有可能被重新打通,这被称为脑卒中抢救中的黄金4.5小时。
与此同时,《人间世》的拍摄播出已经留下了一定的影像学习资料,这也有利于之后相似纪录片的制作学习。
(二)聚焦医患关系
2016年5月5日下午,广东省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刚退休的主任陈仲伟被人尾随回家,身中多刀,最后不治身亡,据悉,砍人者曾是陈医生接治的病人。类似的新闻事例还有很多,现如今,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关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人间世》针砭时弊,通过讲述、镜头聚焦现实生活中的医患关系。
在第一集《救命》中,车在前医生为了抢救病人48小时没合眼,3个病人成功抢回了2个,但是逝去的却是最年轻的一个。后面却提到,车在前医生被锁住了喉咙,原因是因为患者家属接受不了病人心衰危急的结果,非探视时间闯进了监护室,要与车在前医生理论,这样的情况让医生很是寒心却又无能为力。同样在第一集中,邹磊没有被抢救回来,但是在中秋节的时候,车在前医生却收到了邹磊家人发来的慰问短信,这样的镜头后面是患者家属对医生毫无保留的信任与尊重。
第四集《告别》中,临终关怀科的医护人员对于这些在死亡边缘的病人呵护照顾,嘘寒问暖,丝毫没有不耐烦,他们在履行自己“医”的职责的同时,何尝不是在维护医患关系。
基于上述事例,《人间世》中其实谱写了多种医患关系,有矛盾也有温情,丰富多元,而在这背后,其实也是医患各自情感元素的表达与传递。有人说,这部纪录片有选择地回避了真实医患关系的黑暗,而在总导演周全看来,之所以有人觉得回避了,是因为很多人内心觉得医患关系本来就是黑暗的,其实每个片段的表现都是真实的。
对于营造和谐的医疗关系,有几点可以做。首先,医患之间应该多沟通,频繁良好的沟通有利于医患之间的相互理解。其次,在医疗过程中,应有换位思考的意识,具备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傅秀政.《纪录片真实性与非真实性的辩证统一》[J].东南传播,2013(57).
[2]张同道,刘兰.《格里尔逊模式及其历史影响》[J].多元影像,2008(147).
作者简介:曹栩梦,女,1993年9月,江苏江阴人,硕士学位,扬州大学,研究方向:戏剧与影视学。
关键词:医疗纪录片;《人间世》;创作手法;社会功能
2016年,10集医疗纪录片《人间世》播出,引发了一股收视热潮。这部医疗纪录片由上海广播电视台和上海市卫计委联合策划拍摄,摄制组在上海各大医院蹲点记录,拍摄过程长达两年之久。
在镜头下,导演组以医院为出发点给受众展现了一个真实的人间世态,受众通过纪录片看到了人们在面对病痛、生死时的渺小与抉择,看到了当前社会上医患关系的矛盾与冲突……纪录片的名字出自于《庄子》 ,总导演周全坦言,“起这个名字是想通过观察人间世态,让我们好好想一想,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社会之间该如何相处。”
一、创作手法
作为一部出色的医疗纪录片,《人间世》在创作手法上注重真实性、采用解说加画面的模式、注重细节。
(一)注重真实性
真实,是纪录片的生命,是纪录片赖以生存的基础。纪录片的真实性是指在第一现场或被摄主体本真面貌的情况下,记录者采用真实时空记录的事或人,通过后期制作再現给受众,让受众感受事件再现的真实过程[1]。
《人间世》的整个拍摄制作过程历时两年,摄制组用镜头真实地记录下医院发生的各种情况,没有剧本,摄制组也没有提前安排好拍摄对象,呈现出来的每个故事都是工作人员现场蹲守出来的。
纵观以往以医生为题材的电视剧或者电影,导演都喜欢将医生美化,将医生塑造为“神”一般的形象,而在《人间世》中,镜头下聚焦的医生并不能次次起死回生,他们在救治病人或者面对病人生命逝去时内心也是无力的。在第一集《救命》中,急诊科的医生救治了许多病人,但是大多数都失败了。24岁的邹磊,因为海鲜中毒而导致器官衰竭,整个抢救过程一波三折,经历了几个小时的抢救,所有的医生都拼尽全力,但是邹磊年轻的生命还是逝去了。在这个案例中,父母一开始的哀求,数名医生的全力救治,最后生命逝去时医生的遗憾无奈,家长失去孩子时的痛苦……这些都被镜头真实记录,有些时候事实就是这么的残酷,这么的触目惊心,这些真实镜头远比表演出来的要真实。
(二)采用解说加画面的模式
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格里尔逊模式作为一种纪录片创作方式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重大影响。格里尔逊的电影理论被概括为格里尔逊模式,通俗来讲就是解说加画面的电影形态[2]。
在《人间世》中,摄制组采用了解说加画面的模式,将解说词与画面有机结合,两者相辅相成,画面是无声的解说,解说是有声的画面。如在第一集《救命》中,一开始镜头分别扫过心脏外科重症监护病区和抢救室,同时解说:“这里有12张病床,这里有16张病床,这里躺着的都是最危重的病人。”在解说的同时,摄像师将镜头对准了躺在这里的那些危重病人,让受众感受到了难以言说的压抑与沉重。
(三)注重细节
第一集《救命》中,医生抢救病人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这时镜头记录下了医生额头沁出的汗珠;为病人换血时,为了不让冷冻的血液刺激病人,医生轮流用自己的身体部位捂热血袋……这些细节的体现都让受众感受到了医生这个职业的不容易与人文关怀。
除此之外,在10集纪录片中还善于运用数字、音乐等细节。数字在解说词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在第三集《团圆》的片尾,“2015年,上海市器官捐献案例为80例,截至目前,中国公民器官捐献志愿登记人数仅为7万人次。中国每年约有30万患者等待着器官移植,每年器官移植手术仅为1万余例”的字样直戳人心,摄制组用一连串的数字直观地表现出现阶段中国的器官移植是十分匮乏的。
在音乐方面,音乐的运用一般都具有象征、隐喻等作用,可以起到渲染气氛的效果。在第七集《新生》中,朱帮红在手术室,其丈夫在手术室外等候时,时间一分一秒在流逝,这时候的背景音乐就与事件本身很契合,给人一种紧张急促的感觉。
二、社会功能
作为一部医疗纪录片,在记录真实的基调下,《人间世》也具有社会功能,重视纪录片的社会教育功能与社会责任感。
(一)具有资料价值
现今社会,许多人对于医学知识都存在着或大或小的盲点、误区,而在《人间世》中,会穿插医学知识的普及讲解,增长观众知识。或通过资历丰富的医生,获通过动画模拟,或通过解说词。多元的传达方式也保证了医学知识在传播过程中的通俗易懂。第十集《回到起点》中,有谈到“溶栓”这一医学名词,脑组织在缺血四个半小时后,就可能出现不可逆变化,如果在四个半小时内,采用静脉溶栓治疗,血管就有可能被重新打通,这被称为脑卒中抢救中的黄金4.5小时。
与此同时,《人间世》的拍摄播出已经留下了一定的影像学习资料,这也有利于之后相似纪录片的制作学习。
(二)聚焦医患关系
2016年5月5日下午,广东省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刚退休的主任陈仲伟被人尾随回家,身中多刀,最后不治身亡,据悉,砍人者曾是陈医生接治的病人。类似的新闻事例还有很多,现如今,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关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人间世》针砭时弊,通过讲述、镜头聚焦现实生活中的医患关系。
在第一集《救命》中,车在前医生为了抢救病人48小时没合眼,3个病人成功抢回了2个,但是逝去的却是最年轻的一个。后面却提到,车在前医生被锁住了喉咙,原因是因为患者家属接受不了病人心衰危急的结果,非探视时间闯进了监护室,要与车在前医生理论,这样的情况让医生很是寒心却又无能为力。同样在第一集中,邹磊没有被抢救回来,但是在中秋节的时候,车在前医生却收到了邹磊家人发来的慰问短信,这样的镜头后面是患者家属对医生毫无保留的信任与尊重。
第四集《告别》中,临终关怀科的医护人员对于这些在死亡边缘的病人呵护照顾,嘘寒问暖,丝毫没有不耐烦,他们在履行自己“医”的职责的同时,何尝不是在维护医患关系。
基于上述事例,《人间世》中其实谱写了多种医患关系,有矛盾也有温情,丰富多元,而在这背后,其实也是医患各自情感元素的表达与传递。有人说,这部纪录片有选择地回避了真实医患关系的黑暗,而在总导演周全看来,之所以有人觉得回避了,是因为很多人内心觉得医患关系本来就是黑暗的,其实每个片段的表现都是真实的。
对于营造和谐的医疗关系,有几点可以做。首先,医患之间应该多沟通,频繁良好的沟通有利于医患之间的相互理解。其次,在医疗过程中,应有换位思考的意识,具备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傅秀政.《纪录片真实性与非真实性的辩证统一》[J].东南传播,2013(57).
[2]张同道,刘兰.《格里尔逊模式及其历史影响》[J].多元影像,2008(147).
作者简介:曹栩梦,女,1993年9月,江苏江阴人,硕士学位,扬州大学,研究方向:戏剧与影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