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体育学科在教育中处于明显的基础性地位,体育的作用不只是强身健体,还关乎学生健全精神和审美情趣,关乎学生走向社会后的幸福指数和成功机率,所以体育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关键词:健康理念 终身体育 健康心态 审美情趣 终身发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6(c)-0234-01
学生时期是一个人知识储备、技能提高、习惯养成、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不仅能为学生走向社会提供智力保障,还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能量储备。因此,体育教学应该围绕着强健学生身体、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发展学生个性和增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各种能力来展开。体育教师在日常的体育锻炼中应该从学生的终生发展需要出发,不但要注重学生身体素质检验和竞技项目运动技能的培养,还要注重对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习惯等的养成以及进行自觉锻炼意识、运动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引导。
按照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体育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当前体育运动的需求,更要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我感觉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理念
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健康高于一切。所以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们更应该及早从专业的角度带领学生强健身体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因为体育运动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强身健体,学生们只有具备强健的身体才能够充分享受生命,才能够精力充沛地生活和工作,才能够推迟衰老延长生命。可以说健康的身体是人生最为宝贵的财富,是人生幸福的源泉,是事业成功的保障,也可以说健康的身心是成就一切宏图伟业的基石,没有健康,没有了健全的体魄与饱满的精神,人生的追求、事业、财富、爱情,都失去了依附。只有不断地为健康进行储蓄,人们的财富才会倍增。健康虽然不能代替一切,但是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所以学生们要创造人生輝煌、享受生活乐趣,就必须学会关注健康,学会珍惜健康,学会健康生活。人生是否幸福,或许有很多的衡量标准,而健康永远被列在第一位。而在当今的校园中,许多学生不知道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能善待自己,更认识不到健康的重要性,体育教师就应该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引导学生爱护自己的身体,善待自己,切实对自己的身体健康负责,做到体质与智力同步发展。
2 培养学生树立终身体育信念
终身体育是伴随着终身教育思想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体育思想,它是符合人体的生长发育规律的,它提示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时刻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理念,在以后的人生路上要持续不断地进行体育锻炼,使身体一直保持健康状态。因为生命在于运动,只有不断运动,学生们的生命活力才能不断地得到激发。并且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各种体育锻炼时,也要注重激活学生的运动兴趣,引领学生将运动爱好进行升华,并关注学生运动专长的形成,最终为学生终身进行体育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初高中体育教学要关注和强调学生的长期发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觉锻炼身体,具备自我评价、自我调节的能力。
3 通过运动提高学生智力水平
体育锻炼不仅能增强人的体质,还能促进人的大脑发展,增加大脑皮层的厚度。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脑细胞反应速度,有利于发挥大脑的智力功能,提升视觉、听觉等感觉器管的敏锐程度,增强大脑神经细胞反应速度与大脑皮层的分析、综合能力。所以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不仅为学生学习提供充沛的体力和精力,更为学生智力发展创造良好的物质基础。
同时根据大脑皮层的具体分工,人在运动时大脑运动神经高度兴奋,就加快了其它功能的抑制和休息,从而让头脑更清醒,这样就有助于提高大脑对疲劳的耐受力,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所以说经常进行体育锻炼或体育类游戏,可以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力量性、耐受性及适应各种条件和环境的应变能力,从而有助于学生掌握各门学科的技能、技巧。可以说合理的体育运动能够促进人的身体健康,进而促进智力发展,为大脑提供“能源”需要。
4 借助运动培养学生健康心态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与挑战,充满机遇的社会,为了适应并立足于这个社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学生必须锻练自己的抗挫折能力,增强自我适应能力,磨练自己的意志,从容应付并战胜学习生活中的各种挫折。而经常参加体育运动,不仅能增强学生的体质,还能健全学生精神。
首先,体育运动能提高学生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因为不同的体育运动都能为学生郁结的消极情绪提供一个发泄口,当学生心情郁闷时去运动一下能有效宣泄坏心情。教师可根据运动形式来引导学生自己去调节心理情绪,增强学生的自我调适能力。因为积极的自我心理调节能调动学生个人的潜能,令其振奋精神,集中注意力,去应付不寻常的挑战。
其次,体育运动能培养学生的意志。艰苦、疲劳、激烈、竞争是体育运动的特点,在参加体育运动时总会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因此它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持不懈的作风,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与机智灵活、沉着果断的品质,还有使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第三,体育运动能促进学生行为协调、反应适度。行为协调是指人的行为是一贯的统一的,反应适度指既不异常敏感,也不异常迟钝,刺激的强度与反应的强度之间有着相对稳定的关系。体育运动大多在规则的规范要求下进行,每位运动员都会受到规则约束,因此体育运动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有着重要和积极的作用。
第四,体育运动能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学生在运动中对自己身体的满意度可以增强自信,提高自尊。而自信心是一个人重要的心理品质,只有相信自己可以实现理想,才能树立远大志向;只有相信自己能取得成功,才能培养踏实的态度;只有相信自己可以克服困难,才能保持乐观的情绪;只有相信自己可以改正错误,才能具有进取的精神。有了自信才能勇于开拓,勇于创新,勇于拚搏,才能不骄、不躁、不馁。而竞争又使自己的社会价值被认可。体育运动能暴露自身的优点与缺点,从而促使学生不断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发挥潜能与长处,克服缺点改正不足,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
5 借助运动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体育运动除了能强身健体,还具有娱乐功能。学生们在参与体育活动时能得到精神享受。比如,成功的射门、漂亮的投篮、快节奏的健美操等,都能给人们一种快感、成就感和心情的舒畅感。体育运动带给人们精神方面的价值,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受到关注。所以体育教师在运动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总之,体育学科在教育中处于明显的基础性地位,体育的作用不只是强身健体,还关乎学生健全精神和审美意识,关乎学生走向社会后的幸福指数和成功机率,所以体育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关键词:健康理念 终身体育 健康心态 审美情趣 终身发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6(c)-0234-01
学生时期是一个人知识储备、技能提高、习惯养成、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不仅能为学生走向社会提供智力保障,还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能量储备。因此,体育教学应该围绕着强健学生身体、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发展学生个性和增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各种能力来展开。体育教师在日常的体育锻炼中应该从学生的终生发展需要出发,不但要注重学生身体素质检验和竞技项目运动技能的培养,还要注重对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习惯等的养成以及进行自觉锻炼意识、运动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引导。
按照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体育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当前体育运动的需求,更要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我感觉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理念
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健康高于一切。所以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们更应该及早从专业的角度带领学生强健身体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因为体育运动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强身健体,学生们只有具备强健的身体才能够充分享受生命,才能够精力充沛地生活和工作,才能够推迟衰老延长生命。可以说健康的身体是人生最为宝贵的财富,是人生幸福的源泉,是事业成功的保障,也可以说健康的身心是成就一切宏图伟业的基石,没有健康,没有了健全的体魄与饱满的精神,人生的追求、事业、财富、爱情,都失去了依附。只有不断地为健康进行储蓄,人们的财富才会倍增。健康虽然不能代替一切,但是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所以学生们要创造人生輝煌、享受生活乐趣,就必须学会关注健康,学会珍惜健康,学会健康生活。人生是否幸福,或许有很多的衡量标准,而健康永远被列在第一位。而在当今的校园中,许多学生不知道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能善待自己,更认识不到健康的重要性,体育教师就应该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引导学生爱护自己的身体,善待自己,切实对自己的身体健康负责,做到体质与智力同步发展。
2 培养学生树立终身体育信念
终身体育是伴随着终身教育思想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体育思想,它是符合人体的生长发育规律的,它提示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时刻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理念,在以后的人生路上要持续不断地进行体育锻炼,使身体一直保持健康状态。因为生命在于运动,只有不断运动,学生们的生命活力才能不断地得到激发。并且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各种体育锻炼时,也要注重激活学生的运动兴趣,引领学生将运动爱好进行升华,并关注学生运动专长的形成,最终为学生终身进行体育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初高中体育教学要关注和强调学生的长期发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觉锻炼身体,具备自我评价、自我调节的能力。
3 通过运动提高学生智力水平
体育锻炼不仅能增强人的体质,还能促进人的大脑发展,增加大脑皮层的厚度。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脑细胞反应速度,有利于发挥大脑的智力功能,提升视觉、听觉等感觉器管的敏锐程度,增强大脑神经细胞反应速度与大脑皮层的分析、综合能力。所以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不仅为学生学习提供充沛的体力和精力,更为学生智力发展创造良好的物质基础。
同时根据大脑皮层的具体分工,人在运动时大脑运动神经高度兴奋,就加快了其它功能的抑制和休息,从而让头脑更清醒,这样就有助于提高大脑对疲劳的耐受力,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所以说经常进行体育锻炼或体育类游戏,可以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力量性、耐受性及适应各种条件和环境的应变能力,从而有助于学生掌握各门学科的技能、技巧。可以说合理的体育运动能够促进人的身体健康,进而促进智力发展,为大脑提供“能源”需要。
4 借助运动培养学生健康心态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与挑战,充满机遇的社会,为了适应并立足于这个社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学生必须锻练自己的抗挫折能力,增强自我适应能力,磨练自己的意志,从容应付并战胜学习生活中的各种挫折。而经常参加体育运动,不仅能增强学生的体质,还能健全学生精神。
首先,体育运动能提高学生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因为不同的体育运动都能为学生郁结的消极情绪提供一个发泄口,当学生心情郁闷时去运动一下能有效宣泄坏心情。教师可根据运动形式来引导学生自己去调节心理情绪,增强学生的自我调适能力。因为积极的自我心理调节能调动学生个人的潜能,令其振奋精神,集中注意力,去应付不寻常的挑战。
其次,体育运动能培养学生的意志。艰苦、疲劳、激烈、竞争是体育运动的特点,在参加体育运动时总会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因此它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持不懈的作风,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与机智灵活、沉着果断的品质,还有使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第三,体育运动能促进学生行为协调、反应适度。行为协调是指人的行为是一贯的统一的,反应适度指既不异常敏感,也不异常迟钝,刺激的强度与反应的强度之间有着相对稳定的关系。体育运动大多在规则的规范要求下进行,每位运动员都会受到规则约束,因此体育运动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有着重要和积极的作用。
第四,体育运动能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学生在运动中对自己身体的满意度可以增强自信,提高自尊。而自信心是一个人重要的心理品质,只有相信自己可以实现理想,才能树立远大志向;只有相信自己能取得成功,才能培养踏实的态度;只有相信自己可以克服困难,才能保持乐观的情绪;只有相信自己可以改正错误,才能具有进取的精神。有了自信才能勇于开拓,勇于创新,勇于拚搏,才能不骄、不躁、不馁。而竞争又使自己的社会价值被认可。体育运动能暴露自身的优点与缺点,从而促使学生不断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发挥潜能与长处,克服缺点改正不足,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
5 借助运动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体育运动除了能强身健体,还具有娱乐功能。学生们在参与体育活动时能得到精神享受。比如,成功的射门、漂亮的投篮、快节奏的健美操等,都能给人们一种快感、成就感和心情的舒畅感。体育运动带给人们精神方面的价值,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受到关注。所以体育教师在运动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总之,体育学科在教育中处于明显的基础性地位,体育的作用不只是强身健体,还关乎学生健全精神和审美意识,关乎学生走向社会后的幸福指数和成功机率,所以体育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