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关系符号”教学的一点收获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m172079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关系符号的教学,使学生及早地认识数与数,数与式,式与式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感受、理解这些知识的来源、现实背景和本质,形成数感和符号感。
  关键词:小学数学;关系符号;教学
  一、 借助直观,讲清概念
  在认识简单的关系符号“>”“<”“=”时,出现了相等、不等、增加、减少、比多、比少等基本概念,这对于刚刚入学的儿童来说比较难理解。教学时,我们借助直观演示,使他们从感性到理性,逐步形成抽象的概念。
  1. 直观演示
  从认数开始的第一课,我用实物和图片演示,让学生观察挂图,引导他们数小兔有几只?(有4只)小鹿有几只?(有5只)看一看小鹿和小兔哪一种多?哪一种少?引出“多少”、“谁多”、“谁少”、“多些”、“少些”等概念。
  然后,让学生观察图片左边有2只熊猫,右边也有2只熊猫,边数数,边在图的下面写数,然后提问学生“左边的熊猫数和右边的熊猫数哪一边多,哪一边少”?有的学生回答两边的熊猫一样多,有的学生回答两边的熊猫同样多,还有的同学回答左边和右边的熊猫相等。这时教师告诉学生当两边数是“一样多”时,我们就用等号来表示,出现“=”,把2和2用“=”连接起来成2=2,使学生理解等号的意义,并指导学生读写“=”。接着,教师又挂出两幅图片,一幅上画着两只猴子,挂在左边,另一幅上画着一只猴子,挂在右边,指导学生观察边数边写数,这时教师提问左边和右边相比哪一幅图片上猴子多,哪一幅图片上猴子少?有的同学回答左边图上比右边图上的猴子多。有的学生回答右边图上比左边图上的猴子少。这时教师向学生说明2比1多,就用大于号表示。引出大于号“>”,并把2和1用大于号连接起来2>1,指导学生读写“>”号。变换兩幅图的位置可进行小于号的教学。最后,教师总结归纳,告诉儿童“>”或“<”都叫不等号,不等号开口的一头是对着比较大的数,开口在前的念作大于,开口在后的念作小于,并通过让学生在两个数中间填写关系符号,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关系符号的意义理解。
  2. 联系实际
  在用简单的关系符号判断数与式的大小的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边做边想。在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如,先让学生在第一排摆上5个方块,第二排摆4个方块,用大于号连接表示,5>4。然后,第一排摆4个方块,第二排摆5个方块,用小于号连接表示4<5。还可以第一排先摆5个三角形,接着再摆2个三角形。笫二排6个三角形,让学生在5 2□6式题的方框填上关系符号,说明5 2>6。又如让学生画线段比较长短,或者让学生画图,先画图填式,再看式看图,让学生根据式与数的关系画图然后比较多少,检查自己填写的“关系符号”是否正确。另外,还可以采取做数学游戏的方式,让学生用分一分、拿一拿、猜一猜、想一想等多种多样的方法,尽可能地使儿童动手动脑,进一步加深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二、 逐步渗透,循序渐进
  1. 判别数与数的大小
  在教认数3时,让学生用关系符号把两个数连接起来表示3=3,3>2,2<3,3>1,1<3;在教认数字4时,就出现了4□4填关系符号的练习,使学生了解每一个自然数添上1就得到一个紧跟它后面的数,弄清数列中每一个数与前后各数的关系。在指导学生填写关系符号时,先计算3 1和4-1的试题,然后再区别两个数的大小。这样通过区别数与数的大小,使认数,计数与判别数的大小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数的意义的理解。
  2. 判别数与式的大小
  如认数6时,让学生在方框中填写得数和关系符号。如,5 1=□,6-□=5;6□5,5□6。在教认数7后,让学生填写算式中数字和运算符号,如:6□2=4,5□□=4等。把判别数与式的大小与掌握数量关系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运算符号和数量关系的理解。
  3. 判别式与式的大小
  在学生掌握数与式的判别方法后,经过一段时期的练习巩固,然后再进行式与式的比较。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计算两个算式的得数,再判断两个数大小,把关系符号填写方框里。如3 5□10-4。先让学生计算方框左边的算式的得数3 5=8,再让学生计算出方框右边的得数10-4=6,然后再判定两个数的大小8>6。另外,还要启发学生根据题目的特征寻找规律,不用计算,直接判断数的大小,如判断3=3,3 1>3,3 2>3,3 3>3。4□4,4 1□4,4 2□4,4 3□4等。
  三、 发展思维,提高能力
  在运用关系符号判别数与数、数与式的练习过程,有时要求学生填写关系符号,有时要求学生填写数字,有时在一个题中既要求学生填运算符号,又要填数字。如:10□□=9,9□□=8,有时等号出现在算式的后面,有时等号出现在算式的前面如:9=6 □,8=6 □,有时有意将不等式左边与右边对调:2 4<3 6,3 6>2 4,让学生观察比较,判断关系符号的变化等。形式活泼多样,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判断问题的能力。在10以内和20以内的认数和计算中实行加减对数后,揭示了已知数与得数之间的关系教学时,让学生根据加减互逆关系,熟练地运用三个相关联的数组成四个不同的算式。
  如:10、4、6。4 6=10;6 4=10,10-4=6,10-6=4。同时还让学生根据2、7、9,列出:
  □ □=□,□ □=□;□-□=□,□-□=□。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将算式中的方框改x列出方程式,如:6 □=8改成6-x=8;□ 2=6改成x 2=6。再把算式6 x=8,转化为x=8-6,x 2=6转化□ □=□在判断数与式的大小时,还出现5-3<□,□<5 4,7 7<□等练习。在教学中,只要求学生填上数,能使不等式成立就行了,如在□<5 4这个题的数时,有的学生说可以填上0,有的学生说可以填上8,还有的学生讲可以填1……教师提问:能不能填9?学生回答不行。这就验证了不等式的解是在同一数值范围的思想,这实际上就是进行不等式的初步训练,为以后学习不等式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蒋发艳.小学数学符号教学漫谈[J].未来英才,2016,(7).
  [2]潘海荣.小学数学符号教学初探[J].小学教学参考,2013,(35).
  [3]段丽霞.浅谈小学数学符号教学[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1).
  作者简介:
  陈素美,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石斋小学。
其他文献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精心设计的、好的导言,能牵动学生的思绪,立疑激趣,促使学生情绪高涨,步入求知欲的振奋状态,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新旧知识的链接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教育任务强调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而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师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给学生创新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时间;空间  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多的是教师讲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
在高中化学新课程中,如何落实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提高“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教学效果,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是教师课堂教学处
中学英语教学须突出语言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如何依托NEFC对中学生进行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对应NEFC的编排体例英语教师应如何选择特定的教学方法 ,本文就此作
美语的形成是有历史原因的。该文从历史成因方面列出了美语的特点:古英语残留,吸收美洲及外来语词汇,沿袭英语习语。指出只有了解事物的历史,才能预测将来,换句话说,英语美语
以前,从小学到初中,学生都喊数学难学.难在哪里?难在内容抽象、概念难记、公式难背、运算易错.因此,从难学发展到不想学.现在,学生一反常态,喜欢学习数学了.这是什么原因?笔
文章从新课程改革理念出发,结合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着重阐述了教与学的辩证关系、“探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的辩证关系以及“借助现代化教育手段,体现信息技术的辅
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指出:“信息素养应包括三个层面:文化素养(知识层面)、信息意识(意识层面)以及信息技能(技术层面).”信息技术课是提高学生信息技能的最
电能计量管理工作中涉及到的范围相对较广,高供高计的计量装置因在使用抽头式多变比电流互感器时接线错误导致严重电能计量错误的情况,此类错误将给供电企业或发电企业产生严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是目前国际上双边、多边反腐败条约中内容最全面、最完整,而又具有创新性的国际法律文件。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与《公约》虽然不存在重大冲突。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