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长期以来,受现行高考的导向和影响,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非常重视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首要目标,而道德、理想、价值观等则成了附属的东西。课堂教学中片面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与理性能力的开发,忽视了情感经验的积累与情感能力的培养,学生对所学道德要求缺少自身需要的体验,没有把它们当作必须遵循的准则,而只是作为一种理论知识来接受,造成道德情感培养不落实,不能发挥道德情感在知、情、意、行诸要素协调发展中的作用,学生常出现“言行不一”“知行脱节”等现象,致使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效果不理想。
一、重视学生的情感性学习,以理育情
情感和认识是相互促进的,相互干扰的。一方面,认识是情感产生的基础,认识越丰富、越深刻,情感就越丰富、越深刻;而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情感又反过来推动和加深人的认识。另一方面,不正确或肤浅的认识也可以引起不正确的或肤浅的情感;而不良的情绪和情感也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所以,在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中,必须以理育情,从提高学生认识水平入手,以理智来支配情感。抓住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知情交融,情理通达。
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主渠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等,将教材中的道德理论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为培养相应的道德情感打下坚实的认识基础。在高二《哲学常识》第七课讲述“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时,运用讨论法就“人性自私论”展开辩论,目的在于通过暴露不同的道德观点,刺激学生的认知意识冲突,使其认知达到一个更高的阶段。正如赞可夫所言:“教学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将以理服人与以情动人有机统一起来,使道德理论融入学生心中。因此,教师要注意用饱满的激情传授道德知识,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渲染道德情感,用生动的事迹树立道德榜样,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其在心灵深处产生共鸣,在愉悦的心境中开启智慧、陶冶情操。
二、发挥和谐师生关系的道德情感教育功能,以情育情
有研究表明,在4130位被调查的中学生中,回答“你有心里话最愿意跟谁诉说”时,选择“老师”的,仅有23人,而选择“在网上找一个不相识的诉说”的却有220人之多。[10]这种隔离感,对于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说来,不能不说是一个严重的障碍。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既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是一个情感交流过程,因此,教师教育学生既要以理服人,又要以情感人。
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核心是理解与尊重。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个性,简单、粗暴地对待学生。一个缺乏安全感、缺少爱和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的学生,不可能有效地积累积极的道德情感。以情育情,也叫做情绪情感的感染性,是以情育情的心理学依据。教师要用适当的情感表达方式,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道德的社会意义。
1.教师要运用自身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与期望,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会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亲切感、依恋感,从而乐于接受教师所讲的道理,这就是“亲其师,信其道”。人只能由人来建树,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情感具有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
2.善于表达真情,发挥表情的信号功能。教师在讲解道德范例、分析道德准则时应投入真情,充分发挥真情的信号功能,如丰富的面部表情,语音的抑扬顿挫及适当的机体表情等。“非语言沟通在人类社会沟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注重科学性,坚持以理服人,在“透”字上下功夫
虽然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常识课,但在教学中不应停留在教条条、背条条上,而应着重从教材的逻辑结构上,從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上.从不同年级学生的层次水平上考虑,尽可能把道理的来龙去脉讲透。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唯物辨证法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增加了知识的可信度,使学生不仅口服,而且心服,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从感情上把政治课真正当成一门科学而严肃认真对待。在这种情况下,教与学的对立就容易得到统一。
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在“用”字上下功夫
学生都不会反对政治课知识的正确性。他们之所以缺乏学习动力是认为学来没有用。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强调结合实际,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我不仅在课堂教学中举例时注意结合国内外形势及各种热门话题去分析,还组织学生分小组轮流定期向全班同学汇报国际国内大事并且做时事述评。促使学生主动去关心祖国前进步伐和世界风云变幻,感受爱国不是一句空话,祖国跳动的脉博与个人命运的息息相关。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政治敏感性,而且他们还真正体会到只有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看问题才能更深、更透、更远,体会到掌握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我们在对改革开放的评价问题、党的领导在新时期的作用和体现问题、中东问题、中日中美关系等一系列问题上,通过学习、讨论,基本达到共识。同时,还注意联系学生实际。有很多同学都反映在学习了辨证法以后,在如何对待困难与挫折、顺境与逆境、理想与现实等问题上收获很大,给自己增添了前进的信心和动力,感觉理论知识的学习太有必要,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样看来,师生亲近感的增强确实推动了教学工作的开展。
一、重视学生的情感性学习,以理育情
情感和认识是相互促进的,相互干扰的。一方面,认识是情感产生的基础,认识越丰富、越深刻,情感就越丰富、越深刻;而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情感又反过来推动和加深人的认识。另一方面,不正确或肤浅的认识也可以引起不正确的或肤浅的情感;而不良的情绪和情感也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所以,在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中,必须以理育情,从提高学生认识水平入手,以理智来支配情感。抓住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知情交融,情理通达。
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主渠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等,将教材中的道德理论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为培养相应的道德情感打下坚实的认识基础。在高二《哲学常识》第七课讲述“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时,运用讨论法就“人性自私论”展开辩论,目的在于通过暴露不同的道德观点,刺激学生的认知意识冲突,使其认知达到一个更高的阶段。正如赞可夫所言:“教学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将以理服人与以情动人有机统一起来,使道德理论融入学生心中。因此,教师要注意用饱满的激情传授道德知识,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渲染道德情感,用生动的事迹树立道德榜样,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其在心灵深处产生共鸣,在愉悦的心境中开启智慧、陶冶情操。
二、发挥和谐师生关系的道德情感教育功能,以情育情
有研究表明,在4130位被调查的中学生中,回答“你有心里话最愿意跟谁诉说”时,选择“老师”的,仅有23人,而选择“在网上找一个不相识的诉说”的却有220人之多。[10]这种隔离感,对于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说来,不能不说是一个严重的障碍。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既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是一个情感交流过程,因此,教师教育学生既要以理服人,又要以情感人。
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核心是理解与尊重。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个性,简单、粗暴地对待学生。一个缺乏安全感、缺少爱和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的学生,不可能有效地积累积极的道德情感。以情育情,也叫做情绪情感的感染性,是以情育情的心理学依据。教师要用适当的情感表达方式,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道德的社会意义。
1.教师要运用自身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与期望,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会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亲切感、依恋感,从而乐于接受教师所讲的道理,这就是“亲其师,信其道”。人只能由人来建树,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情感具有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
2.善于表达真情,发挥表情的信号功能。教师在讲解道德范例、分析道德准则时应投入真情,充分发挥真情的信号功能,如丰富的面部表情,语音的抑扬顿挫及适当的机体表情等。“非语言沟通在人类社会沟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注重科学性,坚持以理服人,在“透”字上下功夫
虽然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常识课,但在教学中不应停留在教条条、背条条上,而应着重从教材的逻辑结构上,從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上.从不同年级学生的层次水平上考虑,尽可能把道理的来龙去脉讲透。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唯物辨证法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增加了知识的可信度,使学生不仅口服,而且心服,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从感情上把政治课真正当成一门科学而严肃认真对待。在这种情况下,教与学的对立就容易得到统一。
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在“用”字上下功夫
学生都不会反对政治课知识的正确性。他们之所以缺乏学习动力是认为学来没有用。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强调结合实际,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我不仅在课堂教学中举例时注意结合国内外形势及各种热门话题去分析,还组织学生分小组轮流定期向全班同学汇报国际国内大事并且做时事述评。促使学生主动去关心祖国前进步伐和世界风云变幻,感受爱国不是一句空话,祖国跳动的脉博与个人命运的息息相关。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政治敏感性,而且他们还真正体会到只有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看问题才能更深、更透、更远,体会到掌握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我们在对改革开放的评价问题、党的领导在新时期的作用和体现问题、中东问题、中日中美关系等一系列问题上,通过学习、讨论,基本达到共识。同时,还注意联系学生实际。有很多同学都反映在学习了辨证法以后,在如何对待困难与挫折、顺境与逆境、理想与现实等问题上收获很大,给自己增添了前进的信心和动力,感觉理论知识的学习太有必要,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样看来,师生亲近感的增强确实推动了教学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