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还没到门口,一阵阵不洁的气味就扑过来。像棉被多年未晒,又像食物腐败或厕所没冲。杂陈五味,哪一味都不是好味,让人不由往后退两步,身边的“漳州110”民警早一个箭步跨进屋里。
这个小区是早年的,路面破损,楼层不高,外墙剥落,有的柴草间开辟为小杂货铺、菜摊等,各路电线像蜘蛛网一样,却没有蜘蛛网的规整,杂乱延伸着,把天空肢解成若干小块。居民大多是老人家,儿女很多都不在身边,邻里之间会互相照应一下。这次110出警就是因为邻居的报警。邻居发现隔壁的独居老人已三、四天未见踪影,放在门口买给他的蔬菜都没有动过,敲门也没有应答。
我屏住呼吸往屋里一探。一位老人个头很小,仅着一条短裤,佝偻着脊背趴在厨房与客厅相接的地上,背部微微起伏,骨头根根显现,瘦如柴。屋里杂乱无章,沙发上堆着棉被和衣服,桌上碗盆叠放,食物残渣、塑料袋、空瓶子、废纸和污渍满地。窗子关着,帘子垂着,封闭着污浊的空气。大热天的,气味升级。
民警站在客厅中间,好像什么也没闻到。他一会儿过去看看老人,一会儿找找有什么可以证明老人身份的,比如身份证。我用眼神问他为什么不去扶起老人。他看懂了,对我说:“伤者情况不明,要专业人士,不能乱碰,避免二次受伤,已经打了120,救护车马上就到。”
其他民警询问邻里街坊。这个老人脑子有一点问题,是位捡荒者,妻子早逝,女儿坐牢,儿子已多年未回。民警在查实老人的身份,联系亲属。
救护车将老人接走了。我问民警:“那味道你受得了?我差点吐了。”他笑笑说还好吧,有比那更糟的。
这是我离“漳州110”最近的一次。在他们,只是一次很平常的出警。
多年来,“漳州110”一直声名在外,百姓交口称赞。我经常在街面上看到他们。看到他们就感到很安全。前段时间从福州出差回来坐公交车。车上有个醉汉,蛮横无理,骚扰乘客,司机停车劝他,醉汉不听。司机打了110。110民警马上赶到,好说歹说将醉汉带下车,在站台那儿劝导他。司机继续开车,带着乘客安全离开。我回过头去,醉汉坐着,垂着头,不时晃动,民警站在一旁,低着头不知在跟他说什么。车子渐行渐远。
多年前也接触过一次“漳州110”。当年儿子读三年级,招猫逗狗的年纪。一天放学回家招惹了一只大狗,一路跟回家,跟上7楼,在楼道里上上下下,徘徊不去。大家都吓坏了,躲在家里铁门后观望。大狗眼睛发亮,尖牙露着,吐着血红的长舌头,涎液快滴落。有人提议把狗赶到顶楼天台,把铁门关了,让它饿几天,等它有气无力时再放。这个馊主意马上被否定了。有人提议打110。对了,有事就找110。当时各种媒体宣传着“漳州110”,我们还没有实际操作过。110民警果然很迅速赶到了。两个很精神的小伙子。他们让大家不要出门来。
民警在狭长的楼梯空间和大狗对峙着。大狗似乎要扑上去,跃跃欲试。民警的手按在腰间,好像随时会拔出枪或警棍来。显然他们不可能跟大狗讲什么道理。他们商量着从上将狗慢慢往下赶。大狗不乐意,时不时回过身来往楼上跑,民警贴墙侧身让过,再跟着上楼,赶到大狗前头。大狗最终让他们赶下楼。
大家夸民警很勇敢。民警说其实我们也怕。这话很实在。民警也是一个脑袋两只眼睛的血肉之躯,面对危险不会没有感受。虽也怕却不曾后退半步,守护着身后的群众,无论白天黑夜。
关于怕不怕的问题,我曾问过一些110民警,他们也表示不会不怕,只是一般都是后怕,事情过后想,比如那时液化气瓶瞬间爆炸了怎么办,那时一不留神,让那人跳下去了怎么办,歹徒那时要是伸手拿到枕头下的枪怎么办,等等。甚至想到若自己受伤或殉职,家中父母妻儿怎么办。但当时处警时,身处险境时却没想那么多。
“漳州110”即福建省漳州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直属大队。像叫孩子的小名,像叫亲人的昵称。人们习惯简称“漳州110”,朗朗上口又亲切。
“漳州110”是全国公安战线的一面旗帜,漳州110精神是漳州五种精神之一。建队29年来,“漳州110”不忘初心,忠诚使命,先后5次改革勤务机制,推动警务工作与时俱进。2016年7月1日,“漳州110”启动新一轮勤务改革,全面实行队伍正规化、指挥可视化、布警精细化、服务精准化的新型勤务模式。进入新时代,“漳州110”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人民保护神为核心内涵。他们的付出与努力,百姓有目共睹。
日出日落,月亏月盈,大自然把岁月分成四季。而“漳州110”将漳州的24小时分成四个班次,全天候值勤守护,120名民警、120名辅警,共240名年轻小伙子承担着漳州芗城、龙文主城区街面巡逻和第一时间处置110警情重任。若说哪个时间段警情相对多和危险,应该是夜里吧。巡特警支队直属大队八中队指导员李卫平深有感触。他提到的一个案例也是发生在夜里。
以暗色和静寂为遮掩,许多居心叵测者、许多负面的躁动的情绪被挑动起来,个人的、团伙的,在深夜蠢蠢欲动。那是2018年9月29日凌晨2点多的时候。
这个时候正是人体最疲倦之时,但指挥中心的一道指令,让民警们精神一振。指挥中心称在南坑桃林村桃林路某某号附近,有多人打架,其中有人持刀。
警情就是命令,号令就是行动。快速反应一直是“漳州110”的生命线。八中队612警组的警员是刚入警的新民警,一接到指令即刻赶往事发现场。同时也有两个警组用对讲机通报称要前往增援。聚眾斗殴,还持械,事情有些大。
做为110老警员的李卫平担心新民警能否迅速找到报警地点,还有能否妥善处警,不到5分钟,他也赶到了报警地点附近。而处警民警也很快到达。
报警地点却空无一人。夜风吹过,树枝摇晃,地上落叶翻了个身,没有什么迹象表明这里曾经剑拔弩张或血雨腥风。新民警联系了报警人,竟然关机状态。难道是一起假警? 据以往的经验,这类警情,多是假警,比如曾经有人为了测试一下“漳州110”民警的出警速度,报了假警。
民警又打了手机,对方还是关机。大家在周围巡查了一下,还是没有发现什么。真的是假警吗?是恶作剧吗?报警人喝醉了?还是报警人出了什么意外?
夜色模糊了道路和房子的线条,人们酣睡中。桃林村地处偏僻,这个时段更是见不到当地人,连个问询的人都找不到。李卫平问下一步我们怎么做。
搜索现场无果,又联系不到报警人,这种情况下,处警民警可以先行恢复正常,等待指挥中心能联系到报警人再出警。李卫平想看看这些新民警会如何处置,有什么更好的处置方式。
其中一个民警建议说,以防万一,我们三个警组,每个警组一个方向,再搜索一下,对讲机保持畅通。另一人说若实在没有什么,再跟指挥中心汇报。李卫平认同了这样的处置,他看到了新民警身上的细心、耐心、责任心。
万分之一的概率也不能错过。夜色中,每个警组的两个民警出发了。桃林村村道多,岔口也多,巷子四通八达,迷宫一般。民警有的开车,有的步行。经过近半小时的搜寻,凌晨3点左右终于有了结果,他们在一处很僻静的地方找了躺在地上的报警人。此时报警人满头是血。民警迅速将他送往医院。
不是假警。
还好没放弃。
报警人与朋友发生纠纷,对方纠集多人殴打他,像上世纪香港黑帮电影场面。说时迟,那时快,报警人奋力保护自己,见机逃脱,他一路飞奔,一边摸出手机打110,手机马上沾染到流至耳边的血。他不知道自己跑到了哪里,可总要报个地址,他躲到一家门前,看到一个门牌号,就向“110”报了所在门牌号。谁承想,对方并不放过他,追打过来,推搡中,报警人的手机被当成既是防守又是进攻的武器,损坏了,这就是后来民警打不通的原因。报警人再次奔逃,慌不择路。到后面,殴打他的人散去,报警人也不知道自己在哪里,手机也没有反应,他昏昏沉沉,浑身疼痛。浓得化不开的夜幕中,秋风凉意逼人。报警人只能等待。他不知道这个夜有多长,不知道到天明还要多久,所幸的是,不多時,他就等来了“漳州110”。
李卫平过后经常想到这起普通的警情。算不上复杂和惊心动魂,但新民警表现出来的基本业务素质让李卫平备感欣慰。他看到“漳州110”精神的一种延续,一种传承。
关于报假警的,关于喝醉的人执拗地要民警送回家的,关于拆迁钉子户要110帮忙接高压电好煮面的……形形色色的案例,形形色色的人。
那么,110警员经常接触社会的阴暗面,各种各样的案情,各种各样的人,不乏胡搅蛮缠的、啼笑皆非的、匪夷所思的,警员们是怎么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呢,会不会厌倦或消沉?但110民警说热心的市民还是很多的,暖心的事远比糟心的多。他们还举了许多例子,像大清早,清洁工看到路边哭泣的小男孩便会赶紧打电话报警。把孩子顺利送回家时,焦急的家长喜极而泣,民警也会感到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所在,自己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没有耕耘的汗水与辛劳,就不会有收获的喜悦与感动。
说是近距离接触“漳州110”,其实我还是不认识他们,分不清面容,叫不出名字,背不出警号。在我眼里,他们长得一模一样,他们出发的背影和归来的姿态,他们往那一站,都是警帽、红色臂章和令人心安的气息。
每个110民警的性格可能都不一样,但那颗忠诚使命,赤诚为民的心是一样的,始终在年轻的胸膛中跳动。在百姓眼中,他们不是个体,是一个永葆活力的集体,是一道坚实可靠的城墙。
我们记得他们共同的名字:“漳州110”。每一朵浪花成就了海洋的浩瀚,每一颗星辰连缀了苍穹的广袤,每一次日常或危险的出警都是为漳州110的史册书写华章。
夜幕降临,“漳州110”开始新一轮的巡逻。天上一弯月牙,灯火通明,街上人来人往,商场热热闹闹,老人们坐在凉亭侃大山;情侣分吃着雪糕,你一口我一口;父亲故意把棉花糖举高,孩子跳起来够不着,再跳,另一手不忘攥紧汽球。110民警默默地从人群里穿过,他们想守护的就是这样欢乐祥和的场景,这尘世所有的温暖与安宁。
(图片由漳州市公安局宣传部提供)
这个小区是早年的,路面破损,楼层不高,外墙剥落,有的柴草间开辟为小杂货铺、菜摊等,各路电线像蜘蛛网一样,却没有蜘蛛网的规整,杂乱延伸着,把天空肢解成若干小块。居民大多是老人家,儿女很多都不在身边,邻里之间会互相照应一下。这次110出警就是因为邻居的报警。邻居发现隔壁的独居老人已三、四天未见踪影,放在门口买给他的蔬菜都没有动过,敲门也没有应答。
我屏住呼吸往屋里一探。一位老人个头很小,仅着一条短裤,佝偻着脊背趴在厨房与客厅相接的地上,背部微微起伏,骨头根根显现,瘦如柴。屋里杂乱无章,沙发上堆着棉被和衣服,桌上碗盆叠放,食物残渣、塑料袋、空瓶子、废纸和污渍满地。窗子关着,帘子垂着,封闭着污浊的空气。大热天的,气味升级。
民警站在客厅中间,好像什么也没闻到。他一会儿过去看看老人,一会儿找找有什么可以证明老人身份的,比如身份证。我用眼神问他为什么不去扶起老人。他看懂了,对我说:“伤者情况不明,要专业人士,不能乱碰,避免二次受伤,已经打了120,救护车马上就到。”
其他民警询问邻里街坊。这个老人脑子有一点问题,是位捡荒者,妻子早逝,女儿坐牢,儿子已多年未回。民警在查实老人的身份,联系亲属。
救护车将老人接走了。我问民警:“那味道你受得了?我差点吐了。”他笑笑说还好吧,有比那更糟的。
这是我离“漳州110”最近的一次。在他们,只是一次很平常的出警。
多年来,“漳州110”一直声名在外,百姓交口称赞。我经常在街面上看到他们。看到他们就感到很安全。前段时间从福州出差回来坐公交车。车上有个醉汉,蛮横无理,骚扰乘客,司机停车劝他,醉汉不听。司机打了110。110民警马上赶到,好说歹说将醉汉带下车,在站台那儿劝导他。司机继续开车,带着乘客安全离开。我回过头去,醉汉坐着,垂着头,不时晃动,民警站在一旁,低着头不知在跟他说什么。车子渐行渐远。
多年前也接触过一次“漳州110”。当年儿子读三年级,招猫逗狗的年纪。一天放学回家招惹了一只大狗,一路跟回家,跟上7楼,在楼道里上上下下,徘徊不去。大家都吓坏了,躲在家里铁门后观望。大狗眼睛发亮,尖牙露着,吐着血红的长舌头,涎液快滴落。有人提议把狗赶到顶楼天台,把铁门关了,让它饿几天,等它有气无力时再放。这个馊主意马上被否定了。有人提议打110。对了,有事就找110。当时各种媒体宣传着“漳州110”,我们还没有实际操作过。110民警果然很迅速赶到了。两个很精神的小伙子。他们让大家不要出门来。
民警在狭长的楼梯空间和大狗对峙着。大狗似乎要扑上去,跃跃欲试。民警的手按在腰间,好像随时会拔出枪或警棍来。显然他们不可能跟大狗讲什么道理。他们商量着从上将狗慢慢往下赶。大狗不乐意,时不时回过身来往楼上跑,民警贴墙侧身让过,再跟着上楼,赶到大狗前头。大狗最终让他们赶下楼。
大家夸民警很勇敢。民警说其实我们也怕。这话很实在。民警也是一个脑袋两只眼睛的血肉之躯,面对危险不会没有感受。虽也怕却不曾后退半步,守护着身后的群众,无论白天黑夜。
关于怕不怕的问题,我曾问过一些110民警,他们也表示不会不怕,只是一般都是后怕,事情过后想,比如那时液化气瓶瞬间爆炸了怎么办,那时一不留神,让那人跳下去了怎么办,歹徒那时要是伸手拿到枕头下的枪怎么办,等等。甚至想到若自己受伤或殉职,家中父母妻儿怎么办。但当时处警时,身处险境时却没想那么多。
“漳州110”即福建省漳州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直属大队。像叫孩子的小名,像叫亲人的昵称。人们习惯简称“漳州110”,朗朗上口又亲切。
“漳州110”是全国公安战线的一面旗帜,漳州110精神是漳州五种精神之一。建队29年来,“漳州110”不忘初心,忠诚使命,先后5次改革勤务机制,推动警务工作与时俱进。2016年7月1日,“漳州110”启动新一轮勤务改革,全面实行队伍正规化、指挥可视化、布警精细化、服务精准化的新型勤务模式。进入新时代,“漳州110”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人民保护神为核心内涵。他们的付出与努力,百姓有目共睹。
日出日落,月亏月盈,大自然把岁月分成四季。而“漳州110”将漳州的24小时分成四个班次,全天候值勤守护,120名民警、120名辅警,共240名年轻小伙子承担着漳州芗城、龙文主城区街面巡逻和第一时间处置110警情重任。若说哪个时间段警情相对多和危险,应该是夜里吧。巡特警支队直属大队八中队指导员李卫平深有感触。他提到的一个案例也是发生在夜里。
以暗色和静寂为遮掩,许多居心叵测者、许多负面的躁动的情绪被挑动起来,个人的、团伙的,在深夜蠢蠢欲动。那是2018年9月29日凌晨2点多的时候。
这个时候正是人体最疲倦之时,但指挥中心的一道指令,让民警们精神一振。指挥中心称在南坑桃林村桃林路某某号附近,有多人打架,其中有人持刀。
警情就是命令,号令就是行动。快速反应一直是“漳州110”的生命线。八中队612警组的警员是刚入警的新民警,一接到指令即刻赶往事发现场。同时也有两个警组用对讲机通报称要前往增援。聚眾斗殴,还持械,事情有些大。
做为110老警员的李卫平担心新民警能否迅速找到报警地点,还有能否妥善处警,不到5分钟,他也赶到了报警地点附近。而处警民警也很快到达。
报警地点却空无一人。夜风吹过,树枝摇晃,地上落叶翻了个身,没有什么迹象表明这里曾经剑拔弩张或血雨腥风。新民警联系了报警人,竟然关机状态。难道是一起假警? 据以往的经验,这类警情,多是假警,比如曾经有人为了测试一下“漳州110”民警的出警速度,报了假警。
民警又打了手机,对方还是关机。大家在周围巡查了一下,还是没有发现什么。真的是假警吗?是恶作剧吗?报警人喝醉了?还是报警人出了什么意外?
夜色模糊了道路和房子的线条,人们酣睡中。桃林村地处偏僻,这个时段更是见不到当地人,连个问询的人都找不到。李卫平问下一步我们怎么做。
搜索现场无果,又联系不到报警人,这种情况下,处警民警可以先行恢复正常,等待指挥中心能联系到报警人再出警。李卫平想看看这些新民警会如何处置,有什么更好的处置方式。
其中一个民警建议说,以防万一,我们三个警组,每个警组一个方向,再搜索一下,对讲机保持畅通。另一人说若实在没有什么,再跟指挥中心汇报。李卫平认同了这样的处置,他看到了新民警身上的细心、耐心、责任心。
万分之一的概率也不能错过。夜色中,每个警组的两个民警出发了。桃林村村道多,岔口也多,巷子四通八达,迷宫一般。民警有的开车,有的步行。经过近半小时的搜寻,凌晨3点左右终于有了结果,他们在一处很僻静的地方找了躺在地上的报警人。此时报警人满头是血。民警迅速将他送往医院。
不是假警。
还好没放弃。
报警人与朋友发生纠纷,对方纠集多人殴打他,像上世纪香港黑帮电影场面。说时迟,那时快,报警人奋力保护自己,见机逃脱,他一路飞奔,一边摸出手机打110,手机马上沾染到流至耳边的血。他不知道自己跑到了哪里,可总要报个地址,他躲到一家门前,看到一个门牌号,就向“110”报了所在门牌号。谁承想,对方并不放过他,追打过来,推搡中,报警人的手机被当成既是防守又是进攻的武器,损坏了,这就是后来民警打不通的原因。报警人再次奔逃,慌不择路。到后面,殴打他的人散去,报警人也不知道自己在哪里,手机也没有反应,他昏昏沉沉,浑身疼痛。浓得化不开的夜幕中,秋风凉意逼人。报警人只能等待。他不知道这个夜有多长,不知道到天明还要多久,所幸的是,不多時,他就等来了“漳州110”。
李卫平过后经常想到这起普通的警情。算不上复杂和惊心动魂,但新民警表现出来的基本业务素质让李卫平备感欣慰。他看到“漳州110”精神的一种延续,一种传承。
关于报假警的,关于喝醉的人执拗地要民警送回家的,关于拆迁钉子户要110帮忙接高压电好煮面的……形形色色的案例,形形色色的人。
那么,110警员经常接触社会的阴暗面,各种各样的案情,各种各样的人,不乏胡搅蛮缠的、啼笑皆非的、匪夷所思的,警员们是怎么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呢,会不会厌倦或消沉?但110民警说热心的市民还是很多的,暖心的事远比糟心的多。他们还举了许多例子,像大清早,清洁工看到路边哭泣的小男孩便会赶紧打电话报警。把孩子顺利送回家时,焦急的家长喜极而泣,民警也会感到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所在,自己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没有耕耘的汗水与辛劳,就不会有收获的喜悦与感动。
说是近距离接触“漳州110”,其实我还是不认识他们,分不清面容,叫不出名字,背不出警号。在我眼里,他们长得一模一样,他们出发的背影和归来的姿态,他们往那一站,都是警帽、红色臂章和令人心安的气息。
每个110民警的性格可能都不一样,但那颗忠诚使命,赤诚为民的心是一样的,始终在年轻的胸膛中跳动。在百姓眼中,他们不是个体,是一个永葆活力的集体,是一道坚实可靠的城墙。
我们记得他们共同的名字:“漳州110”。每一朵浪花成就了海洋的浩瀚,每一颗星辰连缀了苍穹的广袤,每一次日常或危险的出警都是为漳州110的史册书写华章。
夜幕降临,“漳州110”开始新一轮的巡逻。天上一弯月牙,灯火通明,街上人来人往,商场热热闹闹,老人们坐在凉亭侃大山;情侣分吃着雪糕,你一口我一口;父亲故意把棉花糖举高,孩子跳起来够不着,再跳,另一手不忘攥紧汽球。110民警默默地从人群里穿过,他们想守护的就是这样欢乐祥和的场景,这尘世所有的温暖与安宁。
(图片由漳州市公安局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