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有效”一词的内涵随新课改的实施而发生深刻变革。当前的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更注重学生主体能力水平以及素养品质的训练和提升。本文作者从新课改教学要求出发,对如何紧扣教材、教师、学生等三要素,实施有效课堂教学进行了浅显的思考和阐述。
【关键词】有效教学;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思考
课堂教学作为社会教学活动形式之一,追求最大化的“效率”是其重要的目标任务和活动所在。众所周知,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有效”一词的内涵及标准也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和丰富扩展。笔者通过新旧课程对比研析发现,新课程标准下的有效教学更侧重于学生主体能力水平以及素养品质的训练和提升,更注重于学生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和组织。近年来,围绕有效教学这一课题,许多教学工作者开展了深入系统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独到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观念。笔者通过教研发现,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目标的达成,需要紧紧抓住教材、教师、学生这三个要素,进行行之有效的学教活动组织和实施。本人现结合近年来自身在新课程改革中有效教学教研方面的实践心得,从新课改教学要求出发,对有效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实施作一简要的思考和阐述。
一、紧扣数学教材实施师生互动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和学生是决定和推动课堂教学进程的重要力量之一,只有将教师和学生二者之间充分“动”起来、“谈”起来,才能充分展示和呈现出课堂教学的无穷活力和魅力。笔者发现,部分课堂教学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学教活动相互割裂,究其原因在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未能将教材这一要素予以充分发挥和运用,所组织的课堂学教活动未能实现深入交流和活动。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之中,要充分运用好上学教材这一要素,将教材作为学生与教师有机联系的重要“纽带”和“桥梁”,围绕教材的目标要求、教学重点以及学习难点,进行有效课堂预设,设计出利于师生之间深入沟通交流的教学环节,在师生之间相互谈、深入谈的过程中,实现师生各自特性的有效发挥和充分展现。如在“多项式的乘法”新课讲授教学环节,教师设置师生交流谈话活动,过程如下:
师:点明学习的新课内容:多项式的乘法。
师:指出,多项式的乘法就是形如(a+b)(m+n)的計算。提出问题:如何对(a+b)(m+n)进行计算呢?若把m+n看成一个单项式,能否利用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计算呢?
生:根据所提问题进行讨论,学生回答结果:(a+b)(m+n)=a(m+n)+b(m+n)=am+an+bm+bn。
师: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揭示法则:展示对于(a+b)(m+n)=am+an+bm+bn的计算过程。
师:引导学生用文字表述多项式乘法法则: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第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生:根据教师的指导活动,进行该乘法法则的品味和阅读,感知其内涵要义。
二、紧扣教师主导实施导学合一教学活动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更是学生学习的领路人。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承担着“解疑释惑明道”的使命和责任。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呈现先教后学的次序,教师先将需要完成的教学内容进行讲解,然后让初中生根据讲解内容自行开展数学学习探知和分析活动,未能实现导学活动的有效统一,这也不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深入交流和发展。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讲解新知和数学问题时,要坚持“导学合一”的理念,将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之间有效融合,在教师的讲解指导过程中引导初中生参与其中,进行共同的研究分析活动,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推动学生有序的学习,并深入学生探析活动中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从而实现学教相长的目标。如在“菱形的性质”教学活动中,教师发挥自身主导作用,围绕菱形的性质这一内容开展以教导学的新知教学活动,引导初中生用事先准备好的菱形图形,开展动手测量和对比活动,然后组织初中生动手对折活动,认真观察所折叠的图形的对角线之间的关系。初中生在教师的有序引导和共同努力下,对菱形的边、角以及对角线以及对顶角等特征有了深刻、直观的认识,为学生有序高效学习掌握新知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紧扣学生主体实施探究研习教学活动
让学生主体充分动起来,带着问题、带着任务、带着目标,进行有的放矢的深入探究实践活动,是新课程改革下初中数学教师的根本使命之一。众所周知,学生的学习实践离不开动手探究、动脑研析等活动。学生主体只有在深入思考、深刻探究的进程中,才能逐步形成树立乐于探究、有序探究、高效探究的能力和素养。因此,让初中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让初中生开展高效探究实践活动,是初中数学课堂的题中之义和应有内容。教师应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特性,有意识的多提供初中生进行探究研习的活动时机,组织他们围绕学习任务和解题要求,开展针对性的思考和研习活动,在自主解析和合作探析的双重活动中,实现问题的有效解答和任务的有效完成,达到数学学习能力素养提升的目标。
总之,课堂教学要始终以有效为目标,以能力培养为追求,将新课程改革的深刻要义渗透和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让课堂“有效”一词的深刻内涵生动展现,效果生动展示。
【参考文献】
[1]刘春来.论新课改对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影响[J].科技广场,2015年11期
[2]唐烈琼.高校课堂教学目标设定中的迷失与重整[J].零陵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3]杨丽慧.接受有效课堂深刻内涵渊源及其对教育的新启示[J].兰州学刊,2014年03期
【关键词】有效教学;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思考
课堂教学作为社会教学活动形式之一,追求最大化的“效率”是其重要的目标任务和活动所在。众所周知,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有效”一词的内涵及标准也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和丰富扩展。笔者通过新旧课程对比研析发现,新课程标准下的有效教学更侧重于学生主体能力水平以及素养品质的训练和提升,更注重于学生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和组织。近年来,围绕有效教学这一课题,许多教学工作者开展了深入系统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独到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观念。笔者通过教研发现,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目标的达成,需要紧紧抓住教材、教师、学生这三个要素,进行行之有效的学教活动组织和实施。本人现结合近年来自身在新课程改革中有效教学教研方面的实践心得,从新课改教学要求出发,对有效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实施作一简要的思考和阐述。
一、紧扣数学教材实施师生互动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和学生是决定和推动课堂教学进程的重要力量之一,只有将教师和学生二者之间充分“动”起来、“谈”起来,才能充分展示和呈现出课堂教学的无穷活力和魅力。笔者发现,部分课堂教学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学教活动相互割裂,究其原因在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未能将教材这一要素予以充分发挥和运用,所组织的课堂学教活动未能实现深入交流和活动。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之中,要充分运用好上学教材这一要素,将教材作为学生与教师有机联系的重要“纽带”和“桥梁”,围绕教材的目标要求、教学重点以及学习难点,进行有效课堂预设,设计出利于师生之间深入沟通交流的教学环节,在师生之间相互谈、深入谈的过程中,实现师生各自特性的有效发挥和充分展现。如在“多项式的乘法”新课讲授教学环节,教师设置师生交流谈话活动,过程如下:
师:点明学习的新课内容:多项式的乘法。
师:指出,多项式的乘法就是形如(a+b)(m+n)的計算。提出问题:如何对(a+b)(m+n)进行计算呢?若把m+n看成一个单项式,能否利用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计算呢?
生:根据所提问题进行讨论,学生回答结果:(a+b)(m+n)=a(m+n)+b(m+n)=am+an+bm+bn。
师: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揭示法则:展示对于(a+b)(m+n)=am+an+bm+bn的计算过程。
师:引导学生用文字表述多项式乘法法则: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第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生:根据教师的指导活动,进行该乘法法则的品味和阅读,感知其内涵要义。
二、紧扣教师主导实施导学合一教学活动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更是学生学习的领路人。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承担着“解疑释惑明道”的使命和责任。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呈现先教后学的次序,教师先将需要完成的教学内容进行讲解,然后让初中生根据讲解内容自行开展数学学习探知和分析活动,未能实现导学活动的有效统一,这也不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深入交流和发展。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讲解新知和数学问题时,要坚持“导学合一”的理念,将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之间有效融合,在教师的讲解指导过程中引导初中生参与其中,进行共同的研究分析活动,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推动学生有序的学习,并深入学生探析活动中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从而实现学教相长的目标。如在“菱形的性质”教学活动中,教师发挥自身主导作用,围绕菱形的性质这一内容开展以教导学的新知教学活动,引导初中生用事先准备好的菱形图形,开展动手测量和对比活动,然后组织初中生动手对折活动,认真观察所折叠的图形的对角线之间的关系。初中生在教师的有序引导和共同努力下,对菱形的边、角以及对角线以及对顶角等特征有了深刻、直观的认识,为学生有序高效学习掌握新知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紧扣学生主体实施探究研习教学活动
让学生主体充分动起来,带着问题、带着任务、带着目标,进行有的放矢的深入探究实践活动,是新课程改革下初中数学教师的根本使命之一。众所周知,学生的学习实践离不开动手探究、动脑研析等活动。学生主体只有在深入思考、深刻探究的进程中,才能逐步形成树立乐于探究、有序探究、高效探究的能力和素养。因此,让初中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让初中生开展高效探究实践活动,是初中数学课堂的题中之义和应有内容。教师应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特性,有意识的多提供初中生进行探究研习的活动时机,组织他们围绕学习任务和解题要求,开展针对性的思考和研习活动,在自主解析和合作探析的双重活动中,实现问题的有效解答和任务的有效完成,达到数学学习能力素养提升的目标。
总之,课堂教学要始终以有效为目标,以能力培养为追求,将新课程改革的深刻要义渗透和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让课堂“有效”一词的深刻内涵生动展现,效果生动展示。
【参考文献】
[1]刘春来.论新课改对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影响[J].科技广场,2015年11期
[2]唐烈琼.高校课堂教学目标设定中的迷失与重整[J].零陵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3]杨丽慧.接受有效课堂深刻内涵渊源及其对教育的新启示[J].兰州学刊,2014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