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为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一些发达国家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有若干年历史,教学理念、教学研究、教学机制等方面比较成熟。而我国发展较晚,近几年来才逐步受到重视。本文从高校教育体制、教师队伍、教学观念、地方政策等方面分析了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瓶颈与不足,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办法,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设与改革提供一定借鉴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 创新创业 改革
【基金项目】1.XKYJ2018025《校企合作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2.201702147025《校企合作VR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3.湘教通[2014]247号《面向校企合作的计算机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8-0039-02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宏伟发展战略,并要求“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为加快中国经济社会大踏步前进的步伐,高校输出高素质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已经迫在眉睫[1]。当前高校急待研究的重要课题和紧迫任务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以便为国家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而服务。本文根据大学实际现状,提出合理有效的高校创新创业改革举措,提升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的社会竞争力,为当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社会化接轨和转型提供理论和实践研究支持。
二、创新创业教学改革研究的背景
(一)创新创业意识淡薄
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创业教育也主要在大学生中开展,对大多数人群特别是对大部分家长来说,创新创业教育观念还没有形成,更没有为孩子灌输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大部分认为创新创业只是那些失业找不到工作的人才去考虑的事情,整个社会缺乏创新创业的氛围。大部人没有意识到创新创业是推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有生力量,培育年轻一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思想理念是为国家和社会培育复合型人才的一项长期战略方针。
(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健全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还处在初级阶段,创新创业教育没有形成体系。作者分析至少有以下一些因素:(1)诸多学校的教学观念没有转变,对创新创业教学不够重视。例如创新创业课程通常只是选修课程,仅注重理论课程,对学生的课程学习考核要求不高,并且缺乏实践课程,走过场的色彩比较严重,不利于对学生创新创业综合能力培养。(2)学校的创新创业政策只针对在校学生,基本没有针对毕业生政策,可持续发展性缺乏。(3)学校主要侧重教育,支持力度有限,缺乏政府参与及相关政策、资金的有力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举步维艰。
(三)缺乏专业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
目前,创新创业课程已经基本纳入高校教学计划,但专业教师不足问题仍有待解决。在大部分高校中,承担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师,主要来自创新创业管理中心的老师或从其他管理岗位调来临时任教创业课程。而任教老师本身没有创新创业的工作经验,也不曾接受过创新创业培训学习。因此,教师本身缺乏创新观念,只是根据教材照本宣科式的传授理论知识,无法为学生传授实战经验,很难调动学生的创业积极性,更不能点燃学生创新创业的奋斗激情。课程效果不佳,只是被动的完成学校安排的计划课程。
(四)教学方式方法与创业知识教育不匹配
相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方式取得的教学效果也会截然不同。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教学方法也要紧跟时代步伐,紧密结合专业特征和行业要求,特别是创新创业课程一定要紧跟市场,与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接轨。当前我国科技、经济发展迅速,市场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在改变,高校的教学内容以及老师的教育思维及方法却难以迅速得以转变,教学方式方法与创新创业知识教育需求出现“代沟”。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
(一)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自“十八大”提出要加大创新创业力度以来,全国高校响应国家教育部的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加大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并将创新创业课程全面纳入大学本科教育课程,可见创新创业教育在大学生教育中和其他专业课程同样受到重视。要抓好创新创业教育,应建立一套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1.注重课程的合理配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业与创新相结合。在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下,中国教育一直非常重视理论教学,在学生为知识的应用教育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创新创业理论教学中不乏有创业的社会知识、人文思想、智力教育等,并伴有一系列考核机制,但创业教育不仅是牢牢掌握创业通识知识,实践活动才是关键,没有实践的创业教育也就得不到全面的应用型检验,一切也只是空谈,没有实际意义。在有一定理論基础的同时,通过孵化器、产业园、实践基地等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业能动性[2]。
2.创新教育应有的创新的教育思想,不能受制于传统的惯性思维、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创新创业教育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造企业实体的能力。所开展的创新创业素质教育,在就业岗位上能从事具有创造性的工作,能为人类社会创造出新的事物和方法,为社会发展和进步起到推动作用。因此,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及学生创业综合素质的高低才是创业教育考查因素。
3.结合本院校的特色及本专业的特征,开设适合本专业的创新创业课程,这样针对性的课程建设才能满足本专业学生创新创业知识体系的构建。如信息类专业学科的“互联网+、大数据、电子商务、移动开发等,与创业课程的创新方法、创业管理、创业特训营有机结合、系统学习。满足创业教学中专业技能、创业意识的综合性知识结构建立,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出专业的创新型人才。
4.争取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为创业者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笔者所在学校自2012年以来建立了稳定的政、校、企合作关系,即在政府主导下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当地政府科技园的建立,引进包括华为、微软在内的一大批国内外企业的入驻。在政府的支持下,校企合作项目的建立,为创新创业教育中实践活动的实施提供了实战场地。 (二)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
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要发挥其强大的能量,当然离不开合理的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不能满足创新创业教育的需要。教师需具有创新创业的思维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引导学生发挥他们的主动创造力,才能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其次,要注重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教师最好有一定创新创业的实践经验,譬如同时为企业的管理层或创业资本家。他们有丰富的企业背景,可给学生带来具体的项目案例。同时对企业经验不足的教师加强教育培训。例如,派出专业教师到各企业接受创新和实践教育培训,丰富教师经验,重塑教师知识结构,打造出一批“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最后,邀请一些成功的企业家为学生讲学,传授创新创业的经验。并且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企业家作为学生的企业导师,实行双导师制,为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寻求新模式。
(三)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思想的构建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要努力培养学生自身的创新意识。我们不奢望一定要在学校培养出多少的创业人,但一定要为学生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及知识结构的培养起到积极作用。首先,学生要了解国家和地方的创新创业政策。其次,要努力学习创新创业的理论知识,加强学习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综合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最后,在国家和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在学校和企业的扶持下,积极参加社会团体项目,主动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如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大学生互联网+大赛等高等级别赛事。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努力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扩大创新创业的影响面和影响力。
(四)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关系
从共建实验室、共建实践基地、共创合作项目等多方面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关系,促进学校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使学生从实际项目的推进中接受创新创业教育。如笔者所在学校成立了创新创业中心,中心已有创新实验室20余个,其中有7-8个实验室为校企共建实验室,由企业挂牌、投入运行和完成公司项目。同时,在粤嵌,国信安、凌阳等企业挂牌成立了校外实践基地。并且,与各企业联合申报了若干协同育人项目,已立项的项目有20余项。与企业长期联合主办有利于推进创业教育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活动。如通过夏令营、冬令营的形式组织学生到企业锻炼学习,了解企业的研发与生产,了解当前企业需求和社会需要,为创新创业教育创造更多的实践条件,减少大学生创业工作中走岔路弯路。
四、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人才输出需要,是我国从一个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转型需要,是从发展中大国向发展中强国转型的发展需要。因此,我国近年来强力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特别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教育在鼎力前行,这一趋势还将向我们更年青一代的青少年发展。希望我国未来发展的主力军不要受到传统教育束缚,更有创造性思维。本文分析了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一些弊端与不足,并从教育体系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创新思维、学校与企业及社会人才需求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等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影. 理工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5.
[2]徐玉成. 高职创业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D]. 浙江师范大学, 2012.
作者简介:
唐亚纯,湖南永州人,实验师,本科,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軟件工程。
段国云,湖南永州人,副教授,本科,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网络安全。
【关键词】大学生 创新创业 改革
【基金项目】1.XKYJ2018025《校企合作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2.201702147025《校企合作VR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3.湘教通[2014]247号《面向校企合作的计算机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8-0039-02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宏伟发展战略,并要求“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为加快中国经济社会大踏步前进的步伐,高校输出高素质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已经迫在眉睫[1]。当前高校急待研究的重要课题和紧迫任务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以便为国家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而服务。本文根据大学实际现状,提出合理有效的高校创新创业改革举措,提升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的社会竞争力,为当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社会化接轨和转型提供理论和实践研究支持。
二、创新创业教学改革研究的背景
(一)创新创业意识淡薄
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创业教育也主要在大学生中开展,对大多数人群特别是对大部分家长来说,创新创业教育观念还没有形成,更没有为孩子灌输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大部分认为创新创业只是那些失业找不到工作的人才去考虑的事情,整个社会缺乏创新创业的氛围。大部人没有意识到创新创业是推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有生力量,培育年轻一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思想理念是为国家和社会培育复合型人才的一项长期战略方针。
(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健全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还处在初级阶段,创新创业教育没有形成体系。作者分析至少有以下一些因素:(1)诸多学校的教学观念没有转变,对创新创业教学不够重视。例如创新创业课程通常只是选修课程,仅注重理论课程,对学生的课程学习考核要求不高,并且缺乏实践课程,走过场的色彩比较严重,不利于对学生创新创业综合能力培养。(2)学校的创新创业政策只针对在校学生,基本没有针对毕业生政策,可持续发展性缺乏。(3)学校主要侧重教育,支持力度有限,缺乏政府参与及相关政策、资金的有力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举步维艰。
(三)缺乏专业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
目前,创新创业课程已经基本纳入高校教学计划,但专业教师不足问题仍有待解决。在大部分高校中,承担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师,主要来自创新创业管理中心的老师或从其他管理岗位调来临时任教创业课程。而任教老师本身没有创新创业的工作经验,也不曾接受过创新创业培训学习。因此,教师本身缺乏创新观念,只是根据教材照本宣科式的传授理论知识,无法为学生传授实战经验,很难调动学生的创业积极性,更不能点燃学生创新创业的奋斗激情。课程效果不佳,只是被动的完成学校安排的计划课程。
(四)教学方式方法与创业知识教育不匹配
相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方式取得的教学效果也会截然不同。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教学方法也要紧跟时代步伐,紧密结合专业特征和行业要求,特别是创新创业课程一定要紧跟市场,与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接轨。当前我国科技、经济发展迅速,市场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在改变,高校的教学内容以及老师的教育思维及方法却难以迅速得以转变,教学方式方法与创新创业知识教育需求出现“代沟”。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
(一)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自“十八大”提出要加大创新创业力度以来,全国高校响应国家教育部的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加大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并将创新创业课程全面纳入大学本科教育课程,可见创新创业教育在大学生教育中和其他专业课程同样受到重视。要抓好创新创业教育,应建立一套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1.注重课程的合理配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业与创新相结合。在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下,中国教育一直非常重视理论教学,在学生为知识的应用教育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创新创业理论教学中不乏有创业的社会知识、人文思想、智力教育等,并伴有一系列考核机制,但创业教育不仅是牢牢掌握创业通识知识,实践活动才是关键,没有实践的创业教育也就得不到全面的应用型检验,一切也只是空谈,没有实际意义。在有一定理論基础的同时,通过孵化器、产业园、实践基地等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业能动性[2]。
2.创新教育应有的创新的教育思想,不能受制于传统的惯性思维、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创新创业教育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造企业实体的能力。所开展的创新创业素质教育,在就业岗位上能从事具有创造性的工作,能为人类社会创造出新的事物和方法,为社会发展和进步起到推动作用。因此,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及学生创业综合素质的高低才是创业教育考查因素。
3.结合本院校的特色及本专业的特征,开设适合本专业的创新创业课程,这样针对性的课程建设才能满足本专业学生创新创业知识体系的构建。如信息类专业学科的“互联网+、大数据、电子商务、移动开发等,与创业课程的创新方法、创业管理、创业特训营有机结合、系统学习。满足创业教学中专业技能、创业意识的综合性知识结构建立,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出专业的创新型人才。
4.争取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为创业者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笔者所在学校自2012年以来建立了稳定的政、校、企合作关系,即在政府主导下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当地政府科技园的建立,引进包括华为、微软在内的一大批国内外企业的入驻。在政府的支持下,校企合作项目的建立,为创新创业教育中实践活动的实施提供了实战场地。 (二)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
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要发挥其强大的能量,当然离不开合理的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不能满足创新创业教育的需要。教师需具有创新创业的思维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引导学生发挥他们的主动创造力,才能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其次,要注重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教师最好有一定创新创业的实践经验,譬如同时为企业的管理层或创业资本家。他们有丰富的企业背景,可给学生带来具体的项目案例。同时对企业经验不足的教师加强教育培训。例如,派出专业教师到各企业接受创新和实践教育培训,丰富教师经验,重塑教师知识结构,打造出一批“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最后,邀请一些成功的企业家为学生讲学,传授创新创业的经验。并且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企业家作为学生的企业导师,实行双导师制,为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寻求新模式。
(三)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思想的构建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要努力培养学生自身的创新意识。我们不奢望一定要在学校培养出多少的创业人,但一定要为学生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及知识结构的培养起到积极作用。首先,学生要了解国家和地方的创新创业政策。其次,要努力学习创新创业的理论知识,加强学习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综合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最后,在国家和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在学校和企业的扶持下,积极参加社会团体项目,主动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如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大学生互联网+大赛等高等级别赛事。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努力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扩大创新创业的影响面和影响力。
(四)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关系
从共建实验室、共建实践基地、共创合作项目等多方面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关系,促进学校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使学生从实际项目的推进中接受创新创业教育。如笔者所在学校成立了创新创业中心,中心已有创新实验室20余个,其中有7-8个实验室为校企共建实验室,由企业挂牌、投入运行和完成公司项目。同时,在粤嵌,国信安、凌阳等企业挂牌成立了校外实践基地。并且,与各企业联合申报了若干协同育人项目,已立项的项目有20余项。与企业长期联合主办有利于推进创业教育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活动。如通过夏令营、冬令营的形式组织学生到企业锻炼学习,了解企业的研发与生产,了解当前企业需求和社会需要,为创新创业教育创造更多的实践条件,减少大学生创业工作中走岔路弯路。
四、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人才输出需要,是我国从一个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转型需要,是从发展中大国向发展中强国转型的发展需要。因此,我国近年来强力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特别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教育在鼎力前行,这一趋势还将向我们更年青一代的青少年发展。希望我国未来发展的主力军不要受到传统教育束缚,更有创造性思维。本文分析了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一些弊端与不足,并从教育体系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创新思维、学校与企业及社会人才需求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等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影. 理工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5.
[2]徐玉成. 高职创业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D]. 浙江师范大学, 2012.
作者简介:
唐亚纯,湖南永州人,实验师,本科,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軟件工程。
段国云,湖南永州人,副教授,本科,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网络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