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乡亲乡愁 改出美丽幸福

来源 :老区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大余县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切入点,选择黄龙镇大龙村开展“三权”(确权、赋权、易权)促“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试点,实现大龙村从贫困村转变为富裕村、从后进村转变为明星村,走出了一条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改革背景
  大龙村是黄龙镇北部的一个典型山区村,全村面积22平方公里,耕地1036亩,山林29030亩。共有9个村小组,414户1238人。土地制度改革前,该村虽然自然生态条件优越,由于交通不便,农民自身发展动力不足,村民抱着“金饭碗”,却过着苦日子。一是环境脏乱差。村民居住的房子普遍是土坯房,低矮破旧房、猪牛栏、旱厕等随处可见,生活垃圾随意倾倒,乱埋乱葬现象严重。二是村民收入低。村民经济收入主要以砍树、矿山务工为主,缺乏其他致富渠道,收入低且不稳定,2014年村民人均年收入仅2100余元,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三是村庄空心化。80%的劳动力进城务工,人员外流严重。土地常年大量闲置,绝大多数房屋无人居住,资源浪费现象普遍。
  改革做法
  (一)政府引导,村民自治,让土地集中起来
  近年来,大余县委、县政府确定了“旅游强县”发展战略,鉴于大龙村优越的自然生态条件,县委、县政府有意将其作为发展旅游产业的试点,开展了广泛调查研究和政策宣传。大龙村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村“两委”多次召开户主会、村民代表大会等,凝聚共识,做好土地这篇文章,推进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三权同确”明确土地权属。推进农田、宅基地、山林三类土地确权,通过精准丈量、公示认可、确认颁证,明晰集体资源权利归属,解决了统一规划建设的基础性问题。2017年底,大龙村完成农田和山林确权工作,颁发土地和林权承包经营权证书各264本,颁证率达98%。目前农村宅基地完成房地一体确权登记,颁证135本,颁证率达83%。在确权和征收流转过程中,对“三权”予以明确:村民凡占用集体资产的,采取交还或购买的方式处理;土地流转时,宅基地、农田、山林集体所有权不变,村民对农田的承包权和宅基地的资格权保持不变;农田、山林、其他村集体土地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鼓励放活。
  “三步股改”盘活集体资产。在土地确权基础上,大龙村率先开展以“清资产、定成员、量股份、建机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第一步:清产核资,核实全村山林、农田、道路、河塘、房屋等资产总额1595.5万元,其中经营性资产总额1294.3万元;第二步:成员界定,综合考虑村民的户籍关系、土地承包关系等,对出嫁女、入赘男、在校大学生、现役义务兵、志愿兵等特殊群体,召开了多次村民代表大会明确了身份界定原则;第三步:股权设置,将村级资产股份化,创办大龙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除预留10%用作村集体股权外,其余90%资产平均折股量化到每个村民,颁发股权证。股权管理经过村民代表大会确认实行“生增死减”的动态管理。
  “三统拆建”集中土地资源。结合乡村旅游开发和脱贫攻坚工作,大龙村将农村土地进行统筹利用,尤其在提高宅基地利用效率上下功夫。统一拆除空心房,2015年开始,大龙村对本村内空心房、低矮破旧房、豬牛栏等进行统一拆除,拆除面积达27000余平米,既美化了村容村貌,又杜绝了资源闲置。统一征收新建,对开发乡村旅游条件较好的坝里组,经村民代表大会表决同意,由村委会对坝里组的村民闲置房屋、低矮破旧房屋统一拆除,保证了宅基地的所有权始终归集体所有,并由章源生态旅游公司统一规划建设新房,保证了房屋质量和品位。坚持“一户一宅”的底线,通过户主会的酝酿提名、村委会审核公示,符合条件的村民可按1250元/平方米的成本价一次性或分10-15年对房屋进行回购,保证其村民的资格权。统一改造提升。对部分房屋质量较好、具有客家风貌的老房子,由章源生态旅游公司改造成为星级农家旅馆、家乡菜馆,还原老家记忆。
  (二)合股经营,村企共建,让土地盘活起来
  土地要素集中之后,大龙村实施“个人股+集体股+其他社会股”经营模式,村集体、村民、企业共建共享,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一是大力发展资产经营。依托景区,积极放活山林、农田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山林方面,将村集体16000亩山林交由大龙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出租给村民、章源生态旅游公司、林盛木业公司等,合作社收入70%作为村民分红,30%作为村集体收入。农田方面,将450亩集体土地流转给章源生态旅游公司建设生态农业基地,为当地农家餐馆提供新鲜食材,农户可得每年每亩550元,并每五年增长10%。将18.2亩村集体土地流转给大余县庾岭生态茶园有限公司种植高山茶,村集体每年获取土地流转经费20多万元。宅基地方面,有三种方式:一种是农户自己经营;第二种是委托章源生态旅游公司经营,按8(公司):2(农户)的比例分成,待公司收回投资装修款后则2(公司):8(农户)比例分成;第三种是农户按10-50年不等的时间对外出租,租赁者可以自己经营,自己闲暇时可以自己住,忙时委托景区经营。
  二是大力实施产业带动。依托章源生态旅游公司龙头带动,通过村企共建、个体经营、社会参与等方式,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发展特色农业。大力发展采摘体验式农业观光园,开发高山茶园300余亩、脐橙园400余亩、无公害绿色蔬菜基地600余亩及百果园、生态养殖园等,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发展农业加工。引入大余县丫山艾哆乡村事业发展公司等企业,推进茶叶、红糖、月饼、米酒等特色产品制作加工,延伸农业产业链。发展乡村旅游。围绕“农居、农趣、农乐、农味”四种乡味,建成A哆森林、A哆乡村、A哆水寨等乡村旅游项目56个,每年接待游客50-80万人次,章源生态旅游公司将每年门票收入的10%返还给村集体。发展乡村商贸。在景区核心地段A哆晒谷场设立村民自营的龙山圩场,向游客售卖农副产品和手工艺品。打造八道红糖坊、九回头美食街、十里油香坊等特色小吃店铺,向游客销售土法工艺特色小吃。搭建农创电商平台,统一包装销售村民和企业的土鸡、有机茶、蔬菜、土蜂蜜、竹制品、山茶油等农副产品。   三是大力发展资源经营。充分盘活河塘地、四荒地、基础设施等资源。河塘地方面,将河塘地流转给章源生态旅游公司,通过“公司+合作社”模式,开发A哆水上乐园。引进大余县仁龙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大龙山漂流项目,村集体以自然资源入股,按经营性收入提成,每年可获1-5万元。四荒地方面,充分利用大龙村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未利用的土地建设现代化综合服务停车场,村集体以资金和土地入股参与分红。基础设施方面,与章源生态旅游公司达成协议,将政府投资的道路、桥梁、河堤等景区基础设施投资折价入股,约定按年收入的1%至3%比例分红。
  (三)创新模式,丰富渠道,让农民富裕起来
  按照共建共享的理念,实行“四级受益”模式、“公司+党组织+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引导扶持大龙山村民快速融入绿色产业体系,促进群众增收。
  第一级受益模式:土地流转有保障。企业与村民签定租赁合同,农户可得每年每亩600-900元的土地、林地租金,企业还无偿对民居旧宅进行改造,对占用的公共面积给予补偿。在租赁合同期内,不论企业的经营状况如何,每户民居都能得到600元/月的无风险经营保障金。
  第二级受益模式:股份改革得分红。股改后村民平均每人可配股1.1万元/股实现分红,每人每年按配股可享受1%以上利润分红。
  第三级受益模式:旅游经营获收益。章源生态旅游公司负责乡村旅游项目的创意、包装、宣传以及培训村民如何经营、解决销路等问题,让村民无投资后顾之忧。成立大龙村乡村旅游协会、龙山旅游合作社,发展农家餐馆19家,户人均月收入2500元以上,发展农家旅馆12家,户均年增收5万元以上。周边260多户农户通过景区销售平台直接销售农特产、乡村小吃、传统手工艺品,户人均月收入4000元以上。
  第四级受益模式:景区务工挣薪金。在景区规划建设中,累计提供500多个施工岗位,吸纳当地400多个村民参与建设,每人每天收入不低于80元;在景区平时设施维修中,累计提供50个长期稳定施工岗位。同时,吸纳农户成为景区保安员、服务员等,月人均收入2200元左右。目前大龍山景区现有员工289名,其中大龙村当地员工260人,占总员工比例达90%。
  (四)党建护航,内外兼修,让村庄善治起来
  大龙村坚持党建引领护航,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齐头并进,让村庄既有美丽颜值又有美丽灵魂,村民既富口袋又富脑袋,努力走好乡村善治之路。
  一是抓党的建设建强“主心骨”。成立全县首个村级党委,扎实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大力实施“党建+乡村旅游”“党建+精准扶贫”“党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开展党员联系农户、党员户挂牌、承诺践诺、设岗定责、志愿服务等活动,推动党员在各项工作中带头示范,带动群众全面参与。
  二是抓人居环境打造“样板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按照“宣”字先行、“清”字当头、“拆”字发力、“疏”字为要的工作基调,突出“家禽散养、乱堆乱放”等重点内容,持续推进中心村落和边缘屋场的整治。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持续开展“最美家庭”和“最靓屋场”评选活动,实行“一月一评比”,激励村民维护好村庄人居环境。健全长效管护机制,探索实行农村社区化管理模式,吸纳村民组建物业公司,抓好卫生保洁、安全保卫等日常管理环节。
  三是抓乡风文明滋养“乡土情”。以乡风文明建设为契机,通过制定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弘扬优秀家风家训、正面宣传反面曝光等措施,积极推进喜事新办、丧事简办, 倡树文明新风尚。持续推进绿色殡葬改革,实现了遗体火化率、入葬公墓率达100%。广泛开展“身边好人”推荐评选活动,设立“好人榜”,凝聚向上向善力量。成立丫可喜演艺团,建成图书室、村民休闲广场、篮球场、党员活动中心、党员情景教育基地、文体娱乐室。结合传统节日开展长桌宴、挖笋节、醒牛节、农民运动会等具有当地“沾泥香、接地气”的文化活动,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改革成效
  大龙村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现了山乡巨变,村民总结了“五子登科”新说:
  改变了乡村的样子。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整村进行了全面规划与重新定位,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村容村貌显著改观,逐步成为一个充满山水记忆、客家记忆、民俗记忆、舌尖记忆、农趣记忆的美丽乡村。先后荣获“全国首批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首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项目”“国家森林乡村”“中国最美休闲乡村”“江西省5A级乡村旅游示范点”等殊荣。
  美化了农家的房子。通过宅基地改革,一大批低矮破旧土坯房被拆除,村庄变得清爽起来。通过统一拆旧建新、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施工建设,一栋栋充满现代化设计美感的住房拔地而起,与山水融为一体,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通过民宿改造,一批老旧房子重新焕发生机,招来创业者争相入驻,吸引城里人租房度假。
  增加了村民的票子。通过“三权”促“三变”,使分散的小农经营向集体经营转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转型,开辟了增收致富渠道。2020年,大龙村村民通过入股分红、产业发展、务工就业、土地流转、个人经营等,实现人均可支配收入3.5万元,同比增长16%,比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2万元。村集体收入80万元,居全县前列。
  培养了山区的孩子。大龙村的后起之秀以强烈的主人翁精神建设自己的家园,深度参与大龙村景区的开发和运营,接受了章源生态旅游公司的专业化培训,有的成为了公司的高管,有的依托景区自主创业,开阔了眼界,增长了本领,曾经普遍从事砍树挖矿的村民,现在能人辈出,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吸纳了远方的才子。通过盘活土地资源实现产业振兴,不仅吸引了90%的外出务工者回村创业就业,也吸引了许许多多的有志英才来这里创新创业,大龙山风景区被认定为全国“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曾经人烟稀少、日益凋敝的小村庄又开始人丁兴旺、乡愁味浓。
  ■责任编辑:朱晨光
其他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江西省委提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走前列,坚定不移建设彰显产业兴旺之美、自然生态之美、文明淳朴之美、共建共享之美、和谐有序之美的新时代“五美乡村”。作为曾经的国家贫困县,近年来,修水县始终聚焦脱贫攻坚这个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在发展中扶贫,在扶贫中发展,脱贫攻堅取得全面胜利,
期刊
2002年,我到霍邱老年大学任书法教师,那时朱世平是书法班班长。他工作勤勉,和蔼可亲,好像是一个从来不会发火的人。  一次上课,我发现朱世平的座位上放着一本厚厚的书,拿过来一看,原来是他用小楷手抄的《艺概》,这让我大吃一惊。后来我才知道,他临习的经典法帖、抄写的珍贵资料还有很多。他曾把《王羲之书法全集》《孙过庭书谱》《九成宫醴泉铭》等对临多遍,还把《王羲之书法全集》临成60米长卷,并整理成《王羲之
期刊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鹰潭广袤的乡村田野上春意盎然。“产业下沉”车间里留守妇女们笑语盈盈,乡村旅游点上“打卡”游客流连忘返,稻田里轰鸣的农机忙着修整沟渠……一幅幅乡村振兴的新画卷,正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大地上徐徐铺开。  近年来,鹰潭市委、市政府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不断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先后出台了《鹰潭市乡村振兴“1+8”三
期刊
铜鼓县位于湘鄂赣三省交界处,这里山高林密,地广人稀,全县国土面积1574平方公里,人口仅13.9万人。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原因,全县91个行政村中有25个省定深度贫困村、2个省定贫困村。生存环境差、发展条件不足、就地扶贫成本高、安全隐患突出,是该县易地扶贫搬迁之前群众居住地的真实写照。“十三五”期间,铜鼓县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1537户5320人,总投资3.88亿元。  在后续扶贫工作中,铜鼓县采取一
期刊
春意盎然,草长莺飞。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这是艰苦卓绝的攻坚决战——数千名扶贫干部进村入户,与贫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全面打响了一场上下一心、众志成城的脱贫大会战。  这是前所未有的减贫实践——一项项扶贫产业结
期刊
习近平对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适应形势任务变化 弘扬脱贫攻坚精神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开展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是党中央着眼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作出的重大决策。要适应形势任务变化,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
期刊
阳春三月,九江市柴桑区城门街道金桥村扶贫产业园里的春天分外明媚:粉墙黛瓦,春风扑面,有一群孩童在嬉戏;阡陌交通,鸟语花香,连片的大棚里,游客三三两两地提着红色小篮在采摘草莓……  然而,在四年前,这个村还是个“负债村”,是“十三五”省级贫困村,因集体经济收入匮乏,连小组长工资都得拖欠。是什么“药方”让这个穷村子快速实现华丽转身?让我们来一起了解“兵支书”赵大坤兴村梦想的萌芽、启帆和飞翔的故事,并借
期刊
概 述  《五凤刻石》,系西汉鲁孝王修建宫室完毕时所立的具有纪念性质的碑刻,所以又称《鲁孝王刻石》《鲁孝王泮池刻石》。碑文为隶书,3行,共13字。(见图1-1)  金明昌二年(公元1191年,南宋绍熙二年)重修曲阜孔庙时,工匠在鲁灵光殿基西南30步太子钓鱼池取石时发现此碑,提领修庙的开州刺史高德裔随即将其移到孔庙。现存曲阜市孔庙汉魏碑刻陈列馆。  《五凤刻石》为不规则形,长约73厘米,左高38厘米
期刊
编者按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以各种形式经常性参与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比例达到20%以上。”要实现这个目标,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威海市老年大学以奋发有为、锐意进取的精神,对现行管理体制大胆进行了探索改革,形成了“一体化”管理模式,走出了一条发展老年教育的新路子。  日前,本刊记者赶赴威海,对“一体化”改革是什么、为什么
期刊
边景昭(约1356-约1428),字文进,明初重要的宫廷花鸟画家,活跃于明永乐(1403-1424)到宣德(1426-1435)时期。其画风延续北宋黄筌画派的工笔重彩传统,并融合南宋院画风格。边景昭以画花鸟闻名,《无声诗史》卷二记其“宣德间供事内殿,甚得主眷(甚得皇帝宠爱)。其所绘花卉翎毛,极其工致,与吕纪齐名。”《图绘宝鉴续编》记其“善翎毛花果,花之娇笑,鸟之飞鸣,叶之正反,色之蕴藉,不但勾勒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