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提高小学课堂教学质量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cingking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决定了一节课的成败,因此作为教师更应该注重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对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可以从方方面面来着手,可以通过协调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可以让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
  关键词:教学质量;学习习惯;师生关系
  课堂是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和学生的主战场,教师在课堂上要扮演好“教”的角色,而学生在课堂上要扮演好“学”的角色,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随着新课改在教学中的影响与深入,如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也在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并提上日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何为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得到最大的反馈,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最大的发展,获得最大的进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作为教师所必须追求的,并要为之付出努力。但是,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这又是对于老师来说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作为一线教师,对此提出了自己的几点看法及在教学中获得的经验,望与各位教师交流,以待弥补其中的不足。
  一、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关键
  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接受知识的程度,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自身最大的能力教好课,要在课堂上展现积极的心态、丰富的热情,要让学生有兴趣学习,并认为学习有益。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及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先要以学生为主,要多关注、关心学生个体,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1.教师要做好表率作用,正确对待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小学课堂中,总是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占据了课堂的主要地位,学生在课堂上对老师“俯首帖耳”,老师讲什么就是什么,对老师说的没有质疑,因此学生总是处在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下,学习得也比较死,对学习缺乏兴趣,没有积极性。小学课堂教学长期处在这种状态下,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教学缺乏有效性。在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一改以往的教学方法,为提高小学课堂教学质量而努力。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做好自己的引导作用,要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来影响学生,开创一个活泼、轻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小学生由于其年龄及性格特点的关系,往往受教师的影响最深,因此教师要做好表率作用,从方方面面影响学生,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要把学生当朋友,处理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这样学生对上课才感兴趣,上课后才能认真听讲,课堂的教学质量才会相应地得到提高。
  2.教师在课堂上多关注学生,建立和谐的课堂
  一直以来,老师和小学生之间都是管与被管的关系,教师习惯于管束学生,在课堂上学生回答错误了,教师第一时间就是给予否定,这样做不仅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可能由此造成学生不喜欢老师,不喜欢老师所教的课程。因此,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和学生沟通,关心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多给予学生鼓励,对学生提出的简单而容易回答的问题,教师也不应该对这些问题置之不理,觉得简单没必要回答,甚至觉得学生提的问题太过简单,只要是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都应一一耐心解答,并适当地鼓励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课堂上应全身心地投入,把每堂课都当成舞台,投入情感,不论是对课堂还是对学生,都应表现出自己炙热的情感,和学生做朋友,在课堂上尊重每个学生个体,拉近和学生的距离。教师应放下自己的架子,和学生共同融入教学活动中,一起探讨,一起进步,这样学生就会喜欢上课堂,喜欢上老师,对学习充满动力,课堂就会变得更加融洽、和谐。
  二、在课堂中多创设情境,让教学与生活相联系,提高教学质量
  知识来源于日常生活,最终知识又反馈于生活,情境教学法又与生活中的内容息息相关,把这几者之间的关系掌握好,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小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还比较低,教师在课堂上应多联系生活,毕竟生活与学生有切实的联系,对于学生在课堂上不理解的,教师就可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内容贯穿于教学中便于学生理解,在实际生活的辅助下学习知识,在知识中发现生活,就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现代科学技术日益发达,各个学校的硬件设施配套也比较齐全,教师在课堂上可借助多媒体创设真实的情境进行教学,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情境中探讨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慢慢形成。情境的创设使知识变得直观、形象,便于学生理解,让学生自觉投入学习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学习的动力,教师在教学中相对比较轻松,能在有效的时间内让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地提升,提高教学质量。
  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促进学习,可以把学生带入一种崇高的学习境界。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对于好的习惯也好培养,因此作为小学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抓住一切机会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良好的学习方法、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整齐的书写、良好的读书习惯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时更积极主动,有好的学习策略,并且学习自主能力较强,这样渐渐地课堂教学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质量也就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黄有德.浅析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1(09).
  编辑 薄跃华
其他文献
摘 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信心不足,心境不佳,方法不当,会影响课堂学习氛围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堂死气沉沉,学生情绪低落,不能够从主观愿望出发主动学习。那么,这个课堂教学就是一个失败的教学。因此说课堂教学问题是一个大问题。它关乎培养出来的人的素质问题。教学方法不改,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就不灵活,就会阻碍学生智力的发展,能力难以形成。教学方法不改,课堂任务难以完成,学生的负担也会加重。因此,改革课
城市在不断发展,而城市土地的有限性大大限制了城市空间的开拓,所以多层地下室成为高层建筑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深基坑支护显得犹为重要。特别是厦门,海拔较低,地下水位
敬爱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大家下午好!此时此刻,我想引用这样一句话:“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歌颂着这个
布鲁纳说:“字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新学知识的兴趣。”就教学而言,“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堂生动活泼、具有教学艺术魅力的好课犹如一支悠扬宛转的乐曲,“曲调”扣人心
学习新知一般分三个阶段:首先,初步感知,简单应用;其次,进一步理解,正确应用;最后,深入理解,灵活应用。每个阶段学生对新知的理解水平不同,这就需要教师设计不同难度、不同针
随着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工业建筑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日益增多,为确保施工质量,减少财产损失,如何有效控制大体积混凝土出现的温度裂缝是极其关键的问题,希望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新闻虽然司空见惯地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但是作为一种文体,对于刚上八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陌生。初中语文八上第一单元第一课,就是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亲自撰写的两篇
当今已是信息化的时代,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微课在教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微课,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各历史教师应积极地对微课进行了解,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