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相信这个日子已经深深地铭刻于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汶川地区顷刻间的地动山摇造成的巨大冲击波,至今仍在我们心灵中震撼。我所工作的岗位——东风总医院全体医护人员,立即全力投入到了这场抗震救灾工作之中,现将自己其间的几篇日记摘选如下,以资纪念。
5月12日 晴
今天是“5.12国际护士节”。上午,我们院党政班子及职能部门领导分成四组分别向全院护理岗位的姐妹们献上了鲜花。下午上班(时间在2:30左右)时,我正在住院部楼前准备前往第二临床学院参加工作会,忽然看到楼内病员有紧张的神色,并传出“地震了,地震了”的慌乱呼喊。我冲进住院大楼,只见医护人员都非常镇定地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但仍可以看到病员床上的吊瓶在呈剧烈摆动之状,楼内人员普遍有头晕、目眩、恶心呕吐之感。联想到前不久竹山地震时我们这里亦有此类震感,我第一反应就是,震中在哪里?损失会怎样?赶紧和杨院长一起安排完我们总医院内部的安全及损失排查以后,回到办公室上网一看,我的妈呀,全中国都处在“震荡”之中!而震中位置是在四川汶川,目前还不知道具体的灾情,可以想像如此巨大的灾情,一定是惊心动魄伤亡惨重的,这损失是不会小的。今天中央电视台已经开始了对灾情的直接连续报道,温总理已经亲临都江堰指挥部一线指挥,全国人民的心此刻都已经和四川汶川紧密地连在了一起!
5月14日 阴
天气阴沉了下来,而汶川地区始终是在下大雨。
那里正在展开艰难的救援,在道路始终不通的情况下,已经紧急出动了空降救援,然而“黄金72小时”正在流逝,对生命的抢救到了迫切之时。我们总医院接到省卫生厅组建医疗队赴灾区救援的命令以后,全院员工踊跃报名,令我感动的是,很多年过五旬的老同志还坚决要求上前线!还有平时工作并不“显山露水”的医生,此刻也毅然强烈要求奔赴灾区救死扶伤。经过精心挑选,由袁房均副院长带队,其他五名队员为:心胸外科副主任医师刘伟、脑外科副主任医师蔡润、骨关节外科副主任医师张鹏、手术室护师刘四华、麻醉室护师刘少邦。目前医疗队已经出发,计今晚可抵灾区现场。我们在《东风医林》报上将对医疗队现场救治情况进行连续报导,明天院党委将组织对医疗队家属进行慰问。
我羡慕我们的医疗队能够有这样难得的报效党和人民的机会,同时,我也担心他们在那余震不断的前方的安全。我深深地为医疗队英雄楷模们祈福!
5月16日 阴-雨
我们近期所看到的汶川抗灾的媒体新闻与电视画面,可能是近年来最直接、最透明的现场画面了。感到非常有意义的是:无论是国内人民的感受,还是国际社会的反应,都一致地认可我国目前这种公开的宣传形式,特别是对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种种爱民之举所深深感动。
今天我院组织了为灾区人民募捐活动。全国卫生战线的楷模、白求恩奖章获得者戴宗晴教授带头捐献1000元整,全院共捐献15.4万元。工会同志告诉我,这是近些年来医院员工捐款人数最多(每个人都捐了款)、数额最大的一次。我们医院离退休职工很早就赶到捐献现场,他们中间很多人这几天已是多次为灾区捐献爱心了。影像部夏进东主任打电话给我,说他们科室一位同志坚决不肯落具实名,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名义捐献了1000元。
这几天医院员工所表现出来的极大爱心奉献精神也令我们感动。大家都自觉地加班延点。同志之间明显地少了计较,多了宽容。医院内网论坛上对于收入报酬的抱怨之声全部绝迹。代之以清一色的爱心捐助咨询和请缨上前线的志愿者申请。儿科主任陈全景已连续三天奋战在手足口病防治一线,每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今天传来她在工作岗位上晕倒的消息,令我们心痛。救治后未休息的她又坚持到红卫隔离病房查房去了。
5月18日 晴
今天晚上中央台举办的文艺界募捐晚会非常感人,其中那位怀着失去亲人的痛苦投入救助他人的女民警形像以及那几位声嘶力竭呼唤亲人的中学生给我们极大的人性震憾!在晚会上宣布了从明天起全国为汶川地震遇难同胞哀悼三天的国家公告,明天14时28分全国人民默哀三分钟,届时汽笛长鸣、防空警报鸣放。
我们医院的医疗队正在震区什邡日以继夜地抢救伤员,今天袁院长来电,经7个小时手术抢救,已成功救治两名被埋120小时的矿工!我们由衷地为这些被救人员感到高兴,也由衷地为我们的医疗救护队员感到自豪!袁院长来电中还说,他们今天接受了中央电视台的采访,展现了我们东风总医院抢险队员的使命情怀。他还对我们组织的对医疗队家属慰问表示感谢。
5月19日 晴
早晨上班到医院时,感到比平时多了几分肃静。社会上所有的娱乐场所已经停止了声响。我们医院的广场上的国旗已降下半旗。我们考虑到国家公告要求的默哀时间我们尚未到上班时间,所以没有组织大家集体默哀,只是发出公告要求大家届时按照国家要求自行默哀。
下午,我特意提前赶到医院,结果在医院广场上,我看到自发而来的全院白衣天使们早已齐整整地站立在那里,14时28分,车城警报响起,街上汽笛一片,我们和全国人民一道为汶川地震遇难同胞默哀。这场地震灾难给人民造成巨大生命财产损失的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的爱国之情,激发了我们民族的凝聚力。我们一定要把我们的本职岗位工作做好,为灾区人民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我们坚信灾难一定会很快过去!
5月21日 晴
今天接到湖北省卫生厅指示,要求我们东风总医院作好准备于近日接收60名(整个十堰地区接收200名)来自地震灾区的重伤员。
接到消息后,杨汉东院长立即向东风公司总部领导作了汇报,我们按照上级指示,迅速投入到了准备接收救治来自灾区亲人的工作之中。到下午下班时,根据热情周到、一丝不苟、温馨细致的工作要求,医疗组、陪护组、后勤组、保卫组、宣传组以及心理咨询救助等各个方面都准备完毕。相信我们不会辜负东风十万员工的期望,一定会完成好这次救治灾区亲人的光荣任务!
随缘十堰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生活在江城武汉的青春少年的我,偶尔在收音机《天气预报》节目中,听到“郧阳”这个地名词,(那时还没有建立十堰市),印象中那里是鄂西北山高水远的一片神秘之处,做梦也没有想到从此后,我和郧阳十堰居然是有着至今也未能解开的缘分。
屈指算来,我从1970年进山,在郧阳十堰这块土地上已工作生活了38年时间。其间,我也曾多次通过各种途径试图返回江城,报名从军、报考大学,甚至背着一把二胡去报考湖北楚剧团,但都未能“得逞”。于是,抱定“随缘”认命的信念,在这里成家立业,拼搏奋斗至今。临近“耳顺”之年,已返江城的很多老同学、老同事,仍在对我游说,要我不惜一切代价返回省城,我还是婉拒了。因为我发现自己已然“热恋”上这个十堰小城了。
每次驾车从外地返回十堰,一过土关垭,见到那层层叠叠的山峦,情不自禁就有一种“到家了”的感觉。十堰的山之壮美是江城武汉龟山、蛇山那两座小土包子无法比拟的。且不说列于世界文化遗产的武当奇葩令人流连往返,城区里的白马山、四方山、赛武当……哪一座不是奇景遍布、美不胜收?更有我们房前屋后数不清的大山小山,那山坡上有我们亲手种植的青松翠柏;那山沟里有我们一块砖、一块瓦建起来的厂房;那山梁上有我们人拉肩扛耸立起来的输电铁塔;那山道上穿梭行驶着我们用智慧汗水打造的东风车……十堰的山见证了郧阳古城巨大的变化;十堰的山铭刻着东风事业辉煌的业绩;十堰的山已经和我们的生活融合得难以分离。
当我在写这几行字的时候,正逢太湖再次爆发大面积蓝藻的消息传来。我们十堰的水资源大概要让中国大地上绝大多数人都羡慕的。引到北方去的汉江清水,是滋润养育十堰人民的母亲河,由于国家政策的保护,十堰人民非常幸运的始终饮用的是没有任何污染、近乎原生态的达到地表一级标准的高质量的水资源。当我骄傲地向那些饱受水污染之苦地区的同学同事们,介绍“小太平洋”的浩瀚,介绍山涧清泉的甘甜,介绍黄龙漂流的乐趣,介绍堵河夜航的愉悦……把他们的嘴脸都羡得变形了。
当然,最让我割舍不下的是在这里用几十年时间交识的这里的人们。他们中间有手把手教我驾驶汽车的师傅;有见证了东风事业发展的德高望重的模范功臣;有棋牌场上切磋博弈的“对手”;有灵犀投缘吟词作赋的文友;更有菜市场书报摊上讨价还价的“小老板”;还有文化广场上吹拉弹唱的“知音”……由于工作的原因,我曾接待很多家在北京、上海、南京、武汉等这些大城市的东风退休员工,他们中的很多人都表示,在那些城市里生活不习惯,还是愿意回到十堰来“养老”。我认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这里的人文环境宜人。诚然,江南美景塞北的雪,谁不说自己的家乡美?和那些商埠大市、历史名城相比,十堰这座山城还是偏远简陋了些。但是,一方水土蕴育一方文化,从而吸引住对这方文化产生感情共鸣的人。我们长期在十堰基地工作的这些人,曾经有过共同的奋斗经历,形成了相对适宜的文化氛围和相对熟悉的生活圈子,在这个“圈子”里大家彼此激励,相互帮助,从而增加了生活的品味和乐趣,提升了生活的价值和内涵。
近年来,东风公司正在全力推进对十堰基地的可持续发展规划,地方政府对十堰地域的生态、旅游、交通事业的跨越式发展目标也在有条不紊地展开,十堰的明天肯定会更加美好。我和这方水土的缘分肯定还得继续“随”下去。没想到,三十八年前的一不小心“随缘”十堰,就要“随”这一辈子。
汶川地区顷刻间的地动山摇造成的巨大冲击波,至今仍在我们心灵中震撼。我所工作的岗位——东风总医院全体医护人员,立即全力投入到了这场抗震救灾工作之中,现将自己其间的几篇日记摘选如下,以资纪念。
5月12日 晴
今天是“5.12国际护士节”。上午,我们院党政班子及职能部门领导分成四组分别向全院护理岗位的姐妹们献上了鲜花。下午上班(时间在2:30左右)时,我正在住院部楼前准备前往第二临床学院参加工作会,忽然看到楼内病员有紧张的神色,并传出“地震了,地震了”的慌乱呼喊。我冲进住院大楼,只见医护人员都非常镇定地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但仍可以看到病员床上的吊瓶在呈剧烈摆动之状,楼内人员普遍有头晕、目眩、恶心呕吐之感。联想到前不久竹山地震时我们这里亦有此类震感,我第一反应就是,震中在哪里?损失会怎样?赶紧和杨院长一起安排完我们总医院内部的安全及损失排查以后,回到办公室上网一看,我的妈呀,全中国都处在“震荡”之中!而震中位置是在四川汶川,目前还不知道具体的灾情,可以想像如此巨大的灾情,一定是惊心动魄伤亡惨重的,这损失是不会小的。今天中央电视台已经开始了对灾情的直接连续报道,温总理已经亲临都江堰指挥部一线指挥,全国人民的心此刻都已经和四川汶川紧密地连在了一起!
5月14日 阴
天气阴沉了下来,而汶川地区始终是在下大雨。
那里正在展开艰难的救援,在道路始终不通的情况下,已经紧急出动了空降救援,然而“黄金72小时”正在流逝,对生命的抢救到了迫切之时。我们总医院接到省卫生厅组建医疗队赴灾区救援的命令以后,全院员工踊跃报名,令我感动的是,很多年过五旬的老同志还坚决要求上前线!还有平时工作并不“显山露水”的医生,此刻也毅然强烈要求奔赴灾区救死扶伤。经过精心挑选,由袁房均副院长带队,其他五名队员为:心胸外科副主任医师刘伟、脑外科副主任医师蔡润、骨关节外科副主任医师张鹏、手术室护师刘四华、麻醉室护师刘少邦。目前医疗队已经出发,计今晚可抵灾区现场。我们在《东风医林》报上将对医疗队现场救治情况进行连续报导,明天院党委将组织对医疗队家属进行慰问。
我羡慕我们的医疗队能够有这样难得的报效党和人民的机会,同时,我也担心他们在那余震不断的前方的安全。我深深地为医疗队英雄楷模们祈福!
5月16日 阴-雨
我们近期所看到的汶川抗灾的媒体新闻与电视画面,可能是近年来最直接、最透明的现场画面了。感到非常有意义的是:无论是国内人民的感受,还是国际社会的反应,都一致地认可我国目前这种公开的宣传形式,特别是对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种种爱民之举所深深感动。
今天我院组织了为灾区人民募捐活动。全国卫生战线的楷模、白求恩奖章获得者戴宗晴教授带头捐献1000元整,全院共捐献15.4万元。工会同志告诉我,这是近些年来医院员工捐款人数最多(每个人都捐了款)、数额最大的一次。我们医院离退休职工很早就赶到捐献现场,他们中间很多人这几天已是多次为灾区捐献爱心了。影像部夏进东主任打电话给我,说他们科室一位同志坚决不肯落具实名,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名义捐献了1000元。
这几天医院员工所表现出来的极大爱心奉献精神也令我们感动。大家都自觉地加班延点。同志之间明显地少了计较,多了宽容。医院内网论坛上对于收入报酬的抱怨之声全部绝迹。代之以清一色的爱心捐助咨询和请缨上前线的志愿者申请。儿科主任陈全景已连续三天奋战在手足口病防治一线,每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今天传来她在工作岗位上晕倒的消息,令我们心痛。救治后未休息的她又坚持到红卫隔离病房查房去了。
5月18日 晴
今天晚上中央台举办的文艺界募捐晚会非常感人,其中那位怀着失去亲人的痛苦投入救助他人的女民警形像以及那几位声嘶力竭呼唤亲人的中学生给我们极大的人性震憾!在晚会上宣布了从明天起全国为汶川地震遇难同胞哀悼三天的国家公告,明天14时28分全国人民默哀三分钟,届时汽笛长鸣、防空警报鸣放。
我们医院的医疗队正在震区什邡日以继夜地抢救伤员,今天袁院长来电,经7个小时手术抢救,已成功救治两名被埋120小时的矿工!我们由衷地为这些被救人员感到高兴,也由衷地为我们的医疗救护队员感到自豪!袁院长来电中还说,他们今天接受了中央电视台的采访,展现了我们东风总医院抢险队员的使命情怀。他还对我们组织的对医疗队家属慰问表示感谢。
5月19日 晴
早晨上班到医院时,感到比平时多了几分肃静。社会上所有的娱乐场所已经停止了声响。我们医院的广场上的国旗已降下半旗。我们考虑到国家公告要求的默哀时间我们尚未到上班时间,所以没有组织大家集体默哀,只是发出公告要求大家届时按照国家要求自行默哀。
下午,我特意提前赶到医院,结果在医院广场上,我看到自发而来的全院白衣天使们早已齐整整地站立在那里,14时28分,车城警报响起,街上汽笛一片,我们和全国人民一道为汶川地震遇难同胞默哀。这场地震灾难给人民造成巨大生命财产损失的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的爱国之情,激发了我们民族的凝聚力。我们一定要把我们的本职岗位工作做好,为灾区人民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我们坚信灾难一定会很快过去!
5月21日 晴
今天接到湖北省卫生厅指示,要求我们东风总医院作好准备于近日接收60名(整个十堰地区接收200名)来自地震灾区的重伤员。
接到消息后,杨汉东院长立即向东风公司总部领导作了汇报,我们按照上级指示,迅速投入到了准备接收救治来自灾区亲人的工作之中。到下午下班时,根据热情周到、一丝不苟、温馨细致的工作要求,医疗组、陪护组、后勤组、保卫组、宣传组以及心理咨询救助等各个方面都准备完毕。相信我们不会辜负东风十万员工的期望,一定会完成好这次救治灾区亲人的光荣任务!
随缘十堰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生活在江城武汉的青春少年的我,偶尔在收音机《天气预报》节目中,听到“郧阳”这个地名词,(那时还没有建立十堰市),印象中那里是鄂西北山高水远的一片神秘之处,做梦也没有想到从此后,我和郧阳十堰居然是有着至今也未能解开的缘分。
屈指算来,我从1970年进山,在郧阳十堰这块土地上已工作生活了38年时间。其间,我也曾多次通过各种途径试图返回江城,报名从军、报考大学,甚至背着一把二胡去报考湖北楚剧团,但都未能“得逞”。于是,抱定“随缘”认命的信念,在这里成家立业,拼搏奋斗至今。临近“耳顺”之年,已返江城的很多老同学、老同事,仍在对我游说,要我不惜一切代价返回省城,我还是婉拒了。因为我发现自己已然“热恋”上这个十堰小城了。
每次驾车从外地返回十堰,一过土关垭,见到那层层叠叠的山峦,情不自禁就有一种“到家了”的感觉。十堰的山之壮美是江城武汉龟山、蛇山那两座小土包子无法比拟的。且不说列于世界文化遗产的武当奇葩令人流连往返,城区里的白马山、四方山、赛武当……哪一座不是奇景遍布、美不胜收?更有我们房前屋后数不清的大山小山,那山坡上有我们亲手种植的青松翠柏;那山沟里有我们一块砖、一块瓦建起来的厂房;那山梁上有我们人拉肩扛耸立起来的输电铁塔;那山道上穿梭行驶着我们用智慧汗水打造的东风车……十堰的山见证了郧阳古城巨大的变化;十堰的山铭刻着东风事业辉煌的业绩;十堰的山已经和我们的生活融合得难以分离。
当我在写这几行字的时候,正逢太湖再次爆发大面积蓝藻的消息传来。我们十堰的水资源大概要让中国大地上绝大多数人都羡慕的。引到北方去的汉江清水,是滋润养育十堰人民的母亲河,由于国家政策的保护,十堰人民非常幸运的始终饮用的是没有任何污染、近乎原生态的达到地表一级标准的高质量的水资源。当我骄傲地向那些饱受水污染之苦地区的同学同事们,介绍“小太平洋”的浩瀚,介绍山涧清泉的甘甜,介绍黄龙漂流的乐趣,介绍堵河夜航的愉悦……把他们的嘴脸都羡得变形了。
当然,最让我割舍不下的是在这里用几十年时间交识的这里的人们。他们中间有手把手教我驾驶汽车的师傅;有见证了东风事业发展的德高望重的模范功臣;有棋牌场上切磋博弈的“对手”;有灵犀投缘吟词作赋的文友;更有菜市场书报摊上讨价还价的“小老板”;还有文化广场上吹拉弹唱的“知音”……由于工作的原因,我曾接待很多家在北京、上海、南京、武汉等这些大城市的东风退休员工,他们中的很多人都表示,在那些城市里生活不习惯,还是愿意回到十堰来“养老”。我认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这里的人文环境宜人。诚然,江南美景塞北的雪,谁不说自己的家乡美?和那些商埠大市、历史名城相比,十堰这座山城还是偏远简陋了些。但是,一方水土蕴育一方文化,从而吸引住对这方文化产生感情共鸣的人。我们长期在十堰基地工作的这些人,曾经有过共同的奋斗经历,形成了相对适宜的文化氛围和相对熟悉的生活圈子,在这个“圈子”里大家彼此激励,相互帮助,从而增加了生活的品味和乐趣,提升了生活的价值和内涵。
近年来,东风公司正在全力推进对十堰基地的可持续发展规划,地方政府对十堰地域的生态、旅游、交通事业的跨越式发展目标也在有条不紊地展开,十堰的明天肯定会更加美好。我和这方水土的缘分肯定还得继续“随”下去。没想到,三十八年前的一不小心“随缘”十堰,就要“随”这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