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见“月亮里的中国”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97525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年级:五年级
  教学时间:45分钟
  一、“望月”
  最近,我们学习了三篇与月亮有关的课文:《二泉映月》《月光启蒙》《望月》,还阅读了文化小说《两根弦的小提琴》和诗集《跟在李白身后》。今天,我们继续“望月”。
  同是“望月”,感觉并不相同。我们试着通过朗读表现这些不同的感觉。
  (出示三篇课文中的相关语段与词串,学生诵读)
  《二泉映月》
  (1)月亮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
  (2)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当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3)月光如银 月光似水 静影沉璧 月光照水 水波映月
  《月光启蒙》
  (1)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了,柔和的月色立即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
  (2)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
  《望月》
  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小外甥调皮而富于幻想,在他眼里,月亮就是眼睛,就是天的眼睛。这个夜晚,他幻想的翅膀又飞起来了,小外甥在——“望月”。
  在诗人孙友田心中,月亮就是母亲,看到月亮,就会想起童年的美好时光。夏天的夜晚,恬静、清凉,那声音,只有诗人自己听得到,只有月亮听得到。诗人在——“望月”。
  阿炳也深爱着月亮。中秋夜,阿炳来到二泉。上天残酷地夺走了他的视力,却也打开了他心灵的眼睛。他心潮澎湃,想起了自己的师父,心中满是怀念,他在——“望月”。他向往着未来,他要同命运抗争,他要激奋地倾诉,倔强地呐喊,阿炳在——“望月”。
  同一個月亮,同一片月色,却表达着不一样的感觉。这是为什么?
  (月亮充满了灵性。“月亮代表我的心”。一切景语皆情语)
  二、景语与情语
  1.《二泉映月》已成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典范,阿炳的故事打动了无数人,被改编成各种艺术形式,有电影、芭蕾舞、越剧等,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锡剧中的两个片段。请大家关注这两个片段中月亮这一景语的运用。
  播放片段。请学生说说两处背景道具的变化,以及如此设计的原因。
  (一处是童年阿炳无忧无虑的生活,作为背景的是一轮满月。另一处是成年阿炳生活的不幸,至失明。作为背景的月亮越来越细,最终消失)
  2.我们回到课文中,一起再次回味那些景语,那些情语。
  (《二泉映月》4、5自然段,《月光启蒙》1、6自然段,《望月》2、13自然段)
  学生诵读。
  3.这些文字借月寄情,寓情于景,值得我们品味、研究。
  选择一个内容,分小组讨论。
  (1)微研究:三段文字对月亮的描写各有不同,但也有相似处。找到相似处,简单说说这样的表达带给我们的感受。
  (2)微创作:结合三篇课文内容,以“假如没有了月亮(光)”为题,写一首小诗。
  4.猜测,下面的描写背后,寄托着怎样的情感。
  疲倦的月亮躲进了云层,夜空中,只留下几颗星星。
  月亮红着脸,羞答答地钻进树叶里藏了起来。
  月光惨淡,影族那广阔的地盘里,不时闪现几双绿莹莹的眼睛。
  (讨论至最后,告知大家第三句摘自本班王心阳同学的一篇想象性作文)
  三、“中国的月亮”
  1.中国人自古就对月亮情有独钟,我们来看看古人对月亮的称呼:
  银钩 玉钩 玉弓 弓月
  金轮 玉盘 玉镜 素娥
  银兔 蟾宫 桂月 桂宫
  广寒 婵娟 冰镜 夜光
  月亮带着中国人特有的审美方式,这是独有的“中国的月亮”。
  下面是我国一名青年音乐家的演奏专辑,名为《中国的月亮》。大家看看专辑中的曲名:
  01.春江花月夜 02.三潭印月 03.灯月交辉 04.月夜 05.月儿高 06.平湖秋月 07.跳月 08.彩云追月 09.汉宫秋月 10.二泉映月
  2.我们从《月光启蒙》和《望月》中一起来寻找“中国的月亮”。
  学生欣赏两篇课文中与月亮有关的民歌和古诗。
  3.播放歌曲《中国的月亮》片段。诵读歌词。
  四、月亮是诗
  在中国人心中,月亮已经成了挂在空中的一首诗。
  请选择一个你认为最有诗意的动词填空:( )月
  (课上学生提出:望月、揽月、吟月、听月、绣月、追月、盼月、咏月、拜月、探月、捞月、托月、拍月、抱月、种月……)
其他文献
艺术既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娱乐游戏的一种特殊方式,又是人们进行情感交流的一种重要手段,属于娱乐游戏文化的范畴。休闲是指在非劳动及非工作时间内以各种玩的方式获得身心的调节与放松,达到生命保健、体能恢复、身心愉悦目的的一种业余生活。艺术休闲不仅是一种科学文明的休闲方式,还是一剂有效促进能量的储蓄和释放,对智能、体能的调节和生理、心理机能的锻炼有着积极作用的良药。培智学校开设艺术休闲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通
无意中登录《中国教师报》主编李炳亭的博客,李先生认为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学生姓“学”,字“生”。离开了“学”,就没有“生”。课堂的主旋律是“学”,最终目的是“生”即“生长”。当课堂拥有儿童的视角,从儿童出发,关注学生的学,关注学生的“自我生长”,课堂才会成为舒展生命灵性的舞台,成为生命活力充分体现的场所,才会涌现“悦活”的姿态。  李先生认为:利用学生是一
杜威认为:教育就是不断生长,除此之外没有别的目的。面对当下数学课堂中出现的学生主动学习不足的“重教轻学”现状,我们在思考,小学数学不应把学生当作“工业产品”。按照既定的标准,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标准化生产”,这怎么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因此,追求激发学生潜在经验和动力的“农业生长式”教学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像苗木那样主动吸收阳光和水分。  现代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具有终身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梅艳争春迎贵客,骏马奔腾谱乐章”,阳春三月,我们相聚在美丽的上海,共绘畜牧业的蓝图美景。首先我代表主办方之一的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对各位的光临,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2014规模化养猪实用新技术国际研讨会”是为适应养猪业发展的需求、解决生产中的问题而举办的一次新技术交流会。本次会议特邀请了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临床经验丰富的专家
【摘要】幾何直观是新课标提出的十个核心概念之一,也是新增的一项核心内容。通过对新版教材的观察比较,本人认为图形直观的具体表现形式有:线段图、条形图、方块图、个性化图示等。如何将图形直观更好地运用于教学,我认为主阵地在课堂。本文试着从建构新知、突破难点、辨析错误、解决问题几个方面展开阐述。  【关键词】图形直观 课堂教学 策略
人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人类思维的物质载体是大脑,组成人脑的神经细胞数量上千亿,与银河系星体总数相当,而正是这宛若银河系繁星的细胞构成的神经环路和网络,使人类得以产生感觉、形成意识,拥有思维、记忆和认知能力,也让浙江大学医学院系统神经与认知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高利霞对这一领域研究向往、迷恋。  那如何对大脑进行探究呢?实验动物便是其研究入手的主要途径。在高利霞的介绍下,记者了解到:在人类的起源中,非人灵
[案例背景]  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通过收集信息资料和分析整理,对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为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学校的教育评价直接影响到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探索、建立新型的评价制度,成了学校研究的重要课题。  我校是一所乡镇小学,学校覆盖面较大,既有地处城关镇的中心校本部,又有辐射在周边地区的村级
【摘要】在统编版语文阅读教学中,围绕课后习题来提领教学过程设计,是统编版语文教材语文要素落实课堂的保底做法。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把保底做法等同于将课后练习纳入教学设计中,呈现一问一答的课堂教学样态。这样的教学,既忽视了文本承载的人文主题,又使得语文要素目标落实不到位,甚至是走过场。笔者认为,对于统编版语文阅读课文后面用以辅助教学的思考题,应该通过理性分析,使之成为语文要素落实的主线设置,通过“分
【摘 要】本节课的教学是在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然后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用几分之一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的。基于学生的认知基础,教学中通过三个层次的教学:交流“知识准备”,唤醒经验;构建新知,完善认识;延展学习,深化认识,让学生经历完善的认知过程,构建分数的意义。  【关键词】 经历 数学活动 构建概念 认识分数  “认识分数”是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是在三年级上册“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
【关键词】书香校园 阅读工程 小组合作 有效阅读  一、“阅读”是什么  阅读到底是什么?查找资料:基本解释一看书或读书,观览文件图书;详细解释——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的活动,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新教育的倡导人朱永新说:“阅读是什么?阅读,是孩子情感发育的沃土。”阅读是学校教育的灵魂,一个没有浓郁阅读气息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