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灌浆技术作为大坝地基处理中常用和重要的工程措施,在大坝坝基防渗和加固处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大多数大坝的地基均需进行处理后,才能达到稳定与防渗的要求。随着水利水电建设的发展,采用灌浆法处理大坝不良地基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大坝;灌浆;方法
引 言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几乎所有的大坝基础都要进行不同程度的防渗处理,而最常见的就是灌浆施工技术。灌浆工程不但工作量大、耗资多、工艺复杂、而且施工干扰大,稍有脱节或特殊情况处理不及时、不得当、就会影响工期。其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与效益的发挥。下面对在灌浆工作中经常使用的几种灌浆方法与施工工艺进行分析探讨。
一、冒水的堵水灌浆方法
冒水情况的堵水灌浆可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取措施。
1.从较大的集中漏水点冒水
此种情况多发生在岩溶地区和混凝土中有特大缺陷的地方。应针对出水点,根据出水量的大小,先埋设一段适当直径的孔口管,将水集中引到管中导出,再将周围可能冒水冒浆的岩缝和孔洞封堵好,然后从孔口管中进行反压灌浆。反压灌浆的压力为p=p1+p2,其中,p1为孔口管关闭后的水稳定压力,p2为正常情况下的灌浆压力。
2.沿裂隙冒水或浸水
对于冒水量较大的,可采用以下步骤进行处理:钻若干个与裂隙相交的深孔,埋上孔口管,将裂隙水从管中引出;深孔之间钻若干个与裂隙相交的浅孔,埋上孔口管;沿裂隙口凿槽,先用棉纱、麻刀等对裂隙进行封堵,然后用砂浆填槽;对浅孔用较低压力灌浆;浅孔待凝一段时间后,对深孔用较高压力进行灌浆。
对于冒水量较小的,可先沿裂隙凿一深5-10cm的U形槽,在槽的底部铺一铁皮,穿过铁皮埋设若干根灌浆管,其中裂隙的最底部和最高部各有一根。用速凝砂浆将槽填平,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后,从裂隙的较低端向上依次灌浆。
二、特大漏水通道的灌注方法
对这种特大漏水通道,若采用常规灌浆方法,不仅会耗费大量的材料,而且有时根本没有成效。对此,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理。
1.无水流作用和倾角较缓的大裂隙
首先采用浓浆、水泥砂浆或间歇灌浆进行处理。若效果不明显,则可改用定量灌注稳定浆液或混合浆液。稳定浆液适用于遇水性能恶化、注入量大的地层。混合浆液包括水泥砂浆、水泥粘土浆、水泥粉煤灰浆和水泥水玻璃浆等。
2.有水流作用或倾角较陡的大裂隙
(1)冲填级配料。在孔口用稠水泥浆冲灌粗砂和砾石。若灌注一段时间后仍无效果,再改用浓浆冲灌级配粒料。配料时可先搅拌成一定稠度的浆液从孔口倒入,等灌满后用常规方法进行灌注。所谓级配料,应是包括土、砂、砾石等粗细颗粒都有的混合料,能自然形成反滤层。其中包含的粒料应是先细后粗,逐级探索,到某一级再也灌不进时即停止。每级灌入的数量根据判断掌握,可为200-1000kg。充填粒料的目的,主要是希望用某一级砾石在窄缝处形成“架桥”,迅速将缝隙在中途堵住,以便于形成反滤层,最后将通道堵死。
(2)模袋灌浆。在灌浆压力作用下,模袋内水泥浆中的水分可由袋内析出,而水泥颗粒不会外漏。这样可以降低水灰比,提高固结强度,缩短固结时间。水泥浆液在模袋中凝固,在水下不具有分散性,当水流较大时不会被冲失;模袋在压力作用下能产生变形,适应不同形状的溶洞,有利于堵塞。施工时首先往袋内灌注水灰比为0.6、0.8或1.0的水泥浆,然后将充满水泥浆的模袋经钻孔投入孔内,孔内模袋达到一定数量后,再在原孔位进行灌浆处理。
(3)双浆液灌浆。水泥浆液和速凝剂分别从两个灌浆管进入混合器,水泥浆和水玻璃在混合器中充分混合后,在速凝前到达孔底。为了达到预期的防渗效果和满足防渗体的强度要求,需要对浆液的扩散距离进行控制。浆液既不能扩散得太远造成材料的浪费,又不能因浆液的扩散范围太小使防渗体的强度不够。如果浆液凝结时间太短,灌浆孔将被堵住;如果浆液凝结时间太长,在混合物到达地层前将被冲走。为此,往往需要通过现场的试验来确定双浆液灌浆中的浆液比例、灌浆压力、灌浆流量等施工参数,以达到有效封堵大漏洞的目的。
三、大吸浆量的灌注方法
在一般的裂隙巖层中灌浆,单位耗灰量通常不超过100-200kg/m。然而,有时会出现大量吸浆不止,灌浆难以结束的情况,其主要原因是地层的特殊结构条件促使浆液从附近地表冒出,或沿着某一固定的通道流失。大吸浆量地层一般可按以下原则进行处理:
1.降压。用低压甚至用自流式灌浆,待裂隙逐渐充满浆液,浆液的流动性降低后,再逐渐升高压力,按常规要求进行灌浆。
2.限流。限制注入率不大于10-15L/min,以减小浆液在裂隙里的流动速度,促使浆液尽快沉积。待注入率明显减小后,将压力升高,直至达到灌浆结束标准后结束灌浆。
3.浓浆灌注。采用最稠的水泥浆(一般为0.5:1)进行灌注。
4.加速凝剂。在最稠的浆液(一般为0.5:1)中掺入水玻璃、氯化钙速凝剂。
5.灌注水泥砂浆。根据灌注情况,掺砂量可以按水泥重量的10%、20%逐步增加;砂的粒径也可逐渐变粗。将砂浆搅拌均匀后,用砂浆泵灌注。
6.间歇灌浆。在灌注一定数量水泥或灌注一定时间后,停止灌浆一段时间。每次间歇之前,水泥灌浆量或灌浆时间根据地质情况、灌浆目的确定。间歇时间通常为2-8h。
这种特殊情况的灌浆,结束时不一定要达到设计压力;若无法在设计压力下结束灌浆,可低压结束灌浆,待凝一段时间后扫孔、复灌,复灌时争取在设计压力下结束灌浆。
四、承压水条件下的灌浆
从灌浆孔中涌出承压水有两种情况:一是灌浆地层处于具有较高压力水源的含水层中;二是水库已经蓄水,在低于库水位的廊道或洞中进行灌浆。
此时灌浆压力一定要高于涌水压力,否则浆液将无法灌入。如果稳定涌水压力为p3,要求的灌浆压力为p4,那么此时的灌浆压力应为p=p3+p4。在承压水条件下,灌浆一般可以按以下方法进行。
1.压力屏浆法。在正常灌浆达到结束标准后,仍维持原水泥浆的浓度或改用5:1的稀浆,以相同的压力继续循环灌注一定时间(如4-8h)后再结束,以防止已灌入裂隙内的浆液回流。
2.闭浆。所谓闭浆就是在达到灌浆结束标准后,立即关闭回浆管阀门和进浆管阀门,使灌入的浆液仍暂时处于受压状态,待凝一定时间后,打开阀门,检查是否还往外涌水,如无涌水现象,则认为合格。闭浆时间一般为6-8h。
3.浓浆结束。在正常灌浆达到结束标准后,改用0.5:1的浓浆灌注。当回浆浓度也达到0.5:1时,再继续灌注30min后,立即将回浆管阀门和进浆管阀门关闭进行闭浆。
4.化学灌浆。如经过上述方法处理后效果仍不显著,可考虑采用化学灌浆方法。先采用上述方法将灌浆孔段的注入率减小到一定程度,例如小于3-5L/min,然后再采用化学灌浆方法进行灌浆。化学溶液在岩石内很快凝聚,不仅可以将细小裂隙灌注密实,也可将涌水堵住。
结语
总之,上述灌浆处理方法各有优缺点,对于水利水电工程大坝基础灌浆过程中会遇到的各种特殊情况,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一种或多种措施进行处理,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样才能体现控制灌浆的思想,既可保证处理效果又可节约材料、减少投资。
参考文献
[1] 刘文清,最新水利水电工程一级施工实用技术与管理[M]吉林人民出版社2010
[2] 张景秀,坝基防渗与灌浆技术[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关键词:大坝;灌浆;方法
引 言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几乎所有的大坝基础都要进行不同程度的防渗处理,而最常见的就是灌浆施工技术。灌浆工程不但工作量大、耗资多、工艺复杂、而且施工干扰大,稍有脱节或特殊情况处理不及时、不得当、就会影响工期。其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与效益的发挥。下面对在灌浆工作中经常使用的几种灌浆方法与施工工艺进行分析探讨。
一、冒水的堵水灌浆方法
冒水情况的堵水灌浆可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取措施。
1.从较大的集中漏水点冒水
此种情况多发生在岩溶地区和混凝土中有特大缺陷的地方。应针对出水点,根据出水量的大小,先埋设一段适当直径的孔口管,将水集中引到管中导出,再将周围可能冒水冒浆的岩缝和孔洞封堵好,然后从孔口管中进行反压灌浆。反压灌浆的压力为p=p1+p2,其中,p1为孔口管关闭后的水稳定压力,p2为正常情况下的灌浆压力。
2.沿裂隙冒水或浸水
对于冒水量较大的,可采用以下步骤进行处理:钻若干个与裂隙相交的深孔,埋上孔口管,将裂隙水从管中引出;深孔之间钻若干个与裂隙相交的浅孔,埋上孔口管;沿裂隙口凿槽,先用棉纱、麻刀等对裂隙进行封堵,然后用砂浆填槽;对浅孔用较低压力灌浆;浅孔待凝一段时间后,对深孔用较高压力进行灌浆。
对于冒水量较小的,可先沿裂隙凿一深5-10cm的U形槽,在槽的底部铺一铁皮,穿过铁皮埋设若干根灌浆管,其中裂隙的最底部和最高部各有一根。用速凝砂浆将槽填平,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后,从裂隙的较低端向上依次灌浆。
二、特大漏水通道的灌注方法
对这种特大漏水通道,若采用常规灌浆方法,不仅会耗费大量的材料,而且有时根本没有成效。对此,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理。
1.无水流作用和倾角较缓的大裂隙
首先采用浓浆、水泥砂浆或间歇灌浆进行处理。若效果不明显,则可改用定量灌注稳定浆液或混合浆液。稳定浆液适用于遇水性能恶化、注入量大的地层。混合浆液包括水泥砂浆、水泥粘土浆、水泥粉煤灰浆和水泥水玻璃浆等。
2.有水流作用或倾角较陡的大裂隙
(1)冲填级配料。在孔口用稠水泥浆冲灌粗砂和砾石。若灌注一段时间后仍无效果,再改用浓浆冲灌级配粒料。配料时可先搅拌成一定稠度的浆液从孔口倒入,等灌满后用常规方法进行灌注。所谓级配料,应是包括土、砂、砾石等粗细颗粒都有的混合料,能自然形成反滤层。其中包含的粒料应是先细后粗,逐级探索,到某一级再也灌不进时即停止。每级灌入的数量根据判断掌握,可为200-1000kg。充填粒料的目的,主要是希望用某一级砾石在窄缝处形成“架桥”,迅速将缝隙在中途堵住,以便于形成反滤层,最后将通道堵死。
(2)模袋灌浆。在灌浆压力作用下,模袋内水泥浆中的水分可由袋内析出,而水泥颗粒不会外漏。这样可以降低水灰比,提高固结强度,缩短固结时间。水泥浆液在模袋中凝固,在水下不具有分散性,当水流较大时不会被冲失;模袋在压力作用下能产生变形,适应不同形状的溶洞,有利于堵塞。施工时首先往袋内灌注水灰比为0.6、0.8或1.0的水泥浆,然后将充满水泥浆的模袋经钻孔投入孔内,孔内模袋达到一定数量后,再在原孔位进行灌浆处理。
(3)双浆液灌浆。水泥浆液和速凝剂分别从两个灌浆管进入混合器,水泥浆和水玻璃在混合器中充分混合后,在速凝前到达孔底。为了达到预期的防渗效果和满足防渗体的强度要求,需要对浆液的扩散距离进行控制。浆液既不能扩散得太远造成材料的浪费,又不能因浆液的扩散范围太小使防渗体的强度不够。如果浆液凝结时间太短,灌浆孔将被堵住;如果浆液凝结时间太长,在混合物到达地层前将被冲走。为此,往往需要通过现场的试验来确定双浆液灌浆中的浆液比例、灌浆压力、灌浆流量等施工参数,以达到有效封堵大漏洞的目的。
三、大吸浆量的灌注方法
在一般的裂隙巖层中灌浆,单位耗灰量通常不超过100-200kg/m。然而,有时会出现大量吸浆不止,灌浆难以结束的情况,其主要原因是地层的特殊结构条件促使浆液从附近地表冒出,或沿着某一固定的通道流失。大吸浆量地层一般可按以下原则进行处理:
1.降压。用低压甚至用自流式灌浆,待裂隙逐渐充满浆液,浆液的流动性降低后,再逐渐升高压力,按常规要求进行灌浆。
2.限流。限制注入率不大于10-15L/min,以减小浆液在裂隙里的流动速度,促使浆液尽快沉积。待注入率明显减小后,将压力升高,直至达到灌浆结束标准后结束灌浆。
3.浓浆灌注。采用最稠的水泥浆(一般为0.5:1)进行灌注。
4.加速凝剂。在最稠的浆液(一般为0.5:1)中掺入水玻璃、氯化钙速凝剂。
5.灌注水泥砂浆。根据灌注情况,掺砂量可以按水泥重量的10%、20%逐步增加;砂的粒径也可逐渐变粗。将砂浆搅拌均匀后,用砂浆泵灌注。
6.间歇灌浆。在灌注一定数量水泥或灌注一定时间后,停止灌浆一段时间。每次间歇之前,水泥灌浆量或灌浆时间根据地质情况、灌浆目的确定。间歇时间通常为2-8h。
这种特殊情况的灌浆,结束时不一定要达到设计压力;若无法在设计压力下结束灌浆,可低压结束灌浆,待凝一段时间后扫孔、复灌,复灌时争取在设计压力下结束灌浆。
四、承压水条件下的灌浆
从灌浆孔中涌出承压水有两种情况:一是灌浆地层处于具有较高压力水源的含水层中;二是水库已经蓄水,在低于库水位的廊道或洞中进行灌浆。
此时灌浆压力一定要高于涌水压力,否则浆液将无法灌入。如果稳定涌水压力为p3,要求的灌浆压力为p4,那么此时的灌浆压力应为p=p3+p4。在承压水条件下,灌浆一般可以按以下方法进行。
1.压力屏浆法。在正常灌浆达到结束标准后,仍维持原水泥浆的浓度或改用5:1的稀浆,以相同的压力继续循环灌注一定时间(如4-8h)后再结束,以防止已灌入裂隙内的浆液回流。
2.闭浆。所谓闭浆就是在达到灌浆结束标准后,立即关闭回浆管阀门和进浆管阀门,使灌入的浆液仍暂时处于受压状态,待凝一定时间后,打开阀门,检查是否还往外涌水,如无涌水现象,则认为合格。闭浆时间一般为6-8h。
3.浓浆结束。在正常灌浆达到结束标准后,改用0.5:1的浓浆灌注。当回浆浓度也达到0.5:1时,再继续灌注30min后,立即将回浆管阀门和进浆管阀门关闭进行闭浆。
4.化学灌浆。如经过上述方法处理后效果仍不显著,可考虑采用化学灌浆方法。先采用上述方法将灌浆孔段的注入率减小到一定程度,例如小于3-5L/min,然后再采用化学灌浆方法进行灌浆。化学溶液在岩石内很快凝聚,不仅可以将细小裂隙灌注密实,也可将涌水堵住。
结语
总之,上述灌浆处理方法各有优缺点,对于水利水电工程大坝基础灌浆过程中会遇到的各种特殊情况,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一种或多种措施进行处理,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样才能体现控制灌浆的思想,既可保证处理效果又可节约材料、减少投资。
参考文献
[1] 刘文清,最新水利水电工程一级施工实用技术与管理[M]吉林人民出版社2010
[2] 张景秀,坝基防渗与灌浆技术[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