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互联网在给人类带来方便和快捷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严重的负面影响,现在越来越多的高中生无视学业的重要性,而浪费宝贵的时间,在网吧里聊天、玩游戏。网络对高中学生的冲击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剖析网络影响高中学生的诱因,加强高中学生网络生活管理,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 网络 高中学生 对策
人们通常称高中阶段是人生的转折点,是决定未来命运的三年。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尽其所能地把精力放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上。“一切为了孩子”成为了“为了孩子成绩的一切”。对高中学生的网络生活,他们则多是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而缺乏正确地引导其合理地使用网络,甚至老师和家长对网络教育也一知半解,所以很难说服那些猎奇心和叛逆心理强的学生。现代网络技术既给高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创造了便捷的条件,同时又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制约了他们的健康成长。网络对高中学生的冲击,其基本诱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网络发展的因素
1.1网络的数字化、信息化适应了高中学生活动的主体性。高中学生在校园里的主体活动是学习,网络信息不仅跨越了时空,表现形式丰富多样,而且信息容量大、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所有这些为高中生广泛获取信息提供了一个非常便利的渠道。
1.2网络的交互性、虚拟性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随着学习压力的增强,他们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降低了,他们只好从虚拟世界里寻找自己的理想,寻求虚拟的价值实现,以达到心理上的平衡。而且在虚拟世界里,网上的沟通隐蔽了一些信息,构造了一些信息,人的自主性、创造性,建构自我的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
1.3网络的开放性、多样性为高中生的广泛交往创造了条件。网络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受空间的限制,真正实现了“手指轻轻一点,世界尽在眼前”的梦想。
2. 高中生的心理特点
2.1求新求异的心理。网络技术极大地扩展了人类的感观,改变着人类认知世界的方式,激发了人类探索未知领域的热情,将人类求新求异的心理预期推向了新的高度。积极探索未知世界是青年人的天性,由于心理不成熟,鉴别力差,对一些不健康的网站常常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浏览,结果却身陷泥潭、难以自拔。
2.2宣泄放松的心理。由于我国教育制度应试倾向还很突出,以考试为选拔机制成为一座“大山”,长期压在高中生心头。学习负担重,精神长期紧张,再加上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生理和心理都尚未发育成熟,惶恐、烦躁、苦恼等情绪经常伴随他们,由此造成的长期压抑,而渴望能在网上无拘无束地发泄出来。“在网上每个人都可以是一座没有执照的电视台”。
2.3渴望理解的心理。现在的高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比较孤独,为了缓解心理上的寂寞,最渴望与网友交流。网络传播日益成为真正心灵的碰撞,人们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表达自己。
2.4争强好胜的心理。高中学生血气方刚、年少气盛,当他们看到很多人在网上潇洒自由地自我展示时,他们就会不顾一切地想一试身手。
2.5幼稚的性心理。高中时期,第二性特征发育日益成熟,正常的性教育滞后,性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仍然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形成了一种心理困扰,而这反而勾起他们的好奇心,诱使他们进入那些不健康的色情网站。
3. 社会管理的因素
3.1一些受高利润驱使的非法经营网吧正是针对高中生心理开辟专门网页、游戏升级版本、群聊等聊天室。
3.2网吧安全意識较差。对上网者而言,没有严格要求对方做上网登记,或登记不清,使网吧成为有害信息肆无忌惮的发源地。就内部管理而言,许多网吧没有配备专门的技术管理人员,服务器保留日记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致使遇有问题发生难以及时处理,更难以配合有关部门的追踪调查。高中学生不满16周岁本不能进入网吧,但是社会有关部门采取的措施不得力,致使这一规定基本“形同虚设”。
应对网络冲击的管理策略
网络对高中学生的影响和冲击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加强高中学生网络生活管理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齐抓共管、群策群力。建立良好的网络生活秩序,构筑健康的网络生活环境,积极推动高中学生享受健康快乐网络生活。
1. 齐抓共管构建网络新环境
学生良好品德习惯的形成是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虽然学校及课堂是主渠道,但在实践中企图通过封闭学校堵塞不良信息,规范学生思想,控制学生行为,对学生进行理想化教育,以培养学生健全完善的人格,在网络时代这种做法的可行性就大打折扣。首先,必须构建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把学校的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起来,加强校纪校风建设,尤其要责任到人。以主管校长或政教处主任为主要负责人,带领值班老师按时检查、抽查学生的三闲时间(中午期间、夜自习之前、夜自习之后)的校外活动。尽力保证学生都能在学校内的电脑上查阅资料、搜索新闻。班级主题班会也是一个主阵地。各班级要定期开展演讲、交流心得,“拒绝不健康网吧”签名等活动,防患于未然。所以班主任和班委则就成了学校这项工作的主力军了。但不能全部交给班主任而一概了事,要求学校要自上而下齐抓共管。其次,注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使学生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变生硬呆板的形式教育为生动活泼的寓教于乐的渗透教育。充分利用校园大力弘扬积极的、正面的典型事迹,使学生的品德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携手社会各有关部门,整顿学校周围网吧市场,规范网络秩序,重拳出击、打击黑网吧。
2.教育工作者要培养网络新思维
网上资源丰富多彩,老师一定要利用这个宝库精心备课,深入钻研,变高中生涩难懂的知识为栩栩如生的动漫,变单调枯燥的英语语法为生动形象的排列组合。信息时代的教师要真正深入教改,把工作重心从传统的“一言堂”转为放在教育引导上,注意从网上搜集信息,摸准学生的思想脉搏,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法来引导,用科学的观点来分析各种现象。要学会运用网上大量正面积极健康的资源,对学生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理想与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
3. 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网络素质,努力增强高中学生自身的抗干扰能力和免疫力
一是要着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其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二是要着力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使其在腐朽生活方式信息的诱惑面前,能够自觉地加以抵制。三是着力提高他们遵守网络规范的意识。四是加强对他们价值观、政治态度、道德信念的引导,消除不良上网习惯。五是加强网络法制和网络伦理道德教育。倡导网络文明,大力宣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因此,学校要研究和出台具体措施,制定网络系统道德规范,加大网络道德的宣传力度,加强网络道德教育,通过各种形式增强上网学生的责任意识、法制意识、道德意识和政治意识,帮助他们自觉地明辨是非、扶正除邪,自觉遵守各个层面的道德规范,履行自己的道德责任并自觉监督其他网民的违规行为。
4. 建立严格的信息法律法规管理秩序
信息发布单位的资格审查与监督必须由政府设立的专门机构来管理,以加强对信息、内容的审核和监控。网上有害信息的泛滥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管理措施不到位造成的。国务院出台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方法》为互联网的管理提供了政策法规方面的依据。当前,应根据现实需要,对已有的法规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制定有关网上管理制度,如网上信息发布规范、网上信息审查和监督规定等。
5. 加强网络危害信息的监控
2007年1月23日,中央政治局第38次集体学习专题研究网络文化建设,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掌握网上舆论主动权。提高网上的引导水平”。各级政府、行政部门要采取一些技术手段,实现对网络的宏观控制,并选择性地限制可能传递反动、有害和色情内容的网站,甚至可以建立信息分级过滤,以阻止非法信息的侵入。
互联网就像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人类社会带来方便高效的同时,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消极和负面的影响。如何才能真正发挥网络造福人类的价值和作用,并将其正确引导给学生,这是每个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作者单位:衡阳市第二中学)
【关键词】 网络 高中学生 对策
人们通常称高中阶段是人生的转折点,是决定未来命运的三年。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尽其所能地把精力放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上。“一切为了孩子”成为了“为了孩子成绩的一切”。对高中学生的网络生活,他们则多是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而缺乏正确地引导其合理地使用网络,甚至老师和家长对网络教育也一知半解,所以很难说服那些猎奇心和叛逆心理强的学生。现代网络技术既给高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创造了便捷的条件,同时又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制约了他们的健康成长。网络对高中学生的冲击,其基本诱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网络发展的因素
1.1网络的数字化、信息化适应了高中学生活动的主体性。高中学生在校园里的主体活动是学习,网络信息不仅跨越了时空,表现形式丰富多样,而且信息容量大、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所有这些为高中生广泛获取信息提供了一个非常便利的渠道。
1.2网络的交互性、虚拟性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随着学习压力的增强,他们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降低了,他们只好从虚拟世界里寻找自己的理想,寻求虚拟的价值实现,以达到心理上的平衡。而且在虚拟世界里,网上的沟通隐蔽了一些信息,构造了一些信息,人的自主性、创造性,建构自我的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
1.3网络的开放性、多样性为高中生的广泛交往创造了条件。网络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受空间的限制,真正实现了“手指轻轻一点,世界尽在眼前”的梦想。
2. 高中生的心理特点
2.1求新求异的心理。网络技术极大地扩展了人类的感观,改变着人类认知世界的方式,激发了人类探索未知领域的热情,将人类求新求异的心理预期推向了新的高度。积极探索未知世界是青年人的天性,由于心理不成熟,鉴别力差,对一些不健康的网站常常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浏览,结果却身陷泥潭、难以自拔。
2.2宣泄放松的心理。由于我国教育制度应试倾向还很突出,以考试为选拔机制成为一座“大山”,长期压在高中生心头。学习负担重,精神长期紧张,再加上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生理和心理都尚未发育成熟,惶恐、烦躁、苦恼等情绪经常伴随他们,由此造成的长期压抑,而渴望能在网上无拘无束地发泄出来。“在网上每个人都可以是一座没有执照的电视台”。
2.3渴望理解的心理。现在的高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比较孤独,为了缓解心理上的寂寞,最渴望与网友交流。网络传播日益成为真正心灵的碰撞,人们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表达自己。
2.4争强好胜的心理。高中学生血气方刚、年少气盛,当他们看到很多人在网上潇洒自由地自我展示时,他们就会不顾一切地想一试身手。
2.5幼稚的性心理。高中时期,第二性特征发育日益成熟,正常的性教育滞后,性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仍然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形成了一种心理困扰,而这反而勾起他们的好奇心,诱使他们进入那些不健康的色情网站。
3. 社会管理的因素
3.1一些受高利润驱使的非法经营网吧正是针对高中生心理开辟专门网页、游戏升级版本、群聊等聊天室。
3.2网吧安全意識较差。对上网者而言,没有严格要求对方做上网登记,或登记不清,使网吧成为有害信息肆无忌惮的发源地。就内部管理而言,许多网吧没有配备专门的技术管理人员,服务器保留日记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致使遇有问题发生难以及时处理,更难以配合有关部门的追踪调查。高中学生不满16周岁本不能进入网吧,但是社会有关部门采取的措施不得力,致使这一规定基本“形同虚设”。
应对网络冲击的管理策略
网络对高中学生的影响和冲击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加强高中学生网络生活管理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齐抓共管、群策群力。建立良好的网络生活秩序,构筑健康的网络生活环境,积极推动高中学生享受健康快乐网络生活。
1. 齐抓共管构建网络新环境
学生良好品德习惯的形成是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虽然学校及课堂是主渠道,但在实践中企图通过封闭学校堵塞不良信息,规范学生思想,控制学生行为,对学生进行理想化教育,以培养学生健全完善的人格,在网络时代这种做法的可行性就大打折扣。首先,必须构建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把学校的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起来,加强校纪校风建设,尤其要责任到人。以主管校长或政教处主任为主要负责人,带领值班老师按时检查、抽查学生的三闲时间(中午期间、夜自习之前、夜自习之后)的校外活动。尽力保证学生都能在学校内的电脑上查阅资料、搜索新闻。班级主题班会也是一个主阵地。各班级要定期开展演讲、交流心得,“拒绝不健康网吧”签名等活动,防患于未然。所以班主任和班委则就成了学校这项工作的主力军了。但不能全部交给班主任而一概了事,要求学校要自上而下齐抓共管。其次,注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使学生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变生硬呆板的形式教育为生动活泼的寓教于乐的渗透教育。充分利用校园大力弘扬积极的、正面的典型事迹,使学生的品德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携手社会各有关部门,整顿学校周围网吧市场,规范网络秩序,重拳出击、打击黑网吧。
2.教育工作者要培养网络新思维
网上资源丰富多彩,老师一定要利用这个宝库精心备课,深入钻研,变高中生涩难懂的知识为栩栩如生的动漫,变单调枯燥的英语语法为生动形象的排列组合。信息时代的教师要真正深入教改,把工作重心从传统的“一言堂”转为放在教育引导上,注意从网上搜集信息,摸准学生的思想脉搏,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法来引导,用科学的观点来分析各种现象。要学会运用网上大量正面积极健康的资源,对学生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理想与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
3. 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网络素质,努力增强高中学生自身的抗干扰能力和免疫力
一是要着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其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二是要着力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使其在腐朽生活方式信息的诱惑面前,能够自觉地加以抵制。三是着力提高他们遵守网络规范的意识。四是加强对他们价值观、政治态度、道德信念的引导,消除不良上网习惯。五是加强网络法制和网络伦理道德教育。倡导网络文明,大力宣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因此,学校要研究和出台具体措施,制定网络系统道德规范,加大网络道德的宣传力度,加强网络道德教育,通过各种形式增强上网学生的责任意识、法制意识、道德意识和政治意识,帮助他们自觉地明辨是非、扶正除邪,自觉遵守各个层面的道德规范,履行自己的道德责任并自觉监督其他网民的违规行为。
4. 建立严格的信息法律法规管理秩序
信息发布单位的资格审查与监督必须由政府设立的专门机构来管理,以加强对信息、内容的审核和监控。网上有害信息的泛滥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管理措施不到位造成的。国务院出台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方法》为互联网的管理提供了政策法规方面的依据。当前,应根据现实需要,对已有的法规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制定有关网上管理制度,如网上信息发布规范、网上信息审查和监督规定等。
5. 加强网络危害信息的监控
2007年1月23日,中央政治局第38次集体学习专题研究网络文化建设,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掌握网上舆论主动权。提高网上的引导水平”。各级政府、行政部门要采取一些技术手段,实现对网络的宏观控制,并选择性地限制可能传递反动、有害和色情内容的网站,甚至可以建立信息分级过滤,以阻止非法信息的侵入。
互联网就像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人类社会带来方便高效的同时,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消极和负面的影响。如何才能真正发挥网络造福人类的价值和作用,并将其正确引导给学生,这是每个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作者单位:衡阳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