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作者受课堂教学启发,对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进行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研究。以“提升素养”为主题,以“课堂”为实践基地,围绕课堂教学倾听的现状和有效倾听的表现,论述如何提升师生素养、构建有效倾听的课堂,以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提升素养;有效;法治课堂
流沙《无人倾听》中这样描述:“我们正在丧失倾听的姿态、倾听的心态,并且从个人心理泛化到了社会心理。”我不禁对当前的法治课堂有如下思考:学生有没有认真倾听?学生不倾听的表现和原因是什么?核心素养是怎样在法治课堂中得以体现和提升?有效倾听的课堂需要师生素养有哪些方面的提高和优化?以这三个层层推进的问题为切入口,本人从“提升素养”入手,以法治学科教学研究和实践为主,探索何为有效倾听的课堂。
一、基于核心素养,浅析课堂现状和有效倾听表现
(一)初中法治课堂倾听的现状和原因分析
1.当前课堂倾听状态调查
目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三种比较主流的倾听状态:第一,认真看着老师,但叫起来回答问题文不对题;第二,喜欢趴在桌上,甚至低着头,需要教师提醒才会抬头听讲;第三,或认真听讲,眼睛看着老师,注意老师的每个动作、语言,或托着腮,转着笔,有所思考地听课。
教师在课堂中倾听状态大致表现如下:一是只管自己讲课;二是时而揪几个学生,让他们回答问题,对于学生回答的不到之处急于打断,马上呵斥学生,不听解释,粗暴打断;三是长时间站在讲台上点ppt教学,不点评回答,直接将正确答案告知学生,并问全班同学是否听懂,学生说听懂了就作罢。
师生之间这种倾听状态,不仅仅是低效,而是无效。
2.课堂倾听低效的原因
造成初中法治课堂倾听低效的原因如下:一是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存在误解,不重视课堂的倾听和学习。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环境的低要求。三是学生的“学”不符合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教师的“教”不渗透学科核心素养。四是教学没有体现核心素养的要求。教学守“旧”而不创“新”,使教师的“讲”少了学生的“听”。这是导致课堂倾听低效的最重要原因。
(二)核心素养引导下的课堂有效倾听的表现
核心素养引导下的有效倾听:既能够将学科的核心素养传达给学生,又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本人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归纳了以下四种有效倾听的表现:良好的倾听态度和习惯;设身处地地感受表达者;倾听中察其言观其行和适当地参与和反应。
那么如何提升师生素养,他们问有效的法治课堂呢?
二、提升师生素养,探问有效倾听的法治课堂
提升师生素养,需要关注教师和学生的内秀和外延,这样才能探问有效倾听的法治课堂。。
(一)教师的内秀和外延
1.恢弘的知识体系架构
师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师首先要具备“空杯”的心态和姿态,了解学生需求,明白学生渴望。这是构建倾听有效课堂的前提。
所谓的“空杯”,并不是一无所有。“空杯”应该是有心有乾坤,虚怀若谷:作为教师,具备恢弘的知识体系架构,足够的专业素养;理解“学为中心”,要有所教,让学生明确你要传达的是什么。
以九年级教材(旧教材)《依法参与政治生活》为例,在推敲拓展提升环节时,我一直尝试将现有经验套到教学中,结果设计出来的环节很不满意,施教的时候,学生的倾听不理想。通过反思和整理,学习更多学科专业知识,使自身“政治”教学的知识体系更加完善和恢弘。此后本人以“回归生活,关注身边社会”的话题为讨论中心。在转承中这样表达:“毛泽东曾经说过: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富强,我们才能真正扬眉吐气。国家的富强,城市的发展,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让我们回归生活,关注我们身边的社会。对于余姚的发展,你有哪些建议和看法?”
这种方式能使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并使教师的教回归理性,帮学生树立权利和义务意识,体会到爱国不仅仅在于国家大事,更在于个体所处生活空间中的各种小事。环节衔接更顺畅,学生的倾听更有效,教师的内秀也在教学中得到充分体现。
2.缜密的逻辑教学思维
教师的教缺乏逻辑,学生的听跟不上节奏。怎么办呢?教师要从教材、课堂和学生三个角度进行教学设计,既考虑到教师自身教的逻辑,也要看到学生学的逻辑,两者取舍、结合,整理出符合课堂的教学。
下图一是笔者《青春的情绪》一环节的设问:
通过缜密又富有逻辑性的设问方式,让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知识,符合该年段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倾听效果。教学这一内容时,从学生的坐姿、表情、眼神可以看出,学生的倾听能抵达内心,符合有效倾听表现。从教学节奏的把握上看,课堂的有效倾听已然构建。课后与学生交谈,我也感受到学生的倾听是有效的,学生的社会参与素养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二)学生的内秀和外延
构建有效倾听的课堂,学生应具备以下内秀和外延。
1.积极主动的学习力和吸纳知识的包容力
有效倾听的课堂,需要学生具备积极主动的学习力,这是学生内在品质。本人在教学中,通过课前互相沟通教学内容、预期目标;安排学习小组互助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力。
在执教《做诚信的人》(旧教材)这一课时,教师设计的“我诚信”这一环节,通过写诚信卡、诚信树这样的活动。使整个班级开始“活”了起来。学生都认真填卡,积极展示自己的诚信卡,并有序地将其贴到诚信树上。这一环节学生的表现,恰恰体现学生对知识的积极主动和包容。
有效倾听的课堂,还需要学生具备吸纳知识的包容力,这也是学生内在应具备的品质。当学习力被激发,对知识的包容力也会随之提升。这两种学生具备的品质都属于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的内秀,是激发学生其他力量的基础,也是构建倾听有效的课堂的基础。
2.印证知识的质疑力和厚积以待的圆融力
什么是印证知识的质疑力呢?举一个最浅显的例子:“我國经济迅速发展,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已经是发达国家了。请用所学知识加以说明。”如果没有印证知识的质疑力,学生涉及到这类题目,往往会做不出。因为他的关注点在“说明”二字,他不知道要怎么去说明,结果乱做一气。但是具备初步的质疑力的学生,就能从“说明”二字中感受到一要判断话语的正确与否,二要结合所学知识去印证自己的判断,三要对进行一定的总结。
可见,当学生具备足够的质疑力时,他已经将教师教给的知识体系很好地内化成符合自己思维方式的知识体系,在面对不同的题目时,将知识点进行提炼和取舍,加以修饰,以富有逻辑性的语言说出来或者写出来。
当质疑力达到一定程度,厚积以待的圆融力开始起作用:学生开始自主将知识体系进行再分类,再整合。在自己不断探究的过程中,请求教师的指点。比如,在我的课堂上,经常会有学生站起来要跟老师好好地“辩一辩”,有时,甚至是好几个学生开始“行动”,我都要招架不了。此时,有效倾听的课堂已经从教师“教”学生“听”,学生“说”教师“听”转变为学生主动说主动听,教师由引导者转为倾听者。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倾听,需要教师提升素养,拓展自我的内秀,开阔自我的外延;也需要学生认识自我发展的“核心素养”,不断发现自我的内有,提升自我的外延。师生一道,才能构建良好的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才能使课堂的倾听变得有效,才能最终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 2011
[2] 《无人倾听》 流沙
[3]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2016 北京师范大学
关键词:提升素养;有效;法治课堂
流沙《无人倾听》中这样描述:“我们正在丧失倾听的姿态、倾听的心态,并且从个人心理泛化到了社会心理。”我不禁对当前的法治课堂有如下思考:学生有没有认真倾听?学生不倾听的表现和原因是什么?核心素养是怎样在法治课堂中得以体现和提升?有效倾听的课堂需要师生素养有哪些方面的提高和优化?以这三个层层推进的问题为切入口,本人从“提升素养”入手,以法治学科教学研究和实践为主,探索何为有效倾听的课堂。
一、基于核心素养,浅析课堂现状和有效倾听表现
(一)初中法治课堂倾听的现状和原因分析
1.当前课堂倾听状态调查
目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三种比较主流的倾听状态:第一,认真看着老师,但叫起来回答问题文不对题;第二,喜欢趴在桌上,甚至低着头,需要教师提醒才会抬头听讲;第三,或认真听讲,眼睛看着老师,注意老师的每个动作、语言,或托着腮,转着笔,有所思考地听课。
教师在课堂中倾听状态大致表现如下:一是只管自己讲课;二是时而揪几个学生,让他们回答问题,对于学生回答的不到之处急于打断,马上呵斥学生,不听解释,粗暴打断;三是长时间站在讲台上点ppt教学,不点评回答,直接将正确答案告知学生,并问全班同学是否听懂,学生说听懂了就作罢。
师生之间这种倾听状态,不仅仅是低效,而是无效。
2.课堂倾听低效的原因
造成初中法治课堂倾听低效的原因如下:一是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存在误解,不重视课堂的倾听和学习。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环境的低要求。三是学生的“学”不符合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教师的“教”不渗透学科核心素养。四是教学没有体现核心素养的要求。教学守“旧”而不创“新”,使教师的“讲”少了学生的“听”。这是导致课堂倾听低效的最重要原因。
(二)核心素养引导下的课堂有效倾听的表现
核心素养引导下的有效倾听:既能够将学科的核心素养传达给学生,又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本人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归纳了以下四种有效倾听的表现:良好的倾听态度和习惯;设身处地地感受表达者;倾听中察其言观其行和适当地参与和反应。
那么如何提升师生素养,他们问有效的法治课堂呢?
二、提升师生素养,探问有效倾听的法治课堂
提升师生素养,需要关注教师和学生的内秀和外延,这样才能探问有效倾听的法治课堂。。
(一)教师的内秀和外延
1.恢弘的知识体系架构
师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师首先要具备“空杯”的心态和姿态,了解学生需求,明白学生渴望。这是构建倾听有效课堂的前提。
所谓的“空杯”,并不是一无所有。“空杯”应该是有心有乾坤,虚怀若谷:作为教师,具备恢弘的知识体系架构,足够的专业素养;理解“学为中心”,要有所教,让学生明确你要传达的是什么。
以九年级教材(旧教材)《依法参与政治生活》为例,在推敲拓展提升环节时,我一直尝试将现有经验套到教学中,结果设计出来的环节很不满意,施教的时候,学生的倾听不理想。通过反思和整理,学习更多学科专业知识,使自身“政治”教学的知识体系更加完善和恢弘。此后本人以“回归生活,关注身边社会”的话题为讨论中心。在转承中这样表达:“毛泽东曾经说过: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富强,我们才能真正扬眉吐气。国家的富强,城市的发展,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让我们回归生活,关注我们身边的社会。对于余姚的发展,你有哪些建议和看法?”
这种方式能使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并使教师的教回归理性,帮学生树立权利和义务意识,体会到爱国不仅仅在于国家大事,更在于个体所处生活空间中的各种小事。环节衔接更顺畅,学生的倾听更有效,教师的内秀也在教学中得到充分体现。
2.缜密的逻辑教学思维
教师的教缺乏逻辑,学生的听跟不上节奏。怎么办呢?教师要从教材、课堂和学生三个角度进行教学设计,既考虑到教师自身教的逻辑,也要看到学生学的逻辑,两者取舍、结合,整理出符合课堂的教学。
下图一是笔者《青春的情绪》一环节的设问:
通过缜密又富有逻辑性的设问方式,让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知识,符合该年段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倾听效果。教学这一内容时,从学生的坐姿、表情、眼神可以看出,学生的倾听能抵达内心,符合有效倾听表现。从教学节奏的把握上看,课堂的有效倾听已然构建。课后与学生交谈,我也感受到学生的倾听是有效的,学生的社会参与素养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二)学生的内秀和外延
构建有效倾听的课堂,学生应具备以下内秀和外延。
1.积极主动的学习力和吸纳知识的包容力
有效倾听的课堂,需要学生具备积极主动的学习力,这是学生内在品质。本人在教学中,通过课前互相沟通教学内容、预期目标;安排学习小组互助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力。
在执教《做诚信的人》(旧教材)这一课时,教师设计的“我诚信”这一环节,通过写诚信卡、诚信树这样的活动。使整个班级开始“活”了起来。学生都认真填卡,积极展示自己的诚信卡,并有序地将其贴到诚信树上。这一环节学生的表现,恰恰体现学生对知识的积极主动和包容。
有效倾听的课堂,还需要学生具备吸纳知识的包容力,这也是学生内在应具备的品质。当学习力被激发,对知识的包容力也会随之提升。这两种学生具备的品质都属于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的内秀,是激发学生其他力量的基础,也是构建倾听有效的课堂的基础。
2.印证知识的质疑力和厚积以待的圆融力
什么是印证知识的质疑力呢?举一个最浅显的例子:“我國经济迅速发展,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已经是发达国家了。请用所学知识加以说明。”如果没有印证知识的质疑力,学生涉及到这类题目,往往会做不出。因为他的关注点在“说明”二字,他不知道要怎么去说明,结果乱做一气。但是具备初步的质疑力的学生,就能从“说明”二字中感受到一要判断话语的正确与否,二要结合所学知识去印证自己的判断,三要对进行一定的总结。
可见,当学生具备足够的质疑力时,他已经将教师教给的知识体系很好地内化成符合自己思维方式的知识体系,在面对不同的题目时,将知识点进行提炼和取舍,加以修饰,以富有逻辑性的语言说出来或者写出来。
当质疑力达到一定程度,厚积以待的圆融力开始起作用:学生开始自主将知识体系进行再分类,再整合。在自己不断探究的过程中,请求教师的指点。比如,在我的课堂上,经常会有学生站起来要跟老师好好地“辩一辩”,有时,甚至是好几个学生开始“行动”,我都要招架不了。此时,有效倾听的课堂已经从教师“教”学生“听”,学生“说”教师“听”转变为学生主动说主动听,教师由引导者转为倾听者。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倾听,需要教师提升素养,拓展自我的内秀,开阔自我的外延;也需要学生认识自我发展的“核心素养”,不断发现自我的内有,提升自我的外延。师生一道,才能构建良好的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才能使课堂的倾听变得有效,才能最终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 2011
[2] 《无人倾听》 流沙
[3]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2016 北京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