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相通相容的范例

来源 :艺术时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uarc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在中国广泛传播,除其它方面原因之外,与中国文化相通相容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马克思主义文学观主张文学艺术源于民众的现实生活。李梦阳提出“真诗乃在民间”,即是说真正上乘的诗歌应该是从人与人之间的现实生活中来。这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对艺术及其起源的看法异曲同工,相通相容。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文化;相通相容;李梦阳;文学观
  中图分类号:J023 文献标识码:A 文献标识码:2095-4115(2014)04-81-1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在中国广泛传播,除其它方面原因之外,与中国文化相通相容也是重要的原因。因为马克思主义继承了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而中国哲学、文学等也同样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正如李约瑟曾大胆断言:“辩证唯物主义渊源于中国,由耶稣会士介绍到西欧,经过马克思主义者们一番科学化后,又回到了中国。”马克思和恩格斯也写过许多有关中国的文章,马克思的女儿燕妮有个绰号就为“中国皇帝”,可见马克思一家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与喜好。再者,普罗米修斯不畏宙斯,为人间暗送火种;马克思也像普罗米修斯一样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人类的解放事业。这与李梦阳不畏权贵的思想也相类似。
  李梦阳是有明一代研究唐诗的重要学者,中国文坛上胆大包天的诗人。李梦阳等人曾发动“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复古运动,名为复古,其实是希望出现像秦汉和盛唐那样的文风。李梦阳后来还提出“真诗乃在民间”,就与马克思主义文学观相通相容。
  马克思主义文学观主张文学艺术源于民众的现实生活。正如毛泽东所说:“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毛泽东这里所说的“社会生活”,从更广泛的角度而言,就相当于李梦阳“真诗乃在民间”中的“民间”,李梦阳所说的“民间”除了包含民间生活之外,也包含更深的意义,即人与人之间及其现实关系。
  历来对“真诗乃在民间”往往有所忽视,一味看重了李梦阳等人发动的复古运动。例如《中国通史》中写道:“李梦阳的文学理论,……沿着提倡古之高格的方向,……但是,从强调‘情以发之’出发,他却又得出了‘今真诗乃在民间’的结论。他在《诗集自序》中写道:‘夫诗者,天地自然之音也。……一唱而群和者,其真也。斯之谓风也。孔子曰:‘礼失而求之野。’今真诗乃在民间。’”虽然李梦阳身处的历史条件和现实环境不可能允许他像马克思主义者那样提出更全面而又深刻的观点,但是从中可以窥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相通却是不可争辩的事实。李梦阳所说的“天地自然”、“群”都是客观现实的同义语,也即马克思主义所说的人与人之间的现实生活及其环境。李梦阳认为,真正上乘的诗歌应该是从人与人之间的现实生活中来。这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对艺术的起源的看法也异曲同工。李梦阳“真诗乃在民间”在20世纪也不断得到不谋而合的印证。
  马克思多次提及的“市民社会”,其实也与李梦阳所说的“民间”有许多相互一致的地方。“市民社会”和“民间”都是现实的客观基础。我们知道,“市民社会”在马克思各个时期的著作中,对其论述也不尽一致。例如《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写道:“在过去一切历史阶段上受生产力制约同时又制约生产力的交往形式,就是市民社会。……这个市民社会是全部历史的真正发源地和舞台。”而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往往在同一个层面上运用市民社会、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不管怎么说,市民社会却是人与人之间所形成的现实关系。而李梦阳所说的“民间”也同样存在这方面的含义。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文艺属于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由经济基础来决定。正如恩格斯写道:“……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有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科学论断对文艺的相关问题作了科学的说明。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李梦阳的“真诗乃在民间”,既然真诗来自民间,那么民间就理所当然也会决定着真诗的成型。可见,李梦阳的“真诗乃在民间”与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思想异曲同工,相通相容。
  当然,从某个角度而言,经济基础一般是通过包括社会心理、个人情感等在内的一系列中间因素来影响文学创作的。客观现实没有给李梦阳创造这样的理论条件,让他提出更完备的文学主张,但李梦阳凭着创作经验和亲身体会,不可能不曾体会到这些,更何况,作诗也是需要有兴会的,兴会来临时的那种感觉,每一个真正的诗人都会感觉到。譬如郭沫若写《地球,我的母亲》,赤脚跑到大街上,趴在地上与大地亲昵。不管是兴会,还是心理作用,它們都需要现实生活的土壤来培育。总归一句话,任何文学作品都离不开现实生活环境,而且也往往与心理、情感的作用息息相关。
  参考文献:
  [1] Joseph Needham.the Foretime of Today’s China[A].Centurial Weekly[J].London :1960,Vol.Ⅴ,2th ed.
  [2]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A].毛泽东选集: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白寿彝、王毓铨.中国通史:第9卷[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1.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
  作者简介:
  郭卓茂,云南师范大学哲学与政法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中国现代山水画大师李可染创造了许多不同于西方传统“明暗法”的独特非凡的表现光的语言形式,既为中国画增加了新的表现力,又发挥了中国水墨画的本质特色。同时,李可染的现代山水画杰作不仅表现出各种自然外光的光线气氛,而且表现了自然生命的内在光彩,更使景物焕发比自然外光更加灿烂的精神之光,从而使光的表现达到很高的精神境界。本文主要运用现代水墨画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从“光的表现”这个角度对李可染的山水
期刊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高密,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亦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1984年因《透明的红萝卜》而一举成名。1986年,在《人民文学》杂志发表中篇小说《红高梁家族》引起文坛极大轰动。1987年担任电影《红高梁》编剧,该片获得了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2011年凭借小说《蛙》获得茅盾文学奖。2012年获得诺贝尔
期刊
容三顺,字;贤道,1945年出生于广东台山,高级经济师、中国人民艺术家协会、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香港书法院名誉院长、阳江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作品和传略被编入《百年经典——中國书法全集》、《世界名人录》、入编《嘹望》杂志专刊,编撰的《中华脊梁》特辑、《中国美术年鉴》、《新中国美术家大典》等七十多种书刊。
期刊
摘要:湖南卫视制作的一档《爸爸去哪儿》节目不仅收视率全线飘红,在社交网络上的口碑热度也很高,几个明星爸爸和星二代都成为网络讨论话题的热点,可以说是当下中国大众文化的一个典范性样本,它的生产、行销、反馈都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表露了大众文化的典型特征,为我们全面审视其肌理提供了便利条件。本文拟从这一典型个案出发解读以《爸爸去哪儿》现象所表征的大众文化,探讨大众文化的利弊问题。  关键词:大众文化;爸
期刊
节目是电视媒体最主要的内容产品,而节目模式创意又是节目的核心和精髓所在,它是电视这种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生产力和竞争力,也是电视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不断研发新的节目形态,已经成为当下电视媒体保持核心竞争力的一大法宝。《我们都爱笑》是湖南卫视2014年2月15日隆重推出的原创青春喜剧。喜剧段子主要在四个固定场景下发生,配合迷你短片“爱笑迷你剧”和穿越喜剧“爱笑后宫转”穿插在其中。节目的串接形式也区别
期刊
一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这是我国先秦典集《乐记》中的一段话,阐明了情感把握在声音艺术中的基本观点。情感是艺术的内在生命,强调情感功用的论断,在中国古典艺术理论著作中不胜枚举。白居易把“情”看作是审美创造的根源,他在《与元九书》中写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论到:“登山则情满于山
期刊
张叔言,1949年出生,湖南人,南京大学中文系、解放军政治学院、美国加州大学毕业,博士学位。中华出版促进会副秘书长、 《书香两岸》杂志社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一级美术师(书法)、大龙树(厦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曾获得出版韬奋奖和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百名优秀出版人奖。  提到张叔言,许多人都知道他是出版人,曾获得出版韬奋奖和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百名优秀出版人奖,但没有人知道他书法造诣。的确,张
期刊
谈起动画导演远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电影导演那么张扬,我们的脑子里恐怕还是那些老一辈的动画导演,如万氏三兄弟、阿达、盛特伟、虞哲光、华君武、何玉门、王树枕等这些上海美影厂的老导演,这还是圈里人知道的,很多人可能都没有听说过他们的名字,但是一提起张艺谋、陈凯歌、谢非等导演恐怕家喻户晓,因为他们太有名了,他们是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佼佼者,正是在他们的带领下,中国的电影才会在世界范围内产生深远地影响,才会有像巩俐
期刊
摘要:动画影片《回忆积木小屋》是一部温暖人心的动画短片,全篇12分钟的故事讲述了老人在积木小屋中的一生。全文涉及到了亲情,爱情,全球变暖,人口老龄化问题,但却没有将矛头直指这些问题,全篇给我们带来的感觉是老人对美好生活的回忆,以及回到现实生活中仍旧快乐生活的乐观心态。  关键词:爱情;转场;回忆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文献标识码:2095-4115(2014)04-69-1  影片
期刊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播音与主持专业教育在我国各大高校全面普及开来,如今全国有此专业的本科院校多达一百余家,已经成为艺考中最为热门的专业之一。为了培养“一专多能”的播音专业人才,南艺影视学院播音系建系14年来,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不断完善教学理念的同时,着力寻找播音专业“一专多能”的舞台立体呈现方式。在第十个毕业班进行汇报之际,笔者尝试具体分析这一届的汇报演出,总结经验,借以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