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方法的选择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我们顺利完成教学目标的有力保证。不同的教学方法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因而对课堂教学而言,教学方法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就谈谈新课程下为了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如何选择和实施导入式的教学方法。
一、明确新课程下的体育教学目标与方法
体育教育的目标应以体现体育教育的多功能为出发点,运用信息手段,促进身体发展,最终达到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为目标,以培养学生成为健康的有个性的人作为教育的重点目标。因此,当前课程目标定位应把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有机联系起来,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通过情景导入、合作探究、小组评价等方法,达到增进健康和完善人格的目标。
二、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
1.依据学生的特点选择体育教学方法
学生的实际特点是指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技术基础、素质情况和接受能力、动机状态、年龄发展阶段的心理特征等因素。心理学研究和教学实践都表明,学生的实际特点与教学处理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例如,学生在体育新课程的初学阶段,由于学习基础的差别,往往会引起注意力不易集中,学习无兴趣等情况,此时宜采用生动的直观方法,或用表演方法来进行教学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兴趣。
2.依据教材内容的性质和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在教学活动中起着基本的、决定性的作用,不同的教学内容所要求的教学方法也有着一定的差异,方法是内容的运动形式。同时,教学的不同阶段、不同单元、不同的课时内容也不一致,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教学、能力要求也不相同,同样要求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的特点。例如,讲解法与示范法经常用在新授课上,而复习内容则经常采用重复法;动作简单而又不易分解的教材内容,常采用完整法;比较复杂的一般采用分解法;在动作创编的环节又经常采用启发的方法等。
3.依据教学条件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条件主要是指学校教学场馆、设施等,教学条件对教学方法功能的全面发挥也有着一定的制约作用。例如,在舞蹈馆内或体操馆上课,可以减少周围环境无谓的刺激,有助于提高教学方法的效果,特别是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充分运用,如电化教学、多媒体技术会更进一步地开拓教学方法的功能和适用范围。
三、教学方法中注意“以导代教”的应用
1.学前“导”兴趣,激发动机
实践证明:只有学生对某项运动感性趣时,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探求,如上篮球课时我故意少拿出一个球,学生拿到球后发现还有一位同学没有球时,“我就问少一个球怎么办?”于是同学们就提出一起练习或主动让球的建议。又如上课一开始我拿起跑表说“今天希望同学们在这块跑表中发挥出最佳水平。”学生很快明白上课的内容是测验跑,他们各个跃跃欲试,在教师设计的“导”趣中学生自觉地进入角色,这时我就可以进行教学了。
2.学中“导”思路,因势利导
(1)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问题情境是指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形成氛围,使学生积极思维努力克服困难,去完成学习任务。可利用设问的方式提出,也可以从新旧教材的联系中引入,还可以利用学生日常中的经验,如学习障碍跑时,我问同学们:“你们平时在生活中遇到过什么障碍?”同学们马上回答有水沟、大坑、石头、大树等等。我又提出:你们怎样通过这些障碍哪?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遇到水沟可以跳过去,跨过去,遇到石头、大树可以绕过去。好,现在请同学们利用垫子、标杆、实心球自己设置各种障碍,并选择合适的方式通过障碍,同学们马上忙活起来,并开动脑筋设置各种形式的障碍,以组为单位进行比赛,看那组的障碍设计得既快又新颖。
(2)引导创新,自我实现。创新能使人快乐,求美能使人愉悦,因此,体育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培养想象力,培养创造思维能力,使学生能自主地经历生疑、思考、联想、想象的认识过程,最终得到“自我实现”。
(3)利用反馈信息,及时表扬鼓励。通过观察了解,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多鼓励、多表扬,营造民主、和谐、宽松、向上的气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观察敏锐,思维灵活想象丰富,提高学习效率,并注重帮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情感体验,根据学生个别差异选择不同活动方式,让学生都有所进步,心理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
3.学后“导”结论,总结概括
掌握知识是为了运用知识,运用知识不仅是为了今后工作和生活,而且也是进一步学习的条件。运用知识当然不仅限于技能技巧的掌握,还包括“知识迁移”的掌握和创造能力等。如学习定点投标把一课时,首先我让学生自由投准,记住每十个投把中投中的次数,接着我引导学生归纳出投把的动作技术要领,再进行第二抡投把,最后我让学生分组进行比赛,并宣布每组的最后三名要绕操场跑一圈,学生比赛结束后,我告诉他们刚才不过是给你们增加一点心理压力,并不是真的处罚,接着进行第四轮投靶,投靶结束后,我让学生比较四次投靶的结果,并引导他们得出结论:第一轮投靶由于没有掌握技术要领,命中率很低,第二轮投靶自然有所提高,第三轮由于有心理压力,成绩反而有所下降,解除了压力,在轻松愉快的情况下,第四轮投靶成绩最好。
一、明确新课程下的体育教学目标与方法
体育教育的目标应以体现体育教育的多功能为出发点,运用信息手段,促进身体发展,最终达到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为目标,以培养学生成为健康的有个性的人作为教育的重点目标。因此,当前课程目标定位应把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有机联系起来,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通过情景导入、合作探究、小组评价等方法,达到增进健康和完善人格的目标。
二、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
1.依据学生的特点选择体育教学方法
学生的实际特点是指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技术基础、素质情况和接受能力、动机状态、年龄发展阶段的心理特征等因素。心理学研究和教学实践都表明,学生的实际特点与教学处理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例如,学生在体育新课程的初学阶段,由于学习基础的差别,往往会引起注意力不易集中,学习无兴趣等情况,此时宜采用生动的直观方法,或用表演方法来进行教学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兴趣。
2.依据教材内容的性质和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在教学活动中起着基本的、决定性的作用,不同的教学内容所要求的教学方法也有着一定的差异,方法是内容的运动形式。同时,教学的不同阶段、不同单元、不同的课时内容也不一致,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教学、能力要求也不相同,同样要求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的特点。例如,讲解法与示范法经常用在新授课上,而复习内容则经常采用重复法;动作简单而又不易分解的教材内容,常采用完整法;比较复杂的一般采用分解法;在动作创编的环节又经常采用启发的方法等。
3.依据教学条件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条件主要是指学校教学场馆、设施等,教学条件对教学方法功能的全面发挥也有着一定的制约作用。例如,在舞蹈馆内或体操馆上课,可以减少周围环境无谓的刺激,有助于提高教学方法的效果,特别是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充分运用,如电化教学、多媒体技术会更进一步地开拓教学方法的功能和适用范围。
三、教学方法中注意“以导代教”的应用
1.学前“导”兴趣,激发动机
实践证明:只有学生对某项运动感性趣时,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探求,如上篮球课时我故意少拿出一个球,学生拿到球后发现还有一位同学没有球时,“我就问少一个球怎么办?”于是同学们就提出一起练习或主动让球的建议。又如上课一开始我拿起跑表说“今天希望同学们在这块跑表中发挥出最佳水平。”学生很快明白上课的内容是测验跑,他们各个跃跃欲试,在教师设计的“导”趣中学生自觉地进入角色,这时我就可以进行教学了。
2.学中“导”思路,因势利导
(1)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问题情境是指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形成氛围,使学生积极思维努力克服困难,去完成学习任务。可利用设问的方式提出,也可以从新旧教材的联系中引入,还可以利用学生日常中的经验,如学习障碍跑时,我问同学们:“你们平时在生活中遇到过什么障碍?”同学们马上回答有水沟、大坑、石头、大树等等。我又提出:你们怎样通过这些障碍哪?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遇到水沟可以跳过去,跨过去,遇到石头、大树可以绕过去。好,现在请同学们利用垫子、标杆、实心球自己设置各种障碍,并选择合适的方式通过障碍,同学们马上忙活起来,并开动脑筋设置各种形式的障碍,以组为单位进行比赛,看那组的障碍设计得既快又新颖。
(2)引导创新,自我实现。创新能使人快乐,求美能使人愉悦,因此,体育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培养想象力,培养创造思维能力,使学生能自主地经历生疑、思考、联想、想象的认识过程,最终得到“自我实现”。
(3)利用反馈信息,及时表扬鼓励。通过观察了解,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多鼓励、多表扬,营造民主、和谐、宽松、向上的气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观察敏锐,思维灵活想象丰富,提高学习效率,并注重帮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情感体验,根据学生个别差异选择不同活动方式,让学生都有所进步,心理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
3.学后“导”结论,总结概括
掌握知识是为了运用知识,运用知识不仅是为了今后工作和生活,而且也是进一步学习的条件。运用知识当然不仅限于技能技巧的掌握,还包括“知识迁移”的掌握和创造能力等。如学习定点投标把一课时,首先我让学生自由投准,记住每十个投把中投中的次数,接着我引导学生归纳出投把的动作技术要领,再进行第二抡投把,最后我让学生分组进行比赛,并宣布每组的最后三名要绕操场跑一圈,学生比赛结束后,我告诉他们刚才不过是给你们增加一点心理压力,并不是真的处罚,接着进行第四轮投靶,投靶结束后,我让学生比较四次投靶的结果,并引导他们得出结论:第一轮投靶由于没有掌握技术要领,命中率很低,第二轮投靶自然有所提高,第三轮由于有心理压力,成绩反而有所下降,解除了压力,在轻松愉快的情况下,第四轮投靶成绩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