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由授课教师着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实行“问题———探究———归纳总结”的课堂教学模式
如今的高中数学课堂,一部分教师实行的教学方式忽视探究过程,简单地进行课堂导入并直接给出公式。这导致学生在面对相关题目时,只会代入公式求解,无法应对对知识点进行引申的题目,应用方面较差。实行“问题———探究———归纳总结”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过程中引导学生,学生通过思考、探究,自然对知识点的印象深刻,能够很好地理解相关概念、公式,并可进行灵活的运用。
案例分析:
教师在讲授抛物线的有关知识时,可先采用道具比如乒乓球、粉笔等让学生反复抛向空中,并对道具的运动轨迹进行提问,要求学生进行描述。
师:同学们,乒乓球或粉笔的运动轨迹你们发现有什么特点吗?
生1:它有个最高点,当到达最高点时,它就会下降。最高点是它的临界点。
生2:它好像是对称的,再经过最高点并垂直于地面的直线就是它的轴线。
师:同学们,你们说的都是比较正确的,现在我们来进行归纳总结一下关于抛物线的定义:平面内到定点F的距离与到定直线L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其中定点F是抛物线的焦点;定直线L交抛物显的准线。(并在黑板上画出抛物线的各种形状)
2.充分讲解常见题型的解题思路、方法
解题思路,对于解答高中数学的题目是非常重要的,高中数学的逻辑性较为严密,因此,只要解题思路正确,条理清晰,题目的正确解答不是难事。比如,教师在讲解证明题的思路时,除了正面证法思路,还可采用反证法。反证法的思路是,“否定———推理———否定”,即将结论的反面作为已知条件,由正确的推理得出矛盾,进而得出命题不成立,原命题才是正确的。
案例分析:
已知:a b c>0,ab bc ca>0,abc>0.
求证:a>0,b>0,c>0.
[证明]用反证法:
假设a,b,c不都是正数,由abc>0可知,这三个数中必有两个为负数,一个为正数,不妨设a<0,b<0,c>0,则由a b c>0,(假设与结论相反,否定命题)
可得c>-(a b),又a b<0,∴c(a b)<-(a b)(a b)
ab c (a b)<-(a b)(a b) ab即ab bc ca<-a2-ab-b2
∵a2>0,ab>0,b2>0,∴-a2-ab-b2=-(a2 ab b2)<0,即ab bc ca<0,(正确的推理过程)
这与已知ab bc ca>0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否定)
因此a>0,b>0,c>0成立.(原命题成立)
二、从学生方面着手,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1.做好课前预习的工作
课前预习是学习每一门功课都必须进行的学习步骤,有些学生因为作业繁多,就无暇顾及。课前预习,可以对即将要学习的知识产生疑问,引起好奇心。当学生所产生的问题需要教师的讲解作为解答时,必然专心致志,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参与到课堂中,解答了心中所想的问题,自然会眉开眼笑。
案例分析:
教师即将要讲解三角函数时,给学生留下课后作业即预习三角函数的内容,并对不了解的地方着重标注,课程进行时可适当提问,解决问题。学生预习教材后,可能会产生这样的问题:已学的锐角三角函数是哪几个,它们的定式是什么,凭借何种图形可较好地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如何求取?通过这些问题,学生已经有意识地去对新知识进行思考,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
2.调动思维,养成及时归纳总结的习惯
很多学生经常做错同一题型的题目,原因是学生没有及时归纳总结,对知识点进行及时的梳理,做好错题笔记,琢磨其要点。因此,学生必须从自身出发,养成良好的总结归纳习惯,及时对整个阶段的知识点进行及时的复习,调动思维,对不理解的知识要点可寻求教师的帮助,还可准备一本错题本,对重复做错的应用同样的知识点的题目进行记录,并反复研习,长此以往,必定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1.实行“问题———探究———归纳总结”的课堂教学模式
如今的高中数学课堂,一部分教师实行的教学方式忽视探究过程,简单地进行课堂导入并直接给出公式。这导致学生在面对相关题目时,只会代入公式求解,无法应对对知识点进行引申的题目,应用方面较差。实行“问题———探究———归纳总结”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过程中引导学生,学生通过思考、探究,自然对知识点的印象深刻,能够很好地理解相关概念、公式,并可进行灵活的运用。
案例分析:
教师在讲授抛物线的有关知识时,可先采用道具比如乒乓球、粉笔等让学生反复抛向空中,并对道具的运动轨迹进行提问,要求学生进行描述。
师:同学们,乒乓球或粉笔的运动轨迹你们发现有什么特点吗?
生1:它有个最高点,当到达最高点时,它就会下降。最高点是它的临界点。
生2:它好像是对称的,再经过最高点并垂直于地面的直线就是它的轴线。
师:同学们,你们说的都是比较正确的,现在我们来进行归纳总结一下关于抛物线的定义:平面内到定点F的距离与到定直线L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其中定点F是抛物线的焦点;定直线L交抛物显的准线。(并在黑板上画出抛物线的各种形状)
2.充分讲解常见题型的解题思路、方法
解题思路,对于解答高中数学的题目是非常重要的,高中数学的逻辑性较为严密,因此,只要解题思路正确,条理清晰,题目的正确解答不是难事。比如,教师在讲解证明题的思路时,除了正面证法思路,还可采用反证法。反证法的思路是,“否定———推理———否定”,即将结论的反面作为已知条件,由正确的推理得出矛盾,进而得出命题不成立,原命题才是正确的。
案例分析:
已知:a b c>0,ab bc ca>0,abc>0.
求证:a>0,b>0,c>0.
[证明]用反证法:
假设a,b,c不都是正数,由abc>0可知,这三个数中必有两个为负数,一个为正数,不妨设a<0,b<0,c>0,则由a b c>0,(假设与结论相反,否定命题)
可得c>-(a b),又a b<0,∴c(a b)<-(a b)(a b)
ab c (a b)<-(a b)(a b) ab即ab bc ca<-a2-ab-b2
∵a2>0,ab>0,b2>0,∴-a2-ab-b2=-(a2 ab b2)<0,即ab bc ca<0,(正确的推理过程)
这与已知ab bc ca>0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否定)
因此a>0,b>0,c>0成立.(原命题成立)
二、从学生方面着手,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1.做好课前预习的工作
课前预习是学习每一门功课都必须进行的学习步骤,有些学生因为作业繁多,就无暇顾及。课前预习,可以对即将要学习的知识产生疑问,引起好奇心。当学生所产生的问题需要教师的讲解作为解答时,必然专心致志,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参与到课堂中,解答了心中所想的问题,自然会眉开眼笑。
案例分析:
教师即将要讲解三角函数时,给学生留下课后作业即预习三角函数的内容,并对不了解的地方着重标注,课程进行时可适当提问,解决问题。学生预习教材后,可能会产生这样的问题:已学的锐角三角函数是哪几个,它们的定式是什么,凭借何种图形可较好地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如何求取?通过这些问题,学生已经有意识地去对新知识进行思考,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
2.调动思维,养成及时归纳总结的习惯
很多学生经常做错同一题型的题目,原因是学生没有及时归纳总结,对知识点进行及时的梳理,做好错题笔记,琢磨其要点。因此,学生必须从自身出发,养成良好的总结归纳习惯,及时对整个阶段的知识点进行及时的复习,调动思维,对不理解的知识要点可寻求教师的帮助,还可准备一本错题本,对重复做错的应用同样的知识点的题目进行记录,并反复研习,长此以往,必定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