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校的一次英语教研组的活动中,8位英语教师参与填写了一份关于“情境教学法在教学各环节中的应用”的调查表。如下:
其中,8位教师都认为课堂教学的3个环节都应使用情境教学法;1人认为自己在备课中可以很容易地创设各个教学环节的情境;3人认为目前自己还只能在开场环节的情境创设时感到轻松;4人认为目前自己只能在新授环节的情境创设时感到轻松;1人认为自己在创设开场部分情境时存在困难:1人认为自己在创设新授环节情境时存在困难;5人认为自己在创设拓展环节情境时存在较大困难。
通过以上数据,不难看出,我校大部分英语教师对独立创设开场及新授环节的情境较有信心,而对于拓展环节的情境创设则较没有把握。事实上,尽管拓展环节往往只占据一节课的最后十分钟,但因其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延伸课堂教学内容的广度及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的作用,都应该足以让教师在备课时将其视为相当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但这个环节的情境创设是否应该和其他环节的情境统一?或者还可以另有设计?以下,我想谈谈对小学英语课堂“拓展环节”情境创设的思考。
一、前后呼应,将拓展情境设计得有据可依。
所谓前后呼应,即将最后要在拓展时出现的情境,于开场时就预先出现一下,做好铺垫。这样设计的好处是到拓展环节的情境出现时,学生不会觉得突然,反而能很快明白自己马上要做什么。
我曾经上过一节公开课——《牛津小学英语6B》第七单元“A letter to a penfriend”,由于是去外校借班上课,所以我把拓展环节的情境设计为:我自己学校的几个孩子想要和我的这批新学生交笔友,于是他们把自己的自然信息设计成了一张张信息卡,装在信封里,让我带来。在开场时,我就将我本校这几个孩子的照片呈现了出来,并告诉我的新学生们,这几个孩子想要和他们交笔友,并托我带来了一些礼物,一会儿我会分发给他们。
当这节课进行到拓展环节的时候,由于开场时我已有所铺垫,所以当学生们拿到我分发给他们的一张张五彩缤纷的信封时,感到十分兴奋,没有显得不知所措。他们渴望马上打开信封,看看究竟是谁想要和自己交笔友。出于儿童天生的好奇心,他们更加渴望去了解别人的笔友的信息并愿意和他们分享自己的笔友信息。整个拓展情境和开场时的情境铺垫相呼应,这样的拓展情境有利于实现本课时“询问和介绍笔友信息”这一教学目标。
二、顺水推舟,将拓展情境设计得自然而出。
顺水推舟,在这里的意思是拓展情境不是另一个独立的情境,而是由新授环节的情境延伸而来。最大的优点是承接自然。往往可以产生源于前“境”又高于前“境”的课堂教学效果。
在备“The English Club”第一课时的拓展环节时,我设计了两个拓展练习。拓展练习一是在本课时的主情境“英语俱乐部”的基础上,我又设计了几个其他的学生们感兴趣的俱乐部,让他们说出自己想参加的俱乐部,并点击进入该俱乐部,查看已有的会员信息并向大家描述出来。拓展练习二也是在主情境“英语俱乐部”的基础上,让学生仿照一个范例,向自己想要加入的俱乐部写一封申请信。
两个拓展练习都是在新授环节主情境的基础上延伸的情境,实现了本课时以“描述他人和介绍自己的姓名、年龄、国籍等信息”为主旨的教学目标。同时在设计中又加上了以前学过的关于爱好、地址等自然信息的描述。从而扩大了训练的知识面。由拓展练习一过渡到拓展练习二,即训练的重点由口述过渡到动笔写一篇小短文,这样的设计从不同程度上使训练的难度呈阶梯性上升。
三、提升高度,将拓展情境设计得紧跟时代,贴近时事。
先看一看以下3个拓展案例:
案例一:
某课时的拓展环节为猜猜“他是谁”。教师逐条呈现出笔友的信息,最后通过一些关键信息,学生猜到他们分别是姚明、刘翔和周杰伦。学生们在整个猜测的过程中注意力非常集中,都在认真阅读英文信息传递的意思,当得到答案后全班都显得非常兴奋。
案例二:
某课时的教学主要情境为“谈论天气”,教师将拓展环节的情境地点从文中的美国纽约,跳转到咱们的首都北京。将情境创设为:奥运就要到了,我们如何向外国友人介绍北京的天气状况?
案例三:
同样是“英语俱乐部”那一课,有一位老师将拓展环节这样设计:幻灯片呈现了汶川地震灾区一名受灾的儿童的照片,教师问学生们愿不愿意帮助这个不幸的孩子,学生们纷纷表示愿意。于是教师就领着学生们进入了“情境”:我们要一起加入“红十字支援者俱乐部”。
以上三例均为成功的拓展案例,它们共同的特点是时代感强,贴近时事。通过学生参与拓展的过程,教师对他们直接进行着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在英语课的拓展练习中生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感受到榜样的力量,并促进学生形成关爱他人的意识。爱国主义情结在一堂小小的英语课中,在一个拓展情境中得到展现与升华。
应当强调指出的是,拓展环节的情境创设需要遵循几点原则:一要符合儿童心理,迎合学生兴趣;二要大胆创新形式,丰富课外知识;三要紧扣教学目标,明确训练重点;四要提供词句支撑,控制训练难度。
尽管拓展环节可能只占课堂时间的最后十分钟,但这十分钟会不会成为一个做给别人看的空架子或者是毫无乐趣和新意的一个机械的环节,完全取决于老师在课前的思考和上课时的临场调控能力。在平时的教科研探索中,我们就应该多想想可以给拓展环节创设哪些情境,设计哪些练习。在教学实践中,更需要教师是个“有心人”,留意每一种情境创设得是否合理、是否有趣、是否有效,只有有效的情境创设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其中,8位教师都认为课堂教学的3个环节都应使用情境教学法;1人认为自己在备课中可以很容易地创设各个教学环节的情境;3人认为目前自己还只能在开场环节的情境创设时感到轻松;4人认为目前自己只能在新授环节的情境创设时感到轻松;1人认为自己在创设开场部分情境时存在困难:1人认为自己在创设新授环节情境时存在困难;5人认为自己在创设拓展环节情境时存在较大困难。
通过以上数据,不难看出,我校大部分英语教师对独立创设开场及新授环节的情境较有信心,而对于拓展环节的情境创设则较没有把握。事实上,尽管拓展环节往往只占据一节课的最后十分钟,但因其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延伸课堂教学内容的广度及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的作用,都应该足以让教师在备课时将其视为相当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但这个环节的情境创设是否应该和其他环节的情境统一?或者还可以另有设计?以下,我想谈谈对小学英语课堂“拓展环节”情境创设的思考。
一、前后呼应,将拓展情境设计得有据可依。
所谓前后呼应,即将最后要在拓展时出现的情境,于开场时就预先出现一下,做好铺垫。这样设计的好处是到拓展环节的情境出现时,学生不会觉得突然,反而能很快明白自己马上要做什么。
我曾经上过一节公开课——《牛津小学英语6B》第七单元“A letter to a penfriend”,由于是去外校借班上课,所以我把拓展环节的情境设计为:我自己学校的几个孩子想要和我的这批新学生交笔友,于是他们把自己的自然信息设计成了一张张信息卡,装在信封里,让我带来。在开场时,我就将我本校这几个孩子的照片呈现了出来,并告诉我的新学生们,这几个孩子想要和他们交笔友,并托我带来了一些礼物,一会儿我会分发给他们。
当这节课进行到拓展环节的时候,由于开场时我已有所铺垫,所以当学生们拿到我分发给他们的一张张五彩缤纷的信封时,感到十分兴奋,没有显得不知所措。他们渴望马上打开信封,看看究竟是谁想要和自己交笔友。出于儿童天生的好奇心,他们更加渴望去了解别人的笔友的信息并愿意和他们分享自己的笔友信息。整个拓展情境和开场时的情境铺垫相呼应,这样的拓展情境有利于实现本课时“询问和介绍笔友信息”这一教学目标。
二、顺水推舟,将拓展情境设计得自然而出。
顺水推舟,在这里的意思是拓展情境不是另一个独立的情境,而是由新授环节的情境延伸而来。最大的优点是承接自然。往往可以产生源于前“境”又高于前“境”的课堂教学效果。
在备“The English Club”第一课时的拓展环节时,我设计了两个拓展练习。拓展练习一是在本课时的主情境“英语俱乐部”的基础上,我又设计了几个其他的学生们感兴趣的俱乐部,让他们说出自己想参加的俱乐部,并点击进入该俱乐部,查看已有的会员信息并向大家描述出来。拓展练习二也是在主情境“英语俱乐部”的基础上,让学生仿照一个范例,向自己想要加入的俱乐部写一封申请信。
两个拓展练习都是在新授环节主情境的基础上延伸的情境,实现了本课时以“描述他人和介绍自己的姓名、年龄、国籍等信息”为主旨的教学目标。同时在设计中又加上了以前学过的关于爱好、地址等自然信息的描述。从而扩大了训练的知识面。由拓展练习一过渡到拓展练习二,即训练的重点由口述过渡到动笔写一篇小短文,这样的设计从不同程度上使训练的难度呈阶梯性上升。
三、提升高度,将拓展情境设计得紧跟时代,贴近时事。
先看一看以下3个拓展案例:
案例一:
某课时的拓展环节为猜猜“他是谁”。教师逐条呈现出笔友的信息,最后通过一些关键信息,学生猜到他们分别是姚明、刘翔和周杰伦。学生们在整个猜测的过程中注意力非常集中,都在认真阅读英文信息传递的意思,当得到答案后全班都显得非常兴奋。
案例二:
某课时的教学主要情境为“谈论天气”,教师将拓展环节的情境地点从文中的美国纽约,跳转到咱们的首都北京。将情境创设为:奥运就要到了,我们如何向外国友人介绍北京的天气状况?
案例三:
同样是“英语俱乐部”那一课,有一位老师将拓展环节这样设计:幻灯片呈现了汶川地震灾区一名受灾的儿童的照片,教师问学生们愿不愿意帮助这个不幸的孩子,学生们纷纷表示愿意。于是教师就领着学生们进入了“情境”:我们要一起加入“红十字支援者俱乐部”。
以上三例均为成功的拓展案例,它们共同的特点是时代感强,贴近时事。通过学生参与拓展的过程,教师对他们直接进行着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在英语课的拓展练习中生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感受到榜样的力量,并促进学生形成关爱他人的意识。爱国主义情结在一堂小小的英语课中,在一个拓展情境中得到展现与升华。
应当强调指出的是,拓展环节的情境创设需要遵循几点原则:一要符合儿童心理,迎合学生兴趣;二要大胆创新形式,丰富课外知识;三要紧扣教学目标,明确训练重点;四要提供词句支撑,控制训练难度。
尽管拓展环节可能只占课堂时间的最后十分钟,但这十分钟会不会成为一个做给别人看的空架子或者是毫无乐趣和新意的一个机械的环节,完全取决于老师在课前的思考和上课时的临场调控能力。在平时的教科研探索中,我们就应该多想想可以给拓展环节创设哪些情境,设计哪些练习。在教学实践中,更需要教师是个“有心人”,留意每一种情境创设得是否合理、是否有趣、是否有效,只有有效的情境创设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