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和孤独,我不是黑大学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j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起来大学的日子还很长,今天好像又无所事事。突然,有一天你发现一年两年已经过去了,
  没有人告诉你什么时候起跑。呃,你貌似错过了发令枪。
  你计划着在大学里要看很多很多的书籍,要去很多很多的地方,要学一门新的语言,要写一部长篇小说……
  然而,这些最后都变成了文档,静静地躺在你的电脑里。
  上午你逃了几节课,奔波在几个社团之间,下午没课,你背着书包,进了图书馆,自习了不到十分钟,
  拿出手机,刷一下微博,看一下微信,踩一下空间,逛一下人人,于是半天过去了,你感觉很充实,
  吃了个晚饭,回去开始打游戏,追韩剧,上淘宝……这是你的生活方式。
  时间悄然过去,大学也快结束了,但总觉得自己还有很多话要说,还有很多事想做……
  其实,写这些,我并不是来黑大学的。毕竟,当我从此要结束大学生活时,才发现,自己有多么地不舍。签约一个多月以来,我一直计划着写一篇文章。我多么想再到当初的课堂,找回我那浪费的大好时光。潮落后,剩下的是贝壳和残骸,大学过去后,留下的是——忏悔,还是不忏悔?
  迷茫
  9月初,我和朋友从操场旁路过,看到操场里的“绿衣人”们,我们感叹,天气实在太好,这几天一直阴雨,时间过得真快,转眼我们大四了。
  我笑说:“还记得我们第一次班会的主题吗?HN,梦开始的地方!”朋友也跟着笑,没说话。
  我说,最后一次聚会的主题就定位,HN,梦醒来的地方!我们两个人哈哈大笑,笑声在大学校园里随风飘啊飘,飘到三年前的狮山半山腰。
  我坐在图书馆的一角,读完了艾伦?金斯伯格的长诗《嚎叫》。金斯伯格是美国诗坛和文学运动中的一位“怪杰”,大学期间一度被开除,在1955年旧金山的一次朗诵会上,以其《嚎叫》获得轰动性成功,被奉为“垮掉的一代”之父。记得第一次读完,我觉得这诗真长。这里,我想改用其中的一些:我看见这一代杰出的头脑们困于禁锢和束缚,经过歇斯底里地拼搏,拖着疲惫的身子走在闪闪发光的象牙塔的路上,他们有时徘徊在夜半的游戏声中不知去往何方,前行,却仍然摆不脱忧伤,他们有时沉醉在寝室的缭绕烟雾中看不清灯光,后退,充满着孤寂的迷惘……
  是的,迷茫,除了迷茫还是迷茫,刚进大学那会儿迷茫感如洪水猛兽地袭来。
  高中时,我坐在教室里想象着大学的生活,就像想象天堂一样,那里无忧无虑。当我进来后,好像也觉得是进了天堂,但经过以前禁锢的生活后,突然拥有了很大的自由,然后,然后就有些“疯”了,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于是,大把大把的时间被浪费。
  我们好像总是这样:拥有的时候,总以为可以一直拥有,然后漠视怠慢;失去后,才发现原来已经失去了,并且不会再回来,然后怀念、遗憾。
  我在想,如果当初没有在图书馆的角落里看到那首《嚎叫》,自己的生活是不是会好些?当时,我像很多学生一样,大学之前没看过几本课外书,看到一个学长的文章和书目时,我简直是无地自容。
  随着进入图书馆的次数增多,我开始渐渐习惯这种生活。一个人去上课,一个人去食堂,一个人去图书馆找书,一个人在校园里游荡,这基本就是那时的生活。
  我每次回到寝室,室友都笑说:“学霸回来了!”他们只知道我又去了图书馆,至于去干什么,不重要。就像有的人只在乎成绩,但不在乎学习。室友们在乎的是我学习,而非成绩。大二,我悲剧地自挂东南枝,从此,我原形毕露,不用解释也不用掩饰。然后挂中有挂,接着在下下个学年,重蹈覆辙。
  虽然我没想过要高分飞过,但从来也没想过要超低空挂掉啊!所以每次挂完后,我都非常地难过。于是,学会了释怀。我只好向别人笑说,你这大学白读了,没挂过的大学是不完整的!
  上大学前,我们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要谈一场恋爱,要去几次旅行,要加入学生会,等等。我想说的是,要学会辨别别人的声音,并且保有自己的声音,这非常重要。每个人的大学都不一样,大家没必要一窝蜂地往一条路上挤,别人要进学生会,于是我也进,别人要加入社团,于是我也加,别人要谈恋爱,于是我也谈。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自己,所以每个人都是珍稀动物,不要盲目从众,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然后往前走。
  进入大学后,一些人会很忙,但其实一学期下来,你问:忙什么?很多人自己都不知道忙了什么。不过是因为突然自由了不知道想做什么,想让自己变得忙,这样就没时间来迷茫了。让自己看上去是那么合群,这样才会显得成熟。
  内陆飞鱼在《毫无目的去一次远方》中写道:“活着已经很可怕了,比活着更可怕的是成熟。成为一个成熟人的代价,就是像一条斗败的狗,没落地走在和别人别无二致的路上,已经没有人会把你当成对手,别人也不再把打败你看成一种荣耀。活到这个阶段,有一种东西毫无声息就打败了你,这个杀人于无形的东西叫时间,它用一个叫成熟的马竿套住你,让你安静地腐烂。”
  我以前向往自己能够像别人那样成熟,但成长到如今,突然发现,成熟意味着生命渐渐地凋零,意味着离原来的自己越来越远,意味着越来越身不由己。就像内陆飞鱼描述的,成熟让生命在时间中安静地腐烂,最后,只剩下一副空空的皮囊。
  所以,不必着急。不要在上大学的第一天,就开始担心大四的工作,就在想自己未来到底是考研还是工作或是国考。连我这样的人都能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你还担心什么呢?终有一天,你想要的成长和成熟都会如期而至。你需要做的仅仅是,好好地度过你的大学。什么叫好好呢?就是按照你自己的方式度过这段大学生活,并且懂得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任!
  孤独
  大学里的迷茫,是对大学本身的迷茫,是对爱情友情的迷茫,是对人际关系的迷茫,是对未来发展的迷茫。此外,就是孤独。
  这几年来,我深深地感到孤独,一种空旷开阔和寂静清远的孤独,有的时候,我甚至孤独到在深夜里可以听到心脏跳动的声音,听到血管里的血哗啦啦流动的声音。   大学里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种孤独的方式,同样,有多少种孤独就有多少种消除孤独的方式:有的通过爱情来释放孤独,有的靠在刷GPA中寻求安慰,有的则选择用社团活动来填充,有的靠读书来消解孤独,有的通过打游戏来寻找存在感,有的靠韩剧来打发时间……
  我想过谈个女朋友,让自己不那么孤独,可是,很遗憾,那是个悲剧,我终究还是一个人。一个人迷茫,一个人孤独。
  当然,我在大学里有一些朋友。但是,你会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有自己烦恼的事,也有自己的孤独。我变得越来越小心翼翼,越来越搞不懂自己。
  处在这个尴尬的年龄,像是在青春的跷跷板上,一端是童年的不能承受之轻,一端是成年的难以面对之重。回家过年时,要应付的话题不再是成绩,而是恋爱和工作两大主旋律。我暂时还没有工作,却经常被小朋友叫做“叔叔阿姨”。
  我寻找各种方式来消解孤独,最后发现孤独非但没被消解,反而被加深。
  进了大学,能够随心所欲的,想联系就联系的人,除了父母,好像越来越少。在人群里,我看见无数人的身影,听见无数人的声音,却看不到自己的心,找不到自己的身。
  当我在填写紧急联系人那一栏时,我想了很久,最后填了某个室友的名字。当我一个人无聊时,我唯一拨打的号码,是十年前那个小学五年级的同学。我给别人打电话,不到五分钟,别人说有事;我给小学同学打电话,每次聊一堆废话,通常都是一个多小时。
  所谓陌生,大概就是:表现得过于热情,会被认为有所企图;表现得过于冷淡,会被认为是冷漠残忍。所谓熟悉,大概就是:你们一个是冒号一个是引号,你一看到他就想说;或者两个都是省略号,即使两个人在一起沉默也毫不觉得尴尬。
  当然,我不是想说大学里的人际关系薄弱,但确实是复杂了,毕竟,我们不是那个唯高考是从的少年少女。
  仔细想想,一个人孤独的时间会越来越少,等参加工作或者结婚生子,我会不由自主地陷入另一种“忙”,那时,大概不会再有这种孤独的心境。所以,真希望大家能好好享受大学里的孤独,好好珍惜一个人的时光,不要为了逃避孤独,去做些看似有利可图实则毫无意义的事。
  孤独会让你看清楚自己到底是谁,会让你不再那么容易受别人影响,当别人批评你或者赞扬你时,你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你也渐渐会清楚自己要到哪里去。
  我不能给出一个正面面对孤独的最好方式,我只能说说我是怎么度过深深地孤独的日子的。我是靠读书和写字来享受孤独的。大学期间,我读了很多很多书,写了很多很多字,到最后这些成为一种习惯,而不是孤独。因为读书写字的事,必须一个人去做。我不是推销这种方式,因为大学有很多可能,你要找到自己的那一种朝好的方向发展的可能;但大学里多读些书,终究是好的,你会在未来的日子里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责任编辑:张蕾磊
其他文献
近段时间,有好几个学弟学妹跑来问我:  “学姐学姐,你在大学里待了三年,你说,我要不要修二专?该修什么二专?  修二专课这么多,会不会好痛苦好痛苦?”  这些年轻的孩子,琼瑶式45度角地扬起他们漂亮的脸蛋,  瞪大眼睛等着我的回答,脸上的神情迷茫、焦虑、急于求知,语气诚恳、真挚、谦虚受教。  好吧,学长学姐们的最大功用,就是以过来人的经验说说咋样找捷径,少走弯路。  然而,他们太过于真诚的态度,让
老师打扰,写了好一会儿才写完这条信息。  三个月实习过得挺快,中间换了四次工种,每次都有不同体验。同事大概是实习过所有地方里最好玩的,虽然在群里一直装哑,其实一直有当段子看啦。  那个……废话说了这么多,我其实想说,尽管老师们都这么有趣和蔼,福利又好得吓人,钱也不少,而且话说又似乎快要入职了……可是我还是打算辞去这个实习去纸媒。前几天突然收到XXX杂志试用通知,虽然挺有可能试用期就被刷,但还是打算
复旦引进书院制度后,五大书院逐渐形成了各自的特色文化。强调自我管理的志德书院组建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自管会)和学生监督委员会(监委会),被称为“两委会”,来决定书院园区事务。大至国际交流、寝室园区改造,小到读书会、浴室开放时间变动,都由学生拍板决定。  争执之中见真知的“两委会”  当提起“学生自我管理”,常是叫好不叫座,有人质疑:想想十八九岁的半大孩子初入大学,鸡蛋炒番茄尚且不会做,何况管理自己
2012年10月24日,一段“四川大学的课堂上,一位老师利用自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徒手劈开一块粘土砖”的网络视频,让这位老师火了。接着,他的一个个新鲜有趣的应用软件又引起广泛关注,“It’s me创新点名系统”、解决背英语单词问题的“刷脑神器”、促进交友的“刷女神器”,这些软件的制作目的单纯到只是为了“让科技更有趣”。为让自己所教授的知识“更接地气更简单”,他付出了很多努力,他戏称自己是“英文授课
“针对广州大学的1500份学生抽样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学生对宿舍内部人际关系不满意,这并不是广州大学一所学校所独有的,高校宿舍已成为大学生矛盾集中爆发地。”在随后举行的广州市青少年生命健康教育座谈会上,广州大学学生处副处长林雪松表示。(新快报)  别把个案过度放大,也别以偏概全。宿舍人际关系总体还是和谐的,大学生犯罪率较社会其他阶层也是极低的。若是调研一下办公室人际关系和家庭人际关系,说不定比高校
“雕塑带给人一种永恒的美感,它一直在那里不会消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郑召利老师谈起雕塑时,仿佛谈起了熟悉多年的朋友。一件好的校园雕塑作品能在校园环境中形成视觉的焦点,又能以其视觉张力作用于校园环境,并与之协调、融为一体,让人得到一种很好的视角愉悦空间,起到美化校园环境的作用。郑召利以复旦校园雕塑“驴背诗思”为例,指出它起了融合中西的作用。复旦校园内的建筑多为传统中式建筑,光华楼则是新古典主义
Q:见你可真不容易,听说刚出差回来?  A:是啊,前几天去了趟白洋淀。  Q:在咨询公司做助理有一年了吧,经常出差?  A:还不到一年吧,去年七月份毕业,也就八九个月的样子,出差偶尔有,不是特别频繁。  Q:现在待遇怎么样?工资多少?  答:六千多,待遇正常。  Q:还记得自己刚工作第一个月赚了多少吗?  A:具体数字记得是6700块,扣除了乱七八糟的四险一金拿到手5700左右。  Q:挺多的哈,
在上期(2013年12月下)中,我们介绍了美国高中生的职业发展大纲,这次再看下成年人的(大学生被认为是成年人)。这个大纲的3大部分和高中生的一模一样:自我认知、教育和职业探索、职业规划。每个部分包含若干应有的能力,共12个,每个能力后还附若干指标。这些能力和高中生的相似,但更细——知道得要更详细,更实——在高中生那只是需要了解的,在成年人这要会做。  自我认知  能力1:理解积极的自我概念的作用 
听80多岁的六姑诉说的时候,颇有点穿越的感觉,仿佛莫言小说《蛙》里的人物活生生地来到眼前。  村里人都叫她“六姑”,小一辈儿的叫“六姑奶奶” ,  因她在家里排行老六,也因为六姑这些年在村里名声、地位和辈分都很高。  计生专干六姑与李老太  六姑是村里的接生婆,1935年出生在这个村。20多岁因为接生远近闻名,当了妇联主任,一辈子也没走出过这个村子。今年已有80岁高龄,也是村子里为数不多的党员之一
4天80个小时,清华学子(任务方)几乎不睡觉,要攻克挑战方布置的任务——他们摆弄玩具,模拟制造运输车、船只、导弹,勘探、开采无人岛石油……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如何能完成这么艰巨的任务?这正是课程设计者顾学雍的目标,让清华大学大一学生了解时间、空间和资源的极限概念,进而明白上大学的概念——上大学,创造改变自我的机会。  采访顾学雍老师之前,记者就曾被提醒——仔细观察他的办公室。  走进顾学雍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