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师范生教育实践思想探析

来源 :教师教育论坛(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1219614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陶行知师范生教育实践思想是其师范教育思想的重要构成,其教育实践思想在晓庄师范展现得淋漓尽致。在理论基础上,他以“行是知之始”、“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作为教育实践的核心理念。在教育实践内容和方式上,他围绕“教学做”课程开展了师范生教育实践活动,并建立了以“中心学校”和“民众学校”为平台的实习基地。陶行知师范生教育实践思想,时至今日仍熠熠生辉,对当今重视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探索师范生教育实践的多元途径,完善师范生教育实习制度等方面仍具有借鉴和指导价值。
  关键词: 陶行知;师范生;教育实践;晓庄师范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995(2018)09-0092-06
  在中西方教育文化冲击与融合的背景下,陶行知在晓庄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实验改革,形成了中国版的师范教育思想。他明确指出师范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师范教育可以兴邦,也可以促国之亡”[1]。在师范教育思想与实践的建构中,陶行知十分注重师范生的教育实践,并强调实践基地的重要性,提出“附属小学是‘教育学的实验室’”[2]。近年来,我国对教师教育、教师队伍等建设方面给予高度的重视,先后出台《教育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教师教育振兴行動计划(2018-2022)》等文件。可以说,探讨陶行知师范生教育实践思想以及教育实践模式,不仅具有完善我国教师教育理论的学理价值,而且具有探索师范生人才培养模式和师范教育改革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陶行知师范生教育实践的理论基础
  在晓庄,陶行知十分重视师范生全方面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他秉持“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等教育理念,旨在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养成。
  (一)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陶行知对王阳明“知行合”、“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看法不以为然,他运用例证法阐释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观点。首先,陶行知用小孩通过烫手感知火热,触雪感受冰凉等事例说明“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道理,其次,引用科学发明的故事,如富兰克林放风筝才知道电气可以由一根线从天空引到地下,瓦特烧水看见蒸汽也能推动机器[3],以此增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说服力。陶行知又根据“墨辩”中的三种知识:亲知、闻知、说知,来说明“亲知”为一切知识之根本。“闻知”与“说知”必须安根于“亲知”方能发生效力。他又用 “三八主义”做例子来证明“亲知”是“闻知”的必要条件,最后用白鼻福尔摩斯里面的一个奇怪的案子来证明“说知”是要安根在“亲知”里面[4]。概括来说,陶行知用例证法逐一证明“行是知之始”这一观点,并引以为师范生教育实践理论的逻辑起点。
  (二)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晓庄师范践行的教学理念,也是晓庄师范的校训。“教学做合一”指的是“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5]。陶行知列举了种田、游泳、种稻的讲解等事例说明“教学做合一”的含义。具体而言,“教学做合一”可从两个角度理会,其一,就方法而言,在教法上教师用做来教,在学法上学生用做来学;其二,就对象而言,老师和学生没有明确的分别,会的教人,不会的跟人学。“教学做合一”从本质上改变了过去理论脱离实际的教学方法,倡导以社会实践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过程[6],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学习知识,巩固学识,并将知识化为实践行动。这种教育学习过程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认识论基本契合。陶行知所说的“教学做合一”,主要是强调教育以社会生活实际的“做”为中心,劳力与劳心结合才能取得“真知”[7]。可以说,“教学做合一”是师范生教育实践思想的方法论和践行原则。
  (三)社会即学校
  陶行知用教育从鸟笼里解放出来比喻“社会即学校”[8],他认为教育限定在学校内,教师所授内容是受限制的,倘若遵循“社会即学校”理念,教师利用的教学内容可以更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具的多样化可以增加,同时教育空间也会扩大。晓庄师范实施“社会即学校”原则的结果是“学生和先生也可以多起来”[9],学生可领会学校外的优秀农夫和工程人员的教学讲解,同时,学校外的人也可以学习校内优质的教学内容,这样对双方都是种互利互赢。
  “社会即学校”可以理解为两层意思,其一是扩大教育空间,学校不是唯一的教育场所。其二是学校办学要符合社会实情。特别注意的是,陶行知强调“社会即学校”不是要用社会取替学校,也不是取灭学校,“说我们是在企图取消学校教育了(这是带着一种挑拨性的话),这绝非我们的本意”[10]。陶行知强调的是打破学校的界限,将学校与社会建立联系,改造学校以适应社会的需求。陶行知的社会即学校思想,为开展师范生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了场域理论。
  (四)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在晓庄时时提“生活即教育”。他认为,传统封建的学校视灌输课本知识为唯一教学任务,学生为升学和通过考试而读书,使得教育偏离生活实际,学生毕业后动手操作能力差,不了解国情,难以适应社会需求。为将教育与生活牢牢连结在一起,陶行知倡导“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是叫教育从书本到人生的,从狭隘的到广阔的,从字面的到手脑相长的,从耳目的到身心全顾的[11]。“生活即教育”,是承认一切非正式的东西都在教育的范畴内,简单来说,虽然与农夫交朋友是课程外的内容,但同样蕴含着教导的意味,其他类似这样有效力的内容,也都能规划到教育里面。“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重要支撑之一,可以从三方面进行理解,一是生活与教育具有一致性,同样拥有教育的意义和作用;二是教育不得与生活分离;三是教育可提供一些方法用来改造生活。陶行知将教育范畴扩大到生活领域,教育会引起生活的变化,生活中蕴含着教育的意义。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拓宽了师范生教育实践思想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   二、陶行知师范生教育实践的内容
  陶行知在晓庄的教育生涯中,为加强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设置“教学做课程”开展实习任务,建立“中心学校”和“民众学校”实习基地,保证师范生教育实践活动的落实。可以说,这种内容多样化与途径多元化的实习充分锻炼了师范生实践能力。
  (一)围绕“教学做课程”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
  晓庄师范对师范生进行的是“专业训练”,所以在課程设置上未设有一般意义上的国语、数学、史地、理化等基本学科,而是选择在各种“教学做”活动中开展课程,即陶行知秉持“教学做合一”的思想理念,将师范生的课程与社会实际结合在一起,设置了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教学做课程,这样既保证了专业训练,又利于学生了解、掌握、提高学识水平[12]。因此,晓庄的上课方式是在实践中,师生共同探讨和研究问题。
  在课程设置上,晓庄师范的全部课程就是全部生活,没有课外的生活,也没有生活外的课,课程包括:中心小学生活、中心小学行政、师范学校第一院院务、征服天然环境、改造社会环境教学做[13]。教师称作指导员,与学生“共教、共学、共做、共生活。”除此之外,师生还要承担一些教学外的行政工作,如文书、会计、保管、教导等 [14]。陶行知设置的这些课程,多与生活实际、生产实际、社会活动相关。
  在课程编制上,课程与实际操作结合进行。有课本的按照课本系统和要求进行教学。而像实际劳动,社会活动,节日活动的内容,则从单元教学做安排,如口头宣传,编写墙报,采集标本等,则分组分工去做[15]。在课程内容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例如:晓庄生物课,请捉蛇的经验人员教学生捉蛇,请挖草药的人教学生认识中草药,请种花木的人教学生种植花木,请中国科学社的专家教学生辨别生物科种,采集制作标本等,实施随时随地随人教育[16]。研究鱼类,就在校内的池塘里养鱼,定出养鱼教学做的计划[17]。总之,课程内容始终与实践紧密联系。
  在课程组织形式上,实践活动主要以研究、参观、调查、讨论、试验为主。其中,在研究方面,晓庄师范生进行诸多课题研究,比如 “征服自然教学做”课程,师生们利用周围自然界各类事物,作为研究的课题[18]。此外,晓庄师范设立晓庄科学社,由秉志、姚文采等兼任指导员,由学生自行研究,并且还要进行专题讲演,讲演内容以采集、制作生物标本为主[19]。在参观学习方面,生物室和乡村医院发挥了重要作用。生物室的标本由师生外出广泛采集、制做,制成的动植物标本陈设在教室中,供农民和学生参观学习。[20]乡村医院承担着教育和医疗的双重任务,陶行知聘请马邵季先生为卫生指导员,马邵季先生为人治病时,师范生皆轮流到晓庄乡村医院观摩学习,以掌握一般常见病的诊治方法,这是“卫生教学做”专业课[21]。
  在调查方面,师范生通过调查学习获取知识。为研究社会科学知识,晓庄师生亲自到乡村向农民请教、调查知识。在此期间,师生不仅获取调查内容,还帮助农友和改造落后乡村。师生在这种改造社会的实践中来长知识,长才干[22]。另外,在晓庄有一门重要课程是“改造社会环境教学做”,其中一项内容是乡村调查。为帮助乡村民众获取文化知识,师范生要每周一到两次去访问农民。调查还要求师范生与农民和儿童亲密接触、交友,详尽知晓他们的家境、身世和生活困苦痛苦,年末提交具体报告,作为考核的成绩[23]。陶行知对课程的把控,不仅加强了师范生的知识积累、教学技能,而且增强了师范生应具备的实践能力,利于师范生的全面发展。这些“教学做”课程无论是从设置还是内容的安排和组织形式上,都一定程度上彰显出教育实践的特色。
  (二)以中心学校和民众学校为基地展开实习
  陶行知认为,师范学校及研究教育的机关,应当有专门的实践基地,他特别指出:“附属小学不但是实习的地方,简直是试验教育原理的机关”[24]。同时他主张“师范学校的各门功课都有专心的中心目的,大部分都应当与中心学校串联起来”[25]。为使实习活动尽善尽美,陶行知设置了一批中心学校和民众学校,其中中心学校主要是中心小学和中心幼稚园。值得注意的是,中心学校不附属于晓庄师范,而是晓庄师范依据中心学校的要求进行教学做。在当时,中心学校和民众学校是晓庄师范生进行教育实习的主要场所。
  此外,当时的教育部文件也某种程度上影响到晓庄师范生的实习。如,1916年《师范学校规程》第二十八条规定了实习时间,“在第四学年,得于第三学期酌减他项科目, 增加实习时数, 并得将本学年功课提前于第一、第二学期匀配教授完毕, 即以第三学期专为实习之用”[26]。1928年《整顿师范教育制度案》第九条强调实习基地,指出“师范学校,必应特设或指定实习的中小学”[27]。
  1.中心小学的教育实习
  晓庄师范的中心小学共八所,其中六所是由晓庄师范创办,其余两所为特约小学,分别是尧门化小学和燕子矶小学[28]。中心小学的目的是在实践中培养乡村小学教师、校长和辅导员,校舍是利用破旧的庙宇,或是用少量的经费由师生自造茅屋[29]。
  以晓庄中心小学为例,晓庄小学是师范部自办的第一所中心小学,校长、教师是师范生轮换承担,划分每五名师范生为一组,规定任期时间为半年[30]。在教学思想方面,师范生主要围绕“生活教育”和“教学做合一”展开教学活动;在教学内容方面,除正常的教学课程外,每天下午进行劳动,主要是栽培养育蔬菜、绿化环境、卫生清洁等活动;在教材编制方面,晓庄师生组织“晓庄小学设计委员会”[31],重新编制小学课本,采用分门设计的办法,把小学全部课程分为语言文字、公民训练、自然农艺、健康卫生及正当娱乐五门。小学每门课程有专业的师范指导员,几名师范生研制详细计划,师范实习生根据制定的计划开展实习。另外,中心小学设立“小学指导部”, 用来办好小学和指导教学活动,规范实习活动,并且规定每周召开一次“小学教学做讨论会”,讨论会在各小学轮换进行,具体内容为听课与评议。除此之外,各中心小学配有指导员一人专任指导,每天另派二至三人深入小学具体指导,在校师范生也逐日轮流到小学进行见习活动[32]。总体而言,晓庄师范生在中心小学的实习,不仅配备专门的指导机构,还有详细的实习内容与要求。   2.中心幼稚园的教育实习
  晓庄师范学校设置有幼稚师范院,陈鹤琴任院长[33]。晓庄师范生进行实习的幼稚园共四所,其中燕子矶幼稚园、晓庄中心幼稚园和万寿中心幼稚园由晓庄师范创办,鼓楼幼稚园是特约的[34]。中心幼稚园的办学目的是研究试验如何办好乡村幼稚园的具体方法,同时也作为幼稚园师范学生实习的地方[35]。
  晓庄学生入学后过段日子就被派或自動要求到幼稚园或小学里去参加工作,具有实习的意蕴。为了规范与监督实习过程,晓庄师范校本部设立“幼稚园指导部”推进工作。“幼稚园指导部”主要任务是组织师范生到幼稚园进行“教学做”,规定女生为必修,男生为选修;组织指导员研究讨论幼稚园计划并考核学生在幼稚园的工作等[36]。除此之外,中心幼稚园设有专门的实习讨论会——“前方教学做讨论会”。该会举办频率为每周一次,每个幼稚园轮流举办,参会成员为晓庄师范校本部全体师生(除因事外)及幼稚园的工作人员[37],主要内容为汇报报告、讨论、交流、评价实习工作等,这种操作行为体现了晓庄师范对实习情况的监督与评价,对师范生的实习过程进行严格把控。
  后来,为加强晓庄师范与小学、幼稚园的联系,晓庄的“中心学校”制改为“学园制”,把各小学和幼稚园改为学园。“学园制”的内容是由一位园长率领志趣相同的师范生做深入具体的教育实验[38],深化师范生的教育实践。
  3.民众学校的教育实习
  晓庄为农村教育扫盲和普及教育,在本部创办了平民学校,在各村设立平民读书处[39],派师范生下去教课。民众学校的教材主要是《三民主义千字课》,是由晓庄全校师生自编而成,授课时数为九十六课,每课十个字左右,预定每天教一课,历时约四个月。除教生字外,还要教学员由家族的观念引导到国家的观念上去[40]。以神策门民众学校为例,晓庄师生每天下午五时,步行到神策门上课,课后摸黑赶回晓庄。上课时间定为七点半到九点半,课前学生自己复习功课,第一节课师生谈话,讲时事,讲常识;第二节课读书识字,课后或唱山歌,或开留声机,或讲故事。有时举行娱乐会,有文娱节目,还有吃糖比赛、猜谜等游艺活动,吸引农民观看[41]。陶行知将中心学校和民众学校作为师范生的实践基地,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形成了晓庄乡村师范教育模式,影响深远。
  三、陶行知师范生教育实践思想对当今师范生培养的启示
  陶行知的晓庄办学模式,成为我国20世纪20、30年代成为教育界办师范教育的典范,积极推动了我国近代师范教育的发展。虽然,今天的师范教育与陶行知的师范教育办学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吸收与借鉴陶行知的师范生教育实践思想,对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正确定位、实习质量的提高、实习制度的完善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重视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发挥师范教育作用
  陶行知在晓庄开展教育试验过程中,一直贯彻“行是知之始”、“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理念。因而,陶行知十分强调师范生实践的重要性,针对旧师范教育“将学理与实习分为二事,简直就是大书呆子教小书呆子[42]”的弊病,指出师范学校不能把学生限制在学校,单纯学习理论知识,这种培养方式会使学生变成实际工作能力薄弱的书呆子。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认为,师范教育非常重要,要有一支宏大的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的教师队伍[43]。2018年,《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师范生教育实践不少于半年”[44],显而易见我国对师范生教育实践的重视。师范教育是我国其他教育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师资的培养质量。师范生教育实践是开展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构成,是培养教师的必要环节。因此,应将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到重要位置,不仅要重视师范生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注重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此提高师范生的质量,从而推进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拓宽师范生的实践途径,推动师范教育发展
  陶行知师范生教育实践思想直接体现在“教学做课程”和师范生教育实习的培养过程。晓庄的师范生进行教育实践的途径除了“教学做课程”外,还有中心学校、民众学校的教育实习。这种多样化实践途径培养出的师范生对推动乡村师范教育的发展和改革,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当今各师范院校大多数通过教育实习对师范生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育实习主要是集中实习、分散实习、顶岗实习。但总体而言,师范生的实践途径较为单一。因此,有必要为师范生提供更多实践平台和机会。首先,在课程设置上,加强实践性。学校可根据自身情况设置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案例教学、模拟教学、 微格教学等,或者是以实践性知识为核心的教师教育综合实践课程[45]。其次,增加技能性的竞技比赛。学校组织一些教学技能大赛或者其他技能型比赛,不仅能提高师范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而且能使学生通过竞赛提高专业技能。最后,丰富实践场所。师范院校可让学生走出学校,使实践场所多样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加强与校外的合作力度,例如,加强与当地中小学的合作,教学设计课可以根据当地的小学课堂进行案例教学、观摩见习等;遴选师范生到国外开展教育实践等探索。另外,可以加强师范生的顶岗实习力度,例如河北师范大学推行的“顶岗实习”模式成绩斐然,该模式沟通理论与实践,使学生受益匪浅。自2006年5月起,截止到2018年3月,河北师范大学已成功开展25期的顶岗实习,该“顶岗实习”模式对其他师范院校具有参考价值。
  (三)完善师范生的实习制度,提高师范教育质量
  陶行知尤为重视师范生的教育实践,对实习目的、实习时间、实习内容、实习评价等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与要求。在实习目的上注重锻炼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晓庄师范有专门的指导部门对实习内容做出明确要求。在实习评价方面,要求师范生每周交报告,并且经常组织讨论会进行批评和总结。这种过程性评价方式更为全面,有利于师范生的长期发展与进步。   当前,我国越来越重视师范生教育实践,出台了一系列教育文件用来规范和加强师范生的教育实践。如《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然而,目前一些师范院校教育实习制度仍流于形式、走过程,只要上交实习报告或实习成绩单,便算完成实习任务。这种方式无法充分锻炼师范生的教学技能,更不能鞏固师范生的理论知识。因此,完善教育实习制度,可以有效地保障师范教育质量。要健全师范生的教育实习体系,其一,明确教育实习培养目标,坚持“四有”好教师的目标要求。教育实习是师范生深入教学工作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教学技能的培养,为今后从事教育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其二,规范教育实习过程。实习中要有严格监督,建立多方参与的教育实践考核评价体系[46]。规范化的实习过程有利于保障实习的有效性;严格的监督有利于保障实习质量;多方参与的评价体系,有利于教师职业的长远发展。其三,建设长期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加强师范院校与实习学校的长期合作,为师范生提供良好的实习环境。其四,建立健全指导教师激励机制[47],为教师提供一些优惠政策,提高教师指导的积极性,保证师范生的实习质量。
  概而言之,陶行知的教育实践理念和晓庄教育模式,探索了乡村师范教育的办学模式,对我国近代师范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陶行知对师范生教育实践地位的认识,以及师范生教育实习的方式有着深刻见解,对现代师范教育的发展有着深远意义,对明确定位师范生教育实践,拓宽师范生的实践途径,以及完善教育实习制度有着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陶行知.行知书信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02.
  [2]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1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318.
  [3][4]周洪宇.陶行知教育名论精要教师读本[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163,164.
  [5]陶行知.陶行知谈教育[M].沈阳:辽宁出版社,2015:65.
  [6]周洪宇.全球视野下的陶行知研究(第2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95.
  [7]周洪宇.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1:211.
  [8]胡晓风.陶行知教育文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649.
  [9][18]何国华.陶行知教育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45-46,104.
  [10] 行知.行知书信集[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1:258.
  [11]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陶行知全集(第2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199-200.
  [12][22]吴奕宽,方善森.陶行知研究集粹[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28,28.
  [1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暨南京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江苏文史资料选辑(第5辑)[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0:104.
  [14]仲兰邨,晋启生.陶行知年谱[M].重庆:重庆师范学院科研科,1981:17.
  [15][19][23][37]朱泽甫.陶行知年谱[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5:164,141,148,148.
  [16][25][31][32][36][40][41]辛元,谢放.陶行知与晓庄师范[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6:27,29,30,32,32,44,47.
  [17] [29][35]南京晓庄师范陶行知研究室.纪念晓庄师范建校53周年复校30周年[M].1980:27,26,26.
  [20]尹建林.新民新村新国新世界陶行知教育思想品读[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1:216.
  [21][39]章开沅,唐文权.平凡的神圣:陶行知[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72,171.
  [24]熊明安,周洪宇.中国近现代教育实验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625.
  [26][27]李友芝,李春年,柳传欣,葛嘉训.中国近现代师范教育史资料(第2册)[M].1983:229,655.
  [28][34]杨效春.晓庄学校与中国乡村教育[M].爱文书局出版社,1928:8,5.
  [30]夏德清,武素月.民盟历史文献陶行知[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4:59.
  [33]储朝晖.陶行知画传[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12:134.
  [38]夏德清,武素月.陶行知[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4:71.
  [42]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4:123.
  [43]陈宝生.陈宝生谈师范教育:为未来生产人才的人必须是高素质的人[EB/OL].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lh/2018-03/16/c_1122545345.htm ,2018-03-16.
  [44]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  http://www.gov.cn/home/2018-01/31/content_ 5262688.htm,2018-01-31.
  [45]兰英,郗海娇.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下的课程整合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9(10):81-85.
  [46][4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EB/OL].  http://www.moe. edu.cn/srcsite/A10/s7011/201604/t20160407_237042. html ,2016-03-21.    The analysis of the normal school students’ educational practice thought of TaoXingzhi
  ——A study on the center of Xiaozhuang Normal School
   Ma Jing-yi
   (School of Education,Hebei Normal University,Shijiazhuang Hebei 050024)
  Abstract: Normal school students ‘  educational practice of Tao Xingzhi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his normal education thought, and his educational practice thought is most vividly displayed in Xiaozhuang Normal School. On the basis of theory, he takes “doing is the beginning of knowledge”, “combination of teaching , learning and doing”, “the society is the school”, “the life is the education” as the core concept of educational practice. In the content and way of educational practice, he carried out the educational practice activities of normal students around the course of “combination of teaching, learning and doing” and set up practice bases on the platform of “Central School” and “public school”. The normal students’ educational practice thought of Tao Xingzhi is still glittering today. It has the value for reference and guidanc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the educational practice ability of normal students, the multiple ways to explore the educational practice of normal student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educational practice system of normal students.
  Key words: Tao Xingzhi; normal school students; educational practice; Xiaozhuang Normal School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来我国幼儿园校园欺凌事件频繁发生,特别是因幼儿教师师德失范而诱发的校园欺凌事件更为引人关注。幼儿时期是人身心发育的重要阶段,幼儿校园欺凌事件严重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加强幼儿教师师德建设,对预防幼儿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及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幼儿时期;校园欺凌;师德失范;师德建设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995(2018)12-
期刊
摘 要:我国关于“做中学”思想内涵的三种理解路径包括“知行合一”的教育传统、“教学做合一”的近代思潮及“自主、合作、探究”的改革理念。当前,美国“做中学”的现实反映为多样的新教学模型与课堂教学中的三种活动样态。未来我国教育改革应坚持重视思维发展的改革传统,激活传统教育思想的脉络,并促进国际理解教育与教育的国际理解。  关键词:做中学;知行合一;教学做合一;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思想;国际理解教育  中
期刊
【编者按】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对人的成长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有关学前教育议题的讨论时常见诸报端,从宏观层面上的学前教育立法、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到中观层面上的普惠性幼儿园建设、学前教育“小学化”防治,再到微观层面上的幼儿教师成长、保教活动开展、课程游戏化等,都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一时成为学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另外,随着国内二孩政策的实施,入园儿童数将大幅度增加,这给学前教
期刊
【编者按】1988年,李强毕业后被分配到武汉小学(原武汉市第二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工作,成了学校中为数不多的男老师。除了期间被借调到其他单位工作两年外,李强一直深耕在武汉小学这片田地里。近30年的教育生涯让李强经历了许多风雨,饱尝了甜酸苦辣,这不仅没有消磨他的意志,反而给了他成长的力量源泉,让他从新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和专家型校长。李强成为武汉小学校长是在2004年,走上新岗位,他像刚走上教师岗位
期刊
摘 要:高层次教师培训已成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教育发展、实现教育公平以及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举措。但是从整体上看,高层次教师培训还达不到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培训过程仍然存在着未建立严谨的教师培训组织体系等问题,因此这就需要研究者分析这类问题的成因与探索解决对策,科学设置培训内容,以切实提高教师培训的有效性,大力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与业务能力。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师培训;高
期刊
摘 要:新时代新手教师的全专业素养对教师教育发展和中西部乡村振兴具有深远意义。基于CIPP框架对UTOP课堂教学观测工具的本土化改进,在对H省W城区、Y城郊、X镇区和H山区与乡村四地的小学开展的实证研究显示:全专业素养的三个维度中,学法素养是当下教师的短板;四地教师全专业素养得分基本呈正向阶梯式分布,除山区和乡村地区得分显著落后外,其余在1%水平上差异不显著。构建教师质量保障体系是中西部山区和乡村
期刊
摘 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致力于推动全球教育发展和改革,在教师工作方面,构建了工作小组和平台,以协调促进各国教师事业发展。为实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教育2030目标,全球教师事业发展需要增加教师数量、提高教师质量、不断重视性别平衡、倡导运用信息技术。对中国而言,教师工作政策的制定需要在基础性、发展性和管理性工作方面不断取得突破,重视中国经验的积累和国际共享。  关键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政策;
期刊
教育部中小学名师领航工程基地班在华中师大开班  教育部中小学名师领航工程基地班9月在华中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顺利开班。  “国培计划·中小学名师领航工程”是教育部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着力建设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重点项目。今年4月,华中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代表学校通过申报答辩,成为教育部首期“国培计划·中小学名师领航
期刊
摘 要: 我国的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后期阶段,高等教育在此阶段会面临不同的挑战和变革。那么,少数民族地区的普通本科院校应如何应对这种变革,促进本地区高等教育公平的实现呢?本文从后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特点入手,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普通本科院校在实现高等教育公平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策略。  关键词: 大众化阶段;民族地区;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5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期刊
摘 要: 教师工作坊项目采用了一种全新的培训模式,对承担教学主体责任的坊主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对负责同一工作坊教学的坊主数量也做出了新规定。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在教师工作坊项目实施中发现,坊主采用的教学策略不同,工作坊呈现出不同的学习效果。本文以山西国培工作坊项目为例进行分析,为工作坊项目坊主提供了教学准备阶段、教学实施阶段、教学评价阶段以及贯穿整个培训过程的有效教学策略建议。  关键词: 教师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