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09年大学生就业仿佛遭遇了“寒冬”,面对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我们的政府,领导以及大学毕业生,应采取怎样的措施和态度来面对眼前的困难?本文通过阐述当前的就业形势,分析就业难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就业压力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5-262-02
一、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观察
2009年伊始,全国数百万高校毕业生早早就加入了求职大军的行列。各大招聘会上,随处可见一身正装的求职者手持简历徘徊在各招聘单位之间。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逐步影响,2009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如同遭遇了“寒冬”一样窘迫。即便你已经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和个人素质,但“准就业”这枚橄榄枝也未必能垂青到你。
据可靠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约610万人,广东超过33万人,比2008年增加4万人左右,人数再创新高。广东省就业指导中心预测,加上外省到粤求职以及往年暂缓就业的学生,2009年预计有超过50万名高校毕业生在广东求职。而广东省2009年总体就业岗位却在减少。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小鲁表示,2009年广东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增长速度预计将有所放缓,2009年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将会是改革开放以来比较严峻的一年。
大学生就业难,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由于美国次贷危机造成的全球性金融风暴,已经冲击到我国的实体经济,导致我国的出口额大大减少,而我家的结构性矛盾就是外出口比重大。现在国外市场对我国产品的需求减少了,导致国内大量工厂的设备资源闲置浪费。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外向型企业纷纷陷入了困境。这样,原本由这些企业提供的大量就业岗位并被取消,造成大量的岗位流失,影响了大学生就业。与就业压力息息相关的另一重要来源是每年几百万的大学毕业生。随着各大高校连年扩招,全国每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长。自2003年到2009年,全国大学生毕业人数由212万剧增到610万。2008年因为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已经停止扩招,但是这几年扩招的影响依然存在。虽然政府正在不断增加就业机会,但面对庞大的就业人群,这无疑是杯水车薪。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仍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严峻挑战。
二、造成大学生就业难局面的原因
(一)全球金融风暴对大学生就业造成重大影响
此次金融风暴在全球蔓延,对我国的经济和产业结构都带来不小的冲击。首先,金融危机导致大量海外人员回流,使得国内高端竞争出现重心下移。这一情况无疑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带来压力。其次,随着金融危机的逐步渗透,我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形势将出现多种不可预见的变化,行业人士预计将有大批外企倒闭、迁移和收缩。从而大幅度地减少求职者的就业空间。另外,如上述所说,由于我经济结构的主要矛盾是外出口比重大,由于全球经济不景气,加上国内经济放缓,国内中小企业也面临缩减规模甚至倒闭的威胁,而每年新增劳动力和毕业生人数仍在不断上升。总体就业岗位减少,就业人数却在不断上升,就业矛盾日益加剧。
(二)高校连年扩招对大学生就业造成压力
据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为115万,2003年212万,2005年338万,而2009年剧增到610万。几年内增长了近500万的大学毕业生。而与之相对应的就业岗位却增长缓慢,其增长速度远远小于毕业生人数的增长。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就是出现了供过于求。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量比社会上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多得多,并且这个趋势正在逐年增长。在当下,许多企事业单位由于受到经济萧条的影响,每年提供的就业岗位也在下降。人数在上升,岗位在减少,这无疑给当前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双重夹击。
(三)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的大学生们是否已经具备良好的就业能力
我国有学者通过实验研究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由5个维度构成:思维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自主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应聘能力。通过分析当前高校毕业生的求职水平和就业能力,概括起来,笔者认为大学毕业生是否已经具备良好的就业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是否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理论知识是创造的基础,知识越广泛,思维越灵敏,创新就更具活力。同样重要的还得具备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当中的专业技能。是否具备较好的专业技能,是决定你能否胜任一份工作的基本前提。2)是否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良好的个人素质包括责任心,人际交流,沟通表达,团队意识及良好的心理素质等等。面对当前社会信息产业化的快节奏生活和工作环境,大学毕业生不仅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工作能力,还要具有良好的团队意识。因为一个项目,一项工程的完成,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众人拾柴火焰高”这是不无裨益的。而良好的心里素质更是必不可少的因素。面对强大的工作压力,纷繁的人际关系和生活琐事,如何去平衡和调节,这就要求我们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3)掌握一定的求职技能。用人单位表示,部分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表现得不够自信,过分紧张,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表现不出自己的实力。更有一些求职者面试时弄虚作假,企图欺骗蒙混过关,然而面对经验丰富的面试官,这无疑是要被拆穿和淘汰的。久而久之,用人单位也会觉得大学生不诚信而丧失信心。4)目前许多大学生的求职意向需要做适当的调整和端正。主要表现在就业理念上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此外,据2008年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六成大学生月薪期望值低于2000元。但近八成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
(四)大学生就业渠道不畅,就业信息不对称
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多数是学校推荐,校园和社会招聘会,网上求职,报考公务员等。然而,学校推荐只能照顾到少量成绩优秀或者能力突出的同学;考公务员要受到专业,志趣,是否党员等限制,这些只适合特定人群。而招聘会和网上求职,实际上并不能满足当前的就业需求。另外,在我国还缺乏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体系,缺少专业的职业顾问。由于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初次就业,他们对劳动力市场运行的了解不充分,如果没有适当的职业服务体系来提供就业信息和职业指导,大学生就业势必要绕一些弯路,这样就导致了就业市场效率的损失。
三、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对策
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式和环境,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无时不刻不在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出谋划策。在新的局势和困难的双重考验下,全国上下更应该要树立坚定的信心,清醒理智地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把握就业机会,从各个方面不断提高和完善自我。
(一)国家出台一系列举措,帮助企业度过难关,促进大学生就业
2008年12月20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总理在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参加了“中日青少年有好交流年”闭幕式活动后,特地前往该校图书馆看望大学生。面对大学生,总理说,请同学们放心,我们把大学生就业放在首位。面对一个马上毕业的研究生关于“现在大学生面临找工作难的问题,对即将面临工作的研究生有什么期望”的问题。温家宝首先向同学们详细阐述了国家目前遇到的困难。并表示,我们国家要研究一整套措施。第一、一些重大的科研专项吸收研究生和优秀毕业生参加;第二、一些大型企业尽管有困难,一定还要吸收、留住大学生和研究生,留住有真才实学的技术干部;第三,学校的科研专项可以用于吸收学生参与研究,延长他们在学校学习和研究相结合的时间,这样既解决他们工作问题,还为今后的实践打下基础;第四、“总还是有一部分同学,可能要从事与自己专业不完全相符的工作,但是这是暂时的现象,我们不希望这样做,因为岗位很紧,所以你们先找到工作,解决生活问题,然后,随着我们经济复苏再调整工作。”温家宝说,公司裁员,对于大学生、对于技术人员、对于技术骨干,一定要留住。要记住一句话: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青山是什么,是有知识的人,当然也包括我们的重大装备。
(二)高校要积极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改进人才培养模式
当前,一些高校的课程设置与社会就业岗位出现脱节,专业趋同,而且严重的供过于求。在教学方式上,没有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和设备,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缺乏创造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用人单位在招聘求职人员时,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事实上许多应届毕业生不仅理论功底不够扎实,而且动手能力也不强。所以就业难,不仅仅是就业环境和经济形势的问题,我们的大学生也要看到自身存在的不足,要及时以改正和完善自我。
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新探索,中国最近推出了针对大学生的“准就业”方案。 该方案将改变传统的大学生等待就业岗位的模式,把大学生集中起来,以高校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进行实践培训,通过国家标准让大学生在“准就业”岗位有一个过渡期,然后走向就业岗位或创业,从而缓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这是我们国家在改进人才培养模式中做出的新尝试。
(三)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端正求职意愿
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提高大学生整体就业水平的基础。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本质上是一种表现力,是毕业生把握并获取就业机会、赢得欣赏的实际能力和比较优势。可以通过深化改革,创新培养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素质、交流表达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追踪和掌握新技术的能力。学校在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时,可以多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例如,参观现代化的工业,企事业单位,尽量争取一些实习机会,让学生们通过切身体会和实际操作来锻炼、提高自己。同时,学校也可以开展一些校园活动,如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各种信息、科技小组活动比赛等等。通过举办这些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交流表达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等,并进一步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和与人沟通协调能力。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仍需进一步端正自己的求职意愿。中华英才网总裁张建国说,“大学生求职可能还有一些急功近利现象。”张建国说,“有一家武汉的职业技术学校,每年有约1万名高考落榜者前去报名学习;而面对大学毕业生的高级职业技能培训,每年只能招到1000名学员。”《2008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调查报告》的统计结果也说明了这一点:大学生在择业时需要更加务实,“获得较高收入”成为他们在选择一份工作时首先关注的。因此,要求我们的大学生应该适当地放低要求,从实际出发。同时,国家教育局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充实统一工作,倡导毕业生到西部地区支教,带动经济发展,组织大学生继续深造和接受技能培训。并且各级地方政府也纷纷做出响应,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优惠政策,帮助贫困学生就业等等。
(四)完善信息服务机制,提供可靠有效信息
大学生就业渠道不畅,就业信息不对称,导致就业市场效率损失,而且很多求职者因为没有接受正确的职业指导而陷入困境。加强大学生就业信息管理服务机制,就要求我们搞好人才市场及招聘工作。一方面要广纳就业门路。尽量争取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同时,要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可以聘请一些国内有名的公司,企事业成功人士进行就业指导讲座,传授经验和心得。另外,高校在大学生刚入学时,就应该组织其进行学习和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样,不至于临到毕业了还不清楚自己的志趣特长在哪。最后,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是非辨别能力,正确区分各中招聘信息的真伪和价值,做到稳中求进。
参考文献:
[1]秦海燕.融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创新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传承.2008(20).
[2]李伟元.例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就业压力.成功教育.2009(1).
[3]杨德胜,袁野.共青团组织服务于大学生就业创业途径的探讨.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7(12).
[4]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河南省人民政府公报.2008(8).
[5]鲁琴.论新的就业压力下学生工作的侧重点.中国成人教育.2008(17).
[6]郑晓明.普通高师院校大学生就业市场营销论.东北师范大学.2005(7).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5-262-02
一、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观察
2009年伊始,全国数百万高校毕业生早早就加入了求职大军的行列。各大招聘会上,随处可见一身正装的求职者手持简历徘徊在各招聘单位之间。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逐步影响,2009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如同遭遇了“寒冬”一样窘迫。即便你已经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和个人素质,但“准就业”这枚橄榄枝也未必能垂青到你。
据可靠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约610万人,广东超过33万人,比2008年增加4万人左右,人数再创新高。广东省就业指导中心预测,加上外省到粤求职以及往年暂缓就业的学生,2009年预计有超过50万名高校毕业生在广东求职。而广东省2009年总体就业岗位却在减少。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小鲁表示,2009年广东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增长速度预计将有所放缓,2009年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将会是改革开放以来比较严峻的一年。
大学生就业难,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由于美国次贷危机造成的全球性金融风暴,已经冲击到我国的实体经济,导致我国的出口额大大减少,而我家的结构性矛盾就是外出口比重大。现在国外市场对我国产品的需求减少了,导致国内大量工厂的设备资源闲置浪费。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外向型企业纷纷陷入了困境。这样,原本由这些企业提供的大量就业岗位并被取消,造成大量的岗位流失,影响了大学生就业。与就业压力息息相关的另一重要来源是每年几百万的大学毕业生。随着各大高校连年扩招,全国每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长。自2003年到2009年,全国大学生毕业人数由212万剧增到610万。2008年因为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已经停止扩招,但是这几年扩招的影响依然存在。虽然政府正在不断增加就业机会,但面对庞大的就业人群,这无疑是杯水车薪。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仍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严峻挑战。
二、造成大学生就业难局面的原因
(一)全球金融风暴对大学生就业造成重大影响
此次金融风暴在全球蔓延,对我国的经济和产业结构都带来不小的冲击。首先,金融危机导致大量海外人员回流,使得国内高端竞争出现重心下移。这一情况无疑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带来压力。其次,随着金融危机的逐步渗透,我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形势将出现多种不可预见的变化,行业人士预计将有大批外企倒闭、迁移和收缩。从而大幅度地减少求职者的就业空间。另外,如上述所说,由于我经济结构的主要矛盾是外出口比重大,由于全球经济不景气,加上国内经济放缓,国内中小企业也面临缩减规模甚至倒闭的威胁,而每年新增劳动力和毕业生人数仍在不断上升。总体就业岗位减少,就业人数却在不断上升,就业矛盾日益加剧。
(二)高校连年扩招对大学生就业造成压力
据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为115万,2003年212万,2005年338万,而2009年剧增到610万。几年内增长了近500万的大学毕业生。而与之相对应的就业岗位却增长缓慢,其增长速度远远小于毕业生人数的增长。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就是出现了供过于求。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量比社会上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多得多,并且这个趋势正在逐年增长。在当下,许多企事业单位由于受到经济萧条的影响,每年提供的就业岗位也在下降。人数在上升,岗位在减少,这无疑给当前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双重夹击。
(三)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的大学生们是否已经具备良好的就业能力
我国有学者通过实验研究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由5个维度构成:思维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自主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应聘能力。通过分析当前高校毕业生的求职水平和就业能力,概括起来,笔者认为大学毕业生是否已经具备良好的就业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是否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理论知识是创造的基础,知识越广泛,思维越灵敏,创新就更具活力。同样重要的还得具备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当中的专业技能。是否具备较好的专业技能,是决定你能否胜任一份工作的基本前提。2)是否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良好的个人素质包括责任心,人际交流,沟通表达,团队意识及良好的心理素质等等。面对当前社会信息产业化的快节奏生活和工作环境,大学毕业生不仅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工作能力,还要具有良好的团队意识。因为一个项目,一项工程的完成,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众人拾柴火焰高”这是不无裨益的。而良好的心里素质更是必不可少的因素。面对强大的工作压力,纷繁的人际关系和生活琐事,如何去平衡和调节,这就要求我们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3)掌握一定的求职技能。用人单位表示,部分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表现得不够自信,过分紧张,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表现不出自己的实力。更有一些求职者面试时弄虚作假,企图欺骗蒙混过关,然而面对经验丰富的面试官,这无疑是要被拆穿和淘汰的。久而久之,用人单位也会觉得大学生不诚信而丧失信心。4)目前许多大学生的求职意向需要做适当的调整和端正。主要表现在就业理念上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此外,据2008年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六成大学生月薪期望值低于2000元。但近八成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
(四)大学生就业渠道不畅,就业信息不对称
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多数是学校推荐,校园和社会招聘会,网上求职,报考公务员等。然而,学校推荐只能照顾到少量成绩优秀或者能力突出的同学;考公务员要受到专业,志趣,是否党员等限制,这些只适合特定人群。而招聘会和网上求职,实际上并不能满足当前的就业需求。另外,在我国还缺乏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体系,缺少专业的职业顾问。由于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初次就业,他们对劳动力市场运行的了解不充分,如果没有适当的职业服务体系来提供就业信息和职业指导,大学生就业势必要绕一些弯路,这样就导致了就业市场效率的损失。
三、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对策
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式和环境,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无时不刻不在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出谋划策。在新的局势和困难的双重考验下,全国上下更应该要树立坚定的信心,清醒理智地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把握就业机会,从各个方面不断提高和完善自我。
(一)国家出台一系列举措,帮助企业度过难关,促进大学生就业
2008年12月20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总理在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参加了“中日青少年有好交流年”闭幕式活动后,特地前往该校图书馆看望大学生。面对大学生,总理说,请同学们放心,我们把大学生就业放在首位。面对一个马上毕业的研究生关于“现在大学生面临找工作难的问题,对即将面临工作的研究生有什么期望”的问题。温家宝首先向同学们详细阐述了国家目前遇到的困难。并表示,我们国家要研究一整套措施。第一、一些重大的科研专项吸收研究生和优秀毕业生参加;第二、一些大型企业尽管有困难,一定还要吸收、留住大学生和研究生,留住有真才实学的技术干部;第三,学校的科研专项可以用于吸收学生参与研究,延长他们在学校学习和研究相结合的时间,这样既解决他们工作问题,还为今后的实践打下基础;第四、“总还是有一部分同学,可能要从事与自己专业不完全相符的工作,但是这是暂时的现象,我们不希望这样做,因为岗位很紧,所以你们先找到工作,解决生活问题,然后,随着我们经济复苏再调整工作。”温家宝说,公司裁员,对于大学生、对于技术人员、对于技术骨干,一定要留住。要记住一句话: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青山是什么,是有知识的人,当然也包括我们的重大装备。
(二)高校要积极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改进人才培养模式
当前,一些高校的课程设置与社会就业岗位出现脱节,专业趋同,而且严重的供过于求。在教学方式上,没有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和设备,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缺乏创造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用人单位在招聘求职人员时,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事实上许多应届毕业生不仅理论功底不够扎实,而且动手能力也不强。所以就业难,不仅仅是就业环境和经济形势的问题,我们的大学生也要看到自身存在的不足,要及时以改正和完善自我。
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新探索,中国最近推出了针对大学生的“准就业”方案。 该方案将改变传统的大学生等待就业岗位的模式,把大学生集中起来,以高校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进行实践培训,通过国家标准让大学生在“准就业”岗位有一个过渡期,然后走向就业岗位或创业,从而缓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这是我们国家在改进人才培养模式中做出的新尝试。
(三)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端正求职意愿
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提高大学生整体就业水平的基础。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本质上是一种表现力,是毕业生把握并获取就业机会、赢得欣赏的实际能力和比较优势。可以通过深化改革,创新培养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素质、交流表达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追踪和掌握新技术的能力。学校在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时,可以多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例如,参观现代化的工业,企事业单位,尽量争取一些实习机会,让学生们通过切身体会和实际操作来锻炼、提高自己。同时,学校也可以开展一些校园活动,如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各种信息、科技小组活动比赛等等。通过举办这些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交流表达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等,并进一步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和与人沟通协调能力。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仍需进一步端正自己的求职意愿。中华英才网总裁张建国说,“大学生求职可能还有一些急功近利现象。”张建国说,“有一家武汉的职业技术学校,每年有约1万名高考落榜者前去报名学习;而面对大学毕业生的高级职业技能培训,每年只能招到1000名学员。”《2008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调查报告》的统计结果也说明了这一点:大学生在择业时需要更加务实,“获得较高收入”成为他们在选择一份工作时首先关注的。因此,要求我们的大学生应该适当地放低要求,从实际出发。同时,国家教育局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充实统一工作,倡导毕业生到西部地区支教,带动经济发展,组织大学生继续深造和接受技能培训。并且各级地方政府也纷纷做出响应,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优惠政策,帮助贫困学生就业等等。
(四)完善信息服务机制,提供可靠有效信息
大学生就业渠道不畅,就业信息不对称,导致就业市场效率损失,而且很多求职者因为没有接受正确的职业指导而陷入困境。加强大学生就业信息管理服务机制,就要求我们搞好人才市场及招聘工作。一方面要广纳就业门路。尽量争取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同时,要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可以聘请一些国内有名的公司,企事业成功人士进行就业指导讲座,传授经验和心得。另外,高校在大学生刚入学时,就应该组织其进行学习和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样,不至于临到毕业了还不清楚自己的志趣特长在哪。最后,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是非辨别能力,正确区分各中招聘信息的真伪和价值,做到稳中求进。
参考文献:
[1]秦海燕.融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创新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传承.2008(20).
[2]李伟元.例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就业压力.成功教育.2009(1).
[3]杨德胜,袁野.共青团组织服务于大学生就业创业途径的探讨.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7(12).
[4]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河南省人民政府公报.2008(8).
[5]鲁琴.论新的就业压力下学生工作的侧重点.中国成人教育.2008(17).
[6]郑晓明.普通高师院校大学生就业市场营销论.东北师范大学.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