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素质在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作用

来源 :广东教育·职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x168jxx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条件、提升教师信息化素质的紧迫性、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和基本素质要求以及教师信息化素质的递升通道进行了阐述,以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教师素质
  
  近十年来,教育信息化技术经历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计算机及其网络已经渗透到校园的各个层面,学校管理、教务管理、课程教学和教学辅导等层面都有信息技术平台的支持。现代教师不仅要适应信息化的环境,而且要引领信息化教育发展,主导信息化的教学,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改革。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的要求,首先必须重构教师的知识框架,把教师的信息化素质作为现代教师基本的重要构件。因为,教师只有具备完善的信息化素质,才能融合信息技术,并运用于教育实践,才能真正成为教育信息化的主体,引领全社会的信息化教育发展,使教育信息化得到有效实施。
  
  一、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条件
  
  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首要任务就是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其次才是包括教师、学生、教育技术人员和教育管理人员在内的信息化相关人员的素质建设。近几年的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已建成校园网。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我国校园信息化建设经历巨大变迁,从引入PC开始,到建设初级校园局域网、中型百兆校园网,乃至大型千兆校园网和互联网数据中心,校园信息化建设几乎每隔几年就会跨上一个新台阶。今天,我国校园信息化建设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步入了“万兆”校园网时代。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科研和办公等领域基本上都接入校园网,多数学校的教室已经提供了校园网接入环境。
  校园网在教学过程中合理有效地应用,不仅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而且会促进教育观念和教学思想的转变。校园网的应用,有利于拓展师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能力,也有利于教师在使用校园网等现代教育技术的过程中,增强终身学习的能力,提高教学水平。因此,通过投入建设大量的现代先进教育技术设施,营造一个良好的信息化氛围和信息化客观环境,是信息化教育的基础条件。
  
  二、提升教师信息化素质的紧迫性
  
  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是我国教育改革的趋势。教育信息化中教师的角色特征和教师的作用将随之变化,教师如果不能转变观念,及时用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和技能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素质,将无法胜任教育信息化条件下的教学工作。积极应对教育信息化的挑战是新时期教师的必然选择。
  研究表明,2007年中国信息化发展总指数为0.630,比上年增长15.85%,在比较研究的33个国家中继续位居第24位,远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0.953。信息化发展指数是由全面反映信息化发展水平的五大要素(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化使用、知识水平、发展环境与效果和信息消费)合成的一个复合指标。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落后的现状,提高我国的信息水平总指数,不仅仅在于注重基础实施等硬件的建设,关键在于加强与教育相关的后四个要素,而在教育信息化中,教师又是四个要素的关键。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主体,只有整合现代信息技术,具备信息化的基本素质,才能适应信息化教育的要求,引领信息化教育的改革。
  
  三、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教师在信息化教学中的作用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信息化教学的重要特点是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应用以电脑多媒体、视频、动画、计算机模拟以及网络通讯为表现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体现了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管理自动化和环境虚拟化等特点。从而使传统教学中教师、学生和教材三要素通过信息技术得到高度融合和协调。
  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由“填鸭”式发展为“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学习的目标,也不再仅仅是为了获取现成的知识,而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提高创新能力的过程。因此,教师成为了知识学习的指导者,需要引导学生构建适合自己个性的知识体系,推动学生开拓创新,发展自己。教师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决定了教师仍将是教育教学的管理者,但是应该赋予信息化的特征,这是教育信息化实践和发展过程中,现代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
  
  四、教育信息化中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
  
  教师信息化素质可分为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及信息心理素质等几个方面。教育的信息化首先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化素质。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要遵守信息道德,懂得维护信息安全。(2)要对信息化、信息化教育和信息社会的特点有准确的理解;对信息有较强的敏感度,有强烈的信息意识及获取所需信息的欲望;能从自身教学出发认识获取信息对教育与科研工作的重要性。(3)要关心教育信息化进程,积极投入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学习和教育信息化相关工作;利用信息及其相关技术手段解决学习或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相关问题,能灵活地通过多种渠道迅速获取有效信息。(4)能较好地接收、存储、管理、快速提取和发布信息。(5)能准确、快速地从不同角度解读和评价各类信息。(6)能对相关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创造性地使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能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展现自己合成的新信息。教师要学会进一步将以上一整套信息技术更好地运用于自己的继续学习、工作和交流中,强化自己在信息化方面的素质。
  
  五、教师信息化素质的提升
  
  提高教师信息化素质的目的在于为教育信息化服务,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网络中心主任祝智庭认为,教育信息化应被看作一个过程,其结果是达到一种新的教育形态即信息化教育。如果教师的信息化素质只停留在技术层面上,信息技术在教育中仅表现为拟物作用,那么信息技术只是被用于强化传统教育,而不是用于促进教育改革,就不可能实现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信息化的目的,不可能实现教育现代化。
  因此,教师在提升信息化素质过程中,要注重提高应用信息技术工具来解决信息化教学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教学实践中要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将信息技术既作为意识,又作为内容、方法和手段,融于课程及学科教学中。指导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和解决问题的工具,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用科学系统的方法对信息技术与课程及学科进行整合是教师信息应用能力的高次境况。
  课程整合要将各种技术手段恰当地应用到课程中。教师将课堂教学从传统的教科书、讲义、粉笔和黑板中解脱出来,这只是处于现代教学的开始阶段。要达到课程整合的目标,教师不仅要掌握信息技术手段,还需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质、本学科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传统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在教学中不断提高对相关信息的整合能力,并根据所获取的最新教育教学信息,组织和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和策略。
  有研究提出运用“整合——层级探究模式”培养教师的信息素质,把信息素质分为三个层次:操作层次、应用层次和内化层次,在操作层次上主要培养教师应用计算机和网络等信息技术的水平;在应用层次上主要培养教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问题,探究如何有效地运用于教学实践;在内化层次上的培训更注重个人化,是个体信息文化素养的形成阶段。
  硬件的建设和教师信息技术层面的提高是初级的,也是容易实现的,重要而艰巨的任务是教师信息化素质的融合内化与升华,这是引领信息化教育发展的驱动力,教师须致力于提高这些方面素质,以在促进信息化教育发展过程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中山市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1]余莹.高校校园网建设的探讨与研究[J].大众科技,2008,(1).
  [2]马宁,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EB/OL].http://www.etc.edu.cn/articledigest10/xinxi-jishu.htm.
  [3]梁建国.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应用[EB/OL].http://www.shxbe.com/Zlcms/Web
  publish/contentPage.action?contentId=24959.
  责任编辑何丽华
其他文献
本文阐述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防晒霜检验》教学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完成一系列循序渐进的工作任务和评价表,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能帮助学生成长为
摘要:本文结合中职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目标,分析了当前中职生的学习现状,论述了阅读训练对培养英语语感能力的作用,提出了如何培养语感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中职;阅读;训练;语感培养  大量的英语阅读训练是扩展学生知识视野和提高学生语感能力的重要途径,阅读不应只是为了掌握语法、词汇,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获取新的知识,提高认知水平、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通过阅读,学习者也可得到必要的语言输入,从
2001年在美国发生的“9·11事件”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人类战争新的里程碑。突然袭击的凶残,悲剧的惨烈,让各国政府以及全球善良的民众大为震撼。美国政府事前的毫无警觉,事
摘 要:数形结合是根据数量与图形之间的关系,认识研究对象的数学特征、寻找解决问题的一种数学思想。本文结合具体事例,论述了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直观性、快捷性、奇异性和突破性。  关键词:数学;数形结合;教学方法  数形结合的思想,简而言之即对于所研究的代数问题,有时可研究其对应的几何性质使问题得以解决(以形助数);或者对于所研究的几何问题,可借助于对应图形的数量关系使问题
摘 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双师型”师资队伍水平是次发达地区职业教育顺利发展的关键。对照“双师型”教师标准要求,次发达地区中职学校的“双师型”师资还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如何建立一支师德高尚,具有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关系到次发达地区中职学校办学特色、发展规模和人才质量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次发达地区;中职学校;双师型     在次发达地区发展中职教育是推进当地人
收稿日期:2014-04-16  作者简介:丘英(1972-),女,广东梅州城西职业技术学校语文一级教师。研究方向: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生本教育理念、积极心理学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及探索。(广东梅州/514031)摘要: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入学门槛低,中职生源质量下降,出现的一系列课堂问题行为困扰着中职教师。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就中职生课堂教学出现的系列问题作为着手点,着重探讨解决的对策。  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