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同时,《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提出“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上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和旅游业新政策的出行。要求学校导游人才培养定位应力求围绕全陪导游,地接导游、景区导游的服务技能要求。因此需要按照旅游企业员工岗位能力出发设计课程内容,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更应该考虑到学生今后的职场需求。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是教改的关键环节。
1.传统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高职人才培养一般实行前两年校内理论学习,后一年或半年校外实践训练的培养模式。我校导游专业过去2年的实践教学主要采取的是“2+1”的实践教学时间安排模式。在进行实习过程中我们发现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与导游工作的时间段不匹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旅游旺季都集中在每年的5~10月之间。实习生在上岗之前还需要1个月左右的时间参加岗前培训和完成身份的转换——从学生转换为社会人。也就是每年的4~11月之间是最佳的实习时间段。但是,大部分高职院校和专业采取的都是“2+1”的实习模式,基本从头一年7月开始到第二年的5月结束,中间从12月~第二年3月有长达4个月的旅游淡季。淡季工作量小,达不到实践教学的目的,同时,增加企业的人力成本,对学校来说也增加了实习管理的难度。
(2)不符合循序渐进学习认知规律。根据循序渐进的学习认知规律,教学方法和技能实践等应该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深化,使学生系统掌握理论知识、技术、技能。“2+1”模式为先学习理论后进行实践,缺少从实践再回到理论学习的环节,割裂了理论与实践学习的联系。
(3)校企合作处于初级阶段.虽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已在职教界达成共识,但真正意义的、深度的符合校、企、学生三方意愿的合作模式还没有形成,企业对人才培养缺乏热情,这与校企合作共同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2.“淡旺互补”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我校导游专业在4年的教学中,创新提出了“校企合作、淡旺互补、双师双证”的导游人才培养新模式。
(1)校企合作。“校企合作” 是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参加实训有机结合的方式。根据旅游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设置课程,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组织教学内容,以专业服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与企业一起开发教材,由企业选派行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淡季进入学校进行实践课程的授课。校企共同举办各类技能竞赛,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和技能的提高。目前,我校已与30多家旅游企业签订合作协议。
(2)淡旺互补。“淡旺互补”是利用旅游活动的淡季、旺季进行工学互补,学院学生“旺进淡出”,在旅游旺季安排学生进企业见习、顶岗实习,学生作为企业中一员,由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指导学生进行实习和工作,使学生在工作岗位上接受职业技能锻炼,淡季则回校学习。专业课教师在旺季进入企业以提高技能。旅游企业的职工“淡进旺出”是指员工在淡季到学院“充电”学习,同时指导学生的校内实践课程;旺季则回到工作岗位,指导我院学生实习。
(3)双师双证。“双师双证”是我院实践“产业服务行业”提出的培养方式与目标 。“双师”是指学院在进行专业教学和实践时,实行导师制,为每名学生确定两名导师:一名导师是校内的专业课教师,另一名是企业的行业能手,使学生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能得到指导。导游专业现已聘请校外指导教师20余人。 “双证”是指学生通过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毕业时既获得学历证书,又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3.“淡旺互补”人才培养的现实效果
导游专业实施“校企合作、淡旺互补、双师双证”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使导游专业解决了人才培养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使学生在工学交替中得到极大锻炼,缓解了旅游旺季的“人力荒”,缓解了旅游企业员工的“知识荒”。因此这一改革方案可以使学院、学生和旅游企业三方满意。
(1)有效解决导游人才培养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达到学院和社会满意。在传统的职业教育中往往实行前两年校内理论知识学习,后一年或半年在校外实践训练的培养模式,时段安排较为明显。导游专业在培养学生时,按照“全员参与、全程贯通、全面管理”的“三全”育人模式,让所有学生都按照这一培养方案,理论与实践三年不间断,工学交替,互相补充,将理论实践结合,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过程中增长知识,提高技能。
(2)在工学交替中强化了学生的职业技能,让学生满意。通过校企合作的新模式,让学生在旅游企业中实习、见习的时间更多、内容更实、方式更活、所接受的锻炼机会更多。时间更多:原来的实习方式只有集中的半年或一年,现在根据旅游行业的淡旺季调整实习和上课的时间,见习、实习的时间比原来增加了50%;内容更充实:在旅游旺季进行实习,学生以员工的身份参与旅游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有非常实在的实习内容。学生实战时间更多、内容更实、方式更活,因此学生获得的锻炼机会也就更多了。
(3)缓解旅游行业人力资源紧张的局面,达到旅游企业满意的实习政策。通过“淡旺互补”这种培养模式缓解了旅游企业的“用工荒”,缓解旅游旺季的“人力荒”,缓解旅游企业员工的“知识荒”,达到学院和旅游企业的深度合作的目的。
近年来我国旅游行业因为工作条件艰苦、收入待遇不高,因而用工荒的现象突出。而实习学生的到来可填补这一空缺,使企业缓解人力资源紧张的局面。尤其是在旅游旺季,为旅游企业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成本。而旅游公司利用旅游淡季,组织员工到高校学习、充电、研讨,对员工进行系统的业务知识培训,提高了员工的素质,为旅游企业的发展培养了人才,缓解了旅游企业员工的“知识荒”。因此这种“淡旺互补”的方式深受旅游企业的歡迎,为学院和旅游企业的深度合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邱 燕.以“校企合作”方式促进高技能人才培养——高职高专实践教学改革浅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6).
[2]刘 洋,冯 丽.以就业为导向,整合高职高专课程体系——以乌海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为例[J].求知导刊,2016(1).
1.传统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高职人才培养一般实行前两年校内理论学习,后一年或半年校外实践训练的培养模式。我校导游专业过去2年的实践教学主要采取的是“2+1”的实践教学时间安排模式。在进行实习过程中我们发现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与导游工作的时间段不匹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旅游旺季都集中在每年的5~10月之间。实习生在上岗之前还需要1个月左右的时间参加岗前培训和完成身份的转换——从学生转换为社会人。也就是每年的4~11月之间是最佳的实习时间段。但是,大部分高职院校和专业采取的都是“2+1”的实习模式,基本从头一年7月开始到第二年的5月结束,中间从12月~第二年3月有长达4个月的旅游淡季。淡季工作量小,达不到实践教学的目的,同时,增加企业的人力成本,对学校来说也增加了实习管理的难度。
(2)不符合循序渐进学习认知规律。根据循序渐进的学习认知规律,教学方法和技能实践等应该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深化,使学生系统掌握理论知识、技术、技能。“2+1”模式为先学习理论后进行实践,缺少从实践再回到理论学习的环节,割裂了理论与实践学习的联系。
(3)校企合作处于初级阶段.虽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已在职教界达成共识,但真正意义的、深度的符合校、企、学生三方意愿的合作模式还没有形成,企业对人才培养缺乏热情,这与校企合作共同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2.“淡旺互补”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我校导游专业在4年的教学中,创新提出了“校企合作、淡旺互补、双师双证”的导游人才培养新模式。
(1)校企合作。“校企合作” 是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参加实训有机结合的方式。根据旅游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设置课程,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组织教学内容,以专业服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与企业一起开发教材,由企业选派行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淡季进入学校进行实践课程的授课。校企共同举办各类技能竞赛,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和技能的提高。目前,我校已与30多家旅游企业签订合作协议。
(2)淡旺互补。“淡旺互补”是利用旅游活动的淡季、旺季进行工学互补,学院学生“旺进淡出”,在旅游旺季安排学生进企业见习、顶岗实习,学生作为企业中一员,由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指导学生进行实习和工作,使学生在工作岗位上接受职业技能锻炼,淡季则回校学习。专业课教师在旺季进入企业以提高技能。旅游企业的职工“淡进旺出”是指员工在淡季到学院“充电”学习,同时指导学生的校内实践课程;旺季则回到工作岗位,指导我院学生实习。
(3)双师双证。“双师双证”是我院实践“产业服务行业”提出的培养方式与目标 。“双师”是指学院在进行专业教学和实践时,实行导师制,为每名学生确定两名导师:一名导师是校内的专业课教师,另一名是企业的行业能手,使学生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能得到指导。导游专业现已聘请校外指导教师20余人。 “双证”是指学生通过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毕业时既获得学历证书,又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3.“淡旺互补”人才培养的现实效果
导游专业实施“校企合作、淡旺互补、双师双证”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使导游专业解决了人才培养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使学生在工学交替中得到极大锻炼,缓解了旅游旺季的“人力荒”,缓解了旅游企业员工的“知识荒”。因此这一改革方案可以使学院、学生和旅游企业三方满意。
(1)有效解决导游人才培养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达到学院和社会满意。在传统的职业教育中往往实行前两年校内理论知识学习,后一年或半年在校外实践训练的培养模式,时段安排较为明显。导游专业在培养学生时,按照“全员参与、全程贯通、全面管理”的“三全”育人模式,让所有学生都按照这一培养方案,理论与实践三年不间断,工学交替,互相补充,将理论实践结合,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过程中增长知识,提高技能。
(2)在工学交替中强化了学生的职业技能,让学生满意。通过校企合作的新模式,让学生在旅游企业中实习、见习的时间更多、内容更实、方式更活、所接受的锻炼机会更多。时间更多:原来的实习方式只有集中的半年或一年,现在根据旅游行业的淡旺季调整实习和上课的时间,见习、实习的时间比原来增加了50%;内容更充实:在旅游旺季进行实习,学生以员工的身份参与旅游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有非常实在的实习内容。学生实战时间更多、内容更实、方式更活,因此学生获得的锻炼机会也就更多了。
(3)缓解旅游行业人力资源紧张的局面,达到旅游企业满意的实习政策。通过“淡旺互补”这种培养模式缓解了旅游企业的“用工荒”,缓解旅游旺季的“人力荒”,缓解旅游企业员工的“知识荒”,达到学院和旅游企业的深度合作的目的。
近年来我国旅游行业因为工作条件艰苦、收入待遇不高,因而用工荒的现象突出。而实习学生的到来可填补这一空缺,使企业缓解人力资源紧张的局面。尤其是在旅游旺季,为旅游企业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成本。而旅游公司利用旅游淡季,组织员工到高校学习、充电、研讨,对员工进行系统的业务知识培训,提高了员工的素质,为旅游企业的发展培养了人才,缓解了旅游企业员工的“知识荒”。因此这种“淡旺互补”的方式深受旅游企业的歡迎,为学院和旅游企业的深度合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邱 燕.以“校企合作”方式促进高技能人才培养——高职高专实践教学改革浅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6).
[2]刘 洋,冯 丽.以就业为导向,整合高职高专课程体系——以乌海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为例[J].求知导刊,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