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盐,你必须知道的细节

来源 :健康与营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iandid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盐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哪些影响?我国居民的盐摄入量超标吗?
  A:盐作为生活中的一个必需品,与我们的健康密切相关。适当的盐(钠)摄入,可调节体内水分、维持酸碱平衡、维持血压正常、增强神经肌肉兴奋性等;但如果长期摄入过多的盐,就会对健康造成危害,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我国居民饮食讲究“咸鲜”,盐摄入较高,2010年的全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结果显示,有近3/4的居民每天摄入盐的量超过6g的推荐摄入量标准。随着我国高血压人数的不断攀升,如何控制居民盐摄入愈来愈受到关注。
  听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进行了一个关于 “中国城市居民盐相关知信行调查”的项目,您能大致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A:实践证明,通过有效地传播盐相关健康知识和减盐技能,提高居民对该健康问题的认识,指导居民选择低盐膳食,是控制高血压及相关疾病流行的一个重要措施。为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在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的支持下,实施了“中国城市居民盐相关知信行调查”项目,旨在了解我国城市居民对盐相关的健康素养,为制定有效的宣传措施提供依据。
  该项目于2014年5~9月份分别在广州、武汉、成都和沈阳市的28 000余名中小学生及其家长和在校教职员工中开展。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对于盐与健康基本知识还有待提高,特别是对高盐食物和高盐调味品的认知较低;缺乏主动采取控盐相关的行为,家长对孩子的认知有影响。
  该调查有哪些主要发现吗?
  A:通过该项调查,主要有6点发现。
  1. 盐与健康基本知识有待提高。35.4%学生知道我国推荐的健康成人每日盐的摄入量(6g)的标准,低于家长(46.3%)和教师(50.9%);32.8%学生知道食盐中的“钠”对健康有影响,也低于家长(45.1%)和教师(66.0%);知道长期吃比较咸的食物会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的比例相对较高,学生为70.3%,家长为75.4%,教师为85.3%。
  2. 对高盐食物认知较低。只有2.7%的学生、3.6%的家长、4.0%的教师能够全部选出5种含盐高的调味品(酱油、酱类、味精、豆腐乳、花生酱或沙拉酱),其中对于花生酱和沙拉酱的认识最低,不足15%;对于含有较多的“看不到的盐”的8种常见食品中,只有1%能够全部选出,其中对奶酪和龙须面的认知度最低,约20%。
  3. 高盐食物摄入较高。约55%的调查对象每周至少吃一次咸菜或腐乳、臭豆腐、酱类(豆瓣酱、黄酱、花生酱、沙拉酱等)含盐高的调味品;51.2%家长和40.9%教师每周至少吃一次加工肉制品或盐焗坚果、果脯、方便面、薯片等含盐较高的食物,学生高达72.7%。
  4. 控盐相关行为有待改善。约1/4家长和教师、1/3的学生没有听说过低钠盐,仅有14.1%的家庭经常使用低钠盐。约1/3家长和教师、近1/2学生没有听说过限盐勺,25.5%家庭有限盐勺,但其中只有26.4%的家庭经常用它来控制一家人用盐量,近1/2的根本不用或只当普通盐勺使用。购买食品时,仅有22.8%的家长、25.4%的教师和17.7%的学生经常或总是选择含盐低的食物,约1/3的调查对象从不或很少主动选择含盐低的食物。在外就餐时,51.7%的家长、54.6%的教师、61.6%的学生很少或从不要求把饭菜做得清淡些。约1/3的调查对象知道营养成分表中必须标示钠,只有约15%的调查对象经常或总是根据营养成分表来挑选食物。
  5. 盐相关的健康知识获取途径。过去一年当中,主动了解过盐与健康的知识的家长有39.7%、教师为43.6%,而学生更低,为29.5%。调查对象获取相关知识的途径以电视健康栏目为主,其次为报纸杂志。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微信了解健康知识的比例,家长、教师和学生分别为22.3%、28.5%和20.1%,高于宣传手册、宣传栏等传统的健康传播手段。
  6. 家长对学生盐相关知识知晓率的影响。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家长对盐相关的健康知识知晓率上升,同时孩子的知晓率也上升;家长对于含盐较高的调味品或食品认知准确,其孩子也有相对较高的认知率。
  通过以上调查,您觉得未来我国在控盐方面应该如何发展?
  A:以上调查结果提示,应进一步加大盐相关健康知识的宣传工作力度。在内容上,应着重提高居民的认识和重视,使得发放的限盐勺等限盐措施能真正派上用场,同时,要介绍常见的高盐调味品和食品,使居民选购食物时做到心中有数。在形式上,应利用多种途径,尤其在当前我国使用移动网络人数迅速增加的局面下,应充分利用新媒体进行宣传。在宣传场所方面,应该社区和学校共同行动,利用家庭成员的相互影响,提高整个家庭成员的意识、知识水平和减盐技能。在人群上,应着重加强对家庭中负责做饭和采购人群的宣教;另外,更要加强对儿童青少年的宣传教育,因为这不但能影响他们现在的健康,也能决定他们将来家庭的健康。



其他文献
Q男宝宝,24个月,身高91厘米,体重12 .5公斤。8个月之前母乳喂养,8个月之后喂配方奶。现在每天喝大约400毫升奶。牙齿基本长全,睡觉后多汗,枕秃明显。做过三次微量元素测定(指法采血),数据正常。零星吃过几次伊可欣和钙剂。是否缺钙?如何补钙?  神经活动类型比较兴奋的孩子,仰卧时动得比较多,容易发生枕秃,比较胖的孩子出汗多,枕部不舒服,喜欢来回蹭,也容易发生枕秃。后脑枕部是容易受到磨擦,睡眠
期刊
Q宝宝出生后一周发现颈部有一个硬疙瘩,后来确诊是先肌性斜颈,现在已经按摩3个半月了,疙瘩已经完全没有了,这样是不是就痊愈了,不用再按摩或者手术了呢?  宫内胎儿的姿势和分娩过程,都可能造成孩子颈部两侧胸锁乳突肌发育不一致或一侧受到损伤,致使生后头歪向一侧,即先肌性斜颈。请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及早开始按摩受损侧,能有效缓解受损的肌肉,纠正斜颈,避免偏头、两侧脸部发育不对称等继发问题的出现。至于宝宝的
期刊
Q我28岁,性生活频繁的时候就会尿频尿痛。去医院就诊后,诊断为尿道炎,开了头孢和阿莫西林。服用后,症状消失。最近,性生活后又开始犯病,由于准备怀孕没敢吃药。去泌尿医院检查后,说是尿道融合症,建议做手术。我在网上查过,很多人都说没生孩子前,最好别做这个手术。您说我该怎么办?这个手术到底能不能做呢?  性生活频繁引起尿频、尿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当然,持续频繁就需要查明一下原因。从你叙述的情况看,我认为
期刊
有句俗话叫做『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金秋十月,你准备好迎接秋乏来袭了吗?  元气亏空易疲倦  经过酷暑的煎熬,身体的疲劳度似乎已经积攒到了极点,到了“秋乏”的季节,身体自然会变体加厉,头晕、目眩、四肢无力,搞得你成天无精打采,任你怎么休息也缓不过劲来。其实这“亏空”是身体以前就欠下的。“疲劳生于内”,身体内部都乱了套,整个人也就蔫了。中医认为,疲劳的根源在于人体元气不足。元气是人体生命
期刊
普洱茶的“茶气”  茶气,对普洱茶品茗具有极重要地位,也是普洱茶最主要特色之一。有形的茶通过无形的气进入人体内部,运行于经络之中,作用到人体相关部位而引起人体知觉的变化。茶之气如果达到了一定强度,会促使人体微循环运转得以改善,从而使得品茗者除能够感受到强劲口腔感觉外,还能感受到热气在体内温流、激荡升腾、毛孔松弛微张、微汗、打嗝、排气等身体感觉,并在品饮后有一种浸沐在愉悦轻松、飘然安舒的意境感受中,
期刊
味道的感受  味蕾是人的味觉感受器,人类大约有10 000个味蕾,每个味蕾由50~150个感受器细胞组成,味蕾除了分布在舌头上,还少量分布于腭、咽等部位。这些感受器细胞的寿命只有1~2周,凋亡的感受器细胞会被新的所替代。感受器细胞都能感受到酸、甜、苦、咸四种基本味道,但每一个感受器细胞会对其中一种味道反应特别灵敏。  我们的味蕾,能觉察到稀释1/200的甜味、1/400的咸味、1/75 000的酸
期刊
怎么就一不小心“堵”住了呢?  答案就一句话:谁叫你任性!  在探讨便秘发生原因之前,必须明确什么是便秘!严格意义上讲,满足两个条件才能称之为便秘,即排便频率低+排便过程困难。通常情况下,一周排便2次以下且排便痛苦费力、便硬才叫便秘,二者缺一不可。比如家里有小宝宝的妈妈都知道,纯母乳喂养的孩子可能会出现几天不排便但是排出的便不干、不硬,排便时也不费力的情况,这一现象就不能称之为便秘而被称作“攒肚”
期刊
江西瓦罐属于江西人传统的饮食文化之一,是赣菜的代表,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各种肉类、蔬菜等食材混合各种特定的中药材,在充满着灵性的瓦罐中,通过木炭的文火,慢慢地浸润、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数小时以后,一罐罐透着食材的原香,又无比温暖的浓汤终于呈现在了我们的餐桌上。  江西瓦罐的由来  要说江西瓦罐煨汤的历史文化,不得不说一个故事:相传明末崇祯三年,战乱纷起,民生潦倒。钦点翰林大学士汤斌时任
期刊
甜蜜的爱  树莓巧克力蛋糕配香草冰激凌、鲜草莓  覆盆子蛋糕  材料:  覆盆子果泥360 g,蛋黄88 g,吉士粉16 g,糖160 g,明胶10 g,鸡蛋白160 g。  做法:  1. 将果泥煮沸,并倒入蛋黄和糖。  2. 将吉士粉加热后放入明胶。  3. 将糖放入鸡蛋白中打发。  4. 将以上材料混合。  5. 放入模具定型。  核桃巧克力脆饼  材料:  黄油120 g,糖180 g,盐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