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一直想说说我的第一次—
看官们别想歪,我说的是人生中的第一次出国自助游。尽管食物不那么可口,风景不那么迷人,但只要一想起,就会露出恍惚的微笑,正是“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的私家感。
第一次出国游的目的地是越南的河内和下龙湾。全程都由好友Y作主,去哪儿,住哪里,我从不过问。同行的D和我均未出过国,我们至今仍不明白,这种全然的信任源自哪里。我理想中的目的地是西贡,可Y这个悭吝的妹子因为河内往返西贡的机票太贵,早把西贡从目的地删除。作为70后长大的一代,异域爱情的启蒙课程少不了杜拉斯的《情人》和梁家辉主演的同名电影,并因之对一个地方产生爱恋,总幻想着有一天能够亲临其境,爱着TA的爱,苦着TA的苦,方不虚此行。
同行的三个女孩,Y走实用主义路线,D属于浑浑噩噩的畅游派,旅行于她,好像只是捧捧朋友的场,一起走一遭而已。西贡之行泡汤,于我,那烦恼和惆怅亦如小阳春。中国人讲凡事留有余地,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后来因为工作,我得到一个免费游西贡的机会,总算领会到,旅行快乐的根本,其实就是D的随遇而安。
Y领我们抵达的第一站是下龙湾。记忆中是从广西友谊关出境,坐了五六个小时长旅途车才抵达下龙湾的某个小镇,我们在那里寄出了生命中第一张来自国外的明信片,差不多两个月后几近淡忘时,我的一个朋友告诉我她收到明信片时的喜悦,才知道,2008年,出国游仍是人生大事。我们三个在小镇邮局写祝福语时,都神情庄严,字斟句酌,不像后来,随便以一句“best wishes”打发。再后来,在欧洲各大著名景点看到卖明信片的小贩时,还会无端抱怨全世界旅游景点的明信片都没有创意,避之惟恐不及,这又是后话了。
那一天车船劳顿,方才亲到下龙湾的芳泽—
对我这种来往桂林好几回的人,下龙湾的山水,实在寻常。我喜欢看的是船家的待人接物,有胡兰成说的“人世的亲”。我和好友D、Y在上层,楼下一大家子人,不知道是当地游客还是船家的亲戚,一路上谈笑晏宴,那种发自肺腑的热情,是我少年时才常见的欢欣。楼上楼下,分明是三个世界。我们三个一路忙着拍照,吃着从水上人家买的新鲜水果。甲板上的老外身着三点式泳衣,趴着做日光浴。我第一次看见时髦男女袒胸露背于大太阳下,自信又坦荡地享乐,内心的震撼自不待言,表面还强作镇静,投以淡定的微笑。
船行到半旅,一越南帅小伙上楼来求合影,把我们当成了老外。Y顺嘴给这小伙取名越南苏醒。我回来看照片,发觉小伙子的发型和气质还真的与之神似。后来我们坐长途车前往河内时,竟然又在同一辆大巴上相遇。不知不觉地走了两小时,车子在中途休息站,眼尖的Y赫然发现了他,把我和他做了很多旖旎的想象。可惜他中途不知道何时下车,我们再没有像电影里演的那样,一天邂逅三次。
这种露水般的艳遇,是单身女郎的旅行恶趣味之—
在河内,Y领我们住老城区,这也成了我后来旅游的惯例,能住老城绝对不住新城。信步闲逛,老河内的街巷完全没有古今。夜深月色如银,照拂在供奉在各处的佛像上。小旅店的隔音效果极差,深夜和清晨,都能听到呼啸而过的摩托车声。第二天我们上街才发现,此地的士和公交不甚发达,摩托车是主要代步工具。如此早出晚归,反映出河内人的勤俭,梁朝伟主演的电影《三轮车夫》的余韵犹在。我们在河内的三天三夜,大多数靠走路和三轮车。每次坐人力三轮时,我都有种负罪感。《骆驼祥子》的冤屈,似乎还在四周环伺,干脆以步代车,正中Y的下怀。
穿街走巷,我喜欢研究路人的表情,眼神疏离者有之,却全无中国式匆忙。3年后温州发生动车事故,有首《中国,请慢下来》的长诗令人哀,我分外怀念河内人大街上的闲庭信步。世界是平的,不知道汹涌的经济大潮是否摧拉速杇了他们的慢生活?
旅行要趁早,希望全世界此起彼伏的新城市运动,不要淹没了河内的老与旧才好—
河内的巷子不宽,行走的人执守有礼,东南亚其他城市也此风悠然。楼上的住户们喜欢把墙面刷成明黄或赭红等艳色,窗台上一律种着花和植物,如今忆来仍觉豁达明亮。我们等了两个晚上才买到越南传统水上木偶的票,故事老派,却爽烈清嘉,这种世间风景,总觉得是中国大都市失传的。
我要吐槽的是越南的吃。并非越南无美食,而是餐馆太少,物以稀为贵。掌控我们一行财政大权的Y,以节俭闻名于友朋,自然舍不得让我们吃贵的。因为第一次出国经验不足,我们把换外币的事交给了Y,于是,整个越南行,手上没有任何可支配的美元或越南盾。可见,无论何时何地,女性经济独立是十分必要的。
仰人鼻息过日子,我和D只能忍受好几顿晚餐,Y都以四元一碗的越南米粉打发我们。有一晚,就着黑暗的路灯,我仍能发现米粉里的猪头肉有好几根杂毛。肠胃一时翻江倒海,不明白当地人如何能食之泰然,仿佛摆在面前的是一碗上好羊杂汤。
多方抗议之下,Y允许我们到河内的一家夜市改善伙食,吃上一顿带肉的土豆泥饭。此饭本身并没有太多讲究,洁净可喜。关键是,夜市能见证沸腾的河内生活。老板和路人皆亲善,分食一碗土豆泥饭的情侣,执着而满足的神情,难免让人生出惜物爱物之情。
越南也有美食,但大多是泊来的,可见做的是游客生意,难得是复制到位,甚得良师真传。我在武汉常混法餐馆或泰餐厅,总觉得大厨们诚意欠奉。师傅们知道了,估计会打飞的过来捍卫名节。我们惟一吃的一顿大餐,是参观历史博物馆后,在中国大使馆后的曲灏街咖啡餐厅里。归期临近,手有余粮,Y特许我们可以按自己的喜好点单。我点了小乳鸽、黑森林蛋糕和咖啡,付账时,人均30美元的账单,被Y念叨至今。但咖啡和糕点之正宗,今日仍可排入我出游餐厅满意度之Top 10。
这次越南行给我们的另一个教训便是无钱寸步难行。因为Y厉行节约,越南一行9天,我一共只花费5000元左右,战绩史无仅有。她以不忍看车夫辛苦的名义,不许我们坐3元一趟的三轮车,从河内回来后,发现右脚大姆指竟长了鸡眼。虽做了小手术成功切除,留下的疤痕,成了在河内暴走的刺青。
后来,我们三个再出境游时,我和D一定换足当地的货币,Y能够控制的,只有我们公共的旅行资金。仿佛是为了报复第一次,每至新地,我对美食的贪新和贪婪,常常引她叹息,却又无可奈何。
从越南旅行回来时,记者的职业属性使然,很想给越南的旅游部门喊话,大力推广餐饮行业,那里迫切需要价廉味美的中餐大厨来拯救味蕾,然而如此会降低游客的灵魂高度——去一个陌生的城市,本该专注于感受它的此时此刻,而不是沉迷于口腹之欲这等低级趣味。
因为第一次的艰辛,格外感谢Y和D,我们从1999相识,结伴出境游亦有三五回,即使后来我们分居两个城市。梁实秋感叹说,真正理想的伴侣是不易得的,客廳里的好朋友不见得即是旅行的好伴侣。我们三人行,Y是暴走族,行程细致到以小时计,非贪心地走完每一个预定景点不可。我是享乐的门徒,追求慢游,于是,D成了我们的调节器,可以大清早陪Y去赶传统的水上集市,也可以陪我喝咖啡叹人景。正是梁公所说的理想的伴侣,“静时能一声不响的陪着你看行云,听夜雨,动时能在草地上打滚像一条活鱼。”
其实,将第一次出境游交给越南,主旋律已定下穷游,我们仍甘之如饴。这等山水,这等良伴,很多时刻还是美好的。我也是后来跟随不相得的旅伴,或孤身一人,行过很多的风景,喝过很多的闷酒,才看破这一点。
2011年-2012年,我们的三人行中断了两年。父母在,不远游。2012年,D送走了老父亲,2013年,Y的母亲提前走完58年的人生,我们转眼活到“耳里频闻故人死,眼前唯觉少年多”的年岁。世道艰难,更要呼吸顺畅。2014年春天,我们决定履行推迟了两年的京都之约。
看官们别想歪,我说的是人生中的第一次出国自助游。尽管食物不那么可口,风景不那么迷人,但只要一想起,就会露出恍惚的微笑,正是“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的私家感。
第一次出国游的目的地是越南的河内和下龙湾。全程都由好友Y作主,去哪儿,住哪里,我从不过问。同行的D和我均未出过国,我们至今仍不明白,这种全然的信任源自哪里。我理想中的目的地是西贡,可Y这个悭吝的妹子因为河内往返西贡的机票太贵,早把西贡从目的地删除。作为70后长大的一代,异域爱情的启蒙课程少不了杜拉斯的《情人》和梁家辉主演的同名电影,并因之对一个地方产生爱恋,总幻想着有一天能够亲临其境,爱着TA的爱,苦着TA的苦,方不虚此行。
同行的三个女孩,Y走实用主义路线,D属于浑浑噩噩的畅游派,旅行于她,好像只是捧捧朋友的场,一起走一遭而已。西贡之行泡汤,于我,那烦恼和惆怅亦如小阳春。中国人讲凡事留有余地,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后来因为工作,我得到一个免费游西贡的机会,总算领会到,旅行快乐的根本,其实就是D的随遇而安。
Y领我们抵达的第一站是下龙湾。记忆中是从广西友谊关出境,坐了五六个小时长旅途车才抵达下龙湾的某个小镇,我们在那里寄出了生命中第一张来自国外的明信片,差不多两个月后几近淡忘时,我的一个朋友告诉我她收到明信片时的喜悦,才知道,2008年,出国游仍是人生大事。我们三个在小镇邮局写祝福语时,都神情庄严,字斟句酌,不像后来,随便以一句“best wishes”打发。再后来,在欧洲各大著名景点看到卖明信片的小贩时,还会无端抱怨全世界旅游景点的明信片都没有创意,避之惟恐不及,这又是后话了。
那一天车船劳顿,方才亲到下龙湾的芳泽—
对我这种来往桂林好几回的人,下龙湾的山水,实在寻常。我喜欢看的是船家的待人接物,有胡兰成说的“人世的亲”。我和好友D、Y在上层,楼下一大家子人,不知道是当地游客还是船家的亲戚,一路上谈笑晏宴,那种发自肺腑的热情,是我少年时才常见的欢欣。楼上楼下,分明是三个世界。我们三个一路忙着拍照,吃着从水上人家买的新鲜水果。甲板上的老外身着三点式泳衣,趴着做日光浴。我第一次看见时髦男女袒胸露背于大太阳下,自信又坦荡地享乐,内心的震撼自不待言,表面还强作镇静,投以淡定的微笑。
船行到半旅,一越南帅小伙上楼来求合影,把我们当成了老外。Y顺嘴给这小伙取名越南苏醒。我回来看照片,发觉小伙子的发型和气质还真的与之神似。后来我们坐长途车前往河内时,竟然又在同一辆大巴上相遇。不知不觉地走了两小时,车子在中途休息站,眼尖的Y赫然发现了他,把我和他做了很多旖旎的想象。可惜他中途不知道何时下车,我们再没有像电影里演的那样,一天邂逅三次。
这种露水般的艳遇,是单身女郎的旅行恶趣味之—
在河内,Y领我们住老城区,这也成了我后来旅游的惯例,能住老城绝对不住新城。信步闲逛,老河内的街巷完全没有古今。夜深月色如银,照拂在供奉在各处的佛像上。小旅店的隔音效果极差,深夜和清晨,都能听到呼啸而过的摩托车声。第二天我们上街才发现,此地的士和公交不甚发达,摩托车是主要代步工具。如此早出晚归,反映出河内人的勤俭,梁朝伟主演的电影《三轮车夫》的余韵犹在。我们在河内的三天三夜,大多数靠走路和三轮车。每次坐人力三轮时,我都有种负罪感。《骆驼祥子》的冤屈,似乎还在四周环伺,干脆以步代车,正中Y的下怀。
穿街走巷,我喜欢研究路人的表情,眼神疏离者有之,却全无中国式匆忙。3年后温州发生动车事故,有首《中国,请慢下来》的长诗令人哀,我分外怀念河内人大街上的闲庭信步。世界是平的,不知道汹涌的经济大潮是否摧拉速杇了他们的慢生活?
旅行要趁早,希望全世界此起彼伏的新城市运动,不要淹没了河内的老与旧才好—
河内的巷子不宽,行走的人执守有礼,东南亚其他城市也此风悠然。楼上的住户们喜欢把墙面刷成明黄或赭红等艳色,窗台上一律种着花和植物,如今忆来仍觉豁达明亮。我们等了两个晚上才买到越南传统水上木偶的票,故事老派,却爽烈清嘉,这种世间风景,总觉得是中国大都市失传的。
我要吐槽的是越南的吃。并非越南无美食,而是餐馆太少,物以稀为贵。掌控我们一行财政大权的Y,以节俭闻名于友朋,自然舍不得让我们吃贵的。因为第一次出国经验不足,我们把换外币的事交给了Y,于是,整个越南行,手上没有任何可支配的美元或越南盾。可见,无论何时何地,女性经济独立是十分必要的。
仰人鼻息过日子,我和D只能忍受好几顿晚餐,Y都以四元一碗的越南米粉打发我们。有一晚,就着黑暗的路灯,我仍能发现米粉里的猪头肉有好几根杂毛。肠胃一时翻江倒海,不明白当地人如何能食之泰然,仿佛摆在面前的是一碗上好羊杂汤。
多方抗议之下,Y允许我们到河内的一家夜市改善伙食,吃上一顿带肉的土豆泥饭。此饭本身并没有太多讲究,洁净可喜。关键是,夜市能见证沸腾的河内生活。老板和路人皆亲善,分食一碗土豆泥饭的情侣,执着而满足的神情,难免让人生出惜物爱物之情。
越南也有美食,但大多是泊来的,可见做的是游客生意,难得是复制到位,甚得良师真传。我在武汉常混法餐馆或泰餐厅,总觉得大厨们诚意欠奉。师傅们知道了,估计会打飞的过来捍卫名节。我们惟一吃的一顿大餐,是参观历史博物馆后,在中国大使馆后的曲灏街咖啡餐厅里。归期临近,手有余粮,Y特许我们可以按自己的喜好点单。我点了小乳鸽、黑森林蛋糕和咖啡,付账时,人均30美元的账单,被Y念叨至今。但咖啡和糕点之正宗,今日仍可排入我出游餐厅满意度之Top 10。
这次越南行给我们的另一个教训便是无钱寸步难行。因为Y厉行节约,越南一行9天,我一共只花费5000元左右,战绩史无仅有。她以不忍看车夫辛苦的名义,不许我们坐3元一趟的三轮车,从河内回来后,发现右脚大姆指竟长了鸡眼。虽做了小手术成功切除,留下的疤痕,成了在河内暴走的刺青。
后来,我们三个再出境游时,我和D一定换足当地的货币,Y能够控制的,只有我们公共的旅行资金。仿佛是为了报复第一次,每至新地,我对美食的贪新和贪婪,常常引她叹息,却又无可奈何。
从越南旅行回来时,记者的职业属性使然,很想给越南的旅游部门喊话,大力推广餐饮行业,那里迫切需要价廉味美的中餐大厨来拯救味蕾,然而如此会降低游客的灵魂高度——去一个陌生的城市,本该专注于感受它的此时此刻,而不是沉迷于口腹之欲这等低级趣味。
因为第一次的艰辛,格外感谢Y和D,我们从1999相识,结伴出境游亦有三五回,即使后来我们分居两个城市。梁实秋感叹说,真正理想的伴侣是不易得的,客廳里的好朋友不见得即是旅行的好伴侣。我们三人行,Y是暴走族,行程细致到以小时计,非贪心地走完每一个预定景点不可。我是享乐的门徒,追求慢游,于是,D成了我们的调节器,可以大清早陪Y去赶传统的水上集市,也可以陪我喝咖啡叹人景。正是梁公所说的理想的伴侣,“静时能一声不响的陪着你看行云,听夜雨,动时能在草地上打滚像一条活鱼。”
其实,将第一次出境游交给越南,主旋律已定下穷游,我们仍甘之如饴。这等山水,这等良伴,很多时刻还是美好的。我也是后来跟随不相得的旅伴,或孤身一人,行过很多的风景,喝过很多的闷酒,才看破这一点。
2011年-2012年,我们的三人行中断了两年。父母在,不远游。2012年,D送走了老父亲,2013年,Y的母亲提前走完58年的人生,我们转眼活到“耳里频闻故人死,眼前唯觉少年多”的年岁。世道艰难,更要呼吸顺畅。2014年春天,我们决定履行推迟了两年的京都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