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策略初探

来源 :科学教育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hongjie0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高考趋向于对学生能力的考核,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思维能力的提高。"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我们数学教师要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本文对此谈一点体会。
  1. 深入理解概,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正确理解概念,是学好数学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的前提。教学中不仅要搞清各种概念的来龙去脉,而且要指导学生透彻地理解概念,才能用概念去理解题意、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双曲线的定义,必须紧扣定义中的"两定点"、"差"及"常数"这些关键性的词语,只有这样才能搞清双曲线的确切含意,才能以此判断某一曲线是否为双曲线,两定点F1和F2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一定是双曲线吗?
  例1:到两定点F1(-5,0),F2(5,0)距离之差的绝对值是12的点的轨迹是( )
  A、椭圆 B、双曲线 C、圆 D、都不是
  很多学生都选择了B,这是错误的。产生错误的根源是没有理解双曲线定理义中的"小于|F1F2| "这一限制条件的重要性,如果定义中的常数改为等于|F1F2| ,此时动点的轨迹是以F1 、F2为端点的两条射线;如果定义中常数大于|F1F2| ,此时动点的轨迹不存在,所以本题应该选D.
  2.一题多解,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对一个题目,从不同角度分析,采用不同方法求解,是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学生掌握解题方法的重要途径。
  例2:已知复数Z1,Z2满足|Z1|=|Z2| =1,且,求|Z1+Z2| 的值。
  这样不仅完满的解决了这一问题,而且比较鉴别,可以避繁就简,明确这一题目的基本解法。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问题的解决,集中全力回忆了所学知识,并以辩证的观点进行逻辑分析,从而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3.掌握知识结构体系,培养联想思维
  数学中有许多知识是相互联系的,有许多问题可以用同一思维或同一方法解决的。因此在教学中应选取形式不同,性质相近,思维相仿,方法类同的题目,把它们集中串连在一起,使学生对同一概念,同一公式在不同场合中的应用有所了解、有所启发,从而发现问题、总结规律,使其掌握一种方法。解决一类问题。例如,几何中学习了"点在直线上"的证明方法后,对"三点共线"和"三线共点"的问题,通过探索,发现它们与"点在直线上"的问题是密切相关的。因为"三点共线"的证明,只要取其中两点定义直线,再证明第三点在此直线上就行了;而"三线共点"的证明只要证明其中两条直线相交一点,再证明焦点在第三条直线上就可以了。因此"三点共线"和"三线共点"的证明都可以都可归结为"点在直线上"的证明问题。这样就是这类较难的数学问题归结出一般方法。
  又如,求轨迹方程是解析几何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难点,在教学中,通过串联例题,归结出求轨迹问题的一般方法:一是能用解析几何公式或平面几何定理列出方程,可用直接法;二是符合圆锥曲线定义的可用定义法;三是有两动点,而另一动点也随之运动的代入法;四是上诉方法都不适合的则引进参数法。使用参数法的方法是:如已知直线斜率,从纵截距b作参数;已知直线经过一定点利用斜率k作参数:求两动直线交点的轨迹则用同一参数,写出两动直线的方程;是旋转运动的动点的轨迹,用θ(角度)作参数;是平行移动的动点的轨迹,用t(线段长度)作参数。这样通过归纳分类,学生有章可循,遇到求轨迹问题不再感到难以下手。实践证明在明确概念、熟记法则的基础上,掌握主要题型的解题规律,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解题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4.逐步引申,培养创新思维
  如复数这一章,有不少习题往往是某一问题的特例。教学时,积极引导学生对这些特例做适当的引申、推广,寻找一般规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其探研和创新能力。
  反之显然成立,因此可归纳可得:
  5.有意设陷,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由于概念不清,审题不周,混淆条件,忘却约束,常常出现解题不严谨,乃至错误,这就是教育心理学上的"迁移干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在复习课中采用了"有意设陷"的办法,就是针对平时教学中积累的学生知识中的缺陷,把易出错的题目归类编组,让学生完成,这样就有不少学生不自觉地落入"陷阱"。这是他们必然或产生强烈震动,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此时再因势利导,分析落陷的原因,就能使学生悟出一定教训,然后自启发学生寻求正确的解题途径,学到严谨的方法。
  学生在判断函数奇偶性时,常常忽视给定函数的定义域,习惯性地只用f(-x) 与f(x) 的关系去判定,就会出现错误。事实上,f(x)= x4+x3x+1的定义域为{x|x≠-1,x∈R} ,因而f(x) 是非奇非偶函数。
  在讲数学归纳法时,让学生首先判断函数f(n)=n2+n+17 的值是否永远是质数,当学生试了n=1,2,3,……,15 发现其值都是质数,结果得出结论,:"不论n为任何自然数,此函数值都为质数"。这时给出n=16让学生再试,结果162+16+17= (16+1)+17=16 17+17=172却成了合数。这说明了用不完全归纳法所得出的结论不一定正确,从而引起学生学习数学归纳法的强烈愿望,同时也为学习数学归纳法的第二个步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犹如极值解题中常出的错误,按求极值的常用方法分类,编选了如下内容的练习题:在利用重要不等式求极值时,忽略了等号成立的可能性;在利用二次函数求极值时,忽略了二次项系数的符号,根的判别式及其定义域;在三角函数求极值中,忽略了约束条件|sinx|≤1 和|cosx|≤1 ;在引进参数求极值时,忘记了参数的约束条件,在实际问题求极值时,忽略了允许值的范围以及生搬硬套,随意推导造成错误。这样使学生由于知识面偏窄,思想松懈造成的解题错误得到了及时防止,从而提高了解题能力和运算能力。
其他文献
【摘要】我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已经有几十年了,在这几十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不断创新,不断改进。现我就小学数学教学简单谈谈几点自己的看法:①计算能力的培养;② 创设愉快和谐的课堂环境;③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④批改作业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计算能力 课堂环境 参与度 批改作业  我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已经有几十年了,在这几十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
期刊
【摘要】解题后引导学生不断地对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归纳类比、抽象概括,对问题中所蕴含的数学方法、数学思想进行不断地思考并做出新的判断,让学生体会解题带来 的乐趣,享受探究带来的成就感。长此以往,逐步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究的习惯,并懂得如何学数学,这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高中数学 解题后 反思 重要性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罔"即迷惑而没有所得,把其意思引申一下,我们也就不难
期刊
【摘要】学生的计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要从低年级的学生入手,认真、严格的训练,这样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树立学生认真、细致、耐心、不畏困难的品质。教学时,要把握好每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练习为主线、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为主攻目标的教学原则,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关键词】数学素养 计算能力 提高  从事数学教学已
期刊
【摘要】词汇量的大小决定着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发展。那么,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如何引导学生科学记忆单词,养成良好的记忆单词的习惯呢?本文对此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单词 记忆 习惯  很多学生抱怨自己英语学不好,可能是因为单词难记,记了又容易遗忘所致。确实,记忆英语单词的能力强弱决定拥有词汇量的多少,而词汇量又决定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发展。那么,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如何引导学生科
期刊
【摘要】如何进行写作教学,怎样提高写作教学的效果,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一直是教师们重点研究和探讨的问题。近年来,我一直坚持在实践中探究,寻找适合于我们农村学生写作教学的途径。我在本文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和尝试。  【关键词】中学写作教学 体会和尝试 导读导写 教学反思  写作教学,是语文科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中学写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了很高的地位,它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它的成功与否关系着整
期刊
【摘要】低年级的写话就是要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掌握学生初步写作方法,使他们想写、乐写、擅写,为中年级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顺利完成向中年级写作的过渡。如何调动多种感官,来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呢?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和揣摩,总结了几点具体的做法。  【关键词】低年级 写话 兴趣 做法  新课标对一、二年级的写话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但由于学生
期刊
【摘要】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情感因素是作文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要正确而深刻地认识事物,并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就必须靠真挚的情感去体验。  【关键词】作文教学 情感体验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切实提高小学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但在作文教学中,往往会遇到许多影响作文教学质量的因素。笔者认为,情感因素是作文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期刊
【摘要】新课程目标体系下,语文教师的情感能促进学生的认识:教师激活学生的情感,领会课文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培养和发展学生情感,提高感染效果;富于表情的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知。这样,引导学生用真情去感知,把自己融入到文章的内容中去,用情去体会、去理解、去学习,使作者、教师、学生的情感有机融合,达到最优质的语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文 作品 体验 情感 激活 培养 发展  小学语
期刊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这样不但能丰富他们的知识,而且能大大提供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是学生终生受益的财富。  【关键词】阅读 好奇 兴趣 语文素养 财富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斯林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年致力于阅读教学研究的我在阅读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在形成有效语文阅读教学方面形成了以下一些见解:①确定阅读目标,融合多种能力;②精选阅读材料,激发阅读兴趣;③充分质疑讨论,发掘情智空间;④提倡课外自读,开拓阅读空间。  【关键词】中学生 语文 阅读能力 培养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语文教学日益要求以培养学生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