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晨的冥想和哲学课程完毕后,塔库帕·金加和他的同学——都是正在接受训练的佛教僧侣——决定暂时不去转经,而是先去“转转”篮球。
他们溜出了麦克罗干吉(印度的一座山城,坐落于喜马拉雅山脉,海拔超过约1900米)的寺院,来到了隔壁的球场。他们穿着传统僧袍:内里套着一件金黄色的汗衫,外面裹着一件紫红色的长袍。时髦一点的僧侣穿着篮球鞋,剩下的则穿着人字拖。为了节省时间,金加和同学是直接披着僧袍上场打球的。几小时后,他们又溜回了寺院,开始研习更多的精神课程。
在初次相遇的近10年后,我在另外一片球场上遇到了金加。他仍然在继续自己的僧侣之路,现如今,27岁的他在达兰萨拉(距离麦克罗干吉不远处的一座规模更大的山城)的莎拉学院高等研究所进修。但这并没有让金加放弃自己对篮球的热爱。每年,他都会代表莎拉学院参加篮球锦标赛。
“篮球就像是场上的冥想,有时候,我打球只是为了消解紧张。当你打篮球时,一切问题都会随风而去。”金加说。
数年来,我总是非常关心达兰萨拉以及麦克罗干吉的一众小村庄,部分是因为我对于喜马拉雅山脉的痴迷,部分是因为这片地区的人们对于篮球的热衷。因此,当我了解到这个篮球锦标赛后,我又重新回到了这片山区。我见到了形形色色的人们,包括为了实现涅槃奉献一生的僧侣,在印度经济增长大背景下怀有雄心壮志的年轻男女。也是在这次探访中,我意外地发现,篮球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将他们更紧密地联合在了一起。
作为佛教的起源地(释迦牟尼在印度北部顿悟并传道),印度自然而然的成为了藏民的第二故乡,每年大约有2500名藏民来到这里。翻新过的干吉球场,正是举办锦标赛的地方。在最终的决赛日,山腰上挤满了喧闹的人群:身穿NBA T恤的年轻篮球迷和披着僧袍的僧侣混在一起,穿着传统藏袍的热情女孩则在一旁兴奋地呐喊助威。
30岁的采坦·登津也混在人群中。白天,他是西藏草药诊所的助理。晚上,他则成为了模范队(他们在锦标赛早些时候被淘汰了)的神射手。次旦出生在西藏,7岁时,他来到了印度。在北印度穆索里求学时,对于篮球的热爱开始在他心里扎根。等搬到达兰萨拉后,他也把这种爱带了过来。
“我们在达兰萨拉经常打篮球,因为四周群山环绕,没有空间玩需要更大场地的游戏。”采坦说,“西藏人喜欢看NBA,我最爱的球员是史蒂芬·库里,我喜欢投三分球。”
采坦就像是一个缩影,在那篮球就是最普及的运动之一。
“在西藏,人们经常打篮球,尤其是上学的孩子。”采坦说,“所以对我们而言,来到这打篮球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中国,这个拥有超过13亿人口的国度有着地球上最大的篮球球迷基础。自姚明在2002年选秀大会上以状元秀的身份被选中后,篮球更是成为了万众瞩目的焦点运动。中国拥有快速成长中的篮球联赛(CBA),他们的国家队称霸亚洲。他们的次级联赛NBL在今年扩张到了西藏,西藏首府拉萨将会在世界上最高的篮球场(海拔约3658米)迎接对手的挑战。
在锦标赛决赛开始的几小时之前,我遇到了比赛的组织人旺登·克拉贝。
“通过举办锦标赛,我们希望年轻人团结一致。”旺登现在的生活重心是篮球,“在这的西藏学校有各式各样的球员,高个,矮个,出色的,糟糕的。即使路过这的也会驻足来打上一会,他们迫切渴望学习。这是一项自由的运动,没有难以理解的条条框框。篮球没有限制,每个人都可以来球场打球。”
麦克罗干吉,这块土地上生机勃勃,藏民,非政府组织的工作人员,游客,僧侣以及当地居民和谐地生活在一起,西藏文化在这里生根发芽。在这的藏民依旧会说藏语,知道怎么唱民谣,会谈及西藏,还有他们都会说和篮球相关的事。
在小镇上溜了一圈,无论是年轻人还是僧侣,无论是辛勤工作的男人抑或女人,所有人都在谈论着比赛。女子篮球锦标赛冠军得主是西藏医学和占星学协会,她们的球衣是迈阿密热火的配色。男子组则跃跃欲试准备踏上决赛的舞台,在比赛开始之前,双方交换传统的西藏白色哈达互相问候。
决赛的两支队伍一支叫做德哈撒,他们由在印度的第二代藏民组成,另外一支叫做游牧民,大多是最近才到印度的。哨响,比赛开始,场上的动作立刻开始加速,每一次跃起都比上一次更高。在拥挤的防守人中间完成高难度的上篮是首选战术,没有任何扣篮,但却充斥着运动能力十足的上篮以及落地后“2+1”的用力呼喊。
最终,游牧民火力密集的三分球帮助他们凯旋而归,他们赢了3分,观众旋即冲进了场内。球员们被兴奋的人群高高抛起,冰水浇了他们个透心凉,一阵疾风吹过,经幡也仿佛在开心地飘扬。
尽管藏民和印度本地之间的政治,人生观以及理念差距甚大,但篮球能消除隔阂。几乎每个与我交流过的藏民都在人生的某个时间段打过篮球,运动是两个文化鸿沟巨大,互相猜忌不信任的民族之间相通的脉络。
在我离开达兰萨拉和麦克罗干吉几天后,我不禁想起了那些藏民们。社区,文化以及陪伴着他们的灵性就是他们的全部。当然,还有篮球。
他们溜出了麦克罗干吉(印度的一座山城,坐落于喜马拉雅山脉,海拔超过约1900米)的寺院,来到了隔壁的球场。他们穿着传统僧袍:内里套着一件金黄色的汗衫,外面裹着一件紫红色的长袍。时髦一点的僧侣穿着篮球鞋,剩下的则穿着人字拖。为了节省时间,金加和同学是直接披着僧袍上场打球的。几小时后,他们又溜回了寺院,开始研习更多的精神课程。
在初次相遇的近10年后,我在另外一片球场上遇到了金加。他仍然在继续自己的僧侣之路,现如今,27岁的他在达兰萨拉(距离麦克罗干吉不远处的一座规模更大的山城)的莎拉学院高等研究所进修。但这并没有让金加放弃自己对篮球的热爱。每年,他都会代表莎拉学院参加篮球锦标赛。
“篮球就像是场上的冥想,有时候,我打球只是为了消解紧张。当你打篮球时,一切问题都会随风而去。”金加说。
数年来,我总是非常关心达兰萨拉以及麦克罗干吉的一众小村庄,部分是因为我对于喜马拉雅山脉的痴迷,部分是因为这片地区的人们对于篮球的热衷。因此,当我了解到这个篮球锦标赛后,我又重新回到了这片山区。我见到了形形色色的人们,包括为了实现涅槃奉献一生的僧侣,在印度经济增长大背景下怀有雄心壮志的年轻男女。也是在这次探访中,我意外地发现,篮球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将他们更紧密地联合在了一起。
作为佛教的起源地(释迦牟尼在印度北部顿悟并传道),印度自然而然的成为了藏民的第二故乡,每年大约有2500名藏民来到这里。翻新过的干吉球场,正是举办锦标赛的地方。在最终的决赛日,山腰上挤满了喧闹的人群:身穿NBA T恤的年轻篮球迷和披着僧袍的僧侣混在一起,穿着传统藏袍的热情女孩则在一旁兴奋地呐喊助威。
30岁的采坦·登津也混在人群中。白天,他是西藏草药诊所的助理。晚上,他则成为了模范队(他们在锦标赛早些时候被淘汰了)的神射手。次旦出生在西藏,7岁时,他来到了印度。在北印度穆索里求学时,对于篮球的热爱开始在他心里扎根。等搬到达兰萨拉后,他也把这种爱带了过来。
“我们在达兰萨拉经常打篮球,因为四周群山环绕,没有空间玩需要更大场地的游戏。”采坦说,“西藏人喜欢看NBA,我最爱的球员是史蒂芬·库里,我喜欢投三分球。”
采坦就像是一个缩影,在那篮球就是最普及的运动之一。
“在西藏,人们经常打篮球,尤其是上学的孩子。”采坦说,“所以对我们而言,来到这打篮球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中国,这个拥有超过13亿人口的国度有着地球上最大的篮球球迷基础。自姚明在2002年选秀大会上以状元秀的身份被选中后,篮球更是成为了万众瞩目的焦点运动。中国拥有快速成长中的篮球联赛(CBA),他们的国家队称霸亚洲。他们的次级联赛NBL在今年扩张到了西藏,西藏首府拉萨将会在世界上最高的篮球场(海拔约3658米)迎接对手的挑战。
在锦标赛决赛开始的几小时之前,我遇到了比赛的组织人旺登·克拉贝。
“通过举办锦标赛,我们希望年轻人团结一致。”旺登现在的生活重心是篮球,“在这的西藏学校有各式各样的球员,高个,矮个,出色的,糟糕的。即使路过这的也会驻足来打上一会,他们迫切渴望学习。这是一项自由的运动,没有难以理解的条条框框。篮球没有限制,每个人都可以来球场打球。”
麦克罗干吉,这块土地上生机勃勃,藏民,非政府组织的工作人员,游客,僧侣以及当地居民和谐地生活在一起,西藏文化在这里生根发芽。在这的藏民依旧会说藏语,知道怎么唱民谣,会谈及西藏,还有他们都会说和篮球相关的事。
在小镇上溜了一圈,无论是年轻人还是僧侣,无论是辛勤工作的男人抑或女人,所有人都在谈论着比赛。女子篮球锦标赛冠军得主是西藏医学和占星学协会,她们的球衣是迈阿密热火的配色。男子组则跃跃欲试准备踏上决赛的舞台,在比赛开始之前,双方交换传统的西藏白色哈达互相问候。
决赛的两支队伍一支叫做德哈撒,他们由在印度的第二代藏民组成,另外一支叫做游牧民,大多是最近才到印度的。哨响,比赛开始,场上的动作立刻开始加速,每一次跃起都比上一次更高。在拥挤的防守人中间完成高难度的上篮是首选战术,没有任何扣篮,但却充斥着运动能力十足的上篮以及落地后“2+1”的用力呼喊。
最终,游牧民火力密集的三分球帮助他们凯旋而归,他们赢了3分,观众旋即冲进了场内。球员们被兴奋的人群高高抛起,冰水浇了他们个透心凉,一阵疾风吹过,经幡也仿佛在开心地飘扬。
尽管藏民和印度本地之间的政治,人生观以及理念差距甚大,但篮球能消除隔阂。几乎每个与我交流过的藏民都在人生的某个时间段打过篮球,运动是两个文化鸿沟巨大,互相猜忌不信任的民族之间相通的脉络。
在我离开达兰萨拉和麦克罗干吉几天后,我不禁想起了那些藏民们。社区,文化以及陪伴着他们的灵性就是他们的全部。当然,还有篮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