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的生育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生育决策行为,而乡村地区的生育观更是对我国人口出生的性别比平衡、人口整体素质的提升及与之相伴的社会的和谐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因此,对于乡村居民生育观的实证研究对我国的人口工作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
一、相关概念
《人口学辞典》里给生育观下的定义的是:“人们对生育问题的看法,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是世界观、人生观在生育问题上的表现。”在此基础上,社会学界形成了对生育观比较统一的认识,即“生育观是指人们关于生育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处于特定社会历史文化环境中的生育主体关于生育的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伦理观和科学知识观念。”有学者又从社会心理学角度予以界定,认为生育观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前者泛指对生育问题的各种思想、看法和一般认识;后者则是指生育主体在一定社会环境的作用下自觉或自发形成的,内含一定的生育认知和价值观,渗透一定生育需要和情感的,对某种生育方式的评价、构想和行为倾向。
简单来说,生育观就是人们对自己生育子女及养育子女的看法和观点。生育观的内容包括以下四方面:生育目的,即为什么生;生育子女性别选择;生育子女的期待数量;生育子女的质量要求。
生育观的转变是指处于具体社会文化背景下的生育主体的生育观念自发或被动地转变,由传统的与现实经济生活不适应转向协调的过程。也就是说,人们扭转传统的,与社会经济模式不适应的生育观,形成新型的,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相协调的生育观。
二、我国乡村生育观的转变现状
1.生育目的的转变——由传宗接代到享受生活
在我国乡村,人们传统的思想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为了传宗接代,生育子女是天经地义的,而老有所养也成为人们生儿育女的重要目的。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生育观更注重精神层面的要求,人们的生育目的由传宗接代转变为现在的享受生活乐趣。
2.性别选择的转变——由重男轻女到男女都一样
重男轻女的思想在我国农村传统观念中延续已久,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大多数现代人都认为,生男生女都一样,女孩甚至有时比男孩更受欢迎。
3.质量要求的转变——由重数量轻质量到优生优育
过去在我国乡村,劳动力的多少决定了一个家庭的生活水平,因此人们在生育子女时首先考虑的是数量。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工作不再需要大量的体力劳动,而转向了对脑力劳动的需求。因此,现在我国乡村的夫妻生育子女,无论是怀孕前的各种咨询、准备,怀孕后对孩子出生前的胎教、悉心保养及出生后的对孩子教育与培养等都付出了很大的心血,充分体现了优生优育的态度。
三、我国乡村生育观转变的原因
1.社会因素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育观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必然取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经济水平的提高推动了人们生育观的转变。此外,随着我国社会文化不断进步,与生育观密切相关的文化如宗族种姓文化、婚育文化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给我国乡村生育观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2.家庭因素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空巢”家庭时代已经到来。70年代以来的独生子女进入婚龄期后,大量独生子女组成的家庭将使独守“空巢”的老年家庭(因子女离开居住地而仅由老年父亲或母亲组成的家庭)比例大大增加,即使这些子女主观上愿意和老年人住在一起,客观上也不可能实现。这样的家庭模式使得家庭养老功能极大弱化,从而也转变了传统养儿防老的观念。
四、生育观转变对生育决策的影响分析
1.在对生育子女数量的期待上,多数家庭仍会保持4-2-1或4-2-2模式不变
在现代生育观的影响下,很多人表示还是会生一个孩子,而少数人则因为精力有限或者其他原因选择丁克。由此看来,我国将来乡村家庭基本会保持目前的4-2-1或4-2-2的家庭模式不变。
2.对生育子女性别期待上,我国乡村家庭将倾向于女孩
有关人口专家撰文指出:我国人口性别比例失调将成为21世纪一项严重的生态平衡问题。调查表明,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生男孩带来的各方压力会更大,多数青年更倾向于生育女孩。
综上所述,生育观是在一定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并随着社会生活条件的变化而改变。在社会文化教育的迅速发展和广泛的计划生育宣传影响下,人们逐渐接受了新知识、新观念,新的生育观也基本形成了,并向着更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方向前进。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一、相关概念
《人口学辞典》里给生育观下的定义的是:“人们对生育问题的看法,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是世界观、人生观在生育问题上的表现。”在此基础上,社会学界形成了对生育观比较统一的认识,即“生育观是指人们关于生育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处于特定社会历史文化环境中的生育主体关于生育的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伦理观和科学知识观念。”有学者又从社会心理学角度予以界定,认为生育观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前者泛指对生育问题的各种思想、看法和一般认识;后者则是指生育主体在一定社会环境的作用下自觉或自发形成的,内含一定的生育认知和价值观,渗透一定生育需要和情感的,对某种生育方式的评价、构想和行为倾向。
简单来说,生育观就是人们对自己生育子女及养育子女的看法和观点。生育观的内容包括以下四方面:生育目的,即为什么生;生育子女性别选择;生育子女的期待数量;生育子女的质量要求。
生育观的转变是指处于具体社会文化背景下的生育主体的生育观念自发或被动地转变,由传统的与现实经济生活不适应转向协调的过程。也就是说,人们扭转传统的,与社会经济模式不适应的生育观,形成新型的,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相协调的生育观。
二、我国乡村生育观的转变现状
1.生育目的的转变——由传宗接代到享受生活
在我国乡村,人们传统的思想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为了传宗接代,生育子女是天经地义的,而老有所养也成为人们生儿育女的重要目的。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生育观更注重精神层面的要求,人们的生育目的由传宗接代转变为现在的享受生活乐趣。
2.性别选择的转变——由重男轻女到男女都一样
重男轻女的思想在我国农村传统观念中延续已久,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大多数现代人都认为,生男生女都一样,女孩甚至有时比男孩更受欢迎。
3.质量要求的转变——由重数量轻质量到优生优育
过去在我国乡村,劳动力的多少决定了一个家庭的生活水平,因此人们在生育子女时首先考虑的是数量。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工作不再需要大量的体力劳动,而转向了对脑力劳动的需求。因此,现在我国乡村的夫妻生育子女,无论是怀孕前的各种咨询、准备,怀孕后对孩子出生前的胎教、悉心保养及出生后的对孩子教育与培养等都付出了很大的心血,充分体现了优生优育的态度。
三、我国乡村生育观转变的原因
1.社会因素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育观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必然取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经济水平的提高推动了人们生育观的转变。此外,随着我国社会文化不断进步,与生育观密切相关的文化如宗族种姓文化、婚育文化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给我国乡村生育观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2.家庭因素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空巢”家庭时代已经到来。70年代以来的独生子女进入婚龄期后,大量独生子女组成的家庭将使独守“空巢”的老年家庭(因子女离开居住地而仅由老年父亲或母亲组成的家庭)比例大大增加,即使这些子女主观上愿意和老年人住在一起,客观上也不可能实现。这样的家庭模式使得家庭养老功能极大弱化,从而也转变了传统养儿防老的观念。
四、生育观转变对生育决策的影响分析
1.在对生育子女数量的期待上,多数家庭仍会保持4-2-1或4-2-2模式不变
在现代生育观的影响下,很多人表示还是会生一个孩子,而少数人则因为精力有限或者其他原因选择丁克。由此看来,我国将来乡村家庭基本会保持目前的4-2-1或4-2-2的家庭模式不变。
2.对生育子女性别期待上,我国乡村家庭将倾向于女孩
有关人口专家撰文指出:我国人口性别比例失调将成为21世纪一项严重的生态平衡问题。调查表明,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生男孩带来的各方压力会更大,多数青年更倾向于生育女孩。
综上所述,生育观是在一定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并随着社会生活条件的变化而改变。在社会文化教育的迅速发展和广泛的计划生育宣传影响下,人们逐渐接受了新知识、新观念,新的生育观也基本形成了,并向着更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方向前进。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