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往事:我永远是人民子弟兵

来源 :时代报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xc8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军人,是一个响亮的名字;军人,有一种永不褪色的精神,他们用顽强不屈的精神保卫祖国,他们用亲如一家的情感爱护人民。如果说,在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里,他们用舍生忘死体现了军人价值,那么,在和平年代的默默奉献则让人更生敬意。
  辉县市“城南往事”饭店的老板顾红宪,是一个退役20多年的老兵,虽然他并不出名,却在两次自然灾害面前,用不褪色的军人精神,诠释了一个老兵初心不改、慷慨奉献的雷锋式壮举。
  2019年,当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时候,他捐献出17万元的消毒物资。
  2021年7月,当辉县市遭遇洪灾,他第一个发起“免费为各救援队提供中晚餐”的号召。除了让救援队员到店免费吃饭,他还驾车送出2000多份免费餐。
  风雨同舟,我们同行
  那是个黑色的日子,顾红宪忘不了那个夜晚。饭店该关门了,瓢泼的大雨却一直下个不停。按往常,凌晨3点是饭店的关门时间,可那晚,营业时间延迟到了天明。
  第二天一大早,辉县多地被洪水肆虐、交通瘫痪的消息在微信刷屏。尽管顾红宪刚躺到床上,但这一条条消息,却像重锤敲打着他的心,于是,他起身冲出门去。
  离家最近的冯庄的十字路口的积水也到了腰部,好多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在路上救援,还有的背着行人过马路……看着一个个救援人员,也许是职业习惯,他掏出手机就给妻子打电话:“你不要睡了,赶快起来到饭店做饭,我得为救援人员送餐!”
  一个小时后,城南往事饭店门口,挂出了“免费为各救援队提供中晚餐”的红色横幅。同时,横幅内容通过微信群发,他希望志愿者和救援队的队员们都能到这儿就餐。
  上午9点,顾红宪正为志愿者和受灾群众准备午餐的时候,电话铃声在耳边响起:“顾馆长,你快来看看吧,咱的炫武馆被淹了。”
  “炫武馆淹了?先锁上门别管,回头有时间了再说。”
  “你不来看看?”
  “看啥看,要是健身器材淹了,我去也没用。你快来饭店帮忙吧,送饭要紧。”
  有一种速度叫军人速度,有一种坚持叫不忘初心。已经复员20多年的顾红宪,不计自己的财产损失,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他送餐的身影。
  追逐军人梦
  海鸥追逐波涛汹涌,雄鹰选择辽阔蓝天。
  顾红宪少时的梦想就是扛起钢枪当军人,那时候,只要他一看到电视上的战场厮杀,就有一股当兵的冲动。后来,他又迷上了武术,开始学少林拳。当兵的梦想,练武的经历,伴随他到了高中时期,就像鸟儿要冲出樊笼。他不顾自己还没有毕业,也不管家人的反对,毅然地报名参军。
  1994年12月,顾红宪参军了,那一年,他17岁。当兵的地方在黑龙江第23集团军8114部队。当他穿上军装,坐上绿皮火车奔向军营的时候,兴奋的心情溢于言表。到现在他还记得,从没有离过家的他,坐了两天两夜的火车硬是没有合过眼,他想象着部队的生活,也因自己终于可以扛上钢枪,终于可以保卫祖国而激动。
  新兵训练的时候,他被分在了高炮营。那一年,部队举办元旦晚会,他上台表演了一套少林拳,结果被侦查科科长相中。晚会结束后,科长和参谋长一齐去找他,问他愿不愿意去侦察连,顾红宪不假思索地说:“想,做梦都想。”
  顾红宪怎么也没想到,一套少林拳竟成了他去侦察连的敲门砖。在侦察连,他严格要求自己,刻苦训练。2个月后,因成绩突出,连队把他和两个老兵作为培养对象,派他们到军教导处去深造。学习期间,正是汛期,有一次下大雨,部队紧急参加到抗洪一线,他和战士们一齐跳进脖子深的大水中用石头打围墙。在紧张的战斗中,顾红宪的右胳膊受伤,2寸多长的伤口鲜血直流,但他只是进行了简单的包扎就又投入了抗洪一线。半年后,他顺利地通过部队考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返回连队后,就被任命为班长,后来新兵训练,还被指定作为代理排长训练新兵。
  1996年,全国军队进行光缆大建设,顾红宪所在部队到黑龙江冬天横道河子挖光缆埋线沟。线沟上宽80米、下宽30米、深度为1.3米。
  当时,顾红宪是班长,当他带着全班战士来到挖沟现场时,没想到,一羊镐掘下地,却只能掘一个白点。原来,黑龙江的天气特别冷,地面上的冻土一般都有30厘米厚。就在这样的冻土上,顾红宪和战士们为了完成任务,赤膊上阵,就是下大雪、光着膀子,也累得满身是汗。最后,他们班最先完成任务,受到了连队嘉奖。
  顾红宪所在部队,每年都会有军事技能比赛,顾红宪年年拿第一,次次都得奖。
  1996年,他获得了“优秀士兵”称号。
  变动工作,创造奇迹
  1997年12月,顾红宪从部队复员,到辉县市公安局特巡警大队工作,这一干就是6年。最让他难忘的是他亲手训练出来的防暴队。因为他在部队得到过正规训练,又有一身武功,辉县成立防暴队的时候,就任命他为防暴队队长。那时候,他的妻子刚生下孩子不久,但为了把防暴队训练成一个个养而成之、战力无量的团队,他3个月没有回过一次家。后来,在新乡市公安局举行交、巡警大比武时,顾红宪带着辉县防暴队,一举夺得团队第一名,他个人也获得了两项第一:一项是400米障碍,一项是3公里越野。
  那时候的顾红宪,已经成为辉县市公安局的明星人物,在同行眼里,他的仕途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谁也没想到,他却来了个转身,到河南孟电集团水泥有限公司上班了。
  人人都说,生命就像一篇文摘,不记录平淡,只摘取精彩,不管是成功還是失败,都不会在你的书页里留下空白。
  顾红宪的人生正是这样。他的精彩里,有低迷也有高峰。当他怀着激情到公司上班的时候,第一天就被安排去看大门。
  在防爆队,顾红宪是个武将,平时上班有任务就出击,没有任务就练功,可以说武打是他的强项,但没想到,上班后却坐门岗看大门。门前脏了,用扫帚扫一扫;车来了,按一下按纽开门;车走了,再按一下门键将门关上。戏剧性的角色转换,让他有一种钻进鸟笼的感觉,如果说还有什么可以动手的话,那就是拿支笔,让来往行人登记信息。27天后,他终于通过了考验期,被公司任命为煤运部副主任。   在孟电,顾红宪工作了6年,从看大门到煤运部,又从煤运部到行政科,再从行政科到销售部。最后,他选择自己下海销售水泥。
  当时,他借了6万元作为起步资金,跑山东、下河南,最远到过鄂尔多斯。但怀揣的梦想,并不会因你的渴望而实现。销售水泥挣的是提成,一吨5元钱,2个月后,顾红宪销出了1000吨水泥,但业务费用就花了5万多。
  那时候,顾红宪有些困惑,他成宿成宿地睡不着觉。好多人劝他说:“跑业务要能说会道,见风使舵,你就是个直肠子,扛枪还可以,要是在业务上混,肯定没戏,还是规规矩矩上班吧。”
  难道自己真的不适合搞销售?难道自己就这样灰溜溜地撒出5万多元当逃兵?不,自己是军人,军人的天职就是在战场上打败对手。谁说他赔了?那是挣,他挣来了销售经验,铺开了水泥销路!
  真的,5万元没有白花,顾红宪知道了怎么规避风险,摸清了销售诀窍。3个月后,他和多个客户建立了信任档案,经过半年的艰苦努力,他从一个销售新手,一下跃升为销售部的第一名。这之后,销售业绩逐年攀升,最多时达到了年销几十万吨的好成绩,成为孟电集团水泥有限公司的销售冠军。
  回忆过去,有泪有喜,顾红宪说:“那时候辛苦的呀,一天只能睡3个小时,连客户的要货电话都接不完。有时正打电话就睡着了。”
  2006年到2007年,是水泥销售业的顶峰时期,有些商户甚至提着款到辉县市找顾红宪提水泥。
  感悟人生,从头再来
  有高峰,就有低谷。这是自然规律。
  经过2006年和2007年的销售高峰期,好多小水泥厂应运而生。到了2008年,各个水泥厂为了抢夺市场,打破了行业销售规则,开始无限制地垫资销售,但水泥销出去了,货款却不好要,曾有一个外地客户,欠了顾红宪100万元水泥款,经多次讨要,对方又克扣了20多万元。
  看到水泥销售业不好做了,顾红宪准备改行。当时,他的手里也有300万元。朋友知道他手里有钱,这个借3万,那个借2万,一下借出去50多万元。他用剩下的200万元和朋友合伙做生意,结果一年后,血本无归。为了快速地捞回本钱,他又迷上了彩票,整天沉溺在研究彩票的兴致中,曾经中过50万元的巨奖。但是好景不长,买彩票的结果以掏干钱包而告终。
  过去有钱的时候,不管哪个朋友张口,他都不脱空;当他穷困潦倒的时候,别说是借不出来,就连借出去的50万元也没有要回。到了这时候,他才知道,原来有钱的时候,他根本就不知道钱值钱;当他没钱的时候,知道钱值钱了,手里却没有了分文。
  常言说,穷在人前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原来的顾红宪花钱如流水,身后朋友一大群;现在的顾红宪,花一分钱都要向人借,吓得朋友一个个没了影。
  经历过大起大落,尝到了人生悲凉,顾红宪又开始白手起家。2014年,顾红宪开了一家民俗体验餐馆——“群众公社”大排档,场景有毛草房、纺花车、织布机等,体验园里栽有许多稀有景观树,并种有蔬菜,养有鸡鸭,一开张就生意红火。不长时间,他又挣来了人生的第二桶金子,人生又奇迹般重放光彩。
  往常不来找他的朋友,又聚在了一起,但他也没有了过去的大手大脚,而是将资金慢慢积累,挑战自己,再创辉煌。一年后,他扩大创业范围,不但干起了消防工程,又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化妆品公司。
  2020年,当新冠肺炎肆虐蔓延,当很多医生逆行武汉,当很多志愿者加入到疫情防控中,顾红宪的爱心也热情奔涌,他毫不犹豫地为辉县市第一中学捐献了17万元的消毒物资。但是,他的“群众公社”大排档也因疫情防控不得不关门歇业。后来,因占用土地被征用,“群众公社”大排档倒闭了。
  2020年的时候,顾红宪又在新桥村租了一处百年老屋,开了一家饭店叫“城南往事”。
  也许吃惯了大宾馆的山珍海味,人们更怀念到普通环境中饮食;也许住惯了高楼别墅,人们更愿意看到小时候的老房旧屋。“城南往事”开张后,每天在门口都有不同的文艺会演,如吹唢呐、吹洋号、唱戏、变脸等,不同的经营模式,让顾红宪的生意又如过去一样火爆,每天最晚营业时间都是凌晨3点。
  2021年7月一天深夜,当漆黑的夜幕掩盖了月亮星辰,当瓢泼的大雨敲碎了人们的梦境,谁也没想到,輝县市多地洪水泛滥,家里进水、东西被淹、爱车漂走、交通瘫痪……
  这时候,全国各地的志愿者伸出了友爱之手,他们或捐款捐物,或来到辉县排水救灾。就在这些爱心活动中,顾红宪率先在辉县市众多餐饮业中,拉出了第一条横幅——“免费为各救援队提供中晚餐”。
  灾难面前,方显英雄本色
  自“城南往事”饭店挂出“免费为各救援队提供中晚餐”,来这儿吃饭的救援志愿者络绎不绝,顾红宪不仅让救援队的人来“城南往事”吃,他还开着奔驰车往外为较远的志愿者免费送餐。
  众所周知,中午12点左右是饭店最为忙碌的时候,但顾红宪却开着车到处送餐。有人说:“顾红宪这是在作秀,哪有开着奔驰车去送饭的?”
  顾红宪说:“开车送饭是为了快速地把饭送到救援者手中。如果大家说我是作秀,我倒希望多些这样作秀的人。”
  顾红宪不管人们的议论,哪里受灾最严重,他就开着他的奔驰车往哪儿送,比如辉县的吴村、占城和赵固,他一送就是几百份。如果按每份10元钱计算,几百份就是几千元。
  河南省唯一的抗战教育基地——“耿风泉抗战实物展览馆”,也是受灾最严重的地方。耿风泉收藏的12000多件抗战文物中,有几千件纸质文献都泡在了水中。为了抢救文物,顾红宪在网上发出了紧急求助。于是,全国各地的专业大学生闻声而动,他们带着专业的抢救工具齐聚在展馆,展开了紧张的抢救工作。人员最多时,一天达到过40多人。当时,耿风泉家断电、断水、断天燃气,吃饭成了最大问题。顾红宪知道后,第一时间把饭菜送到展馆,直到水、电、天燃气接通,展馆恢复正常秩序,他才停止了送饭。   赵志强是耿风泉展馆受灾后一直在那儿服务的志愿者,他说:“顾老板为我们送饭,感动得我们不知说啥好。他不光送饭,还征求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意见,照顾他们的饮食习惯。饭总是变着花样做,让我们有了在家吃饭的温暖。”
  耿风泉说:“还有一点让我更感动,他说,我们饭店凌晨3点才关门,要是你们晚上加班,我还可以给你们加餐,你们忙完了可以去我那儿吃,也可以打电话让我来送。真的是太感动了……”
  顾红宪说:“这些志愿者来自全国各地,他们不远万里来支援我们辉县,还不要一分钱,作为当地人,咱只有感恩。能让人家吃上一顿可口的饭菜,真的是我的心愿。”
  他的话谦虚朴实,找不到一点作秀的痕迹。
  耿风泉展馆是顾红宪送饭次数最多的一家,从受灾开始,到展馆抢修文物接近尾声,他连着送了近20天饭。据不完全统计,从洪灾开始到灾区逐渐步入正轨,“城南往事”送出的饭菜超过了2000份,每顿饭按最低标准10元计算,也有2万元之多,这些还不包括救援人员在他的饭店里吃。
  有一次,顾红宪去占城灾区送饭,当他开车路过世纪清华小区时,见几个救援者在排水,一问是外地人,他说:“我把电话号码留给你们,只要你们在辉县一天,我就为你们送一天的饭。”
  3天后的一个晚上,他接到了一个电话,那几个志愿者说,他们刚忙完,想到他的饭店去吃饭。于是,顾红宪赶快吩咐后厨做准备。半夜12点多的时候,志愿者来了,其中一人走路腿有点瘸,说是在水里泡的时间太长了。顾红宪赶快为他们炒热菜、上烧烤,又拿了一瓶白酒让他们暖身子。吃过饭,顾红宪又把他们送到门口。走的时候,志愿者说:“顾老板,俺以后可不敢来这儿吃饭了,本想着来这儿吃一碗饭就走,谁知你把我们当贵客待,又是酒又是肉,还给我们上烧烤,多不好意思。”
  顧红宪说:“你们来支援我们辉县,就是我们的贵客。只要你们一天不走,我这儿就永远是你们的家,想吃什么尽管来,饭菜不合口可以换。辉县永远欢迎你们!”
  《中国退役军人之歌》里,有这样几句唱词:
  我穿过威武庄严的军衣
  我敬过神圣崇高的军礼
  我走着雄赳赳的步履
  我让妈妈留下过自豪的泪滴
  这些歌词多像是顾红宪的人生写照。他的所作所为,不正是为妈妈挣来的自豪吗?
  开着奔驰送免费餐,顾红宪求的不是名誉,图的不是金钱,他图的是军人情怀,图的是笑傲天地,图的是军人为人民服务的坚守,图的是让群众看到军人退役不褪色的高尚情操!
  责任编辑/孙燕丽
其他文献
一  2018年3月14日,一条来自英国天空电视台的新闻报道传遍全世界: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和宇宙学家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岁。当人们感到惋惜悼念的同时,“渐冻人”这个名字也变得更加广为人知。  有一个人,为了和这个疑难杂症做斗争,已经拼搏了几十年。此前,他得知霍金的病情后,十分关心,曾托有关方面和朋友去英国联系他的家人,提出愿意无偿为他治疗。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得到正面答复。听到霍金病逝的
期刊
一条条道路随山转,一层层梯田映眼帘。  暮春时节,风和日丽,漫山遍野的五角枫已抽芽吐绿,墨绿的侧柏嫩叶初绽,针叶披拂的马尾松生机盎然。走进郏县茨芭镇西部的群山,到处是一派春意融融的景象。  茨芭镇的特点是山多,这个拥有107平方公里的山区乡镇,位于郏县、汝州、禹州三县结合部,三分之二的面积都是山地丘陵,有名有号的大小山头数不胜数,西蛇山、东蛇山、中蛇山、石橛山、狮子岭、苍山、马头崖、尖山、三管山…
期刊
序  禹州钧瓷必经1300°C的高温才能淬炼而成。对于一名军人来说,当了一回兵、入过一次党,就像完成了煅烧的钧瓷,即便破成碎片,也与瓦砾不同,每一粒碎片依然散发出特别的光彩。禹州市55岁的刘国贤就是这样一名有着五级伤残的退役军人。  传承红色基因,续写党员荣光。刘国贤有许多动人的故事和一连串的红色标签——“许昌市最美退役军人”“许昌市劳动模范”“许昌市拥军先进个人”“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
期刊
近日,嵩县大章镇“在郑乡贤助力乡村振兴”座谈会暨项目签约仪式在郑州成功举办。大章镇党委书记赵永峰表示,大章镇党委、政府明确把“做好乡贤返乡创业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的一项中心工作来抓,成立了乡贤返乡创业工作专班,并在产业扶持、税费减免、项目用地、创业培训、营商环境、政治荣誉和关心关爱等方面做出一系列优惠政策,旨在形成“党政领导、群众参与、乡贤返乡、共同富裕”的乡贤返乡创业新局面。  在会议举行的项目
期刊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就是在这样的新绿中,我们同行几个人来到了北竹园村。  北竹园村是郏县茨芭镇北部的一个山村,毗邻禹州市,由于偏远和过去各方面落后的缘故,与空山洞、尖山两个村庄被称为茨芭镇的“三山”。距县城35公里,村域面积12平方千米,虽辖6个自然村,却只有246户,不足千人,是个地阔人寂的古山村。说它古,是因为这里处处都蕴藏着沉甸甸的历史和文化。  在平日里,人们往往说北竹园村
期刊
山头赵是郏县茨芭镇的一个山村,位于郏县西北部,东临著名的道教圣地——中顶莲花山,北依石嶥山、仙女山、狮子山,鲁医河贯穿村庄南北,村前有马山水库,这里群山环抱,山清水秀,风景宜人。  正月十七上午,我们在茨芭镇文化站站长李世旭的陪同下,踏上了前往山头赵村的路。  汽车在平坦的水泥路上疾驰,两边都是新栽的绿化树,初春的太阳照耀着被第一场春雨刚刚滋润过的湿漉漉的大地。微风拂过,微微的凉意让人神清气爽。远
期刊
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  阳春三月,齐村北面的4A级景区郏县三苏园前,三千亩桃园里桃花朵朵,春光融融。  三苏园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苏辙兄弟的墓地。元朝至正年间,郏县县尹杨允在苏轼兄弟的坟墓中间又增加了其父苏洵的衣冠冢,故曰三苏园,齐村距三苏园不到3里,和三苏园所在的苏坟村一样,都是国家级传统村落。两个传统村落隔着一片桃林彼此观望、默默相守。  齐村历史悠久,古迹甚多,文化底蕴深厚,村
期刊
郏县西北部有座山,状如莲花,故名莲花山,又因与湖北武当山、河南辉县的老爷顶,并称道教“天下三顶”,亦被称为“中顶莲花山”。这里奇峰叠翠,风光旖旎。据传,道教创始人老子曾在此讲经传道。山顶建有古寨,庙宇众多,植被茂密,风景优美。历年重阳节,善男信女,纷至沓来,香火旺盛。  莲花山下有一镇,叫茨芭镇,是郏县西北部一个偏远山镇,地处郏县、禹州和汝州交界处。“茨芭”一词来源于两种植物。茨,是一种一年生的匍
期刊
水泥被誉为建筑的“粮食”,楼房、公路、铁路、机场、码头、隧道、桥梁、核电站、灯塔……无一不是“吃”足了水泥而建成的。在当下,我们眼睛看的、脚下走的,或富丽堂皇,或色彩缤纷,其实质都离不开水泥,真是应了那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可以说,没有水泥,就没有现代文明。  现代水泥的诞生,是在古代众多建筑胶凝材料的基础上,经过人类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的结果。在中国,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的
期刊
“鄢陵野色平于掌,也有江南此景无。”这是清代诗人汪琬对鄢陵的美发出的赞叹和感慨。车子一路驶来,从许昌东南进入鄢陵县,浅绿、深绿、浓绿,各种各样的绿色铺天盖地而来,以奔涌之势涌入眼眸。空气中的花木气息也格外浓醇,吸一口就灌入满嘴花香,看来,“花都之城”绝非虚名。  鄢陵是“南花北移、北花南迁”的天然驯化基地,享有“鄢陵蜡梅冠天下”的盛誉。鄢陵花木种植面积70万亩,是全国花卉生产示范基地、全国重点花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