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院的“现代”转换

来源 :客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ddy18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爱美戏”或称作现代剧的话剧在中国出现之前,剧场里上演的剧目基本是古代戏剧或民间传说改编的戏曲。尤其是京剧,传统剧目是京剧舞台上长盛不衰的保留剧目。观众对京剧艺术的兴趣,与传统剧目的内容、观念以及形式有直接的关系。它所张显的忠效节义是传统剧目的核心主题。但值得注意的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风靡一时的“文明戏”或爱美剧,以及延安时期对传统戏剧的重写,对民众欣赏趣味的重塑,使过去的广泛流传的传统戏剧处于不战自败的境地。这并不是说意识形态的意愿在民间己经完全实现,而是传统戏剧所宣扬的内容己经不再具有合法性。因此,在民间作为重要传播场所的剧院,必然面临着内容的“现代”转换。但这一转换却经历了复杂、艰难的一波三折。
  一、面对传统、民间的矛盾和处理的困境
  从“传统”向“现代”转换的标志性的开端,始于1944年。这一年延安评剧院上映了由扬绍萱、齐燕铭执笔的新编历史剧《逼上梁山》。毛泽东看过演出后曾给剧院写信说:“看了你们的戏,你们做了很好的工作,我向你们致谢,并请代向演员们致谢。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但在酒席旧戏舞台上(在一切离开人民的旧文学旧艺术上)人民却成了渣滓,由老爷太太少爷小姐们统治着舞台,这种历史的颠倒,现在有你们再颠倒过来,恢复了历史的面目,从此旧剧开了新生面,所以值得庆贺。你们这个开端将是旧剧革命划时代的开端,我想到这一点就十分高兴,希望你们多演、蔚成风气,推向全国去。”毛泽东对戏剧的理解密切地联系着他的文艺功能观、历史观。他希望包括戏剧在内的文艺能够直接服务于战时需要,并在最大的范围内实现民众的全员动员。另一方面,毛泽东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创造历史的主体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戏剧舞台的主体。《逼上梁山》、《三打祝家庄》、《松花江上》、《白山黑水》等新编历史剧的成功,《白毛女》、《蓝花花》、《刘胡兰》、《赤叶河》等现代革命戏剧的生产组织经验,部分地实现了毛泽东的文艺思想,也形象地诠释了毛泽东的历史观。同时这一新的戏剧现象也为剧院的“现代”转换提供了最初的范型。
  但是,在戏剧领域内,我们发现文艺政策的不确定性事实上从共和国政权尚未建立起就已经开始。1948年11月23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旧剧改革工作》。社论指出:“我们对于旧剧,必须加以改革,因为旧剧也和旧的文化教育的其他部门一样,是反动的旧的压迫阶级用以欺骗和压迫劳动群众的一种重要的阶级斗争的工具,我们不需要欺骗与压迫劳动群众,相反,我们要帮助和鼓励劳动群众去反对与消灭这种欺骗与压迫,所以我们对于旧剧必须加以改革。”因为“它们绝大部分还是旧的封建内容,没有经过必要的改造”。社论同时注意到,虽然新型的农村剧团已经相当普遍,农民也喜欢看新戏,自己也会演新戏,但“广大农民对旧戏还是喜爱的,每逢赶集赶庙唱旧戏的时候,观众十分拥挤,有的竟从数十里以外赶来看戏,成为农民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在城市中,旧剧更经常保持相当固定的观众,石家庄一处就有九个旧戏院,每天观众达万人,各种旧剧中又以平剧流行最广,影响最大。”既要改革,又要考虑民众的审美趣味和民间传统,《人民日报》的这篇社论提出了戏剧的“有利有害与无害”的类别划分。
  在明令禁演的有害戏剧中列出了有代表性的共五出。但解放后,"1949年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专设戏曲改进局,次年7月,文化部专门邀请戏曲界代表人物与戏曲改进局的负责人,共同组建了‘戏曲改进委员会’,作为‘戏改’最高顾问机关。
  对传统剧目的识别与禁演,无可避免地要产生巨大的矛盾。这一矛盾不只是意识形态的分歧,同时它所引起的还有文艺政策与社会生活、社会安定等直接相关的问题。特别是各地对禁演剧目执行的情况不同,致使传统剧目在演出市场日益贫乏。这样,中央的文艺政策不得不处在不断调整的过程中。
  到了1956年,在民间演艺界情况变得更加严峻,为此《人民日报》发表了《重视民间艺人》的社论。社论认为民间职业艺人是一支极大的艺术队伍,“这支队伍,解放以来,在各地政府的领导和帮助之下,经过各种社会改革和戏曲改革,政治上思想上进步很大,艺术业务有了提高,经营管理有了改进,广大艺人的生活一般地也有所改善,他们在满足人民的文化生活的需要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近两三年出现了一种值得严重注意的现象,就是:不少剧团和艺人延长节目日益贫乏,艺术质量不能很快地提高,上座率下降,虽然增加演出场次,收入仍然不多,许多艺人生活十分困难。例如,上海原有的一百零二个民间职业剧团,就有半数以上经济困难,有一个著名演员一个月只分到十多块钱,有些艺人贫病交加,无以为生。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这自然有种种社会历史原因,但主要是由于文化部门缺乏对于国家文化事业的整体观念,只看到少数国家举办的艺术表演团体,不注意民间艺术队伍,轻视民族艺术遗产、民间艺术和民间艺人,在戏曲改革中存在着某些粗暴的做法;对民间艺人的生活疾苦采取了漠不关心的官僚主义态度。因此,各行各业一般地都己得到了妥善的安排,而惟独这支民间艺术队伍好象没有娘的孩子,至今得不到应有的关注、照顾和领导。此外,某些地方的少数干部竟还有欺凌和侮辱民间艺人、对于他们的演出活动加以刁难和粗暴干涉的情形,这就更加加重了民间艺术队伍工作上、生活上的困难。”
  在文艺政策调整过程中,类似这样富于人情人性意味的表达是不多见的。把文艺政策同艺人的经济收入、生活状况相联系的思路,也是非常少见的。但它却从一个方面透露了文艺政策变化对传统戏曲、职业艺人的深刻影响。另一方面,对剧场这个“阵地”的占领,虽然是社会主义文化领导权的战略方針之一,但由于民间演出场所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它在实施的过程中始终是充满矛盾的。比如,文化部明令禁演26出戏之后,各地在执行过程中的偏差是十分惊人的。江西省禁演的戏达300多出,徐州地区禁演200多出,还有的地方允许演出的只剩下几出戏。正是因为这种激进的文艺政策,才导致了民间艺人生活状况的恶化。但在以往发布或讨论文艺政策时,我们还很少发现文艺政策关心、注意到与艺人经济收入、生活状况的联系。
  这种状况引起了中央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文艺方针政策的进一步调整和放宽虽然有诸多的原因和背景,但可以肯定的是,戏剧市场的凋敝、几十万艺人生活的困难,显然是不能忽视的因素之一。”
  因此,面对与戏剧相关的文艺政策的调整或改变,我们不应仅仅看作是与意识形态的紧张或开放有关。事实上,这一改变或不确定性,同时也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在社会主义文化领导权试图将“现代”置换传统的过程中,所遭遇的不可避免的矛盾。政策的变化,恰恰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在新的历史时期意识形态面对民间传统趣味和支配力量的焦虑、徘徊以及社会问题的牵制所造成的困境和处理的困难。
  二、“传统之死”
  对传统戏剧态度的变化,总是联系着对传统戏剧的评价和对其在演出市场情况的评价。但这一评价是由谁作出的,或依据什么作出的,显然是个问题。在对传统戏剧的态度上,作为演出主体的艺人的声音始终是缺席的,而作为接受主体的“人民”,是无法、也是不能说话的。因此,只要话语权利拥有者的判断、立场和态度稍有变化,传统戏剧的命运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其他文献
【摘 要】油田企业思想政治文化建设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所以,在坚持以人为本,做好油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应当平等待人,充分尊重员工;科学待人,全面发展员工;以情待人,真诚关爱员工。  【关键词】油田企业;思想政治;文化;建设;思考   油田企业思想政治文化建设,在整个油田企业工作和油田企业队伍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形势下,油田企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屏南县用新理念、新政策、新措施引进和培育文创人才,发展乡村文创产业,用文化唤醒乡土,用创意激活乡村,将龙潭、四坪、双溪、漈下、厦地、前汾溪等一批乡村建设成美丽家园和文创特色村,探索一条富有特色的文创人才助力乡村振兴之路。  【关键词】乡村文创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屏南县用新理念、新政策、新措施引进和培育文创人才,发展乡村文创产业,用文化唤醒乡土,用创意激活乡村,将龙
期刊
【摘 要】从传统菁英政治的士大夫阶层,突遇中国千年未有之变局。在中西文化体系的碰撞中,他们的身份在几十年的时间发生了巨变,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夙愿,转变成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的政治抱负。在这个震荡与裂变的时代,士大夫群体发生着重大结构的调整,一部分走向了民主政治的道路,一部分人被历史淘汰。  【关键词】晚清士人;近代知识分子;转变历程   中国近代是传统知识分子向近代知识分子转型的一个过程,知识
期刊
在探讨苏格拉底(或者说将苏格拉底作为代言人的柏拉图)灵魂不朽论证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灵魂不朽这个命题,一直到今天,都是无法被证实或证伪的。没有人能够在死亡以后,回到人世向我们转述另一个世界的情形。那一端只有人们想象的幻影,在事实层面上仍旧一片空白。   那么,苏格拉底是如何通过哲学思辨,试图将这个命题转化为理论必然的呢?首先,苏格拉底认为,肉体的感觉是既不准确也不清楚的,热爱智慧的人不会在肉
期刊
编者按: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在经历了思潮的产生与探讨激辩、共识的形成与蓬勃发展两个重要阶段后,进入了重塑管理与开启海外履责的全新阶段。以2012年为新起点,社会责任重塑企业管理理念、管理目标、管理对象和管理方法正在成为一种新的管理范式,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开启深入探索社会责任管理的新阶段;以2018年为重要节点,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迎来了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新征程,中国企业的海外履责进入有组织、
期刊
【摘 要】苗族服饰作为苗族文化的代表,史学家称之为“穿在身上的史书”,文山苗族服饰重图案轻首饰,以朴素为美。苗族服饰承载了传承本民族文化的历史重任,其也具有文字表达的功能。随着时代变迁,传统农业社会的苗族服饰制作工艺受到了市场浪潮的冲击,在成功申请非遗之后面临着保护和传承的新机遇。  【关键词】文山苗族服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一、文山苗族服饰纺织工艺成功申报非遗项目  苗族是一支古老的
期刊
【摘 要】社会工作者作为治理力量的重要部分,介入新冠疫情不仅是专业使命与价值驱使,同时也是现实需要的必要考量。我国社会工作发展至今,历经三十余年,应对公关危机经验较为短缺。此次疫情,社会工作既积累一定专业应对经验,也看出行业前进的发展短板。如何从法律法规、应急机制、专业性以及人才培养完善社会工作介入公共危机,树立社会工作专业在社会治理中确立自身专业角色,深入参与社会治理。  【关键词】公共危机;社
期刊
【摘 要】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翻译在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翻译伦理学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该文从中西方学者对翻译伦理学的阐释出发,以严复翻译的《天演论》为例,通过译者的基本伦理、责任与使命两个方面简要分析了翻译工作中的伦理与道德问题。严复早年私塾和海外留学的经历使其具有优秀的语言能力和较宽的知识面。与一般译者相比,严复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都相对典型。因此,他的作品不仅忠
期刊
【摘 要】作为对中国人影响最为深远的两大学术流派,儒家和道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和庄子是儒、道两家的代表人物,《论语》和《庄子》流传至今,是现代社会人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本文分为从何谓“人”出发,结合《论语》、《庄子》原文,简要比较分析孔、庄思想在何以成“人”、何为“圣人”等方面的差异。  【关键词】成人;仁;礼;天命;自然;圣人  一、孔子的“成人”   (一)仁与礼   傅佩荣
期刊
【摘 要】中国的昆曲是举世公认的文化瑰宝,它自诞生以来,就逐渐向外埠流传,并在浙江民间扎根,从宫廷艺术转变为民间艺术,形成多种支派,“金昆”就是浙江诸昆中的重要一脉。本文以浙江金华地区的昆曲现状作为研究对象,并积极探索其有效传承。  【关键词】非遗;金华昆曲;武义昆曲;曹宅昆曲;现状;传承  一、“非遗”与金华昆曲  我国国发【2005】42号国务院文件就指出“坚持保护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