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坠落在哪里”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58813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路内新作《天使坠落在哪里》延续了前两部的痞子般的黑色幽默语言风格,在路小路看似玩世不恭的荒诞背后,深藏着着青春成长所经历的疼痛感,他生命中的那些女性,在他的世纪末的青春成长历程中,除了是青年爱情的对象,也成为他想要接近的理想中的神性的一种隐喻式表达。
  关键词:青年;成长;女性
  0 引言
  青春,关于成长,青年时代的爱情,始终是文学作品所钟爱表达的主题。路内的小说“追随三部曲”,即《少年巴比伦》《追随她的旅程》《天使坠落在哪里》,也忠实于这个规律。接着“少年”和“她”的故事,《天使坠落在哪里》以塞林格式的黑色幽默语言、王朔式的痞子习气,讲述了路小路们在20世纪末的青年时代,在成长历程中经历几乎“九九八十一难”,梦想着到达想象中的黄金海岸,结果却是现实生活不断给以打击和失望。路小路们在重复经历磨难中看见世纪末的人间百态,在这个破碎的看不到明天的悲观和失望乃至绝望当中,想象中的救世主没有降临,带给人间温暖的、抚慰成长的疼痛的是那些带有神性光芒的女性。
  1 关于路小路们,我们知道些什么
  故事开始时,主人公路小路,是二十世纪末的戴城里的一个农药厂青年工人。我们曾经在《少年巴比伦》《追随她的旅程》中同样看到这个世纪末的青年的生活。他面目模糊,虽然常常自己在小说中自说自话地认为自己高大帅气,但是喜欢他的姑娘也没有一个人说他长得好看。这个自恋、颓废、无聊的青年,他迷茫、困惑、愤懑、不满,打架、喝酒、骂脏话,他言语油滑又时而缄默深沉,他胆怯懦弱又时而善心大发,他言行举止像个痞子又自认为内心纯洁质朴,他喜欢很多女孩又在心里对这一类型的姑娘保持无比忠贞。
  按照对优秀青年的定义来评判,路小路成不了优秀青年,但他也不是恶人。按照“追随三部曲”的叙述,路小路不是一个他们那个时代的青年中的异类,他不标新立异,或者说他一点也不叛逆。他只是20世纪末的小城里众多面目模糊的青年中的一个,或者说他代表了大多数。如他所说,“我不是叛逆青年。我做工人就是这个样子,迟到早退,翻墙骂人,诸如此类的事情,每个人都可以去干。假如我去写诗,那我才是工人里的叛逆青年。”[1]所以,路小路让每个走过二十世纪末的青年们感到亲切,不仅是带着每个人都会经历的青春期的躁动不安和迷茫无聊,还有自己不情愿地被裹挟进去的时代潮流的冲击带来的震惊体验。面对这些冲击,路小路发现:“城市正在起着变化,在我们少年时代如风般呼啸而过的生活中,它像一个单调而沉闷的隔音房间,吸走了我们发出的尖叫和噪音。我曾以为自己一生受困于此,然而一九九六年来了,我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这个隔音房就变成了一个轰轰嚣叫的大锅炉,而我们曾经发出的喊叫都变成了一种微小的呻吟。”[2]这些细小的声音里,包括了一个青年所经历的困惑、不安和不知所措,唯一的反应是“看”。路小路看到父辈们带着时代的遗产的衰败,看到朋友们纷纷奔向美利坚的黄金海岸,看到福利院的弃儿被认养后唯恐再次被抛弃的恐惧,看到在历经沧桑巨变之后宝珠化身为拉自己上天堂的女神……而在观看这个时代的同时,他也看到自己,如他所说:“我不是局外人,我不是站在外面,不是站在街边。我想一个不小心闯了红灯,站在路中央观望着这个时代的人。有时候觉得看到的东西很可笑,有时候觉得自己站在那儿很可笑。”[2]
  在这个剧烈变动的时期,他不是旁观者,而是身处其中。他在马不停蹄地失业以及马不停蹄地找工作的转换之间流浪:他在国营农药厂当过工人,在游乐园里开过飞碟,在跨国企业的炸鸡店里干过小时工,卖过黄碟,做过推销员,当过批发婚纱的门童,以及帮老板要账的小弟。他就像路小路喜欢的《西游记》的故事一样,去经受“九九八十一难”。问题是,“九九八十一难”之后,路小路仍然在路上,“成长”的内容除了重复之外没有其他的内容。这是个充满黑色幽默的时代,路小路注定成不了像杨迟曾经梦想过的伟大英雄,而他的发小杨迟,虽然有一颗当英雄的心,但是却只能去做农药厂的推销员。杨迟的要账经历也可以说是一次“西游记”,他在一次次的推销农药和要账的过程中历经磨难。当这些磨难都在老杨身上碾过,老杨身上留下了了大时代的变动的信息。划水县的欠账作为一个线索,一直贯穿于杨迟的职业生涯,从而成为路小路们了解戴城以外的小县城和戴城的新兴资本行业的途径。划水县的欠账,既是一个具体的事件,也带有隐喻意味。另外一个青年小苏,是个几乎各项指标全优的上进青年,但是无论他怎么兢兢业业,诚实善良,这个时代已经不再需要这样过分老实的青年,最后连小苏也是以作弊的方式为路小路赢得了一辆山地自行车。农药厂“三剑客”的形象代表了那个时代的青年群像,他们或许他们是国有工厂的失业青年,困顿而迷茫;他们是炸鸡店里的小时工,卑微而廉价;他们是婚纱店的门童小弟,面临失业而盲目忠心;他们是各行各业的推销员……他们是“路小路们”。他们总是不太安分的,想要追随一些什么东西,追女孩、找工作、换城市。但是他们不是主动要寻找什么,他们只是被大时代潮流推向风口浪尖随之颠沛流离的大多数,带着“根本就不是优点,而是……残疾”的“年轻”,欢快而忧伤地奔向“黄金海岸”。
  2 戴黛的故事:成长的疼痛
  在小说里,路小路的生活中因为小女孩戴黛的故事而变得更为意味深长。简单来讲,戴黛的故事可能是每天新闻标题常见的弃婴的故事,因为铺天盖地的类似新闻如此之多,可能除了引起人们一声叹息之外,再不能掀起什么波澜。但是小说里的戴黛的故事显然不仅限于一个福利院的弃婴的故事。路内显然是个喜欢讲故事并且会讲故事的人:“把小说写得好看而且洋气,是我的梦想。”
  小说的开头是路小路、杨迟、小苏三个人去福利院追寻一个孩子,就是戴黛。这是个被福利院收养的女孩子,没有自己的名字,被命名为戴黛。戴黛的故事贯穿整个小说始终,可以把她的故事看成一个隐喻,特别是在她时刻生活在恐惧被父亲、养父抛弃的不安全感之中。在路小路们带她最后一次逛了儿童剧院的时候,戴黛因为想起了爸爸把自己抛弃在这个地方而大哭,从而揭示出被弃的事实:孩子又说:“我记得我妈妈死了,我爸爸把我扔在街边。”[2]戴黛像一面道具镜子一样,让人看见经历过那个时代的每个人的影子,她总是在适时的时刻以一声“爸爸”,唤起不同的情感反应,或是在三个单身男青年的心底唤起他们对童年和美好事物的呵护,或是在小苏和女研究生或者老杨和绍兴师姐之间的关系中扮演误会的插曲。最为重要的是,戴黛的存在提醒着青年们在这个大变革时代所经历的被“巨大而虚无”的父所抛弃的痛感体验,这是一种经验无法延续的“断裂感”。[3]戴黛的存在就是青年们的镜像,他们在这种断裂感之中失望、甚至绝望,就像戴黛想起被父亲抛弃的场景:杨迟再也没有力气抱她,我也没力气接她。我们两个人一屁股坐在了街上,搂着孩子,仿佛也有一位巨大而虚无的父将我们抛弃。[2]这种被抛弃的疼痛感,使戴黛和路小路们的身世有了相像之处,作为本来的保护人角色和引路人地位的“父亲”,无论是路小路们的党员父亲,还是戴黛的印象模糊的骑自行车的父亲,都在现实面前显得无力和苍老。那么这些被弃儿走向何处?戴黛在被杨迟认养了一段时间后,终于被一对美国夫妇收养,去了大洋的另外一端;而路小路们,在新世纪来临之后,也得以拽着女友们的裤腰带投奔了外企的天堂。   3 天使的坠落:接近神性的历程
  既然是“追随三部曲”中的一部,那这篇小说也显示出“追随”的印迹:路小路一直在追随厂医姐姐的消息,杨迟一直在追寻绍兴师姐送给他的真丝睡衣,小苏最后追随研究生女友回到北京。而这“追随”的历程中,总有一位女性成为最终抵达的目的地。如何理解小说里的“追寻”呢?路内自己解释是:被迫卷入的,但是又心甘情愿,就像爱情。简而言之,“追随”是和爱情联系在一起的。
  对路小路而言,追随的对象是厂医姐姐,他和她曾经在工厂的医务室里,在下雪日子里享受着《雪国》式的诗意;追随的对象是宝珠,他和她在幼儿园时期两小无猜,但是直到十几年之后两个人再次相遇,宝珠姑娘已经是戴城大学的大学生,两个人一起经历了做临时工的困顿,以及失业之后找不到方向的迷茫,最后走投无路的路小路追随已经成为外资公司白领的宝珠姑娘而去。在路小路的追随旅途中,“厂医姐姐”是个时不时地出现的近乎抽象的情人形象,她对路小路的影响在于启蒙其在文学、艺术方面的欣赏,这种近于文艺青年享受的片段回忆成为困顿当中的路小路的享受;而不同于“厂医姐姐”的模糊形象,宝珠姑娘是面目清晰的、有具体可见形象的恋人形象,大眼睛、狐狸鼻子、眉毛浓重,对路小路怀着初恋般的爱慕,始终不离不弃。或者可以说,厂医姐姐是路小路心中的精神支撑,而宝珠姑娘是路小路心中的女神的肉身形象,她真实、傻气,不会像厂医姐姐一样抛弃路小路,投奔美国的黄金海岸,而是站在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路小路身边,如同天使一般要拉他上天堂:宝珠的背后是一盏日光灯,被灯光衬着,它像一个俯身要拉我上天堂的天使。[2]这幅画面让人想起基督教的传统里圣母和天使的形象,但是这里不是宗教式的救赎和得救主题。路小路的追随,看似是追随恋爱对象的过程,内里则是接近神性的过程。路小路的形象在小说里是有一种缺陷美的,就像他在《追随她的旅程》中对于钟爱的古典小说《西游记》的解读:“四个有缺陷的人,结伴去寻找完美,当他们找到之后,世界因此改变。《西游记》的奥妙在于,在此寻找过程中,乃至到达天路之中,作者从未改变他们的人生观。”这种“西游”人生观在路小路们身上体现为对于成长的认识,成长过程中虽然经受了一次次磨难,但是这些磨难之后路小路们依然没有找到自己在现实中的位置。换句话说,就是他们无限接近于神性,虽然未必“到达黄金海岸,至少,我们没有坐以待毙。”
  4 结束语
  路内的《天使坠落在哪里》是沾染了20世纪末的空虚、无聊的青春式写作的情绪,但是在其间又能发现一些较之以往所不同的内容,不仅仅是对所谓西方黑色幽默经典系列以及中国的先锋文学序列的模仿,还有企图以一种“好看”的文学形式表现一个时代的青春、成长的野心。不过,有时候“好看”的形式能否脱离于旧有的审美情感模式,创造出新的积极的青年生活态度仍是需要深思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路内.少年巴比伦[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128.
  [2] 路内.天使坠落在哪里[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4:214,330.
  [3] 孙立平.断裂[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张雪妞(1989—),女,河南人,上海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在现代雕塑的制作中,新材料的使用已经相当普遍。艺术创作者在为发掘新的材料语言或者综合性的材料语言不断实践着,以期获得更多维的表达空间和作品的独特意味。特别是在20世纪30、40年代以来。其中著名的艺术家乔治·西格尔以独特的理解和艺术的方式给传统材料——石膏赋予了以新的语言和新的思维。  关键词:新材料;综合开发;写实主义;石膏材料;传统;现代语境  乔治·西格尔是美国当代重要的雕塑家与画家
期刊
摘 要:古汉语词类活用存在大量的误用现象。本文分别从因不明本义的词性和内涵两方面来探讨因不明本义而产生的词类活用的误用现象。  关键词:古汉语;词语活用;本义;误用现象  词类活用早在清代俞樾的《古书疑义举例》中就已谈到。192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陈承泽所著的《国文法草创》一书中首次提出了“词类活用”说。“近数十年的研究者一般认为,某类词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灵活运用,可以使某类词临时具有另一类词的语
期刊
摘 要:中西方美术的发展在19世纪后期产生了一次具有历史性的对话与交融,当东方美学浮世绘传入西方美术界时,颠覆了西方传统古典写实主义美学的原理,日本浮世绘对于法国印象派画家的影响力不仅仅是绘画表现方式上的变革,更重要的是绘画思想上新的启迪。本文着重分析浮世绘对印象派在绘画表现上几方面的影响并加以对比,揭示这场中西美术史碰撞带来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19世纪后期;法国印象派;日本浮世绘;东方艺术;
期刊
摘 要:舞蹈是一种通过肢体语言和人体动作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动作是舞蹈艺术表现的主要手段。怎样创造出可以被人们感知、感觉,甚至引发共鸣的生动的舞蹈形象,是每个舞者孜孜以求的目标。寻求舞蹈创作的源泉与突破也是舞蹈艺术不断发展进步的根基。生活、艺术构思和文学应是舞蹈艺术创作的重要因素。我们只要掌握了舞蹈创作的基本方法,把握正确的创作途径,紧紧抓住舞蹈艺术表现手段的根本,经过不断的总结和反复实践,就能
期刊
摘 要:中国有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创造了丰富灿烂的古代文化,服饰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古代服装衣襟的右衽与左衽设计为例来探析中国古代服饰的文化内涵以及对我的启示。  关键词:古代服装;衣襟设计;右衽;左衽  0 前言  近期随着古装影视剧的热播,我在观看古装电影、电视剧、演艺节目的时候,不时会有很多个疑问:古人衣服的衣襟到底是哪边在上,哪边在下?用专业点的话说衣襟是左衽,还是
期刊
摘 要:宋代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新阶段,它达到了辉煌的高峰,而宋代瓷器的发展始终追随并折射着宋代文化的发展进程,体现着宋文化清秀、淡雅、含蓄的时代风格。文化与瓷器的交互影响,相彰得益,使得宋代文化和瓷器在中国古代文明历史中光彩熠熠。  关键词:宋代;文化品格;瓷器;交互关系  宋朝建立之后,统治者汲取唐末五代藩镇割据、战乱不断以致君权削弱的历史教训,北宋自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后,就实行“崇文
期刊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民俗艺术都面临着绝迹、后继无人等诸多困难,现在许多民俗艺术都没有被充分重视起来,其实民俗艺术是地域性文化的载体,是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它能体验着这个民族发展中最为朴实和原始的艺术精华,是我们研究地域性文化、风俗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现在的民俗艺术却在罅隙中生存着,没有国内销售的市场、只能依靠国外市场维持生计、我们当下应该充分的重视民俗文化,从国家到社会各界人
期刊
摘 要:作为宣传教育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党史宣传与红色文化传播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8年《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中宣发〔2008〕号)精神,不仅强调了以博物馆、纪念馆为主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宣传和传播先进文化上的重要作用,同时明确了它们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上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因此,如何做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宣教工作,如何更好地实现其
期刊
摘 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中国传统书法非常具有代表性。郑诵先先生曾说过:“舞蹈是动态的书法,书法是婀娜多情的舞姿。”舞蹈创作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是一条可操作性较强的路径。通过从中国书法文化的艺术精神出发,将两者进行具体详细的糅合,并运用新颖的舞蹈编导技法和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大胆的艺术尝试,从而实现舞蹈的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舞蹈;书法;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创新  “中国书法”,是汉字特有
期刊
摘 要:当代艺术作为当今中国的主流艺术,它的出现不但缩小了艺术形态之间的差距,而且对于艺术形态具有开放性、包容性。中国当代艺术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属于自己的步伐,期间不乏产生像徐冰、邱志杰、方力钧等在国际当代艺术界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他们当中不少是版画家出身,而他们的作品不约而同地呈现出版画的特质。由此可以大胆推断版画对艺术家的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且隐约可以看到在当代艺术当中的积极作用。在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