秾丽新著雨雏凤朗朗音

来源 :编辑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n2005131371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十年来,出版业对儿童阅读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和贡献,无论儿童的阅读差异、儿童分性阅读,还是儿童阅读疗法,都离不开阅读系统的各个节点的共同努力与合作。
  关键词:儿童阅读 阅读差异 分性阅读 阅读疗法
  回顾10年儿童阅读是一个很大的题目。要在有限的篇幅中对十年儿童阅读进行观照,不是件容易的事。本文拟从城乡儿童阅读状况差异、儿童分性阅读、儿童阅读疗法三个方面谈几点思考,以期对儿童阅读系统价值链上所有的节点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新闻出版总署、开卷信息有限公司等权威机构发布的各种销售排行榜以及市场监察和研究报告显示,进入21世纪以来,“少儿出版板块风生水起”,出版产值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增长,且大大高于整体市场的同比增长水平,增幅遥遥领先于其他板块,成为拉动和提升出版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力量。目前,全国581家出版社中有523家出版少儿图书,出版品种占年出版品种的20%,创造的利润却占了整个码洋的40%。同时,杨红樱、郭敬明、郑渊洁等儿童作家荣登作家富豪榜而且位居前列;期刊方面,在许多刊物市场萎缩严重的情况下,这边风景独好,《幼儿画报》《我们爱科学》《儿童文学》等期刊月发行量仍逾百万。哒些信息足以使人相信,儿童出版的“黄金时代正在到来”。然而,儿童出版的兴盛,并不一定代表儿童阅读的兴盛。两者关系密切,却难以等同。如果从儿童阅读系统的视角对十年阅读作整体观照,也许可以如是说:纵观十年来少儿出版板块创造的奇迹,尤其是某些系列化产品线创造的销售奇迹,以及动销品种内容的多元化、个性化,一方面说明出版业对儿童阅读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和贡献;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儿童阅读的一些特点。本文讨论的话题,就是基于这样一种前提下的观察。
  一、出版黄金时代的幸福之光未普照农村儿童,城乡阅读差异大
  城乡差异在中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儿童阅读方面亦如此。最明显的事实就是,儿童阅读率低、阅读时间少、阅读量少、可供阅读的资源少、阅读指导少、阅读促力不足。大量的阅读调查统计数据可以证实不虚。其中既包括权威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做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也包括地方政府相关机构或研究机构做的调查,还包括基层教育单位和个人做的调查。对同一问题的调查,各种数据虽然不尽相同,但所反映的本质却是一致的。综合分析这些调查的数据,对影响农村儿童阅读的真实状况可以有比较客观的认识。
  (一)阅读需求与阅读资源有效供给严重不足的矛盾突出
  阅读需求与阅读资源有效供给严重不足的矛盾突出并不是什么新闻,但具体的程度如何我们却未必很清楚。2011年7-8月,笔者受有关方面委托,带领学生做了一个月的广东省农村小学生的阅读调查。该调查是在新生代专业调查机构的创办人郑文艺教授指导下,按照规范和专业的要求完成的。因此,本文采用该调查所得数据为基础,参照和结合其他相关调查进行论述。此外,各种阅读调查结果表明,就阅读率、阅读时间和阅读量来看,小学阶段是儿童阅读的最佳时期。学前阶段取决和依赖于家长,中学阶段因为有应试压力(农村还可能因辍学失学)等,这两个阶段的阅读状况相对不如小学阶段,可以说是一个规律,城市农村皆然。因此,由小学生阅读状况切入,学前儿童与中学生阅读的状况也可推及,这样,整个儿童阅读的状况就比较完整了。下面就从几个方面分别作论述。
  1.喜欢阅读,但学校阅读课(时间)的安排未能满足需要
  就笔者看到的几乎所有的调查都表明,绝大部分农村小学生喜欢阅读,且对阅读的重要性有认知,但学校由于各种原因,在阅读课程(时间)的安排上未能满足学生的这一需求。以广东调查为例:
  表1广东省农村儿童阅读调查问卷:你们学校有没有安排专门的课外阅读时间或阅读课,你如何看待这门课?(单选题)
  


  由表可见,超过一半以上的学校没有安排阅读诉(时间),而这些学校的学生绝大部分希望安排;有安排阅读课(时间)的学校,近八成学生表示非常喜欢。可见无论是安排和未安排阅读课程(时间)的学校,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都很高。开课率低与缺乏阅读指导或有指导但“简单化、模式化、形式主义严重”的现状与学生喜欢阅读并希望得到老师指导的需求之间形成了矛盾冲突,是影响农村小学生阅读积极性和阅读习惯养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2.不少学校没有图书馆或现有图书馆馆藏质量低
  《中国教育报》2010年3月25日发表了一篇题为《谁来解开农村孩子的读书困局》的阅读调查报告,该调查由山东省平阴县教师培训中心所做,其中有一项调查数据很值得关注,即学生课外读物有“32%来自书店租借,向学校图书室借阅的比例仅占9%”。报告对此作出了分析:“大多数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只是为了达标验收而配备的,在人员安排、财力投入、硬件建设等方面不能给予充分保证。”同时指出,美国学校图书馆的借阅率为55%,日本为61%。广东及其他一些地区的调查结果也显示,相当一部分小学没有图书馆,而设有图书馆的学校由于馆藏质量低,影响了利用率。具体表现在:1.不少图书内容陈旧或文化价值不高;2.教辅类书较多;3.不少书来自农家书屋,多为成人看的农业科技类书,不适合学生阅读等。而书籍更新缓慢,主要靠捐赠;没有专门图书管理人员,书籍摆放混乱且所归还书不能被及时整理上架;开放时间没有规定,有些学校要求需各班老师带队才能进图书馆或学生需经由老师批准方可借书等多种原因导致了图书馆借阅率低。无独有偶,中少出版社的一位博士到广西某地做调查,所看到的同样是:“当地一所农村的小学里只有少量课外书,很多书是党政机关捐给孩子的,里面甚至包括不少政治理论读物,根本不适合孩子阅读。有些适合孩子阅读的书是把书用钉子钉在木板上面,再把木板钉在课桌上面,就是说孩子只能在那个地方看,不能拿走。”说明农村小学图书馆馆藏质量不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3.家庭藏书量和报刊订阅量少
  “家庭藏书是影响儿童教育的最大、综合性最强的力量”。这是由美国内华达大学社会学家玛丽亚·埃文斯等开展的一项调查研究中得出的结论。由此可见家庭藏书的重要作用。家庭藏书和报刊订阅少,是农村儿童阅读环境差的又一现实状况。据广东调查结果,小学生家庭藏书10本(不包括教材及教辅书)以下的约占五成,一本也没有的占15.6%。83%的家庭没有订阅报刊。这一结果,与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历年发布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相吻合,但在数量上更少。如“第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国民家庭藏书量平均为69本。其中城镇人口家庭平均藏书94.6本,农村人口的家庭平均藏书41.5本。41.5本这一数据与广东调查数据差距较大,不知是否包括教材和教辅书。不过,无论包括与否,藏书少报刊订阅少都是事实。相对农村儿童,城市儿童的阅读环境则比较好,从家庭获得阅读资源相对多和容易。据“2011年度中国儿童阅读调查报告”,城市 家庭专门为孩子准备小书架的比例,2007年为14%,时隔四年,2011年跃升为26%;2007年,孩子课外阅读的书刊总量在20本以下的家庭占了16%,而2011年这个数字只有5%了。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城市儿童的家庭藏书量超过了20本。
  


  4.书太贵买不起,书店少且远不方便
  2007年新闻出版署“全国儿童阅读调查”结果显示,城乡儿童能够接受的书的价格以10-15元比例为最高(见图1),在这一价格区间,市区高于县城,县城高于乡镇和农村。而在5-10元价格区间,则是乡镇及农村明显高于市区和县城。广东农村儿童阅读调查结果与其相吻合,只是比例略高,有四成以上的小学生能够接受的书价为10元左右。结合“获得课外书的途径”这一问题的统计结果,
  由于受经济和购买不方便等条件的限制,借阅成为农村小学生获得课外读物的重要途径,向同学、朋友借阅的比例近4成。对比第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中“一半以上的小学生表示自己阅读的课外书是由家长给购买,23%是通过借阅”这一数据,说明农村实际情况与全国调查结果比要高,这可能是因为全国调查数据包括城乡。而另一调查项则进一步显示,获得阅读资源的途径城市购买高于借阅,农村正好相反,借阅高于购买。
  “30%的城市孩子拥有88%的少儿图书,农村孩子缺乏课外读物”,是城乡儿童阅读差异的真实比照。可供阅读的资源贫乏与滞后局限了学生的选择,是城乡儿童阅读天壤之别的重要原因。通过下面问题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得更清楚。
  


  


  对比2007年“五城市儿童阅读调查”,不难看出,即使是4年前的调查,都有较大的差异。广东农村小学表2广东省农村儿童阅读调生的读物基本上是旧有的品种,新品种即便是超级畅销书《哈利·波特》《淘气包马小跳》也未见,更不用说郭敬明《悲伤逆流成河》《梦里花落知多少》这样的新新人类作品。而这些,却是城市小学生热捧的图书。广东调查也许不是很全面,如有的地区小学生阅读调查最喜爱的书中也出现了《淘气包马小跳》《虹猫蓝兔七侠传》彼皮鲁的故事》《同桌冤家》等,这并不矛盾,由于地理位置、经济状况、家长以及学校的重视等原因,造成即使同是农村阅读也有差异,这是正常的。总的来说,农村地区阅读资源相对城市而言要贫乏是不容置疑的。2010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总社社长李学谦到江西某经济条件较好的县级市做阅读推广,当地最好的一所小学“全校1500名孩子,竟然没有一个看过《儿童文学》这本杂志”。经济条件不差的县级市最好的学校尚且如此,那些经济条件差、边远的、普通的学校阅读状况可想而知。就笔者收集到的资料来看,这绝不仅仅是一两个地方才有的现象。
  (二)家庭阅读缺乏促力,留守儿童比例居高
  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广东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地区小学生父母在外打工的情况比较普遍,特别是父亲。一般情况下,父母只有春节才能回家,这也是全国不少农村地区的家庭现状。而即使是没有外出的父母,受自身受教育水平的局限和缺少阅读习惯以及阅读时间,几乎谈不上对子女阅读的指导。在儿童阅读系统中,家庭作为阅读价值链上的重要节点,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个人以为超过学校。如果一个儿童的父母能够重视孩子的课外阅读,鼓励甚至陪伴孩子进行课外阅读,那么,这个孩子将来的生命状态一定会比较好。第六次全民阅读调查显示,“0-8周岁儿童,76%的家长在孩子3周岁以前就开始引导孩子进行挂图、绘本、识字卡片等图书的早期阅读,27.4%的家长在孩子1周岁前就开始引导孩子早期阅读,另有25%和23.6%的家长分别在孩子两周岁前和3周岁前开始。55%的家庭平均每天家长陪孩子读书时间在20分钟以上。”这些数据恐怕更多是反映了城市的情况。在农村,低幼儿的亲子阅读可以说几乎为零,这并非危言耸听。大量一手资料呈现了农村孩子尤其是那些留守儿童的生命状态,实际远比我们通过数据看到的要残酷。城市则是另一景象,现如今许多城市的妈妈们将亲子阅读活动视为自己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从众多的育儿、亲子网站、博客和Q群都可以看到妈妈们分享和交流她们的经验体会。对比之下,农村儿童的阅读就被动地“输在了起跑线上”。
  (三)新媒体阅读方式对大多数农村儿童还是新鲜事物
  首份“全国小学生阅读状况在线调查”的结果显示,“互联网和手机已经成为小学生的重要阅读途径”,这一论断,似不能全面反映全国小学生的阅读状况。因为,能够上网参加阅读调查的绝大多数应是城市学生。对于一般的农村小学生来说,由于电脑和手机持有率较低和上网条件的限制,新媒体阅读方式对于他们来说还是新鲜事物(某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另当别论)。笔者所做的调查中,有六成多学生没体验过电子阅读,超过八成表示喜欢和好奇,通过互联网下载阅读的比例只有8.3%。“全国小学生阅读状况在线调查”之论断或可从侧面反映新媒体阅读在城市小学生群体中的接受的程度?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儿童时期的阅读史。通过以上各个方面的调查数据对比和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城乡之间阅读在各个方面的差异。根据最新的第六次全国普查结果公布的儿童数字,目前全国0-14岁儿童2.2亿,其中农村儿童超过半数,因此,当我们谈儿童出版离开了农村儿童阅读,就像缺了一条腿的人一样不完整。
  二、分性阅读帮助儿童发展自我,建立正确的性别角色意识
  众所周知,男女两性在生理、心理上都存在重大差异,而心理的差异既有生物性的因素,也有历史的、文化的、政治的等社会性因素。所谓分性阅读,是指根据男女性别差异和社会角色期待不同,而进行一定选择的阅读。笔者在多年的儿童阅读研究中逐渐认识到,根据男女性别差异有意识地对儿童实施分性阅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儿童时期的性别及角色认同,将决定他们一生成为什么样的男人和女人、什么样的丈夫和妻子、什么样的父亲和母亲。毋庸置疑,这些角色的扮演得当与否,对家庭、社会乃至整个国家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深远的影响。男女阴阳乾坤本是造物主的安排,各司其位其职,否则,世界就会混乱。性别认同的途径有很多,阅读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途径。中国的传统文化就特别重视儿童时期的性别教育。例如儿童启蒙读物《三字经》中就有不少关于男女角色的内容,剔除对女性价值的歧视的一面,其对儿童性别意识的教育是可取的。著名儿童教育家孙瑞雪在其专著《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中指出,通过对幼儿的大量观察发现,5-6岁,幼儿开始对两性关系发生兴趣,进入了“婚姻的敏感期”。例如,最初,女孩子会说:
  “我要跟爸爸结婚”,而男孩子则会说“我要跟妈妈结婚”。再发展一段时间之后,他会说:“我要跟某某结婚”或说“我要某某当我的白马王子(白雪公主)”,与最初不同的是,结婚的对象由父母变成了幼儿园的小朋友,也就是同龄人。作者认为,每 个幼儿都要经历这一敏感期,就好像在为未来做准备。婚姻敏感期使其建立了婚姻的概念和理念。如果孩子能够顺利度过这一敏感期,到了小学、中学阶段,他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就会理性、客观、包容。反之,待孩子青春期到来时,生理原因再去面对这个问题,其心智可能已变得有点混乱了。儿童的异性敏感期是纯心理和精神性的,它使儿童心理意识和社会意识上个台阶。实践中,孙瑞雪幼儿园也非常重视和善于抓住这一良机,经由教师的渠道,引导和帮助孩子建立起正确的两性关系观念和意识,效果良好。关键在于,不是每个儿童都有机会进入孙园,因此,通过出版化身千万,让更多的儿童受惠,在恰当的时机阅读到恰当的内容就非常重要。幼儿的“婚姻敏感期”(或叫做异性敏感期)就是分性阅读的开始。为儿童提供各种媒介、各种形式、各种题材的读物,让他们通过阅读,发展丰富的情绪,了解婚姻的意义,对奠定将来婚姻的态度和观念是大有裨益的。兹事意义深远。2009年,笔者曾经做过一个儿童阅读调查,”这个阅读调查的结果进一步说明分性阅读的存在及其重要性。在这个问卷调查中,所设问题为“你最喜欢的三本书是?”统计结果如下表:
  


  表中是四、五、六三个年级的男女生最喜欢的三本书排名前三位的作品。表中显示,男女生阅读兴趣存在差异,分性阅读倾向明显。四大名著除了《红楼梦》,其余三本齐齐上榜,应了那句老话:“男不看《红楼》。”而四大名著中唯一没有进入男生最爱排行榜前三位的《红楼梦》,却荣登女生最爱书目排行榜。女生阅读虽不像男生那样旗帜鲜明,但明显体现出女性的社会性别特征:阅读内容偏重心灵、情感方面。参考其他同类调查结果,发现上述阅读现象并非个别,有一定代表性,只是更典型。在翻阅问卷时,笔者还做了个有趣的试验,即只看所填的三本书的内容,判断是男生还是女生,准确率约为90%。可见,在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下,小学生的自我社会性别角色意识已初步形成,其性别角色的心理差异通过阅读兴趣和偏好的不同反映出来。对于男生喜欢阅读的古典名著,一方面感到欢喜,另一方面也有些担忧,古典文学名著承载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承载了传统文化中的性别偏见,对儿童社会性别角色的自我认同无疑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需各方善加阅读引导。
  分性阅读与目前已普遍接受的分级阅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联系体现在都是从儿童成长的需要出发,针对儿童的特点,某些内容有重叠交叉。而不同在于:首先是区分的标准,一为性别一为年龄,其次,分级阅读是对阅读对象做横向的层级细分,而分性阅读则是对阅读对象作纵向的线形细分。分级阅读的理念目前在我国已被普遍接受,某些大卖场从分级阅读的理念出发,设有专门的柜台摆放少男和少女性知识书籍,而这也可以视为分性阅读的内容之一——青春期性教育,可见分级与分性阅读在某些内容上有重叠交叉。青少年时期是正确的爱情观、婚姻观、家庭观、幸福观形成和建立的关键时期,从分性阅读的角度来说,青春期性教育不仅仅只是生理教育——性教育,还有情感教育、心理教育、责任教育、德行教育、安全教育等,帮助青少年度过成为男人女人的最初阶段。完整的儿童分性阅读至少可以分为两个台阶:第一个台阶是幼儿园到小学低年级的年龄段,通过阅读进行怎样做小男孩小女孩的教育;第二个阶段是小学高年级到中学年龄段,通过阅读帮助孩子懂得怎样成为男人女人,使其顺利地跨上人生最初的两个台阶,可以肯定,将来他们在婚姻中感受幸福的能力比没有经过分性阅读的人要高,离婚的可能性因此也会小很多。目前,分性阅读这一市场还没有被注意,或缺乏有意识的观照,其商业价值还未被充分挖掘。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出版业的逐渐成熟,出版业将会像其他较为成熟的行业一样,进入真正的“分众时代”。毫无疑问,小学生阅读的分众市场应包括分性阅读。因此,围绕着分性阅读,开发选题,挖掘现有产品的相关价值,分性阅读推广等就成为儿童阅读系统价值链上各节点义不容辞的一个功课。谁能整合分性阅读价值链,谁就是功臣。
  三、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迫切需要阅读疗法
  “阅读疗法”(reading thrapy)是指以书为“药”,通过一定的指导阅读,纠正阅读者的认知偏差,改变、调整其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汉代学者刘向日“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清代学者张潮则直接说“书本草”,“本草”即药,“书本草”即“书药”也。古埃及有个图书馆,其大门上方就写着“医治灵魂的良药”。可见阅读疗法之悠久。现代西方医疗体系将阅读疗法分为两种:1.发展阅读疗法。即通过医生或其他非医学人士所建议的读物,调整阅读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协助解决其思想、情绪和心理等方面的某些问题。2.临床阅读疗法。即在实际的心理或生理疾病治疗中,资格医生把图书作为精神药物,以阅读作为辅助治疗的手段,将其纳入治疗方案中,配合其他常规治疗。阅读疗法的原理很多,有发生学原理、心理学原理、生理学原理、心理生理学原理等。大量实践证明,通过阅读,可以滋润心灵、洗涤痛苦,重新认识与接纳世界,从而达到疗愈的效果。阅读疗法所用的材料包括纸媒及多媒体视听文献(图书、影视、光盘等)。
  按照联合国对儿童的年龄划分0~18岁统计,我国目前儿童人口有3亿多。庞大的儿童群体心理状况却不容乐观。由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带来的独生子女诸多心理问题、应试教育带来的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父母离异带来的单亲家庭儿童心理问题及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等,已成为当今社会突出的问题。在目前社会心理干预和救助机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阅读疗法可以大有作为。首先,儿童的可塑性大,本身阅读基础比较好(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历次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均显示,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远高于其他人群的阅读率),因此,利用各类文献作为治疗工具引导其思考,规范其言行,解决其遇到的困难,实施心理辅导和心理救助,有独到的优势。其次,出版通过先进的复制技术化身千万,能够最大限度地使儿童受惠。相比心理咨询高昂的费用,阅读疗法非常经济、方便。再次,其“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特点,是儿童乐于接受的一种自疗方式。因此,其潜力巨大,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心理学研究表明,童年时期对情绪、情感的认知以及对自我情绪的协调和管理能力,将影响其一生。现代社会成人普遍而又突出存在的心理问题,根子在于儿童时期对情绪缺乏科学引导和培养。因此,从儿童时期开始,通过阅读培养他们正确管理情绪的能力,形成健全的心理和人格,可以大大降低日后发生犯罪、自杀和出现心理疾病的几率,促进他们身体心灵全面、和谐地成长。
  在阅读疗法方面,国内图书馆界尤其是台湾地区的图书馆界走在了前面。如2008年汶川地震后,台湾学者陈书梅及时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了一本《儿童情绪疗愈绘本解题书目》,对灾区儿童的因灾害的惊吓和失去亲人的悲伤恐惧,以及身体受到伤害等引起的心理创痛起到了很好的疗愈作用。台湾学者王万清所著《阅读疗法》,针对儿童成长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些心理困扰提供了实际操作方法。东莞图书馆借鉴台湾的经验,于2010年也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了一本《儿童绘本导读书目——心理成长系列》,图书馆界的自觉,为阅读疗法在中国的推广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国外,阅读疗法已被广为接受,尤其是出版界,针对儿童的阅疗书目出版蔚然成风。越来越多的童书出版商对阅读疗法投入了关注,对他们而言,如果一本书出版后即被各种各样的阅读疗法书目收入,那就意味着此书的人气将迅速增长,离畅销不远了。对于中国出版业来说,阅读疗法既可利己又可利人,何乐而不为?当然,要达到国外阅读疗法的繁荣景象,任重道远。
  结语
  十年儿童阅读可从很多角度进行观照,本文主要基于阅读系统的整体性。所谓整体性包括:1.儿童阅读状况一切的一切,要以阅读系统价值链的终端或者说核心——全体小读者而论,单维或局部的数字和榜单,只有置于系统中进行全面观照才能更好地说明问题;2.无论是城乡儿童的阅读差异、儿童分性阅读还是儿童阅读疗法,都离不开阅读系统的各个节点即政府、教育界、出版界、图书馆界、心理学界、家庭等的共同努力与合作,其中既有责任和担当,又有协调与整合。
其他文献
摘要:文人论政是中国知识分子在近代报刊活动中的一大特色,尤以新记《大公报》最为人称道,其成功得益于独立的资本市场化运作、与政党政治保持适度关系以及报界的特殊状况。  关键词:新记《大公报》 文人论政 唯物辩证法  随着新闻史教育及研究的推进,越来越多的问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作为新闻史重要线索及表现的“文人论政”自然也趋热化。分析相关文献,其大致可分为如下三类:  第一类,呈现报人“文人论政
期刊
摘要:  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中国受众媒介‘接触—使用’状态定量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我们以人的实践逻辑为中心,以全媒体生态下时间、空间和心理三维度透视的媒介接触行为测量模型为研究范式,并阐释了时间预算法在此次媒介接触行为测量新模型实现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长达五周的日记卡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旨在从行为、空间、心理三个维度透视不同特征的受众群体媒介接触行为及其影
期刊
摘要:情感类电视节目在十多年问遍地开花并且形态各异,与其说是传媒现象,不如说是社会现象。本文将在梳理该类节目流变及分类的基础上,得出情感类节目形式的变化,无法更改它以私人情感获取商业利益的本质。这种节目形态既是社会转型期的产物,又以“拟态环境”的方式,给现实社会带来影响,是研究特定历史时期中国电视节目的重要标本。  关键词:情感类 电视节目 私人情感公开化 情感商品化  一种电视节目类型,在200
期刊
一、CMDI(2012)的编制与测评结果  中国传媒发展指数CMDI(2012)编制方法与2011年相同,15个指标计算出5个分指数,再合成一个总指数。  根据中国传媒发展指数的构建方法,我们使用《中国新闻出版统计资料汇编》(2011)、《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2011)、央视市场研究(CTP)、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CSM)、慧聪邓白氏研究、《中国统计年鉴》(201 1)及相关数据,对201
期刊
摘要:“入世”十年间,我国报刊发行营销创新主要表现为:以产品“多媒质化”应对数字化浪潮,以价格“多极化”应对发行市场危局,以渠道“多元化”应对发行市场困境,以促销“多样化”应对市场疲态。未来我国的报刊发行市场仍有拓展空间:就纸媒发行而言,大型城市仍保持着稳定,中小城市增量空间仍较大;就非纸媒形态或日数字形态报刊而言,数字出版发行市场将快速发展,并成为未来报刊业的战略经济增长点。  关键词:新世纪 
期刊
摘要:《晋察冀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华北抗日根据地创办时间最早和最长的党报之一。冬学运动中该报出色地完成了民众教育与动员任务。本文试图通过对该报冬学运动报道的进行内容分析,探究党领导党报对民众政治与文化动员的方式与路径,以期对当代党报如何更好地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晋察冀日报 冬学运动 民众动员  一、冬学运动及其党报对它的宣传动员  抗战时期,报刊在调动民众投身民族战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毛泽
期刊
摘要:“入世”十年,中国期刊业发生了诸多变化,包括成功举办世界期刊大会,成功调整期刊结构,新媒体对传统期刊的影响等,同时中国学术期刊也存在着被不合理的人才评价机制绑架而导致的异化等问题,本文对我国期刊事业发展进行了阶段性总结。  关键词:新世纪十年 中国期刊 发展回顾   1999年下半年,媒体大做新世纪的文章,一些期刊也启用了新的刊名,如《新世纪XX》《跨世纪》等等。转眼之间,历史车轮已在新的世
期刊
摘要:本文拟简要探讨“入世”十年来青春类图书蓬勃发展对我国出版行业起到的助推力。我国消费性阅读发轫于20世纪末,在“入世“以后从图书市场中体现出来。消费性阅读的萌芽最早从青少年群体中产生。青春类图书的畅销带动推广消费性阅读人群,计划性出版体制在市场面前不断改变出版观念。在“入世”背景下,消费性阅读状况的逼迫中,中国出版行业在变革中调整和创新。青春类图书在这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巨大作用。  关键词:
期刊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国数字出版的发展历程及趋势预测,将数字出版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电子出版时代。实现了加工工艺的数字化与产品形态的数字化;二是互联网出版阶段,突破了数字化产品的单机出版形式,将出版数字化由作品的数字化、编辑加工的数字化,扩展到发行的数字化和阅读消费的数字化;三是数字出版阶段,实现出版全流程的数字化,拥有了独立的阅读终端,产业链初步形成。  关键词:数字出版 发展历程 趋势预测  
期刊
摘要:中国图书出版业在经历了市场化、集团化等一系列改革之后,出版集团开始参与资本市场的运作,上市融资。上市是出版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手段,不仅有利于推动出版企业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制度,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且有助于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实现规模化发展,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出版上市 经营 资本  2011年是我国“入世”10周年,10年来,我国出版业一方面充分兑现入世承诺,开放市场分销、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