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培养,对学生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现代教育理念越来越关注人的发展。小学是学生夯实语文素养基础的重要阶段,教师要充分运用好教学这一平台,让学生通过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等学科核心素养得到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对如何关注实践运用,提升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作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提升;培养;实践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通俗来说就是学生在语文课程中应当形成和具备的各种能力与品质的总称,主要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言技能、学习习惯、文化素养及言谈举止等。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培养,主要包涵听、说、读、写,以及字词的积累、学习方法的掌握、文学文字功底、审美能力等方面。小学是学生树立学习信念、理想信念,夯实学习基础的重要阶段。因此,教师在关注学生知识学习的同时,要关注他们学科素养的形成、培养、提升等方面的探究,充分利用好教学这一平台,让每一位学生通过学习实践,进一步提升学科素养。
一、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激发自主探索意识
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教师要结合课程要求,善于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把知识体系与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创设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情境,让学生在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中高自信心,激发自主学习的欲望。
例如,在讲授《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版本下同)这一课时,我提出问题:“哪种交通工具跑得最快?哪种动物跑得最快?”各学习小组先进行讨论交流,然后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言,其他成员可以补充。同学们顿时炸开锅,经过七嘴八舌的一番讨论,当几乎每个组的代表发言被另一组“否”了后,学生们对“到底哪种动物跑得最快”“到底还有什么会比猎豹跑得更快”产生了强烈的探索欲望。他们的自主探索意识被激发,就会主动去探索老师提出的一系列问题。“陆地上速度最快的动物是猎豹。”“猎豹能跑出110千米/小时的速度,那我们再看看还有比它跑得更快的动物吗?”最后,学生在阅读中自主探索出“游隼向下俯冲时的速度更快”,已经超过320千米/小时了。接着,“喷气式飞机比游隼速度快、流星体的速度比火箭快、光是宇宙中速度最快的”,学生对这些新颖而充满科幻的知识会产生更强烈的探索欲望。
二、关注文本探索分析,提升作品欣赏能力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有很多反映时代特点、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风土人情等描写。从课文内容构思的巧妙、遣词造句的独特、浓厚的风俗文化中,经过分析、探索,即便时空久远,或“远在他乡”,教师都能引领学生欣赏、领悟文章中作者所表达的丰富情感,从而提升作品欣赏能力。教师在传道、授业时,要把握课文并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从理解教材入手,抓住文本中的字词句段,引导学生仔细分析、揣摩、体会、理解,感受作者表达的某种情感,内化为自己的认知能力。
例如,在讲授《北京的春节》(六年级下),我们的春节是怎样的?北京人又是怎样过春节的?老北京人又是怎样过的呢?学生对过春节是深有体会的,而对“远在天边”的老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问题,能激起他们进行探索的动机。他们从文中的一个个片断与自己的切身体会进行“隔空”体验:北京的春节从熬腊八粥、泡腊八蒜、买年货、过小年到过春节的准备,再到详写“过春节的三次高潮”的一个个情景,学生结合自己喜闻乐见的感受,会带着一种情趣盎然的激情去探索。从这些语言中,既感受到语言的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又能从字里行间中体会出老北京人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教师引领学生深入情景描写的字词中,再推敲品味,体会老北京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随作者的描述,能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三、渗透语言实践运用,提高表达水平能力
语言表达实践是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有效途径。教师在口语、文字表达等教学实践时,可将现代化教学设备创设语境作为辅助,在讲授、理解、诵读后,引导学生“依葫芦画瓢”的形式进行“现炒现卖”的试说、试用。结合语境,把课文的语言表达特点、风格,创造性地进行加工,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尝试口头和书面表达。学生在这种语言实践活动中进行“即学即兴”表演,不断尝试、体验、实践,语言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就能逐步得到加强。
例如,学习《即兴发言》(六年级下册)这一课时,教师组织学生学习课文后,再创设情景,仿照课文中的表达方式,结合表达思维,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由于时间的限制,还可以引导学生把自己模仿所要表达的内容写下来,课后进行交流。这样,学生的语言和文字表达都能得到长足的锻炼。学生在语境中能“据境生语”“据境生意”,能及时表达出心中所想的话,并引导学生关注“说话”的合理性、逻辑性等,让人既能听得懂你说的什么,又能理解你表达的诉求是什么。从言语的得体、逻辑、品质等表达建构中,不断获得交流顺畅、文从字顺的感受,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拓展思维认知视野,活跃提升思维能力
学生核心素养内涵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已表现为“从过去重视学科内容、教学过程的课程标准,逐步转向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学科核心能力的塑造”。这意味着我们教学中要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形成为教学导向,要寻找一条适合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思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来源渠道,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认知视野,引导他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激发学生认知思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善于筛选来自各种渠道的信息,从信息的真实性、哲理性、趣味性入手,引导学生关注、探究、分析,拓展学生的思维视角,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形成自觉主动从接受事物中形成一种正确的认知思维能力。通过老师引导下的对比、分析,让他们既有被赏识获取信息能力的表扬肯定,又有批判、评析的指正体验。只有辩证地、客观地、创新地分析问题、透视问题,思维视角才会更广阔,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素养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总而言之,听、说、读、写以及字词重在积累與运用。让学生通过教学实践活动,不断积累语文学科知识、语言运用、表达能力、学习方法、逻辑思维等,进一步提升语文学科基础,为学生的学科素养的形成提供一个强有力的认知支撑,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等就能得到健康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修养和语文的核心素养就能不断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李雅倩.小学语文提高阅读速度的课内及课外教学方法 ——以部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J].语文课内外,2019(35).
[2]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语文学习与巩固:人教版六年级下册[M].海燕出版社,2008.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提升;培养;实践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通俗来说就是学生在语文课程中应当形成和具备的各种能力与品质的总称,主要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言技能、学习习惯、文化素养及言谈举止等。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培养,主要包涵听、说、读、写,以及字词的积累、学习方法的掌握、文学文字功底、审美能力等方面。小学是学生树立学习信念、理想信念,夯实学习基础的重要阶段。因此,教师在关注学生知识学习的同时,要关注他们学科素养的形成、培养、提升等方面的探究,充分利用好教学这一平台,让每一位学生通过学习实践,进一步提升学科素养。
一、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激发自主探索意识
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教师要结合课程要求,善于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把知识体系与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创设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情境,让学生在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中高自信心,激发自主学习的欲望。
例如,在讲授《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版本下同)这一课时,我提出问题:“哪种交通工具跑得最快?哪种动物跑得最快?”各学习小组先进行讨论交流,然后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言,其他成员可以补充。同学们顿时炸开锅,经过七嘴八舌的一番讨论,当几乎每个组的代表发言被另一组“否”了后,学生们对“到底哪种动物跑得最快”“到底还有什么会比猎豹跑得更快”产生了强烈的探索欲望。他们的自主探索意识被激发,就会主动去探索老师提出的一系列问题。“陆地上速度最快的动物是猎豹。”“猎豹能跑出110千米/小时的速度,那我们再看看还有比它跑得更快的动物吗?”最后,学生在阅读中自主探索出“游隼向下俯冲时的速度更快”,已经超过320千米/小时了。接着,“喷气式飞机比游隼速度快、流星体的速度比火箭快、光是宇宙中速度最快的”,学生对这些新颖而充满科幻的知识会产生更强烈的探索欲望。
二、关注文本探索分析,提升作品欣赏能力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有很多反映时代特点、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风土人情等描写。从课文内容构思的巧妙、遣词造句的独特、浓厚的风俗文化中,经过分析、探索,即便时空久远,或“远在他乡”,教师都能引领学生欣赏、领悟文章中作者所表达的丰富情感,从而提升作品欣赏能力。教师在传道、授业时,要把握课文并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从理解教材入手,抓住文本中的字词句段,引导学生仔细分析、揣摩、体会、理解,感受作者表达的某种情感,内化为自己的认知能力。
例如,在讲授《北京的春节》(六年级下),我们的春节是怎样的?北京人又是怎样过春节的?老北京人又是怎样过的呢?学生对过春节是深有体会的,而对“远在天边”的老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问题,能激起他们进行探索的动机。他们从文中的一个个片断与自己的切身体会进行“隔空”体验:北京的春节从熬腊八粥、泡腊八蒜、买年货、过小年到过春节的准备,再到详写“过春节的三次高潮”的一个个情景,学生结合自己喜闻乐见的感受,会带着一种情趣盎然的激情去探索。从这些语言中,既感受到语言的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又能从字里行间中体会出老北京人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教师引领学生深入情景描写的字词中,再推敲品味,体会老北京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随作者的描述,能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三、渗透语言实践运用,提高表达水平能力
语言表达实践是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有效途径。教师在口语、文字表达等教学实践时,可将现代化教学设备创设语境作为辅助,在讲授、理解、诵读后,引导学生“依葫芦画瓢”的形式进行“现炒现卖”的试说、试用。结合语境,把课文的语言表达特点、风格,创造性地进行加工,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尝试口头和书面表达。学生在这种语言实践活动中进行“即学即兴”表演,不断尝试、体验、实践,语言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就能逐步得到加强。
例如,学习《即兴发言》(六年级下册)这一课时,教师组织学生学习课文后,再创设情景,仿照课文中的表达方式,结合表达思维,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由于时间的限制,还可以引导学生把自己模仿所要表达的内容写下来,课后进行交流。这样,学生的语言和文字表达都能得到长足的锻炼。学生在语境中能“据境生语”“据境生意”,能及时表达出心中所想的话,并引导学生关注“说话”的合理性、逻辑性等,让人既能听得懂你说的什么,又能理解你表达的诉求是什么。从言语的得体、逻辑、品质等表达建构中,不断获得交流顺畅、文从字顺的感受,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拓展思维认知视野,活跃提升思维能力
学生核心素养内涵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已表现为“从过去重视学科内容、教学过程的课程标准,逐步转向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学科核心能力的塑造”。这意味着我们教学中要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形成为教学导向,要寻找一条适合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思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来源渠道,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认知视野,引导他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激发学生认知思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善于筛选来自各种渠道的信息,从信息的真实性、哲理性、趣味性入手,引导学生关注、探究、分析,拓展学生的思维视角,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形成自觉主动从接受事物中形成一种正确的认知思维能力。通过老师引导下的对比、分析,让他们既有被赏识获取信息能力的表扬肯定,又有批判、评析的指正体验。只有辩证地、客观地、创新地分析问题、透视问题,思维视角才会更广阔,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素养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总而言之,听、说、读、写以及字词重在积累與运用。让学生通过教学实践活动,不断积累语文学科知识、语言运用、表达能力、学习方法、逻辑思维等,进一步提升语文学科基础,为学生的学科素养的形成提供一个强有力的认知支撑,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等就能得到健康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修养和语文的核心素养就能不断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李雅倩.小学语文提高阅读速度的课内及课外教学方法 ——以部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J].语文课内外,2019(35).
[2]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语文学习与巩固:人教版六年级下册[M].海燕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