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前房角关闭疾病的分类与演变

来源 :国际眼科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nb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发性前房角关闭疾病的分类较为繁杂.传统分类以症状学为依据,较系统地演绎了其临床发展过程,但对于青光眼概念的界定不够清晰.国际地域性和眼科流行病学研究组(ISGEO)的分类系统而简洁,比较适合流行病学调查,但不能完全适用于临床.最近有学者将各种临床亚型和发病机制结合起来进行分类,即分为可疑原发性前房角关闭、原发性前房角关闭Ⅰ级、Ⅱ级、Ⅲ级等,有利于指导治疗。

其他文献
相干光断层扫描在眼内肿瘤诊断中有其独特的优势,尤其是能很好地反映与肿瘤相关的视网膜及色素上皮层的改变,从而为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提供非常重要的信息。
期刊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TG)在韩国均较常见。作者对4组受试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观察组1,为首尔一家三级医院青光眼专业门诊确诊的NTG患者100例;对照组1,为该院眼科门诊其他眼病对照者88例;
期刊
棘阿米巴角膜炎(Acanthamoeba keratitis,AK)是临床上少见的慢性感染性眼病,预后不良。随着抗棘阿米巴有效药物的出现及诊断方法的改进,其治疗的成功率在逐步提高。早期而又精确的诊断对AK的预后非常重要。部分AK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需行实验室检查才能明确诊断。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包括角膜刮片上皮细胞学检查、角膜活检、角膜组织病理学检查等,但这些方法特异性较高,敏感性较低。共焦显微
期刊
25 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系统的出现,标志着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该系统在一些眼底疾病的治疗中已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随着对其不断改进,目前已逐步应用到眼前节手术中,尤其在儿童白内障手术中经角巩膜缘或扁平部行后囊膜切开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术更突显其微创优势.本文就25 G玻璃体切割系统的工作原理和优点、在眼前节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及其潜在并发症等作一综述。
期刊
机器人系统介入外科手术已有15年的历史。二十世纪80年代末英国伦敦帝国大学医学实验室(MedicineLaboratoryatImmperialCollegeLondon,UK)Mechantronics发明第一个手术机器人——Probot,它被设计用于辅助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并于1991年4月成功治疗第一位患者,这是历史上首次用机器人从人体中切除器官。
期刊
期刊
后弹力膜撕脱角膜内皮移植术(descemetorhexis with endokeratoplasty,DXEK)与传统的穿透移植相比,已从取消以缝线缝合全层角膜伤口中赢得许多好处。但要通过混浊角膜实施后弹力膜撕脱角膜内皮移植术联合超声乳化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仍面临许多技术上的挑战。作者介绍了一种新的手术方法:(1)DXEK植床制作:从颞侧角膜缘周围充分暴露巩膜,止血;作一条5mm角膜缘切口并制作
期刊
新加坡国立眼科研究所的Ong SY等在2012年3月提前电子出版的Arch Ophthalmol杂志上报告了“新加坡马来人眼病研究”中视力损伤、年龄相关性眼病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新加坡马来人眼病研究”是一项以3280例≥40岁的新加坡马来人为研究对象的人群横断面研究。
期刊
SCORE(The Standard Care versus COrticosteroid in REtinal Vein Occlusion)研究系常规疗法和皮质类固醇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对比研究。它包括两个Ⅲ期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用以评价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其中一个试验以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患者为对象,另一个以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患者为对象,并将半侧视网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