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些年来,自动化专业为国家的经济建设输送了大批的人才,极大的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然而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的影响,各高校一直沿用着单一性人才培养模式,这对于自动化专业培养大批的高素质人才是十分不利的,本文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出发,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经济建设
1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综合国力极大的提升,因此,国家需要大批的高素质、职业化、应用型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现阶段我国各院校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的人才的需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职业变动、岗位变动的现象普遍存在,也就是说人们往往难以实现一生都从事某种职业。而传统的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高度“单一性”的模式,该种模式的主要特点就是它对整个自动化专业人才提出了统一的教学计划、培养要求、评价标准以及教学模式,在这种培养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是难以满足岗位的个性化需求的。因此,各院校现有的自动化专业人次培养模式由于缺乏重点的、职业化的目标而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其次,自动化专业作为一种应用性比较强的专业,必须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统一到一起,根据教育部颁布的相关文件,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文件中对教学的实践环节都予以了高度的重视,反复强调应当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个实践教学环节中的累积学分通常不应当低于总学分的四分之一。然而现阶段,我国各院校的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还难以达到这种水平。最后,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创新意识薄弱、实践能力较低,学生被传统的教学模式束缚住,不仅如此,学生的课程设计、毕业论文等也仅仅是停留在了纸面上,没有将其落实到实践当中去。
众所周知,人才培养质量是各院校发展教育的生命线,时代不同、社会阶段不同,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人才培养的质量也应当不同。正因如此,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要符合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现状,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必须实现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一个宽口径的专业,自动化专业一定与各院校不同的发展背景、不同的环境、发展历史等相适应,因此在课程体系与课程设置方面,各院校应当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且这种差异性必须反映各自的特色和个性,能够为不同条件、不同时期、不同领域培养出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2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层次定位
各院校的自动化专业担负着区域经济建设、培养社会发展型人才的重任,因此,培养方式上应当以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尤其是地方企业、事业单位的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培养出实践能力强,适应能力好的创新形应用人才。
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同,我们可以将人才分为四种模式,这四种模式分为工程型、学术型、技术型以及技能型。发现新原理,研究新规律并将规律逐步转化为学科体系和科学原理是学生型人才的主要任务。工程型人才的主要任务是将学科知识体系、科学原理转化为图纸或方案。技术型人才的主要作用是通过熟练的技能,实现产品的制作。这几类人才在实际工作中并不是完全孤立的,而是有所区分的。正因如此,不同类型的人才,所需要的培养模式也不尽相同。通常情况下,由本科院校来培养工程型人才。有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各院校应当以这个定位出发,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体系的构建方面应当以宽厚的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为基础,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不断的加强对学生的实际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创造能力。
3自动化人才培养思路
首先,应当定位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培养面向企业、面向社会、面向实际的技能型、实用型和复合型人才。高职院校自动化专业应当以培养一线工作岗位的技能人才为目标实施培养方案。本科院校应当以实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型人才为目标。而对于那些学历较高的研究生和博士生,各院校应当着重培养他们的研发能力为目标。总而言之,不同的学历,应当有不同的培养方案。
其次,改革自动化人才培养思路。在培养自动化人才的过程中,应当做到与时俱进,立足我国生产和科研的实际情况,将理论知识培养与实践知识培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参加工作岗位后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去。不仅如此,还要充分的考虑学生的兴趣,与学生自身的特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再次,创新办学模式,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开拓校企联合办学的模式。学生由于缺乏经验,在工作岗位上难免会遇到或多或少的问题,如果各院校和企业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机制,那么势必会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经验和教训。因此,高职院校应当鼓励学生积极的投身到企业当中去,增加自己的实践经验,培养自身的团队精神和团队意识。除此之外,我国高校还应当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搭建学习和实践平台,为学生积累实践经验提供条件。
最后,深化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在原有的专业基础课上,增加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等课程,能够极大的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不仅如此,在加强理论教学的过程中,还要通过社会实践、参观考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申功璋.自动化学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若干问题的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S1:101-105.
[2]闫荣格.浅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问题[A].教育部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科教学委员会、中国电力教育协会电气工程学科教学委员会.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教育部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科教学委员会、中国电力教育协会电气工程学科教学委员会:2009:3.
[3]耿丽红.浅谈机械自动化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成才之路,2011,14:63.
[4]韩霜.浅谈中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问题[J].中外企业家,2011,18:179-181.
关键词: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经济建设
1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综合国力极大的提升,因此,国家需要大批的高素质、职业化、应用型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现阶段我国各院校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的人才的需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职业变动、岗位变动的现象普遍存在,也就是说人们往往难以实现一生都从事某种职业。而传统的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高度“单一性”的模式,该种模式的主要特点就是它对整个自动化专业人才提出了统一的教学计划、培养要求、评价标准以及教学模式,在这种培养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是难以满足岗位的个性化需求的。因此,各院校现有的自动化专业人次培养模式由于缺乏重点的、职业化的目标而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其次,自动化专业作为一种应用性比较强的专业,必须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统一到一起,根据教育部颁布的相关文件,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文件中对教学的实践环节都予以了高度的重视,反复强调应当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个实践教学环节中的累积学分通常不应当低于总学分的四分之一。然而现阶段,我国各院校的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还难以达到这种水平。最后,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创新意识薄弱、实践能力较低,学生被传统的教学模式束缚住,不仅如此,学生的课程设计、毕业论文等也仅仅是停留在了纸面上,没有将其落实到实践当中去。
众所周知,人才培养质量是各院校发展教育的生命线,时代不同、社会阶段不同,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人才培养的质量也应当不同。正因如此,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要符合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现状,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必须实现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一个宽口径的专业,自动化专业一定与各院校不同的发展背景、不同的环境、发展历史等相适应,因此在课程体系与课程设置方面,各院校应当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且这种差异性必须反映各自的特色和个性,能够为不同条件、不同时期、不同领域培养出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2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层次定位
各院校的自动化专业担负着区域经济建设、培养社会发展型人才的重任,因此,培养方式上应当以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尤其是地方企业、事业单位的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培养出实践能力强,适应能力好的创新形应用人才。
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同,我们可以将人才分为四种模式,这四种模式分为工程型、学术型、技术型以及技能型。发现新原理,研究新规律并将规律逐步转化为学科体系和科学原理是学生型人才的主要任务。工程型人才的主要任务是将学科知识体系、科学原理转化为图纸或方案。技术型人才的主要作用是通过熟练的技能,实现产品的制作。这几类人才在实际工作中并不是完全孤立的,而是有所区分的。正因如此,不同类型的人才,所需要的培养模式也不尽相同。通常情况下,由本科院校来培养工程型人才。有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各院校应当以这个定位出发,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体系的构建方面应当以宽厚的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为基础,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不断的加强对学生的实际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创造能力。
3自动化人才培养思路
首先,应当定位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培养面向企业、面向社会、面向实际的技能型、实用型和复合型人才。高职院校自动化专业应当以培养一线工作岗位的技能人才为目标实施培养方案。本科院校应当以实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型人才为目标。而对于那些学历较高的研究生和博士生,各院校应当着重培养他们的研发能力为目标。总而言之,不同的学历,应当有不同的培养方案。
其次,改革自动化人才培养思路。在培养自动化人才的过程中,应当做到与时俱进,立足我国生产和科研的实际情况,将理论知识培养与实践知识培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参加工作岗位后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去。不仅如此,还要充分的考虑学生的兴趣,与学生自身的特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再次,创新办学模式,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开拓校企联合办学的模式。学生由于缺乏经验,在工作岗位上难免会遇到或多或少的问题,如果各院校和企业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机制,那么势必会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经验和教训。因此,高职院校应当鼓励学生积极的投身到企业当中去,增加自己的实践经验,培养自身的团队精神和团队意识。除此之外,我国高校还应当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搭建学习和实践平台,为学生积累实践经验提供条件。
最后,深化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在原有的专业基础课上,增加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等课程,能够极大的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不仅如此,在加强理论教学的过程中,还要通过社会实践、参观考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申功璋.自动化学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若干问题的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S1:101-105.
[2]闫荣格.浅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问题[A].教育部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科教学委员会、中国电力教育协会电气工程学科教学委员会.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教育部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科教学委员会、中国电力教育协会电气工程学科教学委员会:2009:3.
[3]耿丽红.浅谈机械自动化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成才之路,2011,14:63.
[4]韩霜.浅谈中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问题[J].中外企业家,2011,18:179-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