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控机床是集高、精、尖技术于一体,集机、电、光、液于一身的高技术产物。具有加工精度高、加工质量稳定可靠、生产效率高、适应性强、灵活性好等众多优点,在各个行业受到广泛欢迎,在使用方面,也是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数控机床的故障诊断与维护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数控机床;故障;诊断;维护
中图分类号:TG6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7-0259-01
1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方法
1.1 直观检查法(观察检查法)
它是维修人员利用自身的感觉器官(如眼、耳、鼻、手等)查找故障的方法。这种方法在维修中是最常见的。它要求维修人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综合判断能力。这种用人的感觉器官对机床进行诊断的技术,称为“实用诊断技术”。
通过目测故障电路板,仔细检查有无熔丝熔断、元器件烧坏、烟熏、开裂现象,从而可判断板内有无过流、过压、短路发生。用手摸并轻摇元器件(如电阻、电容、晶体管等)看有松动之感,以此检查一些断脚、虚焊等问题。针对故障的有关部分,用一些简单工具,如万用表、蜂鸣器等,检查各电源之间的连接线有无断路现象。若无,即可接入相应的电源,并注意有无烟、尘、噪声、焦糊味、异常发热的现象,以此发现一些较为明显的故障,并进一步缩小检查范围。
1.2 系统自诊断法
充分利用数控系统的自诊断功能,根据 CRT 上显示的报警信息及各模块上的发光二极管等器件的指示,可判断出故障的大致起因。进一步利用系统的自诊断功能,还能显示系统与各部分之间的接口信号状态,找出故障的大致部位。它是故障诊断过程中最常用、有效的方法之一。
1.3 參数检查法
数控系统的机床参数是保证机器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它们直接影响着数控机床的性能。
参数通常存放在系统存储器中,一旦电池不足或受到外界的干扰,可能导致部分参数的丢失或变化,使机床无法正常工作。通过核对、调整参数,有时可以迅速排除故障,特别是对于机床长期不用的情况,参数丢失的现象经常发生,因此,检查和恢复机床参数是维修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另外,数控机床经过长期运行之后,由于机械运动部件磨损,电气元件性能变化等原因,也需对有关参数进行重新调整。
1.4 功能测试法
所谓功能测试法是通过功能测试程序,检查机床的实际动作,判别故障的一种方法。功能测试可以将系统的功能(如:直线定位、圆弧插补、螺纹切削、固定循环、用户宏程序等),用手工编程方法,编制一个功能测试程序,并通过运行测试程序,来检查机床执行这些功能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而判断出故障发生的原因。对于长期不用的数控机床或是机床第一次开机不论动作是否正常,都应使用此方法进行一次检查以判断机床的运行状况。
1.5 部件交换法
所谓部件交换法,就是在故障范围大致确认,并在确认外部条件完全正确的情况下,利用同样的印制电路板、模块、集成电路芯片或匹配元件替换有疑点的部分的方法。部件交换法是一种简单、易行、可靠的方法,也是维修过程中最常用的故障判别方法之一。
交换的部件可以是系统的备件,也可以用机床上现有的同类型部件替换,通过部件交换就可以逐一排除故障可能的原因,把故障范围缩小到相应的部件上。
必须注意的是:在备件交换之前先仔细检查、确认故障源在该板的可能性最大时,在数控系统各种电源正常,线路不短路时,将备件进行交换。若在线路中存在短路、过电压等情况时,切不可以轻易更换备件。此外,备件(或交换板)应完好,且与原板的各种设定状态一致。
在交换CNC装置的存储器板或CPU板时,通常还要对系统进行某些特定的操作,如存储器的初始化操作等并重新设定各种参数,否则系统不能正常工作。这些操作步骤应严格按照系统的操作说明书、维修说明书进行。
1.6 测量比较法
数控系统的印制电路板制造时,为了调整与维修的便利,通常都设置有检测用的测量端子。维修人员利用这些检测端子,可以测量、比较正常的印制电路板和有故障的印制电路板之间的电压或波形的差异,进而分析、判断故障原因及故障所在位置。
通过测量比较法,有时还可以纠正他人在印制电路板上调整、设定不当而造成的“故障”。
测量比较法使用的前提是:维修人员应了解或实际测量正确的印制电路板关键部位、易出故障部位的正常电压值、正确的波形,才能进行比较分析,而且这些数据应随时做好记录并作为资料积累。
1.7 原理分析法
根据数控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从原理上分析各点的电平和参数,并利用万用表、示波器或逻辑分析仪等仪器对其进行测量、分析和比较,进而对故障进行系统检查的一种方法。
运用这种方法要求维修人员有较高的水平,对整个系统或各部分电路有清楚、深入的了解才能进行。对于具体的故障,也可以通过测绘部分控制线路的方法,通过绘制原理图进行维修。
除了以上介绍的故障检测方法外,还有插拔法、电压拉偏法、敲击法、局部升温法等,这些检查方法各有特点,维修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的故障现象加以灵活应用,以便对故障进行综合分析,逐步缩小故障范围,排除故障。
2 数控机床的维护
对于数控机床来说,合理的日常维护措施,可以有效的预防和降低数控机床的故障发生几率。
首先,针对每一台机床的具体性能和加工对象制定操作规程建立工作、故障、维修档案是很重要的。包括保养内容以及功能器件和元件的保养周期。
其次,在一般的工作车间的空气中都含有油雾、灰尘甚至金属粉末之类的污染物,一旦他们落在数控系统内的印制线路或电子器件上,很容易引起元器件之间绝缘电阻下降,甚至导致元器件及印制线路受到损坏。所以除非是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及维修,一般情况下不允许随便开启柜门,更不允许在使用过程中敞开柜门。
另外,对数控系统的电网电压要实行实时监控,一旦发现超出正常的工作电压,就会造成系统不能正常工作,甚至会引起数控系统内部电子部件的损坏。所以配电系统在设备不具备自动检测保护的情况下要有专人负责监视,以及尽量的改善配电系统的稳定作业。
当然很重要的一点是数控机床采用直流进给伺服驱动和直流主轴伺服驱动的,要注意将电刷从直流电动机中取出来,以免由于化学腐蚀作用,使换向器表面腐蚀,造成换向性能受损,致使整台电动机损坏。这是非常严重也容易引起的故障。
结束语
数控机床故障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机械问题、数控系统的问题、传感元件的问题、驱动元件的问题、强电部分的问题、线路连接的问题等。在检修过程中,要分析故障产生的可能原因和范围,然后逐步排除,直到找出故障点,切勿盲目的乱动,否则,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可能使故障范围扩大。
参考文献
[1] 牛志斌.数控机床现场维修555例详解.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3.
[2] 曹健.数控机床装调与维修.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8.
[3] 秦立高.机床维修手册.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7.8.
[关键词]数控机床;故障;诊断;维护
中图分类号:TG6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7-0259-01
1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方法
1.1 直观检查法(观察检查法)
它是维修人员利用自身的感觉器官(如眼、耳、鼻、手等)查找故障的方法。这种方法在维修中是最常见的。它要求维修人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综合判断能力。这种用人的感觉器官对机床进行诊断的技术,称为“实用诊断技术”。
通过目测故障电路板,仔细检查有无熔丝熔断、元器件烧坏、烟熏、开裂现象,从而可判断板内有无过流、过压、短路发生。用手摸并轻摇元器件(如电阻、电容、晶体管等)看有松动之感,以此检查一些断脚、虚焊等问题。针对故障的有关部分,用一些简单工具,如万用表、蜂鸣器等,检查各电源之间的连接线有无断路现象。若无,即可接入相应的电源,并注意有无烟、尘、噪声、焦糊味、异常发热的现象,以此发现一些较为明显的故障,并进一步缩小检查范围。
1.2 系统自诊断法
充分利用数控系统的自诊断功能,根据 CRT 上显示的报警信息及各模块上的发光二极管等器件的指示,可判断出故障的大致起因。进一步利用系统的自诊断功能,还能显示系统与各部分之间的接口信号状态,找出故障的大致部位。它是故障诊断过程中最常用、有效的方法之一。
1.3 參数检查法
数控系统的机床参数是保证机器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它们直接影响着数控机床的性能。
参数通常存放在系统存储器中,一旦电池不足或受到外界的干扰,可能导致部分参数的丢失或变化,使机床无法正常工作。通过核对、调整参数,有时可以迅速排除故障,特别是对于机床长期不用的情况,参数丢失的现象经常发生,因此,检查和恢复机床参数是维修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另外,数控机床经过长期运行之后,由于机械运动部件磨损,电气元件性能变化等原因,也需对有关参数进行重新调整。
1.4 功能测试法
所谓功能测试法是通过功能测试程序,检查机床的实际动作,判别故障的一种方法。功能测试可以将系统的功能(如:直线定位、圆弧插补、螺纹切削、固定循环、用户宏程序等),用手工编程方法,编制一个功能测试程序,并通过运行测试程序,来检查机床执行这些功能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而判断出故障发生的原因。对于长期不用的数控机床或是机床第一次开机不论动作是否正常,都应使用此方法进行一次检查以判断机床的运行状况。
1.5 部件交换法
所谓部件交换法,就是在故障范围大致确认,并在确认外部条件完全正确的情况下,利用同样的印制电路板、模块、集成电路芯片或匹配元件替换有疑点的部分的方法。部件交换法是一种简单、易行、可靠的方法,也是维修过程中最常用的故障判别方法之一。
交换的部件可以是系统的备件,也可以用机床上现有的同类型部件替换,通过部件交换就可以逐一排除故障可能的原因,把故障范围缩小到相应的部件上。
必须注意的是:在备件交换之前先仔细检查、确认故障源在该板的可能性最大时,在数控系统各种电源正常,线路不短路时,将备件进行交换。若在线路中存在短路、过电压等情况时,切不可以轻易更换备件。此外,备件(或交换板)应完好,且与原板的各种设定状态一致。
在交换CNC装置的存储器板或CPU板时,通常还要对系统进行某些特定的操作,如存储器的初始化操作等并重新设定各种参数,否则系统不能正常工作。这些操作步骤应严格按照系统的操作说明书、维修说明书进行。
1.6 测量比较法
数控系统的印制电路板制造时,为了调整与维修的便利,通常都设置有检测用的测量端子。维修人员利用这些检测端子,可以测量、比较正常的印制电路板和有故障的印制电路板之间的电压或波形的差异,进而分析、判断故障原因及故障所在位置。
通过测量比较法,有时还可以纠正他人在印制电路板上调整、设定不当而造成的“故障”。
测量比较法使用的前提是:维修人员应了解或实际测量正确的印制电路板关键部位、易出故障部位的正常电压值、正确的波形,才能进行比较分析,而且这些数据应随时做好记录并作为资料积累。
1.7 原理分析法
根据数控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从原理上分析各点的电平和参数,并利用万用表、示波器或逻辑分析仪等仪器对其进行测量、分析和比较,进而对故障进行系统检查的一种方法。
运用这种方法要求维修人员有较高的水平,对整个系统或各部分电路有清楚、深入的了解才能进行。对于具体的故障,也可以通过测绘部分控制线路的方法,通过绘制原理图进行维修。
除了以上介绍的故障检测方法外,还有插拔法、电压拉偏法、敲击法、局部升温法等,这些检查方法各有特点,维修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的故障现象加以灵活应用,以便对故障进行综合分析,逐步缩小故障范围,排除故障。
2 数控机床的维护
对于数控机床来说,合理的日常维护措施,可以有效的预防和降低数控机床的故障发生几率。
首先,针对每一台机床的具体性能和加工对象制定操作规程建立工作、故障、维修档案是很重要的。包括保养内容以及功能器件和元件的保养周期。
其次,在一般的工作车间的空气中都含有油雾、灰尘甚至金属粉末之类的污染物,一旦他们落在数控系统内的印制线路或电子器件上,很容易引起元器件之间绝缘电阻下降,甚至导致元器件及印制线路受到损坏。所以除非是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及维修,一般情况下不允许随便开启柜门,更不允许在使用过程中敞开柜门。
另外,对数控系统的电网电压要实行实时监控,一旦发现超出正常的工作电压,就会造成系统不能正常工作,甚至会引起数控系统内部电子部件的损坏。所以配电系统在设备不具备自动检测保护的情况下要有专人负责监视,以及尽量的改善配电系统的稳定作业。
当然很重要的一点是数控机床采用直流进给伺服驱动和直流主轴伺服驱动的,要注意将电刷从直流电动机中取出来,以免由于化学腐蚀作用,使换向器表面腐蚀,造成换向性能受损,致使整台电动机损坏。这是非常严重也容易引起的故障。
结束语
数控机床故障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机械问题、数控系统的问题、传感元件的问题、驱动元件的问题、强电部分的问题、线路连接的问题等。在检修过程中,要分析故障产生的可能原因和范围,然后逐步排除,直到找出故障点,切勿盲目的乱动,否则,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可能使故障范围扩大。
参考文献
[1] 牛志斌.数控机床现场维修555例详解.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3.
[2] 曹健.数控机床装调与维修.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8.
[3] 秦立高.机床维修手册.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