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资源是职业院校开展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然而,当前大多数职业院校的软硬件设施比较落后,不利于体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对职业院校体育资源现状及发展对策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对此,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发展学校体育资源目的之一是促进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发展,体育师资队伍是体育资源的核心因素,高职教育要发展,就必须抓住机遇,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通过调查,目前高职院校都具备了一定的体育师资力量,师资建设达到了一定水平,但仍然存在体育师资高学历人才偏少,学历层次结构不合理,对教师的激励措施不完善等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渠道抓好师资建设:(1)成立师资建设委员会。学院分管体育工作的副院长任主要负责人,下设体育师资队伍领导小组,由体育部或体育教研室所在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对本学校体育师资情况进行全面掌握和分析,包括教师年龄、职称、学历以及影响体育教师发展的因素等各个要素,掌握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第一手资料,为学校体育师资队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供依据。(2)进行短期和长期师资建设规划。学校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增加经费投入,对师资队伍学历水平和专业技术进行培训。(3)进一步改革教师考核、聘任制度。抛开教师考核、聘任一味谈提高待遇是不切合实际的,只有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教师考核、聘任办法,才能突出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才能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提高教师满意度。考核结果一定要同教师的聘任、职务晋升、岗位津贴和工资待遇密切挂钩。
二、改革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
目前职业院校体育教学采用的上课模式大多是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这种授课方式便于组织,但是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资源利用率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提出:“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应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可以打破原有系别、班级建制,重新组合上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努力拓展体育课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具有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自由度,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职业院校可以尝试体育俱乐部式教学模式。体育俱乐部式教学采用课内、外一体化的运作方式,它是由学校管理部门的领导下,下设各种类型不同项目的单项俱乐部,各单项俱乐部有专职指导教师。课内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运作方法是在每个学期开始前,体育教师把个人简历、特长以及所要开始的项目挂在校园网上,学校开放这个选课系统,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上课时间以及对教师个人情况有所了解的基础上进行自由选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按照自己的愿望,自主选择课程,自主选择老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打破了班级和专业的限制,使体育教学更加适应学生对体育的需要。
三、开发体育设施资源满足教学需要
影响体育教学的首要因素之一就是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要想改变资源不足的状况,我们要加强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利用,首先加快高校体育场馆、器材设施建设步伐,强化政府部门对高校体育设施体育经费的投资,改善体育场馆的数量与质量。各职业院校要按照国家统一制定《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的有关规定与要求配备体育设施。其次,充分利用校内体育场馆设施,合理地使用有限的物力和财力,购买活动体育器材,科学有效的使用。第三,充分利用大型运动会,集社会资金,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建设体育场馆,现在高校人数多,人均占有场地面积相对来说较小,造成了“僧多粥少”的局面,再加上资源的不足,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变场地器材缺乏的状况。根据“一材多用,一材多能”的原则,充分开发现有器材的多种功能。现有器材是有限的,这就需要教师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在用具的使用上想办法、出点子。同一块场地可以有不同的用处,不同的运动项目也可以使用同一块场地。
四、大力发展学校体育产业
学校体育产业化是一种以市场为导向,将学校体育服务产品生产、流通、交换、消费的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实行一体化经营的过程。学校体育走向市场已是大势所趋,但由于学校体育隶属于教育这一特殊性,使其与商品经济的结合显得力不从心。同时由于体制原因、经营人才缺乏、常规建设和思想意识等原因,使得学校体育产业化道路步履维艰,困难重重。学校体育资源要利用国家发展体育事业的相关政策,加强与相关产业的合作,整合各种资源,推动、促进对体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各种体育资源的共享。体育资源的发展坚持走市场化的道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作用,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投入到对体育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具体措施如下:(1)学校组建体育开发部门,或与社会力量联合成立体育文化服务公司。利用学校的师资、场馆、信息资源,按照市场方式,实行企业化管理,向社会开放,自主经营,自负盈亏。(2)以体育俱乐部的形式向社会开放,俱乐部要广泛吸纳社区居民积极参加,充分利用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组织社区居民经常开展体育健身活动。(3)采取适当收费的方式,取得的经济效益一部分用作公司的运轉;一部分用作场馆的保养、开发以及支付工作人员的工资和教练员工资。这样既减轻了学校对体育场馆的维护费用,又补贴了教师和场地管理人员的收入,达到多方共赢的结果。
总之,职业院校体育工作者不仅自身要体现良好的素质,立足本职工作,把身体锻炼与理论教学结合起来,还要改变传统观念,把体育的健身,健心,拼搏进取,把体育资源发展当作学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点问题进行关注。
一、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发展学校体育资源目的之一是促进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发展,体育师资队伍是体育资源的核心因素,高职教育要发展,就必须抓住机遇,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通过调查,目前高职院校都具备了一定的体育师资力量,师资建设达到了一定水平,但仍然存在体育师资高学历人才偏少,学历层次结构不合理,对教师的激励措施不完善等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渠道抓好师资建设:(1)成立师资建设委员会。学院分管体育工作的副院长任主要负责人,下设体育师资队伍领导小组,由体育部或体育教研室所在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对本学校体育师资情况进行全面掌握和分析,包括教师年龄、职称、学历以及影响体育教师发展的因素等各个要素,掌握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第一手资料,为学校体育师资队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供依据。(2)进行短期和长期师资建设规划。学校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增加经费投入,对师资队伍学历水平和专业技术进行培训。(3)进一步改革教师考核、聘任制度。抛开教师考核、聘任一味谈提高待遇是不切合实际的,只有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教师考核、聘任办法,才能突出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才能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提高教师满意度。考核结果一定要同教师的聘任、职务晋升、岗位津贴和工资待遇密切挂钩。
二、改革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
目前职业院校体育教学采用的上课模式大多是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这种授课方式便于组织,但是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资源利用率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提出:“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应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可以打破原有系别、班级建制,重新组合上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努力拓展体育课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具有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自由度,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职业院校可以尝试体育俱乐部式教学模式。体育俱乐部式教学采用课内、外一体化的运作方式,它是由学校管理部门的领导下,下设各种类型不同项目的单项俱乐部,各单项俱乐部有专职指导教师。课内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运作方法是在每个学期开始前,体育教师把个人简历、特长以及所要开始的项目挂在校园网上,学校开放这个选课系统,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上课时间以及对教师个人情况有所了解的基础上进行自由选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按照自己的愿望,自主选择课程,自主选择老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打破了班级和专业的限制,使体育教学更加适应学生对体育的需要。
三、开发体育设施资源满足教学需要
影响体育教学的首要因素之一就是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要想改变资源不足的状况,我们要加强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利用,首先加快高校体育场馆、器材设施建设步伐,强化政府部门对高校体育设施体育经费的投资,改善体育场馆的数量与质量。各职业院校要按照国家统一制定《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的有关规定与要求配备体育设施。其次,充分利用校内体育场馆设施,合理地使用有限的物力和财力,购买活动体育器材,科学有效的使用。第三,充分利用大型运动会,集社会资金,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建设体育场馆,现在高校人数多,人均占有场地面积相对来说较小,造成了“僧多粥少”的局面,再加上资源的不足,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变场地器材缺乏的状况。根据“一材多用,一材多能”的原则,充分开发现有器材的多种功能。现有器材是有限的,这就需要教师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在用具的使用上想办法、出点子。同一块场地可以有不同的用处,不同的运动项目也可以使用同一块场地。
四、大力发展学校体育产业
学校体育产业化是一种以市场为导向,将学校体育服务产品生产、流通、交换、消费的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实行一体化经营的过程。学校体育走向市场已是大势所趋,但由于学校体育隶属于教育这一特殊性,使其与商品经济的结合显得力不从心。同时由于体制原因、经营人才缺乏、常规建设和思想意识等原因,使得学校体育产业化道路步履维艰,困难重重。学校体育资源要利用国家发展体育事业的相关政策,加强与相关产业的合作,整合各种资源,推动、促进对体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各种体育资源的共享。体育资源的发展坚持走市场化的道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作用,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投入到对体育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具体措施如下:(1)学校组建体育开发部门,或与社会力量联合成立体育文化服务公司。利用学校的师资、场馆、信息资源,按照市场方式,实行企业化管理,向社会开放,自主经营,自负盈亏。(2)以体育俱乐部的形式向社会开放,俱乐部要广泛吸纳社区居民积极参加,充分利用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组织社区居民经常开展体育健身活动。(3)采取适当收费的方式,取得的经济效益一部分用作公司的运轉;一部分用作场馆的保养、开发以及支付工作人员的工资和教练员工资。这样既减轻了学校对体育场馆的维护费用,又补贴了教师和场地管理人员的收入,达到多方共赢的结果。
总之,职业院校体育工作者不仅自身要体现良好的素质,立足本职工作,把身体锻炼与理论教学结合起来,还要改变传统观念,把体育的健身,健心,拼搏进取,把体育资源发展当作学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点问题进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