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对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重要性、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 质量监督 管理 问题
1. 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重要性
在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工程质量是建筑行业永恒的主题,做好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是各级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工作的核心。随着《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以及各种规章、规范性文件的相继出台和实施,质量监督管理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深化监督机构改革,促进工程质量水平的提高,成为我们面临的新课题和新挑战。同时,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在遏制恶性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促进工程质量的稳步提高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2. 当前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问题
随着社会进步与发展,尤其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加快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了人民居住条件。这时,国营、集体、民营、个体开发商、承建商纷纷涌入房地产市场,使得一些工程建设中暴露出的质量问题,引起在新的情况下对质量监督与管理的思考。
2.1现行质量监督体系不完善,监督技术较落后
我国每年几千万人从事建筑活动,竣工十几亿平方米的房屋工程,形成上万亿元的固定资产。参与建筑活动的单位也越来越多,从施工、勘察、设计单位扩大到建设、监理、检测等单位;工程越来越复杂,分工越来越细,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大量使用,专业化施工队伍蓬勃发展;质量责任主体变动频繁,建筑活动各方主体改革、改制、更名、重组活动增多,人员和队伍流动性加大;官商结合,行政干预难以抵挡,借所谓的开发区工程、招商引资工程等,大搞特殊政策;参与建筑活动各方结成利益同盟,追逐利益最大化,减少投入,降低质量,增大使用期费用,损害使用者利益。凡此种种,不一而足。面对如此复杂的建筑市场环境,现行质监体系越来越力不从心。亟待改进和完善。同时,质量监督是一项技术性、政策性都很强的工作,一些监督机构的现有素质,尚不能保证工程质量的有效监督。首先表现在人员素质上,长期以来,由于编制和管理方式等原因,各级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部门中高质量、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匮乏,素质参差不齐,离“既要对法律法规非常熟悉,又要对强制性技术标准非常熟悉”的要求很远,县级监督机构这方面问题尤为突出。其次技术装备落后,缺乏现代化的检测手段,监督方法远远落后于科技发展水平,影响工程质量的监督力度和深度,难以适应当前建设工程发展的需要。
2.2质量监督责任不明确,颠倒了市场经济活动中产品的制造者以产品直接负责的规律,而质量监督机构的行为是政府授权的,质量监督是政府管理行为的延伸,政府同样也成为工程质量的责任者。质量监督责任的不明确,客观上造成了从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从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的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与现行三部到位等级核定的工程质量监督运行方式的矛盾与不和谐,形成了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的局面。
2.3监督机构的监督方式单一,无法实现全面监控建筑工程工期长、多专业、多工种和材料设备多品种的特点,决定了传统单一的实物质量监督方式已经远远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单纯依赖质量监督机构的几次到位。质监机构在质监方法上的发展创新速度远远低于其组织机构建没速度。施工几百天,“判断”一阵子,难免使监督的全面性受到约束,造成无法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准确的核验、评定和有效控制。
2.4质监人员素质不高,执法不严政府工程质量监督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监督机构的人员素质、设备、监督理论和经验乃至权威性虽然取得了质的变化,但一些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人员素质不高、自我廉政、勤政约束机构不健全的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地普遍存在,这些势必影响工程质量的监督力度和深度,直接削弱了政府监督的有效性和权威性,亟待改进和完善。同时,我国工程质量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在立法工作中的缺陷、相关的配套实施细则的不完善及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不强,对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况,执法者由于缺乏可操作性的条例来指导,导致执法受到影响。讲人情、人际关系的复杂或者有关部门的不正常干涉也是影响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公正执法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通常建设主管部门的行政执法的调查取证工作由质量监督机构来实施,是否进行执法处罚靠主管部门决定。往往当监督机构提出处罚申请后,受其他外来干涉影响,受到处罚只占极少数,这就影响了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权威性、威慑力。
3. 加强当前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对策针对上述问题。
应当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探索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和建筑市场需求的监督管理体制和机制,构筑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工程质量监督保证机制。
3.1完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规范监督管理程序质量监督管理体系要完善,就要建立集体监督机制,保证执法监督的公正性和准确性。深化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改革。提高工程质量监督力度的重要手段是加强监督执法;建立集体监督机制,并规定要持证上岗;建立预见性、服务性的质量监督模式,做到服务与执法有机结合;改变以日常监督为主的监督方式,将随机检查作为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的主要方式,改变原来的预约式、通知式的监督检查方式,加强巡回检查和随机抽查,保证检查内容和部位能够真实反映施工的质量状况。__监督程序要规范化,就要保证质量监督工作的权威性,减少人为因素影响,避免不正之风的滋生。具体包括:(1)加强监督机构及其人员资格管理;(2)完善施工许可及监督报监;(3)切实做到现场检查;(4)改进不良行为记录的处理;(5)提交工程竣工验收与备案等等。
3.2建立实物监督与行为监督并重的监督机制行为监督与实物监督并重,实行结构工程质量季度大检查制度。目前,质量监督机构是以行为监督为主、实物监督为辅的监督方式。但实践中发现如果对实物监督力度不够,就可能造成工程质量问题得不到及时发现和处理。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将工程建设各方的质量行为以及其结果,即工程产品质量,均列为监督对象,将工程建设参建各方推向工程质量责任第一线,通过日常监督、监督巡查与结构工程季度大检查相结合的监督形式,对影响建设工程质量的全要素实现全覆盖的监督。及时调整监督工作内容和方法,针对结构工程质量存在的问题,以及社会反映多的屋面、外墙渗漏通病,实行结构工程季度大检查制度。通过检查,评出优秀结构工程,批评质量问题严重的工程,促进各个责任主体工程质量意识的提高。
3.3配套责任追究制度为了促进投资决策水平、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的提高,对政府投资工程实行后评价,应与之配套实施投资损失责任追究制度,确定责任对象和责任追究主体。政府投资工程的责任对象是投资过程中各环节的政府职能部门及相关责任人;追究责任的主体是广大纳税人,委托监管部门行使;问责内容不仅要追究腐败问题、工程质量问题,还要追究投资决策和效果问题。通过问责制的建立,减少财政资金的流失和浪费,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3.4改革政府投资工程的监督管理方法政府投资的工程牵扯到每个公众的利益,为了把纳税人的钱花好、用好,建议政府投资与社会资本投资的工程在管理上采用不同的方法,政府投资的项目直接委托监督机构对其进行全过程监督管理,其管理能力和技术力量均能达到有关要求,从其性质和地位上也不违背有关要求,并能减少中问一些机构和环节,使社会行政资源减少浪费。
参考文献:
[1] 马虎臣.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与控制(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 陈雪峰.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J]. 四川建材,2007,(3).
[3] 单殿武.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改革[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7,(15).
(作者单位:厦门市同安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
【关键词】 质量监督 管理 问题
1. 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重要性
在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工程质量是建筑行业永恒的主题,做好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是各级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工作的核心。随着《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以及各种规章、规范性文件的相继出台和实施,质量监督管理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深化监督机构改革,促进工程质量水平的提高,成为我们面临的新课题和新挑战。同时,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在遏制恶性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促进工程质量的稳步提高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2. 当前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问题
随着社会进步与发展,尤其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加快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了人民居住条件。这时,国营、集体、民营、个体开发商、承建商纷纷涌入房地产市场,使得一些工程建设中暴露出的质量问题,引起在新的情况下对质量监督与管理的思考。
2.1现行质量监督体系不完善,监督技术较落后
我国每年几千万人从事建筑活动,竣工十几亿平方米的房屋工程,形成上万亿元的固定资产。参与建筑活动的单位也越来越多,从施工、勘察、设计单位扩大到建设、监理、检测等单位;工程越来越复杂,分工越来越细,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大量使用,专业化施工队伍蓬勃发展;质量责任主体变动频繁,建筑活动各方主体改革、改制、更名、重组活动增多,人员和队伍流动性加大;官商结合,行政干预难以抵挡,借所谓的开发区工程、招商引资工程等,大搞特殊政策;参与建筑活动各方结成利益同盟,追逐利益最大化,减少投入,降低质量,增大使用期费用,损害使用者利益。凡此种种,不一而足。面对如此复杂的建筑市场环境,现行质监体系越来越力不从心。亟待改进和完善。同时,质量监督是一项技术性、政策性都很强的工作,一些监督机构的现有素质,尚不能保证工程质量的有效监督。首先表现在人员素质上,长期以来,由于编制和管理方式等原因,各级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部门中高质量、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匮乏,素质参差不齐,离“既要对法律法规非常熟悉,又要对强制性技术标准非常熟悉”的要求很远,县级监督机构这方面问题尤为突出。其次技术装备落后,缺乏现代化的检测手段,监督方法远远落后于科技发展水平,影响工程质量的监督力度和深度,难以适应当前建设工程发展的需要。
2.2质量监督责任不明确,颠倒了市场经济活动中产品的制造者以产品直接负责的规律,而质量监督机构的行为是政府授权的,质量监督是政府管理行为的延伸,政府同样也成为工程质量的责任者。质量监督责任的不明确,客观上造成了从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从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的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与现行三部到位等级核定的工程质量监督运行方式的矛盾与不和谐,形成了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的局面。
2.3监督机构的监督方式单一,无法实现全面监控建筑工程工期长、多专业、多工种和材料设备多品种的特点,决定了传统单一的实物质量监督方式已经远远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单纯依赖质量监督机构的几次到位。质监机构在质监方法上的发展创新速度远远低于其组织机构建没速度。施工几百天,“判断”一阵子,难免使监督的全面性受到约束,造成无法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准确的核验、评定和有效控制。
2.4质监人员素质不高,执法不严政府工程质量监督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监督机构的人员素质、设备、监督理论和经验乃至权威性虽然取得了质的变化,但一些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人员素质不高、自我廉政、勤政约束机构不健全的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地普遍存在,这些势必影响工程质量的监督力度和深度,直接削弱了政府监督的有效性和权威性,亟待改进和完善。同时,我国工程质量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在立法工作中的缺陷、相关的配套实施细则的不完善及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不强,对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况,执法者由于缺乏可操作性的条例来指导,导致执法受到影响。讲人情、人际关系的复杂或者有关部门的不正常干涉也是影响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公正执法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通常建设主管部门的行政执法的调查取证工作由质量监督机构来实施,是否进行执法处罚靠主管部门决定。往往当监督机构提出处罚申请后,受其他外来干涉影响,受到处罚只占极少数,这就影响了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权威性、威慑力。
3. 加强当前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对策针对上述问题。
应当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探索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和建筑市场需求的监督管理体制和机制,构筑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工程质量监督保证机制。
3.1完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规范监督管理程序质量监督管理体系要完善,就要建立集体监督机制,保证执法监督的公正性和准确性。深化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改革。提高工程质量监督力度的重要手段是加强监督执法;建立集体监督机制,并规定要持证上岗;建立预见性、服务性的质量监督模式,做到服务与执法有机结合;改变以日常监督为主的监督方式,将随机检查作为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的主要方式,改变原来的预约式、通知式的监督检查方式,加强巡回检查和随机抽查,保证检查内容和部位能够真实反映施工的质量状况。__监督程序要规范化,就要保证质量监督工作的权威性,减少人为因素影响,避免不正之风的滋生。具体包括:(1)加强监督机构及其人员资格管理;(2)完善施工许可及监督报监;(3)切实做到现场检查;(4)改进不良行为记录的处理;(5)提交工程竣工验收与备案等等。
3.2建立实物监督与行为监督并重的监督机制行为监督与实物监督并重,实行结构工程质量季度大检查制度。目前,质量监督机构是以行为监督为主、实物监督为辅的监督方式。但实践中发现如果对实物监督力度不够,就可能造成工程质量问题得不到及时发现和处理。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将工程建设各方的质量行为以及其结果,即工程产品质量,均列为监督对象,将工程建设参建各方推向工程质量责任第一线,通过日常监督、监督巡查与结构工程季度大检查相结合的监督形式,对影响建设工程质量的全要素实现全覆盖的监督。及时调整监督工作内容和方法,针对结构工程质量存在的问题,以及社会反映多的屋面、外墙渗漏通病,实行结构工程季度大检查制度。通过检查,评出优秀结构工程,批评质量问题严重的工程,促进各个责任主体工程质量意识的提高。
3.3配套责任追究制度为了促进投资决策水平、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的提高,对政府投资工程实行后评价,应与之配套实施投资损失责任追究制度,确定责任对象和责任追究主体。政府投资工程的责任对象是投资过程中各环节的政府职能部门及相关责任人;追究责任的主体是广大纳税人,委托监管部门行使;问责内容不仅要追究腐败问题、工程质量问题,还要追究投资决策和效果问题。通过问责制的建立,减少财政资金的流失和浪费,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3.4改革政府投资工程的监督管理方法政府投资的工程牵扯到每个公众的利益,为了把纳税人的钱花好、用好,建议政府投资与社会资本投资的工程在管理上采用不同的方法,政府投资的项目直接委托监督机构对其进行全过程监督管理,其管理能力和技术力量均能达到有关要求,从其性质和地位上也不违背有关要求,并能减少中问一些机构和环节,使社会行政资源减少浪费。
参考文献:
[1] 马虎臣.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与控制(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 陈雪峰.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J]. 四川建材,2007,(3).
[3] 单殿武.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改革[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7,(15).
(作者单位:厦门市同安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