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上好思想品德课,必须注重课前的准备。在课前的准备工作中,对教学素材进行“精挑细选”与“精雕细琢”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关注,让学生更好地参与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前准备;要求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10006401
思想品德课教学怎样切实有效地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价值引领和导向作用呢?思想品德教师在课前对教学素材进行“精挑细选”与“精雕细琢”,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精挑细选”
这主要是要求我们教师围绕预授的课题,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结合特定的教情与学情,在广泛收集相关素材的基础上,从中“筛选”出好的“食材”。最后真正可用的情境“食材”并不在于多,而在于“精”。
何为“精挑细选”?是要看能否将所选取的情境“食材”设置于“四点”之上。1.“教学”与“育人”的交汇点。情境“食材”最终要着眼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所谓“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做事必先做人,做人是做事的前提与关键。2.师生懂得生活、学会生活的难忘点。情境“食材”要源于真实的生活,忌讳为“生花”而故意杜撰“妙笔”,要能促进师生真实有效地共同研读和探究,从而让师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学会生活,进而懂得创造生活。3.实现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的需求点。情境“食材”既要能起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也要对教学乃至生活起到一定的积极导向作用,而不能停留于“纸上谈兵”。4.启发学生真思考真体验的关节点。只有那些具有开放性、激励性、思辨性的情境“食材”,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结合自身特点与实际大胆“舞动”思辨与发散的“长袖”。
二、“精雕细琢”
这主要是要求教师巧妙地设问,将情境“食材”烹调成“美味佳肴”,让学生去细细“品尝与回味”。设问应遵循以下原则。1.有效体现本课教学目标,凸显教学重点与难点,避免“无效设问”。2.符合学生思想品德认知与发展规律,层层递进,由浅及深,最终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避免“笼统设问”或“跳跃设问”,要能逐步激发学生真思考真体验。3.设问句要严谨而具体,利于引导学生思考,避免让学生感到“不知所云”“模棱两可”。4.鉴于思想品德课程的特点,宜多采用开放式设问,让答案更具多元性和开放性,这利于课堂讨论中不断有思维火花的“生成”,便于学生多角度探究、全方位思考和深层次理解。
下面以笔者讲授的苏人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十一课《维护正义》为例。第一步,借助互联网,广泛而精心收集新鲜素材,如孟瑞鹏救人、柳艳兵夺刀救人、大漠“猎鹰”打击恐怖分子、“感动中国”人物等,形式上也很多样,文字、视频、音频、漫画,可谓是应有尽有。第二步,进行“精挑细选”。笔者决定选用四道“食材”,用图片“正义女神”导入新课,仅用“孟瑞鹏救人”一则材料贯穿整堂课,再用两则材料编制两道课堂练习。因为孟瑞鹏救人的材料中涉及的人物与事件本身离我们学生很近,更有利于激起學生“思维的浪花”,切实地进行道德实践和情感体验。第三步,“精雕细琢”时,笔者将“孟瑞鹏救人”材料重新进行了整合,一段段地呈现给学生,并分别设问。材料A:2015年2月26日下午,河南清丰一处人工湖有两名儿童不慎坠入,河南大学生孟瑞鹏救起落水儿童后溺亡。设问:1.你如何看待孟瑞鹏为救落水儿童而溺亡的行为?材料B:该事件引来社会巨大争议。原来,被救儿童及家属称,孟瑞鹏是自己掉进水里的。而孟瑞鹏的家属则称其手机、衣服在岸上,因此是跳水救人导致溺亡。设问:2.面对这样的争议,你会做怎样的抉择?材料C:被救女童母亲卢某因害怕承担责任,一开始坚称孟瑞鹏并非因救她的孩子而溺亡。孟瑞鹏的家属选择了报案,在公安部门的证据面前,在网友和民众的指责声讨之下,卢某最终坦承自己说谎并致歉,承认孟瑞鹏勇于救人的行为。设问:3.是什么拆穿了卢某的谎言?4.如何看待卢某的行为?5.如果是你放学后路遇有人落水,你会怎么做?
此外,我们也可以尝试着以“预学单”的形式,在课前预学的过程中,给出相关课题或范围,鼓励学生收集相关素材。学生看问题的视角、对问题的思考与我们成年人存在较大差异,他们收集的素材可能更容易从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和思维发展规律出发,更利于引起学生的真思考真体验。当然,教师要对学生收集的素材再进行筛选,并编制相关设问。笔者在讲授九年级第二课《融入民族文化》时,在预学单上先列明本课的教学目标,然后让学生在课前收集他们认为有用的素材。有学生就收集到一个“新鲜食材”:某校强令学生观看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专题片;校园内挂出“抵御西方文化,禁止过圣诞节”的标语;教室门口教师把守,谁出去过圣诞节就处分谁。笔者觉得学生这个素材选得非常好,说明他们对这种现象是有自己看法的。果然,当笔者在课堂上呈现这道材料时,收集该材料的学生就开始眼睛“放光”了,除去是看到自己“成果”的欣喜之外,更是“摩拳擦掌”,迫不及待地想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如愿以偿。在这节课上,师生共同分享了一道“美食大餐”。
(责任编辑袁妮)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前准备;要求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10006401
思想品德课教学怎样切实有效地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价值引领和导向作用呢?思想品德教师在课前对教学素材进行“精挑细选”与“精雕细琢”,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精挑细选”
这主要是要求我们教师围绕预授的课题,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结合特定的教情与学情,在广泛收集相关素材的基础上,从中“筛选”出好的“食材”。最后真正可用的情境“食材”并不在于多,而在于“精”。
何为“精挑细选”?是要看能否将所选取的情境“食材”设置于“四点”之上。1.“教学”与“育人”的交汇点。情境“食材”最终要着眼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所谓“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做事必先做人,做人是做事的前提与关键。2.师生懂得生活、学会生活的难忘点。情境“食材”要源于真实的生活,忌讳为“生花”而故意杜撰“妙笔”,要能促进师生真实有效地共同研读和探究,从而让师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学会生活,进而懂得创造生活。3.实现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的需求点。情境“食材”既要能起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也要对教学乃至生活起到一定的积极导向作用,而不能停留于“纸上谈兵”。4.启发学生真思考真体验的关节点。只有那些具有开放性、激励性、思辨性的情境“食材”,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结合自身特点与实际大胆“舞动”思辨与发散的“长袖”。
二、“精雕细琢”
这主要是要求教师巧妙地设问,将情境“食材”烹调成“美味佳肴”,让学生去细细“品尝与回味”。设问应遵循以下原则。1.有效体现本课教学目标,凸显教学重点与难点,避免“无效设问”。2.符合学生思想品德认知与发展规律,层层递进,由浅及深,最终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避免“笼统设问”或“跳跃设问”,要能逐步激发学生真思考真体验。3.设问句要严谨而具体,利于引导学生思考,避免让学生感到“不知所云”“模棱两可”。4.鉴于思想品德课程的特点,宜多采用开放式设问,让答案更具多元性和开放性,这利于课堂讨论中不断有思维火花的“生成”,便于学生多角度探究、全方位思考和深层次理解。
下面以笔者讲授的苏人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十一课《维护正义》为例。第一步,借助互联网,广泛而精心收集新鲜素材,如孟瑞鹏救人、柳艳兵夺刀救人、大漠“猎鹰”打击恐怖分子、“感动中国”人物等,形式上也很多样,文字、视频、音频、漫画,可谓是应有尽有。第二步,进行“精挑细选”。笔者决定选用四道“食材”,用图片“正义女神”导入新课,仅用“孟瑞鹏救人”一则材料贯穿整堂课,再用两则材料编制两道课堂练习。因为孟瑞鹏救人的材料中涉及的人物与事件本身离我们学生很近,更有利于激起學生“思维的浪花”,切实地进行道德实践和情感体验。第三步,“精雕细琢”时,笔者将“孟瑞鹏救人”材料重新进行了整合,一段段地呈现给学生,并分别设问。材料A:2015年2月26日下午,河南清丰一处人工湖有两名儿童不慎坠入,河南大学生孟瑞鹏救起落水儿童后溺亡。设问:1.你如何看待孟瑞鹏为救落水儿童而溺亡的行为?材料B:该事件引来社会巨大争议。原来,被救儿童及家属称,孟瑞鹏是自己掉进水里的。而孟瑞鹏的家属则称其手机、衣服在岸上,因此是跳水救人导致溺亡。设问:2.面对这样的争议,你会做怎样的抉择?材料C:被救女童母亲卢某因害怕承担责任,一开始坚称孟瑞鹏并非因救她的孩子而溺亡。孟瑞鹏的家属选择了报案,在公安部门的证据面前,在网友和民众的指责声讨之下,卢某最终坦承自己说谎并致歉,承认孟瑞鹏勇于救人的行为。设问:3.是什么拆穿了卢某的谎言?4.如何看待卢某的行为?5.如果是你放学后路遇有人落水,你会怎么做?
此外,我们也可以尝试着以“预学单”的形式,在课前预学的过程中,给出相关课题或范围,鼓励学生收集相关素材。学生看问题的视角、对问题的思考与我们成年人存在较大差异,他们收集的素材可能更容易从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和思维发展规律出发,更利于引起学生的真思考真体验。当然,教师要对学生收集的素材再进行筛选,并编制相关设问。笔者在讲授九年级第二课《融入民族文化》时,在预学单上先列明本课的教学目标,然后让学生在课前收集他们认为有用的素材。有学生就收集到一个“新鲜食材”:某校强令学生观看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专题片;校园内挂出“抵御西方文化,禁止过圣诞节”的标语;教室门口教师把守,谁出去过圣诞节就处分谁。笔者觉得学生这个素材选得非常好,说明他们对这种现象是有自己看法的。果然,当笔者在课堂上呈现这道材料时,收集该材料的学生就开始眼睛“放光”了,除去是看到自己“成果”的欣喜之外,更是“摩拳擦掌”,迫不及待地想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如愿以偿。在这节课上,师生共同分享了一道“美食大餐”。
(责任编辑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