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3月14日由藏独分子制造的拉萨暴乱和5月12日汶川大地震,震动中国,震惊世界。新闻媒体在这两次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的不同表现和不同效果,发人深思,值得研究。
一、有闻不报是新闻媒体的失职
“3·14”和“5·12”两大突发事件,都是举世瞩目的特大新闻事件,媒体应当关注和介入。但媒体的不同表现却产生了不同效果。“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媒体反应迅速,报道公开,不仅赢得国内各界的高度赞扬,而且也得到国外媒体的认同和好评。中国的老百姓和世界人民大都通过中国媒体的报道,第一时间了解地震灾区的最新情况,特别是党和政府把生命高于一切的人本理念落实于抗震救灾全过程的行动,震撼着中华儿女,牵动了国际友人的心。新闻报道把中央领导的果敢决策、救灾官兵的英雄事迹、成千上万灾区群众的抗震救灾、亿万人民及友好国家和人民捐款捐物的活动,以及千万志愿者的壮举表现得淋漓尽致。相比之下,媒体对“3·14”拉萨暴乱事件的报道就显得反应迟钝,关注不够。暴乱发生当天,中央媒体只发表了简短的文字消息,一天后中央电视台才在《新闻联播》节目中播出50多秒钟的暴乱分子打砸抢烧的镜头。连中国人还搞不清拉萨到底怎么了,那些别有用心的西方媒体就乘虚而入,胡编乱造,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后来,由于不少友好国家和媒体采用中国媒体揭露藏独分子打砸抢烧的报道,加上网络媒体不断有中国青年表示对西方媒体不真实报道的愤慨情绪,才使一些外国受众了解真相,恍然大悟。拉萨暴乱本是违法犯罪行为,并非所谓的民族宗教和人权自由问题,媒体应当及时报道,予以揭露,如此会大大减少损失。
二、热点冷报是媒体的失察
热点就是人民群众十分关注的重大新闻事件。热点是一个时期的新闻高地,你不占领总会有人去占领,你不介入总会有人去介入。在对汶川大地震的报道中,中国媒体抢占了先机,赢得了主动。地震发生后,胡锦涛总书记立即发出抗震救灾的重要指示,温总理第一时间飞赴灾区,迅速组织指挥抢险工作,为生命大营救赢得了宝贵时间。跟随温总理的新华社记者李斌,用手机短信争分夺秒发回消息,同时又利用手提电脑把温总理每时每刻的言行记录下来,传送出去,使全国人民特别是灾区人民从党和政府的关怀中镇定情绪,坚定信心,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在救灾安置点,总理对受惊的孩子们说:“不哭,孩子们,要坚强。”他老人家却仰面朝天,泪流不止。共和国的总理扯着沙哑的嗓子安慰灾区的群众,拖着疲惫的身躯奔走在抢险的现场。“再大的困难也吓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胡总书记喊话时余震不断,可他却稳如泰山,岿然不动,这些来自最前线的热点报道,怎能不让人热泪盈眶呢?还有从灾区一线传出的“废墟中,老师的双臂下保护着生还的学生”、“娃娃嘴里塞着妈妈的奶头,手机未发出的短信是‘如果你活着,妈妈是最爱你的!’”、“担架上托起敬礼的娃娃”等。谁不为这些热点报道而动容!正是这种感人肺腑的热点报道,唤起了中华民族感天动地的抗震救灾的伟大精神。
与抗震救灾的报道相比,拉萨暴乱事件的报道就没有那么及时而有效。暴徒在拉萨街头横冲直撞,打砸抢烧,人民群众深受其害,社会安定受到严重威胁,这些情况并没有及时报道,予以揭露。这种热点冷报的处理方式让人心生疑虑,胡思乱想。当然,民族、宗教问题是报道敏感的难点,媒体应该严格把关,科学把握,但是像这种分裂国家,完全与人民为敌的,应该把他们的丑恶嘴脸暴露于天下,昭示于世人,这是新闻媒体应有的职责。由此可见,同样是社会乃至世界关注的热点,汶川大地震的报道好像是“热火炉”,及时、准确、感人,拉萨暴乱事件的报道却好像是“冷却塔”,滞后、缺位,传播效果当然相差甚远。
三、大事小报是新闻媒体的失策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重大突发事件既是对新闻媒体应对能力的考验,又是对媒体宣传策略执行力的锻炼。平时,媒体都是按部就班地编排新闻,一些报纸版面、广播电视节目、网络屏幕都成了程序化的“老八股”和四平八稳的“四季歌”。面对汶川大地震,所有媒体都打破常规,用最强阵容、最佳时间,进行及时准确的报道,真正做到了大事大报,报就报好。
随着抗震救灾的深入,媒体在不同时期突出不同的重点。从地震严重灾情的报道,到宣传党和政府关于抗震救灾的重大决策;从宣传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伟大行动和精神,到报道灾区人民自力更生,重建家园,媒体始终站在前列,用开放的思维和大量的、真实的报道正确引导舆论,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说明,大事大报的策略既符合大众心理,也符合新闻报道的规律。
而对拉萨暴乱事件的报道从时间、内容和规模上说,都显得有些平淡。相反,国外媒体却迅速反应,大肆炒作,一些西方媒体歪曲事实真相,极尽污蔑攻击之能事,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由于信息不畅,一些国家的人民只能道听途说或仅凭猜测。我国媒体的这种大事小报,恰恰给西方反华势力以可乘之机,造成混淆视听的极坏影响。这个教训值得我们反思。
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历来都考量着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突发事件发生后,存在着很大的影响力,同时又有一定的神秘性。与此同时,群众也产生了强烈的知情欲望,迫切想在第一时间了解事情的真相和走向。因此,媒体应当及时、准确、科学地进行报道,把信息传播给社会,把真相告诉人民,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如果媒体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失察、失职、失策,就会导致不可想象的后果。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的:“舆论导向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导向错误,误党误国误民。”这是媒体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当谨记的。
(作者单位:濮阳人民广播电台)
编校:杨彩霞
一、有闻不报是新闻媒体的失职
“3·14”和“5·12”两大突发事件,都是举世瞩目的特大新闻事件,媒体应当关注和介入。但媒体的不同表现却产生了不同效果。“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媒体反应迅速,报道公开,不仅赢得国内各界的高度赞扬,而且也得到国外媒体的认同和好评。中国的老百姓和世界人民大都通过中国媒体的报道,第一时间了解地震灾区的最新情况,特别是党和政府把生命高于一切的人本理念落实于抗震救灾全过程的行动,震撼着中华儿女,牵动了国际友人的心。新闻报道把中央领导的果敢决策、救灾官兵的英雄事迹、成千上万灾区群众的抗震救灾、亿万人民及友好国家和人民捐款捐物的活动,以及千万志愿者的壮举表现得淋漓尽致。相比之下,媒体对“3·14”拉萨暴乱事件的报道就显得反应迟钝,关注不够。暴乱发生当天,中央媒体只发表了简短的文字消息,一天后中央电视台才在《新闻联播》节目中播出50多秒钟的暴乱分子打砸抢烧的镜头。连中国人还搞不清拉萨到底怎么了,那些别有用心的西方媒体就乘虚而入,胡编乱造,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后来,由于不少友好国家和媒体采用中国媒体揭露藏独分子打砸抢烧的报道,加上网络媒体不断有中国青年表示对西方媒体不真实报道的愤慨情绪,才使一些外国受众了解真相,恍然大悟。拉萨暴乱本是违法犯罪行为,并非所谓的民族宗教和人权自由问题,媒体应当及时报道,予以揭露,如此会大大减少损失。
二、热点冷报是媒体的失察
热点就是人民群众十分关注的重大新闻事件。热点是一个时期的新闻高地,你不占领总会有人去占领,你不介入总会有人去介入。在对汶川大地震的报道中,中国媒体抢占了先机,赢得了主动。地震发生后,胡锦涛总书记立即发出抗震救灾的重要指示,温总理第一时间飞赴灾区,迅速组织指挥抢险工作,为生命大营救赢得了宝贵时间。跟随温总理的新华社记者李斌,用手机短信争分夺秒发回消息,同时又利用手提电脑把温总理每时每刻的言行记录下来,传送出去,使全国人民特别是灾区人民从党和政府的关怀中镇定情绪,坚定信心,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在救灾安置点,总理对受惊的孩子们说:“不哭,孩子们,要坚强。”他老人家却仰面朝天,泪流不止。共和国的总理扯着沙哑的嗓子安慰灾区的群众,拖着疲惫的身躯奔走在抢险的现场。“再大的困难也吓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胡总书记喊话时余震不断,可他却稳如泰山,岿然不动,这些来自最前线的热点报道,怎能不让人热泪盈眶呢?还有从灾区一线传出的“废墟中,老师的双臂下保护着生还的学生”、“娃娃嘴里塞着妈妈的奶头,手机未发出的短信是‘如果你活着,妈妈是最爱你的!’”、“担架上托起敬礼的娃娃”等。谁不为这些热点报道而动容!正是这种感人肺腑的热点报道,唤起了中华民族感天动地的抗震救灾的伟大精神。
与抗震救灾的报道相比,拉萨暴乱事件的报道就没有那么及时而有效。暴徒在拉萨街头横冲直撞,打砸抢烧,人民群众深受其害,社会安定受到严重威胁,这些情况并没有及时报道,予以揭露。这种热点冷报的处理方式让人心生疑虑,胡思乱想。当然,民族、宗教问题是报道敏感的难点,媒体应该严格把关,科学把握,但是像这种分裂国家,完全与人民为敌的,应该把他们的丑恶嘴脸暴露于天下,昭示于世人,这是新闻媒体应有的职责。由此可见,同样是社会乃至世界关注的热点,汶川大地震的报道好像是“热火炉”,及时、准确、感人,拉萨暴乱事件的报道却好像是“冷却塔”,滞后、缺位,传播效果当然相差甚远。
三、大事小报是新闻媒体的失策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重大突发事件既是对新闻媒体应对能力的考验,又是对媒体宣传策略执行力的锻炼。平时,媒体都是按部就班地编排新闻,一些报纸版面、广播电视节目、网络屏幕都成了程序化的“老八股”和四平八稳的“四季歌”。面对汶川大地震,所有媒体都打破常规,用最强阵容、最佳时间,进行及时准确的报道,真正做到了大事大报,报就报好。
随着抗震救灾的深入,媒体在不同时期突出不同的重点。从地震严重灾情的报道,到宣传党和政府关于抗震救灾的重大决策;从宣传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伟大行动和精神,到报道灾区人民自力更生,重建家园,媒体始终站在前列,用开放的思维和大量的、真实的报道正确引导舆论,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说明,大事大报的策略既符合大众心理,也符合新闻报道的规律。
而对拉萨暴乱事件的报道从时间、内容和规模上说,都显得有些平淡。相反,国外媒体却迅速反应,大肆炒作,一些西方媒体歪曲事实真相,极尽污蔑攻击之能事,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由于信息不畅,一些国家的人民只能道听途说或仅凭猜测。我国媒体的这种大事小报,恰恰给西方反华势力以可乘之机,造成混淆视听的极坏影响。这个教训值得我们反思。
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历来都考量着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突发事件发生后,存在着很大的影响力,同时又有一定的神秘性。与此同时,群众也产生了强烈的知情欲望,迫切想在第一时间了解事情的真相和走向。因此,媒体应当及时、准确、科学地进行报道,把信息传播给社会,把真相告诉人民,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如果媒体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失察、失职、失策,就会导致不可想象的后果。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的:“舆论导向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导向错误,误党误国误民。”这是媒体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当谨记的。
(作者单位:濮阳人民广播电台)
编校:杨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