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临港产业是指布局于港口及周边区域内,依托港口资源和转运优势催生发展起来的产业群体和组织体系。随着我国内河航运条件的改善,依托港口,大力发展内河临港产业,对河港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以宜宾市为例,分析了宜宾市临港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了宜宾市临港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及相关策略,对内河临港产业的发展,特别是长江上游地区临港产业的发展做了一次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内河;临港产业;思路;策略;宜宾市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32-0086-03
我国大江大河横贯东西、支流沟通南北,随着内河航运事业的快速发展,全国的内河港口都加快了建设发展的步伐。凭借内河水运运能大、成本低、安全、环保、节能等优势,依托港口,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对于优化经济布局、调整产业结构、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劳动力就业、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均具有重大意义。
1 临港产业的含义
临港产业是指布局于港口及周边区域内,依托港口资源和转运优势催生发展起来的产业群体和组织体系,是临港经济的重要支柱。港口功能的演变规律丰富和拓展了临港产业的内涵和外延,促进港口由运输向港口经济发展,与此相适应,临港产业主要分为4个层次:①港口直接产业,主要指以港口装卸运输功能为主的装卸主业;②港口共生产业,指与港口装卸主业有着紧密联系的航运业、集疏运业、仓储业等;③港口依存产业,指凭借港口综合条件而形成的能源、石化、建材、钢铁、有色金属等基础工业以及汽车、造船、重型机械、食品加工等制造业;④港口关联产业,指与港口直接产业、共生产业、依存产业相关的金融、保险、旅游、商贸、文化娱乐等服务业。
根据上述标准,临港产业涉及的范围较广泛,概括地讲包括港口装卸业、物流业、以港口为依托的制造业与服务业。
2 宜宾市临港产业发展条件分析
2.1 优势条件
(1)区位独特
宜宾市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川滇黔三省结合部,因金沙江、岷江在此汇流成为长江而具有“万里长江第一城”之美誉。由于地处国家南北交通干线和长江经济轴线的交会点,是川滇黔结合部和攀西六盘水地区出入长江黄金水道、成渝经济区连接南贵昆地区走向东南亚的重要门户和沟通东西、连接南北的战略转换要地,同时长江产业带向上游延伸的理想生长点和增长极。
(2)自然资源富集
宜宾市矿产、水能、生物等资源比较优势明显,堪称西南立体资源宝库。宜宾市煤、硫铁矿、石英砂等矿产资源丰富,其中,煤炭保有储量41亿吨,是四川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也是成渝经济区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其中筠连煤田是全国规划发展的13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的云贵煤田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市可供开发的水能资源716万千瓦,占成渝经济区可开发水能资源的64%,是我国西电东送、西电西用的重要基地;宜宾立体气候明显,生物资源多样,农产品丰富,是四川优质粮油、果蔬、畜禽、林竹、茶桑、烤烟等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
(3)岸线开发和港口开发潜力巨大
宜宾市拥有长江、金沙江、岷江三江天然岸线约500公里,其中长江岸线资源约182公里,是四川省为数不多的两个长江沿江城市之一。长江在宜宾境内常年水深达2~3米以上,江面平均宽度300~800米,水域开阔、水流平缓、水深条件好,沿江两岸多处具备建设天然良港的优良条件,其中作为四川省最大港口作业区的志城作业区所在岸线被专家誉为自宜昌以上最好的建港岸线,岸线及港口开发潜力巨大。目前,志城作业区一期工程已开工建设,拟建4个集装箱泊位,1个重载滚装泊位及1个工作船泊位,将于2011年建成运行,年通过能力设计为50万标准箱(集装箱23万标准箱、件杂224万吨),滚装10万辆。按照《四川宜宾港总体规划》,宜宾港将成为长江上游以内外贸集装箱运输为主的现代化内河枢纽港,年吞吐能力2020年将达到200万标准箱,2030年将达到400万标准箱(其中志城作业区为300万标准箱)。
(4)临港、沿江基础设施较为完善
临港、沿江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经过多年建设,已初步形成以内水高速、内昆铁路、省道川云中路、宜宾机场等区际对外通道为主体框架的立体交通网络体系;港口腹地内实现了水泥(油)路全覆盖,沿长江、岷江快速通道正在加紧建设,境内过江公路、铁路桥梁已建成11座,连接主要港口的公路、铁路规划完成,能源、信息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基础设施体系较健全。
(5)经济与工业基础较雄厚
2008年,宜宾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46亿元,居川南地区首位,四川省第四位。工业基础较雄厚,初步形成了以饮料食品、化工、能源为主导,轻纺、机械、建材、电子等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全市已规划建设13个重点工业集中区,其中沿江的白沙工业集中区被列为省级开发区,阳春坝、罗龙工业集中区列为省级工业集中区。在四川省经济发展的新一轮规划和布局中,宜宾市被列入全省承接产业转移“六带、一链、四集群”(装备制造产业带、化工产业带、核电产业链、沿江产业集群、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发展的潜力和空间巨大。
2.2 制约因素分析
(1)临港产业发展经验不足
由于长江上游航道系统整治是近年来的事情,宜宾市现代化的港口建设刚刚起步,临港产业的发展没有任何经验可言。尽管沿江地区工业基础较雄厚,已经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但这些产业临港特征不明显,且产业布局比较分散、集聚程度不高,尚未形成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带动作用的产业带或产业集群。
(2)人才严重短缺
21世纪地区间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而科技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宜宾市人才严重短缺,尤其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比例偏低,与沿海发达省市相比差距非常大。全市目前还没有专门的临港产业研究机构,宜宾市的大专院校也没有设置相关的专业,专业技术人员非常欠缺。人才严重短缺对宜宾市发展临港新兴产业和提升临港产业结构,都是重要的制约因素。
(3)发展资金短缺
建设资金短缺一直是制约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临港产业区打造需要大量建设资金,要从多渠道解决投融资问题,缓解建设资金制约。
(4)环境容量制约
宜宾是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环境容量本身较小。国家目前正在推进低碳经济发展,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宜宾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必将面临更严峻的环境容量制约。从宜宾目前的工业结构来看,煤矿、化工、造纸等主要行业对资源依赖明显,高耗能、高污染特征较突出,环境的压力很大。而临港产业的发展又必将借重于宜宾的资源优势,如何走新型工业化的路子,积极推进节能环保,将成为宜宾市未来临港产业快速发展的严峻挑战。
3 宜宾市临港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3.1 要有科学的开发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是临港产业发展首先要搞清楚的问题,是否科学关系到产业发展的方向及其成败。我们认为,宜宾市临港产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宜宾港建设,立足临港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以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为主要载体,大力发展临港产业,促进产业集聚和产业链打造,以港兴业、以业促港、港城互动、港城共荣,把宜宾临港地区建设成为产业发达、布局科学、生态优美、社会和谐的现代化临港产业新区。
3.2 坚持合理的产业发展原则
要根据内河临港产业发展的特点,及宜宾处于长江上游的地理区位等情况,坚持合理的产业发展原则。我们认为,主要应坚持如下几个原则:①加快发展原则。由于宜宾市港口建设起步较晚,加之区际竞争激烈,必须坚持加快发展原则。在注重发展质量的同时,提高发展速度,发挥后发优势,抢占市场先机,做到规划超前、审批提速、实施高效。②集约化发展原则。岸线资源是十分稀缺的不可再生资源,岸线开发必须高度重视利用效率,空间上,产业集中布局;用途上,深水深用,浅水浅用;机制上,临港企业进退有序,形成资源节约、技术先进、结构优化、环境保护的集约型发展模式。③开放发展原则。港口经济开放性特点明显,是经济要素跨区域流动重要门户和关口。临港经济及其产业的发展必须解放思想,开阔视野,主动融入更大空间、更高层次的区域经济体系,强化特色功能发挥和分工协作,成为区域对外开放和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桥头堡和主体功能区。④可持续原则。港口是城市发展的宝贵资源,临港产业是城市经济的前沿阵地和领头羊。必须立足长远,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保护优先、开发有序,注重发展循环经济,注重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3.3 因地制宜,确定临港产业发展目标
根据宜宾市临港产业的发展条件,因地制宜确定合理的临港产业发展目标:以港口建设为中心,加快以志城、安阜、罗龙、阳春作业区和向家坝、盐坪坝码头为主的重点港口建设,配套建设沿江、临港基础设施,形成技术先进,功能完善,互补配套的沿江港口体系。以食品饮料、现代物流、重装制造和机械加工、新能源、新化工、新材料六大产业为支柱,以航运、仓储、商贸、文教、休闲观光等生产生活服务业为配套,建设临港特色鲜明、结构优化、资源集约、协调发展的产业发展与布局体系,将临港经济区建设成为四川及川滇黔结合地区重要的机械装备制造基地、现代物流中心,出口加工基地,西南重要的粮油、煤炭、钢铁等大宗货物集散加工基地,形成竞争优势显著、集聚辐射功能强大、产业布局合理、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现代化新兴经济区。
3.4 “点”“带”结合,进行临港产业总体布局
结合宜宾市实际情况,临港产业考虑为“点—带”的总体分布格局。“点”主要是指临港重点产业园区,包括临港工业园区和物流园区等。临港工业园区主要包括已初步建成的五粮液、阳春坝、罗龙、白沙、盐坪坝等一批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的临港特色工业园区,及依托港口将要建设发展的出口加工区与象鼻、蕨溪、向家坝、新发等工业园区。物流园区主要应形成以志城中心物流园区为核心,以五粮液安阜物流区、阳春、罗龙、新市等物流次中心组成的物流园区体系。“带”主要指以长江、金沙江、岷江三江航运大通道、两岸陆域公路和铁路设施串联各临港产业区形成的临港产业发展带。临港产业发展带既是宜宾沿江经济带建设的中心区域,也是宜宾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同时还是宜宾经济与长江中下游经济区沟通衔接的重要平台。该产业带向南北辐射,可有效带动宜宾南部能源材料区、北部综合经济区的发展,激活川滇黔结合部地区经济活力,成为长江经济带“龙尾”崛起的脊梁。
3.5 完善临港集疏运体系,开拓临港经济腹地
发展临港产业,充分发挥宜宾港功能作用,需充分发挥宜宾港区位优势,拓展广阔的经济腹地,完善集疏运体系。我们认为,当以宜宾港为中心,以港区、核心服务区、辐射服务区等不同地域范围统筹集疏运体系规划建设。一是以各港区内部及港区与市区、中心城镇、工业集中区等核心服务区的交通网络形成内圈层,该圈层主要以现有交通运输网络为基础,提高通港道路的等级水平,建设港区内部骨干道路,注重水陆转运交通设施建设,保障物流便捷通畅。二是通过港区与市外港口经济腹地的交通连接线形成外圈层,空间范围包括自贡、内江、乐山等川南地区,成德绵阳地区、攀西地区、滇东北、黔西北等主要港口经济腹地。该圈层重点推进区域间交通大通道建设,建设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快速通道等多种交通方式环线,形成区域之间快速通畅、选择多样的综合交通体系。
4 宜宾市临港产业发展的相关策略建议
4.1 科学规划,统筹布局
科学合理的规划是指导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南。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研究临港、沿江及其辐射服务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方向与重点,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及产业转移趋势与重点,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制定临港发展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规划等相关专项规划,统筹布局经济空间,使规划成为引领临港经济发展的行动纲领与指南。
4.2 加快综合融资平台建设,解决资金制约
解决建设资金短缺问题,必须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扩大社会融资,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资格局。创新工作思路,积极组建综合性融资平台,吸引国际国内资本参与临港产业的发展。积极争取国家、省上资金支持,加大政府财政性投入力度,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效应。加强与商业银行合作,组建区域性银行,积极引导银行信贷资金向临港产业项目倾斜。探索运用市场化手段,通过扩大上市公司资本市场融资、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上市、国有股减持、发行企业债券、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扩大招商等多种渠道争取建设资金,缓解建设资金制约。 4.3 强化服务,扩大产业招商
良好的政务服务环境是发展临港产业和扩大招商引资的重要条件。宜宾市需要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审批制度改革,创新体制机制,简化行政手续,提高行政效率,优化行政服务环境,为临港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以临港地区特色优势为亮点,主动与区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各种中介组织沟通衔接,争取其投资优势资源开发、特色产业链延伸等项目,引进实力雄厚、技术水平高、规模大、效益好的新兴产业项目,使临港地区平台和载体作用充分发挥。
4.4 外引内育,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坚持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相结合,使用人才和服务人才相结合,高级人才和中、低级人才相配套,努力建设一支适应竞争需要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技术工人队伍,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为宜宾市临港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4.5 强化环保意识,严格实施环境保护
各临港地区在加强港口建设、发展临港产业的同时,要注重环境保护,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合理确定产业发展规模和污染排放限度,严格控制开发范围和开发强度,在开发建设中维护好沿江整体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要特别加强保护具有特色的江岸自然、人文景观,加强水资源与水环境的保护与综合治理,制订专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严格污染排放标准,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强化污染监控,同步建设环保基础设施,确保长江水资源安全。
参考文献:
中国港口经济大丛书编委会.中国港口经济[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项目“四川省临港产业发展的思路与策略研究”(08SB001)。
[作者简介]钟玉锋(1974—),男,四川珙县人,硕士,宜宾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旅游管理。
[关键词]内河;临港产业;思路;策略;宜宾市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32-0086-03
我国大江大河横贯东西、支流沟通南北,随着内河航运事业的快速发展,全国的内河港口都加快了建设发展的步伐。凭借内河水运运能大、成本低、安全、环保、节能等优势,依托港口,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对于优化经济布局、调整产业结构、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劳动力就业、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均具有重大意义。
1 临港产业的含义
临港产业是指布局于港口及周边区域内,依托港口资源和转运优势催生发展起来的产业群体和组织体系,是临港经济的重要支柱。港口功能的演变规律丰富和拓展了临港产业的内涵和外延,促进港口由运输向港口经济发展,与此相适应,临港产业主要分为4个层次:①港口直接产业,主要指以港口装卸运输功能为主的装卸主业;②港口共生产业,指与港口装卸主业有着紧密联系的航运业、集疏运业、仓储业等;③港口依存产业,指凭借港口综合条件而形成的能源、石化、建材、钢铁、有色金属等基础工业以及汽车、造船、重型机械、食品加工等制造业;④港口关联产业,指与港口直接产业、共生产业、依存产业相关的金融、保险、旅游、商贸、文化娱乐等服务业。
根据上述标准,临港产业涉及的范围较广泛,概括地讲包括港口装卸业、物流业、以港口为依托的制造业与服务业。
2 宜宾市临港产业发展条件分析
2.1 优势条件
(1)区位独特
宜宾市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川滇黔三省结合部,因金沙江、岷江在此汇流成为长江而具有“万里长江第一城”之美誉。由于地处国家南北交通干线和长江经济轴线的交会点,是川滇黔结合部和攀西六盘水地区出入长江黄金水道、成渝经济区连接南贵昆地区走向东南亚的重要门户和沟通东西、连接南北的战略转换要地,同时长江产业带向上游延伸的理想生长点和增长极。
(2)自然资源富集
宜宾市矿产、水能、生物等资源比较优势明显,堪称西南立体资源宝库。宜宾市煤、硫铁矿、石英砂等矿产资源丰富,其中,煤炭保有储量41亿吨,是四川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也是成渝经济区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其中筠连煤田是全国规划发展的13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的云贵煤田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市可供开发的水能资源716万千瓦,占成渝经济区可开发水能资源的64%,是我国西电东送、西电西用的重要基地;宜宾立体气候明显,生物资源多样,农产品丰富,是四川优质粮油、果蔬、畜禽、林竹、茶桑、烤烟等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
(3)岸线开发和港口开发潜力巨大
宜宾市拥有长江、金沙江、岷江三江天然岸线约500公里,其中长江岸线资源约182公里,是四川省为数不多的两个长江沿江城市之一。长江在宜宾境内常年水深达2~3米以上,江面平均宽度300~800米,水域开阔、水流平缓、水深条件好,沿江两岸多处具备建设天然良港的优良条件,其中作为四川省最大港口作业区的志城作业区所在岸线被专家誉为自宜昌以上最好的建港岸线,岸线及港口开发潜力巨大。目前,志城作业区一期工程已开工建设,拟建4个集装箱泊位,1个重载滚装泊位及1个工作船泊位,将于2011年建成运行,年通过能力设计为50万标准箱(集装箱23万标准箱、件杂224万吨),滚装10万辆。按照《四川宜宾港总体规划》,宜宾港将成为长江上游以内外贸集装箱运输为主的现代化内河枢纽港,年吞吐能力2020年将达到200万标准箱,2030年将达到400万标准箱(其中志城作业区为300万标准箱)。
(4)临港、沿江基础设施较为完善
临港、沿江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经过多年建设,已初步形成以内水高速、内昆铁路、省道川云中路、宜宾机场等区际对外通道为主体框架的立体交通网络体系;港口腹地内实现了水泥(油)路全覆盖,沿长江、岷江快速通道正在加紧建设,境内过江公路、铁路桥梁已建成11座,连接主要港口的公路、铁路规划完成,能源、信息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基础设施体系较健全。
(5)经济与工业基础较雄厚
2008年,宜宾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46亿元,居川南地区首位,四川省第四位。工业基础较雄厚,初步形成了以饮料食品、化工、能源为主导,轻纺、机械、建材、电子等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全市已规划建设13个重点工业集中区,其中沿江的白沙工业集中区被列为省级开发区,阳春坝、罗龙工业集中区列为省级工业集中区。在四川省经济发展的新一轮规划和布局中,宜宾市被列入全省承接产业转移“六带、一链、四集群”(装备制造产业带、化工产业带、核电产业链、沿江产业集群、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发展的潜力和空间巨大。
2.2 制约因素分析
(1)临港产业发展经验不足
由于长江上游航道系统整治是近年来的事情,宜宾市现代化的港口建设刚刚起步,临港产业的发展没有任何经验可言。尽管沿江地区工业基础较雄厚,已经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但这些产业临港特征不明显,且产业布局比较分散、集聚程度不高,尚未形成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带动作用的产业带或产业集群。
(2)人才严重短缺
21世纪地区间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而科技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宜宾市人才严重短缺,尤其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比例偏低,与沿海发达省市相比差距非常大。全市目前还没有专门的临港产业研究机构,宜宾市的大专院校也没有设置相关的专业,专业技术人员非常欠缺。人才严重短缺对宜宾市发展临港新兴产业和提升临港产业结构,都是重要的制约因素。
(3)发展资金短缺
建设资金短缺一直是制约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临港产业区打造需要大量建设资金,要从多渠道解决投融资问题,缓解建设资金制约。
(4)环境容量制约
宜宾是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环境容量本身较小。国家目前正在推进低碳经济发展,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宜宾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必将面临更严峻的环境容量制约。从宜宾目前的工业结构来看,煤矿、化工、造纸等主要行业对资源依赖明显,高耗能、高污染特征较突出,环境的压力很大。而临港产业的发展又必将借重于宜宾的资源优势,如何走新型工业化的路子,积极推进节能环保,将成为宜宾市未来临港产业快速发展的严峻挑战。
3 宜宾市临港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3.1 要有科学的开发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是临港产业发展首先要搞清楚的问题,是否科学关系到产业发展的方向及其成败。我们认为,宜宾市临港产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宜宾港建设,立足临港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以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为主要载体,大力发展临港产业,促进产业集聚和产业链打造,以港兴业、以业促港、港城互动、港城共荣,把宜宾临港地区建设成为产业发达、布局科学、生态优美、社会和谐的现代化临港产业新区。
3.2 坚持合理的产业发展原则
要根据内河临港产业发展的特点,及宜宾处于长江上游的地理区位等情况,坚持合理的产业发展原则。我们认为,主要应坚持如下几个原则:①加快发展原则。由于宜宾市港口建设起步较晚,加之区际竞争激烈,必须坚持加快发展原则。在注重发展质量的同时,提高发展速度,发挥后发优势,抢占市场先机,做到规划超前、审批提速、实施高效。②集约化发展原则。岸线资源是十分稀缺的不可再生资源,岸线开发必须高度重视利用效率,空间上,产业集中布局;用途上,深水深用,浅水浅用;机制上,临港企业进退有序,形成资源节约、技术先进、结构优化、环境保护的集约型发展模式。③开放发展原则。港口经济开放性特点明显,是经济要素跨区域流动重要门户和关口。临港经济及其产业的发展必须解放思想,开阔视野,主动融入更大空间、更高层次的区域经济体系,强化特色功能发挥和分工协作,成为区域对外开放和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桥头堡和主体功能区。④可持续原则。港口是城市发展的宝贵资源,临港产业是城市经济的前沿阵地和领头羊。必须立足长远,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保护优先、开发有序,注重发展循环经济,注重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3.3 因地制宜,确定临港产业发展目标
根据宜宾市临港产业的发展条件,因地制宜确定合理的临港产业发展目标:以港口建设为中心,加快以志城、安阜、罗龙、阳春作业区和向家坝、盐坪坝码头为主的重点港口建设,配套建设沿江、临港基础设施,形成技术先进,功能完善,互补配套的沿江港口体系。以食品饮料、现代物流、重装制造和机械加工、新能源、新化工、新材料六大产业为支柱,以航运、仓储、商贸、文教、休闲观光等生产生活服务业为配套,建设临港特色鲜明、结构优化、资源集约、协调发展的产业发展与布局体系,将临港经济区建设成为四川及川滇黔结合地区重要的机械装备制造基地、现代物流中心,出口加工基地,西南重要的粮油、煤炭、钢铁等大宗货物集散加工基地,形成竞争优势显著、集聚辐射功能强大、产业布局合理、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现代化新兴经济区。
3.4 “点”“带”结合,进行临港产业总体布局
结合宜宾市实际情况,临港产业考虑为“点—带”的总体分布格局。“点”主要是指临港重点产业园区,包括临港工业园区和物流园区等。临港工业园区主要包括已初步建成的五粮液、阳春坝、罗龙、白沙、盐坪坝等一批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的临港特色工业园区,及依托港口将要建设发展的出口加工区与象鼻、蕨溪、向家坝、新发等工业园区。物流园区主要应形成以志城中心物流园区为核心,以五粮液安阜物流区、阳春、罗龙、新市等物流次中心组成的物流园区体系。“带”主要指以长江、金沙江、岷江三江航运大通道、两岸陆域公路和铁路设施串联各临港产业区形成的临港产业发展带。临港产业发展带既是宜宾沿江经济带建设的中心区域,也是宜宾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同时还是宜宾经济与长江中下游经济区沟通衔接的重要平台。该产业带向南北辐射,可有效带动宜宾南部能源材料区、北部综合经济区的发展,激活川滇黔结合部地区经济活力,成为长江经济带“龙尾”崛起的脊梁。
3.5 完善临港集疏运体系,开拓临港经济腹地
发展临港产业,充分发挥宜宾港功能作用,需充分发挥宜宾港区位优势,拓展广阔的经济腹地,完善集疏运体系。我们认为,当以宜宾港为中心,以港区、核心服务区、辐射服务区等不同地域范围统筹集疏运体系规划建设。一是以各港区内部及港区与市区、中心城镇、工业集中区等核心服务区的交通网络形成内圈层,该圈层主要以现有交通运输网络为基础,提高通港道路的等级水平,建设港区内部骨干道路,注重水陆转运交通设施建设,保障物流便捷通畅。二是通过港区与市外港口经济腹地的交通连接线形成外圈层,空间范围包括自贡、内江、乐山等川南地区,成德绵阳地区、攀西地区、滇东北、黔西北等主要港口经济腹地。该圈层重点推进区域间交通大通道建设,建设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快速通道等多种交通方式环线,形成区域之间快速通畅、选择多样的综合交通体系。
4 宜宾市临港产业发展的相关策略建议
4.1 科学规划,统筹布局
科学合理的规划是指导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南。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研究临港、沿江及其辐射服务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方向与重点,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及产业转移趋势与重点,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制定临港发展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规划等相关专项规划,统筹布局经济空间,使规划成为引领临港经济发展的行动纲领与指南。
4.2 加快综合融资平台建设,解决资金制约
解决建设资金短缺问题,必须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扩大社会融资,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资格局。创新工作思路,积极组建综合性融资平台,吸引国际国内资本参与临港产业的发展。积极争取国家、省上资金支持,加大政府财政性投入力度,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效应。加强与商业银行合作,组建区域性银行,积极引导银行信贷资金向临港产业项目倾斜。探索运用市场化手段,通过扩大上市公司资本市场融资、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上市、国有股减持、发行企业债券、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扩大招商等多种渠道争取建设资金,缓解建设资金制约。 4.3 强化服务,扩大产业招商
良好的政务服务环境是发展临港产业和扩大招商引资的重要条件。宜宾市需要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审批制度改革,创新体制机制,简化行政手续,提高行政效率,优化行政服务环境,为临港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以临港地区特色优势为亮点,主动与区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各种中介组织沟通衔接,争取其投资优势资源开发、特色产业链延伸等项目,引进实力雄厚、技术水平高、规模大、效益好的新兴产业项目,使临港地区平台和载体作用充分发挥。
4.4 外引内育,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坚持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相结合,使用人才和服务人才相结合,高级人才和中、低级人才相配套,努力建设一支适应竞争需要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技术工人队伍,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为宜宾市临港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4.5 强化环保意识,严格实施环境保护
各临港地区在加强港口建设、发展临港产业的同时,要注重环境保护,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合理确定产业发展规模和污染排放限度,严格控制开发范围和开发强度,在开发建设中维护好沿江整体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要特别加强保护具有特色的江岸自然、人文景观,加强水资源与水环境的保护与综合治理,制订专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严格污染排放标准,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强化污染监控,同步建设环保基础设施,确保长江水资源安全。
参考文献:
中国港口经济大丛书编委会.中国港口经济[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项目“四川省临港产业发展的思路与策略研究”(08SB001)。
[作者简介]钟玉锋(1974—),男,四川珙县人,硕士,宜宾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旅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