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高中生物教学目标的实践与体会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2541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学是不断学习探索的过程,难以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本文结合作者长期教学实践总结一些教学经验与实例。
  关键词: 三位一体 探究性教学 教学目标
  新课程改革指导下进行教和学,难以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长期一线教学不断学习探索,走了不少弯路,也总结了一些经验写出来与老师们交流。从新教材的安排看,几乎每章节内容都是按照科学探究发展顺序编写的。老师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既实现既定的知识目标又实现相应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呢?
  一、准确定位目标
  对知识目标的处理要得当,知识目标要求包括“举例说出”、“说出”、“分析”“简述”、“探讨”等不同层次要求,老师授课时要把握教材既不能讲得太深太难又要能实现教学目标,既要完成授课任务又要注意能力培养。如讲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节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这部分内容时,其教学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说出生命活动是建立在细胞上的,也就是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如果老师只是为讲授知识设计教学,那的确没多少知识好讲,可是教材却设计四个实例和五张图片。教材设计者的本意是什么呢?四个实例和五张图片其深刻用意在于通过例子和图片让学生说出这个终极目标,注意是“说出”这个教学目标而不是知道和记住。老师主要作用是通过引导让学生发现课本例一说明单细胞生物草履虫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例二说明人这样多细胞生物也是来源于单细胞——受精卵,例三说明人的活动反射是建立在多个细胞基础上的,例四则说出细胞功能受损将导致疾病发生。此时真到了水到渠成的时候了,学生说出生命活动是建立在细胞上的,也就是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如果老师花大力讲述四个例子中涉及的知识的方方面面和背景知识显然授课时间是不够的,也不是教材设计者的本意,效果也一定不会好。
  二、多角度突破重难点
  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问题是重难点突破,教师在课堂教学情境中使用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实际接受状态存在的差异,具体表现为学生“吃不饱”、“吃不消”和“吃不了”这几种情况。在目前实行的大班教学中,任务教学方法总是只能为最大多数学生而设计,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是有差别的。例如,“DNA结构”一节教学,有的学生很快就在头脑中建构出DNA的双螺旋结构,但有的学生还只停留在碱基配对原则的记忆上,根本没有在头脑中形成DNA的立体图形。为了让更多同学更好更快地学习知识难点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互动倾听学生的反馈信息,适时调整教学节奏,教学节奏不好会让学生产生疲劳感降低学习主观能动性,久而久之影响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把握好教学节奏,可以避免学生产生疲劳感,使学生乐学;在教学过程中,刚入课的时候,可以采用慢节奏,让学生缓慢地、平静地进入课堂学习;然后逐渐加快节奏,按照教学安排不知不觉地引导学生进入重点、难点部分,在这一部分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快节奏,这样才能集中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在紧凑的教学中快速掌握知识;当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快要结束的时候,为避免学生产生疲劳感,教师要放慢节奏,让学生恢复轻松状态,慢慢体味这节课的内容。这样的教学节奏张中有弛、慢中有快,符合学生心理特点,避免由于持续地快或慢而造成的疲劳感,使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有适度紧张感,从而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知识印象更深刻。在讲述DNA结构这一节时科学发现史部分可以采用慢节奏,让学生走进科学家研究史中品味科学发现的每一小步都是不容易的也是在不断修正错误中走向成功的,最后获得诺贝尔奖。学生很平静地分享科学家的成功,老师则加快节奏通过立体地三看DNA,远看讲双螺旋结构,近看讲DNA的两条链,细看讲碱基配对原则,这样一气呵成。课本为此还设计了实验,让学生动手拼接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学生回味无穷情绪仍高涨的条件下完成重难点突破。同样是难点,解决方法却不一样。所以教师应针对尝试改进的成功方法,主动寻求进一步强化的方式和手段,巩固自己已经形成的好的教学行为,如果发现新的问题,谨慎追寻新问题的实质,针对新问题再次尝试另外教学方法或其他改进措施。
  例如,学习“细胞增殖”一节中,我发现学生往往不能较好记住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这个问题。教学时,我通过电教手段把动态的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再现出来,然后强调细胞分裂各时期是为了研究方便人为划分的,然后通过剪贴图建构学生知识。我让学生通过看图总结出每个时期染色体的特点和数量,在学生充分互动下我用四句话概括有丝分裂的特点,前期:“二个消失二个出现”(核仁核膜消失染色体纺锤体出现),中期:“中”(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分”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加倍,末期:“二个消失二个出现”核仁核膜出现染色体纺锤体消失)。总结之后学生普遍能熟练记忆,答题时反应良好。
  三、全面培养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
  从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看,应该开展探究性教学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学习“酶的作用和本质”一节时,我安排四人为一小组的分组实验,通过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分解快慢,了解过氧化氢酶的作用和意义。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对酶的作用在头脑中形成的认识写出来。然后引导同学重新审视实验设计中的每一只试管每一个变量在实验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在讨论和总结中学生认识到生物科学的一种实验方法,了解探究实验设计中的变量,如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知道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区别,明确实验要设立對照组和单一变量的原则。让学生明确由于自变量改变会引起因变量改变,要对整组实验综合分析最终才能得出正常结论。从情感上学生体会到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没有实验无法检验一个生物学基本原理,而一个缺少对照组的实验是不完整的同样不能得出科学结论。实验探究中对学生讨论中的闪光点教师应当毫不吝啬自己美丽的辞藻进行表扬和鼓励,让学生经常处于主动思维过程中。对于高中学生来说,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能使他们有成就感,这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
  我让同学们了解关于酶本质的探索资料,评价资料中巴斯德和李比希观点的积极意义和时代局限性,萨姆纳历经9年才证明脲酶是蛋白质并荣获诺贝尔奖。学生会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吸收不同意见中的合理成分,还要具有质疑、创新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态度。我指着班级墙上的名人名言说:“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从学生表情中我看到我已成功拨动学生心中的那一根弦,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与科学家、名人产生共鸣。
  瑞士教育家皮亚杰指出:“一切真理都要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获得,或者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而不是简单地传递给他们。”就要重视课堂这一主要阵地,充分利用好课堂“黄金时间”。老师要注意方法指导和传授。书本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最主要的是能力和情感,并且会应用于生活实际,考试题目和成绩只不过是从一侧面评价学生而已。不要为考试而解题,为解题而学习知识,这样的学习态度是错误的和被动的,只能有短期效果不可能让学生终身受益。
  老师的教学方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习惯一样会发生很大改变:视野宽了,主动性增强了,学会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会了合作和创新,形成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就是素质教育和新课改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使学生学到终身受益的本领。
  参考文献:
  [1]朱正威.生物1分子与细胞教师教学用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其他文献
后进生,顾名思义,指品行或品学较差的学生。他们人数虽少,但对班级、对学校的负面影响却相当大。他们大多表现出厌学行为,轻则迟到、早退、旷课或扰乱课堂秩序;重则抽烟、喝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质量管理是工程建设的核心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首先对目前我们国家建设工程质量监管的模式进行了简要论述,然后总结了当前建筑工程质量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资产管理的好坏不仅将对基层医院的医疗水平带来直接影响,同时也关系到基层医院的自身利益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虽然现阶段很多基层医院对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逐渐提高,但
期刊
纵观古今,有多少绝美诗篇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华美的印记,每一首古诗都有它的历史背景,诗人将情寄于诗中,或悲或喜都与诗中美句浑然一体.李清照的词在整个诗词史上具有重要
近日,记者驱车来到广西来宾市象州县百丈乡那沙村土地整治项目区.只见项目区沃野千里,农民们正在自己的田间地头忙得不亦乐乎.这是广西土地整治改变“三农”面貌的一个缩影.r
每当到了期末复习阶段,总有一部分学生学习盲目,心神不定,缺乏恒心和毅力,急于求成,不能脚踏实地地学习,我想这种心理情绪就是通常所说的“浮躁”。课上复习精神不集中,懒得张口回答问题,小动作多;课下作业要么不写,要么偷工减料、耍小聪明,作业中错误不纠正,字迹潦草;课间倒追跑打闹,精神头十足,情绪特别容易激动。一测试,不该错的地方屡屡失分,说轻了没当回事,嬉皮笑脸,说重了掉两滴眼泪,转眼又眉开眼笑。家长
人才培养高校的基本职能和核心工作,本科生导师制是提升本科生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当前许多地方高校在施行本科生导师制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以X大学化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