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型工业化的综合评价是对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进行有效的测度,要突出反映工业化质量、工业化的协调性和工业化的可持续性。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要从上述三方面科学的构建,以全面反映新型工业化的发展状况。
关键词:新型工业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F40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217(2006)06—0122—03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述
概括而言,国外对工业化进程的测度,一般是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城镇化水平四个方面衡量。各国均用传统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工业化进程,其突出优点是指标含义清晰、便于度量,其主要缺陷是没有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尤其是忽视了工业化进程中环境质量、资源消耗等重要指标。
国内学术界对新型工业化程度和水平的研究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关于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的测评,主要借鉴国外的测度方法分析我国或各区域的工业化进程。如武义青对河北工业化进程的研究,尹继东等对中部6省工业化的研究,孙天琦对西部工业化的研究等。但对于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新型”特征测定则显不足。二是积极探讨研究反映我国新型工业化的内涵和特征的评价指标和标准。如陈元江关于工业化进程统计测度与质量分析指标体系的研究,张科俊、李同宁、谢德禄等关于新型工业化标准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等。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逐渐活跃,但尚未形成比较公认的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因此,通过对此问题进行探讨,期望推动我国新型工业化评价研究的深化。
二、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思路与原则
(一)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思路
通过对国内外关于工业化评价的现有理论研究成果与实践综合分析可以认为,对新型工业化的评价研究应该区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测评或测度,即从总体上描述工业化发展状况,分析所处阶段;二是对新型工业化发展状况的综合评价。后者不仅包括对工业化发展水平的测评,而且更要突出对工业化质量、工业化的协调性与可持续性的评价,本文将从这一角度研究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同时,不论是对新型工业化水平的测评,还是对新型工业化的综合评价,都不能采用单一指标,而应采用综合指标体系评价法。这是由于我国新型工业化是在借鉴、吸收发达国家实施工业化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的升华,具有独特的内涵和特征,难以用单一指标进行测定,必须构建科学的综合评价体系。用综合指标从多角度来考察能够克服片面性,抵消个别因素对特定研究对象工业化进程高估和低估问题,以全面反映我国新型工业化的水平和态势。
(二)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任何指标体系都是基于一定的原则基础上建立的。新型工业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和导向性原则。要围绕新型工业化的内涵与特征设置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本身要有合理的层次结构。同时,指标体系的设计要对各类发展主体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能够起到引导和激励作用,促进各地区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2.质与量辩证统一原则。新型工业化不但要完成工业化的历史任务,还要在实现工业化的方式、手段等方面有所创新。指标设置既要反映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水平,又要突出体现工业化的质量。因此,在应用指标体系进行分析时要把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相对指标和总量指标结合起来分析,才能在测定评价中达到质与量的辩证统一目标。
3.可比性与可测性原则。各项指标在设计时应尽量考虑到其数值可以进行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以便对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进程和横向差异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价。而且,指标体系设计应充分考虑到数据资料的可获得性和指标量化的难易程度,在指标的选取上,尽可能地利用统计资料和有关规范标准,对设计的指标能够进行有效测度和计算。
4.系统性与动态性原则。各指标应能有机地结合,协调统一,要全面系统反映工业化水平、信息化程度、科技进步、经济效益、资源节约、保护环境、人力资源利用状况、社会发展等。同时,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所以设计指标体系时应充分考虑系统的动态变化,并随着经济形势和客观条件的变化加以调整,综合地反映新型工业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便于进行预测与管理。
三、新型工业化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
根据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和原则,在对现有研究成果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以新型工业化综合评价为总目标,分别从工业化水平、工业化质量和工业化协调性与可持续性三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一)反映新型工业化水平的指标体系
根据国内外有关的工业化理论和历史经验,选择以下指标反映新型工业化总体水平。(1)人均GDP。该指标直接反映一国或地区的工业化水平或发展阶段,该指标在国内外均有可比性。(2)城镇化率。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城市化水平的高低以及城市结构的合理化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根据国际通用的划分标准,工业化国家或地区的城镇人口的比重要占全部人口的60%以上。(3)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的比重。该指标是从农村劳动力的情况反映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水平,一般认为这一比重下降到20%以下才符合实现工业化之要求。(4)产业结构。该指标反映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结构的变动规律。一般认为,实现工业化时,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应在20%~10%以下,工业比重为40%~50%以上,服务业比重应在40%~50%以上。(5)工业制成品占出口产品比例。即制成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能比较真实地描述一国或地区工业化水平和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二)反映工业化质量的指标体系
1.反映工业经济效益的指标。主要评价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水平,主要有:(1)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指在一定时期内实现的利润与成本费用之比,是反映工业生产成本及费用投入的经济效益指标。(2)总资产贡献率。工业总资产贡献率反映企业(包括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下同)全部资产的获利能力,是企业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是评价和考核企业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反映企业的总资产创造的效益。(3)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一定程度上反映工业化发展速度。(4)工业平均劳动生产率。从劳动力要素角度反映活劳动的消耗与产出,是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职工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积极性的综合表现。
2.反映科技含量的指标。主要评价一国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科技创新、研究开发能力和水平,包括:(1)研究与开发(R&D)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它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科技进步的水平, 该指标反映一国或地区科技活动经费的投入水平。(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该指标反映一国或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况和水平,以及采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水平。(3)新产品产值比重。反映一国或地区科研开发水平及科研成果转化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的能力。(4)专利数或技术成果数。专利数或技术成果数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技术创新活动中产出的专利数目或技术成果数目。一定程度上反映自主创新能力。
3.反映信息化程度指标。该类指标反映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情况,主要有:(1)信息工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从产值角度大体反映信息产业的规模。(2)信息产品产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即信息产品净产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该指标直接反映一国或地区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工业信息化水平。(3)工业领域信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反映信息化投入水平。(4)信息产业从业人口占社会从业人数的比重。从劳动力角度大体反映信息产业的规模
4.反映资源消耗利用效率的指标。新型工业化注重资源节约,努力降低资源消耗。可以用万元产值水消耗量、万元产值物料消耗、万元产值电耗和工业“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占万元国内工业生产总值的比重来反映。
(三)反映工业化协调性与可持续性的指标体系
工业化协调性指标主要反映实施工业化进程中,对社会稳定、资源环境、社会发展的影响。
1.反映工业化与资源、环境协调与可持续性的指标可包括:工业固废处置利用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废气治理率、环保投资增长率、城市绿化覆盖率、耕地保有率等。
2.反映工业化与社会发展的协调与可持续性的指标,通过以下指标反映:(1)工业从业人员增长率。该指标反映工业吸纳劳动力就业、再就业情况,一般以年初工业企业职工总数与年末职工总数之比获得。(2)城镇登记失业率。反映城镇人力资源的相对利用状况和地区企业整体经营状况。(3)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人口总数比重。反映劳动者的素质。(4)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反映城乡收入水平的差距。(5)城乡思格尔系数之比。反映我国或各地区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和生产水平的状况。
在构建指标体系基础上,选择适当方法,就可对新型工业化的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关键词:新型工业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F40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217(2006)06—0122—03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述
概括而言,国外对工业化进程的测度,一般是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城镇化水平四个方面衡量。各国均用传统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工业化进程,其突出优点是指标含义清晰、便于度量,其主要缺陷是没有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尤其是忽视了工业化进程中环境质量、资源消耗等重要指标。
国内学术界对新型工业化程度和水平的研究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关于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的测评,主要借鉴国外的测度方法分析我国或各区域的工业化进程。如武义青对河北工业化进程的研究,尹继东等对中部6省工业化的研究,孙天琦对西部工业化的研究等。但对于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新型”特征测定则显不足。二是积极探讨研究反映我国新型工业化的内涵和特征的评价指标和标准。如陈元江关于工业化进程统计测度与质量分析指标体系的研究,张科俊、李同宁、谢德禄等关于新型工业化标准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等。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逐渐活跃,但尚未形成比较公认的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因此,通过对此问题进行探讨,期望推动我国新型工业化评价研究的深化。
二、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思路与原则
(一)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思路
通过对国内外关于工业化评价的现有理论研究成果与实践综合分析可以认为,对新型工业化的评价研究应该区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测评或测度,即从总体上描述工业化发展状况,分析所处阶段;二是对新型工业化发展状况的综合评价。后者不仅包括对工业化发展水平的测评,而且更要突出对工业化质量、工业化的协调性与可持续性的评价,本文将从这一角度研究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同时,不论是对新型工业化水平的测评,还是对新型工业化的综合评价,都不能采用单一指标,而应采用综合指标体系评价法。这是由于我国新型工业化是在借鉴、吸收发达国家实施工业化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的升华,具有独特的内涵和特征,难以用单一指标进行测定,必须构建科学的综合评价体系。用综合指标从多角度来考察能够克服片面性,抵消个别因素对特定研究对象工业化进程高估和低估问题,以全面反映我国新型工业化的水平和态势。
(二)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任何指标体系都是基于一定的原则基础上建立的。新型工业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和导向性原则。要围绕新型工业化的内涵与特征设置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本身要有合理的层次结构。同时,指标体系的设计要对各类发展主体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能够起到引导和激励作用,促进各地区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2.质与量辩证统一原则。新型工业化不但要完成工业化的历史任务,还要在实现工业化的方式、手段等方面有所创新。指标设置既要反映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水平,又要突出体现工业化的质量。因此,在应用指标体系进行分析时要把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相对指标和总量指标结合起来分析,才能在测定评价中达到质与量的辩证统一目标。
3.可比性与可测性原则。各项指标在设计时应尽量考虑到其数值可以进行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以便对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进程和横向差异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价。而且,指标体系设计应充分考虑到数据资料的可获得性和指标量化的难易程度,在指标的选取上,尽可能地利用统计资料和有关规范标准,对设计的指标能够进行有效测度和计算。
4.系统性与动态性原则。各指标应能有机地结合,协调统一,要全面系统反映工业化水平、信息化程度、科技进步、经济效益、资源节约、保护环境、人力资源利用状况、社会发展等。同时,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所以设计指标体系时应充分考虑系统的动态变化,并随着经济形势和客观条件的变化加以调整,综合地反映新型工业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便于进行预测与管理。
三、新型工业化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
根据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和原则,在对现有研究成果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以新型工业化综合评价为总目标,分别从工业化水平、工业化质量和工业化协调性与可持续性三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一)反映新型工业化水平的指标体系
根据国内外有关的工业化理论和历史经验,选择以下指标反映新型工业化总体水平。(1)人均GDP。该指标直接反映一国或地区的工业化水平或发展阶段,该指标在国内外均有可比性。(2)城镇化率。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城市化水平的高低以及城市结构的合理化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根据国际通用的划分标准,工业化国家或地区的城镇人口的比重要占全部人口的60%以上。(3)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的比重。该指标是从农村劳动力的情况反映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水平,一般认为这一比重下降到20%以下才符合实现工业化之要求。(4)产业结构。该指标反映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结构的变动规律。一般认为,实现工业化时,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应在20%~10%以下,工业比重为40%~50%以上,服务业比重应在40%~50%以上。(5)工业制成品占出口产品比例。即制成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能比较真实地描述一国或地区工业化水平和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二)反映工业化质量的指标体系
1.反映工业经济效益的指标。主要评价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水平,主要有:(1)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指在一定时期内实现的利润与成本费用之比,是反映工业生产成本及费用投入的经济效益指标。(2)总资产贡献率。工业总资产贡献率反映企业(包括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下同)全部资产的获利能力,是企业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是评价和考核企业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反映企业的总资产创造的效益。(3)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一定程度上反映工业化发展速度。(4)工业平均劳动生产率。从劳动力要素角度反映活劳动的消耗与产出,是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职工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积极性的综合表现。
2.反映科技含量的指标。主要评价一国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科技创新、研究开发能力和水平,包括:(1)研究与开发(R&D)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它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科技进步的水平, 该指标反映一国或地区科技活动经费的投入水平。(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该指标反映一国或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况和水平,以及采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水平。(3)新产品产值比重。反映一国或地区科研开发水平及科研成果转化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的能力。(4)专利数或技术成果数。专利数或技术成果数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技术创新活动中产出的专利数目或技术成果数目。一定程度上反映自主创新能力。
3.反映信息化程度指标。该类指标反映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情况,主要有:(1)信息工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从产值角度大体反映信息产业的规模。(2)信息产品产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即信息产品净产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该指标直接反映一国或地区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工业信息化水平。(3)工业领域信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反映信息化投入水平。(4)信息产业从业人口占社会从业人数的比重。从劳动力角度大体反映信息产业的规模
4.反映资源消耗利用效率的指标。新型工业化注重资源节约,努力降低资源消耗。可以用万元产值水消耗量、万元产值物料消耗、万元产值电耗和工业“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占万元国内工业生产总值的比重来反映。
(三)反映工业化协调性与可持续性的指标体系
工业化协调性指标主要反映实施工业化进程中,对社会稳定、资源环境、社会发展的影响。
1.反映工业化与资源、环境协调与可持续性的指标可包括:工业固废处置利用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废气治理率、环保投资增长率、城市绿化覆盖率、耕地保有率等。
2.反映工业化与社会发展的协调与可持续性的指标,通过以下指标反映:(1)工业从业人员增长率。该指标反映工业吸纳劳动力就业、再就业情况,一般以年初工业企业职工总数与年末职工总数之比获得。(2)城镇登记失业率。反映城镇人力资源的相对利用状况和地区企业整体经营状况。(3)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人口总数比重。反映劳动者的素质。(4)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反映城乡收入水平的差距。(5)城乡思格尔系数之比。反映我国或各地区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和生产水平的状况。
在构建指标体系基础上,选择适当方法,就可对新型工业化的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