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车菊的来信

来源 :小小说月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nanly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奶奶的病情最终发展到了双目失明,这是谁也阻挡不住也是最无可奈何的事,医生早有预言。我们都尊重奶奶的意愿,不做徒劳的抢救,尽量围绕在她身边,陪伴她直至生命最后时刻的到来。
  我的父母,还有我的姑姑们都已退休,好多人看护一位老太太,也不是什么吃力的事。奶奶不完全卧床,扶她起来,她也可以简单地走动一下,身体上的好些个事儿,自己还可以做主。天气晴好时,我奶奶坐上轮椅,被推出去晒晒太阳,吹吹风。她虽看不到,却记着花期,她问我们,蓝芙蓉开了吧?
  她记得小区公厕后面那株红玉兰每年总要比相邻的白玉兰开花晚,至于为什么会晚,我们都胡乱答,花期的事,谁能说得清,那个武皇帝不也是说了不算,才有牡丹被贬嘛。奶奶说,红玉兰打着包裹,里面都是它的颜色,包裹沉重,行程自然就比别人慢了。我们都为奶奶鼓掌,说她该是童话里最会讲故事的北方女巫。
  奶奶头上的银丝飒飒,她的皮肤质地洁白,虽长了老年斑,但一点也不影响我们对她的美好评价,她已经八十六岁了,她的病未加重之前,我们家房前那个小小的院子,都是她在打理,她把院子变成了一个花园。
  五月,她的蓝芙蓉开了。
  奶奶说,她清清楚楚地记得蓝芙蓉的样子,蓝芙蓉似乎就开在她的眼前。
  我读书给她听,蓝芙蓉,学名矢车菊,其轻盈的体态,天空般碧蓝的色彩,不愧是充满凉意的夏日之花。
  碧蓝的矢车菊盛开在麦田里,与金黄的麦子交相辉映时尤为美丽。
  奶奶静静地半倚在病床上,她的样子好像在眺望远方。我们在想,她的心里一定盛开了大片大片的蓝色的矢车菊。
  父亲突发奇想,他说,他要给我奶奶写信,给奶奶最后的时刻增添一些美好的向往和乐趣。他非常神秘地说,署名就用矢车菊。奶奶年轻时优雅美丽,追求者势必如过江之鲫,老了依然有那么一两个神秘的爱慕者,也在情理之中。再说这个名字——矢车菊,多么浪漫呀。
  于是,在一个振奋人心的下午,我奶奶就收到了一封署名为矢车菊的来信。
  奶奶很激动,她把信摩挲了半天,举在眼前比量了半天,又放在脸前嗅了一番,她说,快念来我听听。
  我煞有介事地拆开信,念第一句,亲爱的,亲爱的朋友,您好。奶奶说,呸啊,呸,呸,这是多么不正经!我的姑姑们躲一边偷偷笑。
  我继续念下去,很久很久没和您联系了,还好吗?记得您年轻时最爱穿碧色的旗袍,您穿旗袍的样子一直在我心里,您就像诗歌里那朵碧蓝的矢车菊……
  奶奶的脸上泛起一阵阵的红晕。
  我问她,矢车菊是谁啊?奶奶说,她已经八十六岁了,自然是不记得这么多人和事。奶奶说,一听,就知道这是个假名字。
  奶奶问我这封来信的地址,我看了一下信封,父亲的谎言还算编得圆满,信封上写得清清楚楚,是一个叫做茶山的地方。我知道茶山,这是父亲当年上山下乡待过的地方,现在那里是漫山遍野的苹果园和桃林,已经成了旅游风景区。
  有好几次,奶奶要我铺开信纸给矢车菊回信,我都准备好了,奶奶若有所思,却欲言又止,如此几番,终是没回。
  矢车菊的信却纷至沓来。
  父亲在信中以矢车菊的口吻侃侃而谈,他就像是奶奶的老朋友,他说他知道我奶奶病了,也知道我奶奶近期失明了,他知道我奶奶的一切一切,他要我奶奶开心快乐,他还说如果机缘巧合,他会在最恰当的时刻来看望她,就像当年他们说好的那样,既然人间留不住,那就送一程。
  奶奶的眼睛充满了光亮,她微微下垂的嘴角因為激动因为开心,笑起来而上扬,她的面庞由此变得异常生动和美丽。
  每天清晨,奶奶都要用梳子沾了茶水,把她的头发梳整齐,她让我的姑姑在她苍白的脸上打上淡淡的腮红,她甚至要求换上旗袍,被我们一起制止了。我们劝她说,等客人来了,再换上也不迟。
  我们都相信这一封信是父亲人生中最大的败笔,他让我奶奶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等一个永远也等不来的人。
  奶奶进入弥留之际,她睁大眼睛,仿佛还在等待。
  她用清晰的声音说,他来了。
  有人叩响了我家的院门。
  来者跪在奶奶床前,他紧紧地握着奶奶的手,他说,我来了,这一次,我没有晚。
  奶奶的眼角滚下两颗泪珠。
  奶奶走了。
  来者很平静,他低下头吻了吻奶奶脸上的泪,然后起身对奶奶三鞠躬。
  他告辞时,带走了奶奶的花园里一朵还在盛开的矢车菊。
  我们都看父亲,父亲一脸惘然,他拼命摇头,他说他发誓,一千遍一万遍地发誓,这真不是他找来的替身,真不是。
  时值八月,奶奶的矢车菊这就快凋落了。
  我们无一例外地感到震惊,继而沉默。我们当时都不曾想起问一问他的名字,也不曾问一问他来自何方,好像我们早早就知道,他才是真真正正的署名为矢车菊的人。
  选自《天池》
其他文献
人有人言,鸟有鸟语。话是这么说,可能听懂的人,少见。  江水甜的丫鬟海棠就懂鱼的言语。  最先发现海棠有这个本事的人是柳厨师。  那天晌午,柳厨师干完活回家,在后院遇见海棠。  “外面的风大,你戴帽子小心让风吹掉。”望了眼柳厨师头顶上的灰布帽,海棠满脸关心。  “谢……谢谢!”柳厨师像是真怕帽子飞了,抬起左手按着头,逃也似的离开了。  又过了三天,同样的地方,海棠再次见到柳厨师。  “牛肉吃完了?
期刊
马六心里很憋屈。  他工作兢兢业业,加班加点没有一句怨言,可有啥好事都没有他,年终评先进,也没他的份。  下班后,马六憋屈地上了地铁回家。平常,马六几乎从未享受过座位,都是站着。今天也不知咋的,居然还有一个座位在等着他,马六一偏身,以最快的速度稳稳占据了那个座位。  “总不可能啥好事都是别人的,总有轮到我的时候。”马六舒舒服服坐在座位上,突然这样想。  地铁往前开。看着车厢里密密麻麻站着的男男女女
期刊
张副处长快退休了,按他的能力与资格,提上处长应当不成问题。但这年头,什么事情会按规矩出牌呢?  妻子让他给秦局长送些票子,张副处长摇摇头,秦局长碍于和他是老同学关系,也不会接受他这钱。他当这处长已是水到渠成,只要跟秦局长把关系搞得密切些,就不会节外生枝了。  张副处长的妻子跟秦局长的妻子在一个单位工作,每天两人总要结伴同行。  秦局长夫妻都知道张副处长的妻子娘家住在离城六十多公里的乡村。  张副处
期刊
齐木是一名记者,出于工作需要,来到撒哈拉沙漠取材。这片沙漠里生活着一些以采盐为生的部落,经常有人往返于城镇和部落之间贩盐。在沙漠尽头的一个镇上,齐木找到一队商旅,跟着他们走进了沙漠。  队伍里一共有四个人,队长是个四五十岁的汉子,另外还有三个年轻人,肯布年纪最小,才十五六岁,身材魁梧的叫巴尔白,最后一个叫卡斯兰。还有一只小骆驼跟在队长身边。队长非常喜欢这只小骆驼,从不让它负重,它也只亲队长一个人,
期刊
过年时,我们回到了村子。  一走一年,村子几乎没什么变化。门前的柿树还是一棵,房后的樱桃树也还是一棵。只是那棵柿子树今年开始结果子了,光秃秃的枝丫上吊着几个柿子,都有些干瘪了,颜色却是很红艳。  父亲说,幺爹死了。  幺爹是夏天死的,死了好多日子才被人发现。我想了半天,也没想起幺爹的模样来。不仅是幺爹,想一想,村子里许多人的模样都在脑子里模糊一团,云遮雾罩的。虽然住在一个村子,但大多人一年到头也见
期刊
文君无论从哪方面看,都不像警察。再瘦小的衣服穿在身上,都有一种飘飘荡荡的感觉,就像挂在衣架上一样。一副深度近视眼镜从没下过鼻梁,可谓形影不离。  才分到县局时,哪个部门都不愿接收他。最终,临近退休的办公室郝主任出面解围了,说:“跟我吧,只要拿得起笔就行。”  办公室也不是好呆的。要深入罪案现场,了解第一手情况,拍照和采集信息,然后迅速写出新闻稿件。好几次任务,文君都以各种各样的理由给推了。他实在是
期刊
大烟鬼,偏脸子的著名人物。  在偏脸子,有无外号很重要,就像一个人有没有正式的户口。那时,第一要紧的就是户口,有了户口本,才有粮本,才能吃上饭。  大烟鬼的脸面铁青色,我家对面屋的老井婆子说,伪满那阵儿,抽大烟的人都这脸色儿。  大桥老四见着大烟鬼,恭敬地喊大哥。  大烟鬼立瞪着眼珠子:大哥也是你叫的吗?  大烟鬼的意思,大桥老四没有资格。  大桥老四乖乖地走了。  大桥老四后来被报纸篡改为乔四。
期刊
田里的苞米苗都快半搾高了,二宝的那片地仍然空着。  村长说,这地再不种,到秋就没收成了。  种是种,就是这地太瘦,还没想好种啥。二宝甩了甩手中的鞭子,想赶着羊群走。  村长拦住他说,还是种苞米吧,村里能补贴化肥。  我娘说了,地里老上化肥不好,我想想再说吧。二宝见羊群已经走远,急忙跑过去追。  村长在后面跺脚骂道,你个傻子啊!  田里的苞米苗一搾高时,二宝在自己的地里种上了油葵。几天后,一棵棵油葵
期刊
11月一过,麻雀就多了。稻子收割好,稻穗捡了两遍,剩下的留在田里,喂那些麻雀。周禾子背着手,站在田边看麻雀蹦来蹦去,低着头找稻穗吃。  周禾子的家在她身后。  周禾子如今已经67岁了,她9岁离家,60岁回家。她不在家的这些年,最老的那间小土房没有拆,离家里的田最近,只隔一条小路。挨着土房子往西,建了一间高一些、大一些的砖瓦房;挨着砖瓦房,是贴了瓷砖的二层小楼,二楼的墙上还有空调外机。周禾子能想象得
期刊
这个季节好极了。上周堂哥出生了,这周我又出生了。我爷爷高兴,就连陪伴他十二年的老黄牛死了,也没让他多伤心。只是每次在听完我和堂哥的哭声后走回自己的老屋时,习惯性站在空荡荡的牛棚前,爷爷才会怅然叹口气:唉——  爷爷的牛,听话,懂事儿,闲着就吃草、沉思、打瞌睡,有时还会莫名其妙叹口气,仿佛有什么心事未了似的。爷爷把死去的牛埋在奶奶的坟旁,爷爷一边挖坑一边低声骂:“你可倒会享福,把眼一闭拉倒了,让我这
期刊